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7:11:11 2
專利名稱:一種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屬於旋壓成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各類需要旋壓的產品中,一般採用專用旋壓設備或衝床,但在沒有專用旋壓設備的情況下,特別是對於單個或小批量的旋壓產品,使用衝床需要設計專用模具,大大提高了成本及生產周期。尤其對於研製產品,能夠使用普通車床方便快捷的實現旋壓薄壁零件,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通過在車床上安裝該簡易裝置,方便、快捷的實現薄壁零件的旋壓成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包括安裝在車床上的凹模和擠壓頭,其凹模通過壓板固定裝夾在車床卡盤上,擠壓頭是通過刀杆固定安裝在車床刀架上的滾輪組件,滾輪組件包括固定在刀杆前端的滾動軸承,滾輪安裝在滾動軸承上。所述的滾輪前角是球形面段,後部是圓柱形成型段。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充分考慮了薄壁零件的技術要求,採用了結構簡單、方便靈活、精度高的旋壓裝置,車床啟動後帶動凹模低速旋轉,滾輪組件進給,通過凹模和滾輪擠壓成型零件。本實用新型安全可靠,能方便快捷的應用在普通車床上,有效的控制零件旋壓尺寸,保證產品質量。本實用新型非常適應於少量薄壁零件的旋壓成型,減少了購置專用旋壓設備或專用衝壓模具的費用,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的綜合效益大大提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滾輪組件結構示意圖。圖3為滾輪前段成型球面示意圖。圖4為凹模示意圖。圖5為圖4的A-A剖視圖。圖6為工件加工前示意圖。圖7為工件加工後示意圖。圖8為圖7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包括安裝在車床上的凹模和擠壓頭,凹模1通過壓板4固定裝夾在車床卡盤6上,擠壓頭是通過刀杆2固定安裝在車床刀架7上的滾輪組件3。8是工件。5是緊固壓板4的螺釘。圖2為滾輪組件結構示意圖滾輪組件3包括固定在刀杆2前端的滾動軸承3a, 滾輪北安裝在滾動軸承3a上。刀杆2伸出滾輪北的孔通過墊圈3c和螺母3d安裝在刀杆