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2:15:31 1
專利名稱: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設施的自動脫模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
技術背景目前廚衛排氣道生產大多採用方形內模。其形成主要有兩個途徑。其一是通過防火板切割後經過膠合或者連接釘拼接而成;其二是依靠模具澆注而成。前者主要是依靠手工完成,在使用過程中,防火板之間的結合部位易分裂,從而影響產品的氣密性。後者,是當前在半自動化生產中普遍採用的一種生產方式。而新型廚衛排氣道的生產周期至少需要6個小時,按每天工作時間為12個小時生產500個排氣道計算,就需要有250套模具,因此,模具的使用壽命和製作成本將會對整個企業的經濟投入有很大的影響。隨著新型廚衛排氣道的結構改革,現在多採用圓柱形內模結構。現在內圓空腔的形成有以下幾種方式1、可熔性材料,如石蠟、樹脂等;首先將這些材料固化成符合要求的圓柱體。待澆注好填充料並固化後,再加熱融化該圓柱體。從而得到符合尺寸要求的內圓空腔。此方法對可溶性材料需求量大,需要額外增加加熱裝置。成本高,對設備要求高。2、帶有脫模角度的圓柱體;通過外力強行拔出,此方法雖簡單,但是無法保證產品本身圓柱度要求。現有的預製排氣道的模具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模具結構僅僅是簡單拼接而成,合模與拆模需多個工序;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模具的組裝和拆解過程;致使生產效率較低;由於其結構屬於拼接式,人工幹預多,存在定位不精準;造成產品的製造精度不高;合模拆模動作無法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化,導致無法進行高效率的流水線作業。因此,研發一種在能夠保證產品的形狀位置度要求的前提下,對拔模設備要求不高的模芯,對於排氣管的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解決不同內徑的塑料內模的脫模困難問題,同時減小因脫模而造成產品破壞的可能性;且脫模過程實現自動化操作,無需人工幹預,對於排氣道的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具有促進作用。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外模、位於所述外模內側的內模,其改進之處在於所述內模的一端設有相互垂直的滑塊和與所述滑塊通過螺紋連接的內模拉盤;所述裝置包括託板,位於所述託板上的小車,設置於所述託板下方的液壓缸,和與所述滑塊順次連接的內模拉盤、機械手、鋼絲繩、卷揚機;所述託板的一端設有導向板和導向杆。其中所述滑塊的中部設有螺紋孔。其中所述機械手設置於所述小車的一端。其中所述小車設有大調整螺栓,所述導向板底端設有小調整螺栓。[0011]其中所述導向杆的一端與小車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導向板連接;所述導向杆與託板保持平行。其中所述鋼絲繩與內模同軸心。其中所述託板的上表面與內模的下表面相切。其中所述託板的高度可通過液壓缸來調整,鋼絲繩和導向板的高度可通過小調整螺栓調整,機械手的高度可通過大調整螺栓調整。其中所述卷揚機的拔內模拉力為3 8噸。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I)脫模過程易行;·[0018]2)本裝置可使脫模過程實現自動化操作,無需人工幹預,對於排氣管的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大地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對於排氣道的自動化流水線的生產模式具有一定的應用意義;3)本裝置的結構件大部分為常用件,製造成本低,且維修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圓柱形內模自動脫模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脫模裝置A-A截面圖;附圖標記I-外模、2-滑塊、3_滑塊、4-內模、5-內模拉盤、6_機械手、7_大調整螺栓、8_小車、9-託板,10-液壓缸,11-導向杆,12-鋼絲繩,13-小調整螺栓,14-鋼絲繩導向板,15-卷揚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以滿足新型廚衛排氣道的自動化生產的需求。如圖I所示自動脫模裝置結構示意圖,脫模裝置包括外模I、滑塊2、3、內模4、內模拉盤5、機械手6、大調整螺栓7、小車8、託板9、液壓缸10、導向杆11、鋼絲繩12、小調整螺栓13、鋼絲繩導向板14、卷揚機15。脫模裝置的內模4位於外模I的內側。所述滑塊2和滑塊3垂直設置,構成十字型,滑塊2和滑塊3中部有螺紋孔,再將內模拉盤5通過螺紋連接於滑塊2和滑塊3上,目的是在內模4被拉出時,提供受力點並且使拉力的中心點對準內模的圓心。機械手6、小車8、鋼絲繩12和卷揚機15順次設置,其中鋼絲繩12和內模4保持同軸心,以保證內模4的受力均勻。附圖I圓柱形內模脫模裝置結構示意圖所示,裝置由左向右設置順次連接的構成十字型的滑塊、內模拉盤5、機械手6、小車8、鋼絲繩12和卷揚機15。託板9的一端設有導向板14和導向杆11。小車8設置於託板9上,由託板9為小車8提供支撐,小車8上設有大調整螺栓7,其目的是調整機械手6的高度,且小車8上設置用於支撐導向杆11的支撐件,導向杆11的另一端由導向板14提供支撐,用於引導小車沿導向杆運動。[0030]託板9的下方設有液壓缸10,液壓缸10可以調整託板9的高度,託板9的上表面與內模4的下表面相切,這樣可以在內模4的拉出過程中為內模4提供重力支撐。導向板14的底端設有小調整螺栓13,用於調整鋼絲繩12和導向板14的高度。卷揚機15用於提供將 內模4拉出的拉力,其拉力範圍為3-8噸。本實用新型的脫模原理為先啟動液壓缸帶動連杆機構運動使使託板與內模的圓柱面相切,再擰動大調整螺栓使機械手的中心對準內模拉盤,再擰動小調整螺栓,使鋼絲繩與託板平行;最後機械手抓住內模拉盤,再用卷揚機帶動鋼絲繩運動牽引小車沿導向杆後退,將內模拉出。本裝置脫模過程如下啟動液壓缸10,使得託板9運動至與內模的圓柱面相切,再擰動4個大調整螺栓7使機械手6的中心對準內模拉盤5,再擰動小調整螺栓7,調整其長度使鋼絲繩導向板的上下位置得到調整,從而使鋼絲繩與內模保持同軸心。以上為設備調試階段,然後,機械手6自動抓住內模拉盤5,再用卷揚機15帶動鋼絲繩12運動牽引小車8沿導向杆11後退將內模從模具中拖出。託板9在內模拖出的過程中支撐內模,卷揚機15的拉力為3 8噸。此處已經根據特定的示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下進行適當的替換或修改將是顯而易見的。示例性的實施例僅僅是例證性的,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定義。
權利要求1.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外模(I)、位於所述外模(I)內側的內模(4),其特徵在於所述內模(4)的一端設有相互垂直的滑塊(2、3)和與所述滑塊(2,3)通過螺紋連接的內模拉盤(5);所述裝置包括託板(9),位於所述託板(9)上的小車(8),設置於所述託板(9)下方的液壓缸(10),和與所述滑塊順次連接的內模拉盤(5)、機械手(6)、鋼絲繩(12)、卷揚機(15);所述託板(9)的一端設有導向板(14)和導向杆(11)。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塊(2、3)的中部設有螺紋孔。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械手(6)設置於所述小車(8)的一端。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小車(8)設有大調整螺栓(7),所述導向板(14)底端設有小調整螺栓(13)。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杆(11)的一端與小車(8)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導向板(14)連接;所述導向杆(11)與託板(9)保持平行。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鋼絲繩(12)與內模⑷同軸心。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託板(9)的上表面與內模(4)的下表面相切。
8.如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託板(9)的高度可通過液壓缸(10)來調整,鋼絲繩(12)和導向板(14)的高度可通過小調整螺栓(13)調整,機械手¢)的高度可通過大調整螺栓(7)調整。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卷揚機(15)的拔內模拉力為3 8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自動脫模裝置,解決了不同內徑的圓柱形塑料內模的脫模困難問題,減小了因脫模而造成產品破壞的可能性;且脫模過程實現自動化操作,對於排氣道的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具有促進作用。脫模裝置包括外模,位於外模內側的內模,內模的一端設有相互垂直的滑塊和與滑塊通過螺紋連接的內模拉盤;裝置還包括託板,位於託板上的小車,設置於託板下方的液壓缸,機械手,鋼絲繩和卷揚機;託板的一端設有導向板和導向杆。本裝置結構簡單、易於操作,選用塑料管作為內膜,降低了模具的製作成本,延長了裝置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28B13/04GK202781416SQ20122011639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明者徐仁春, 孫玉華, 謝友寶, 袁剛, 熊小明 申請人:徐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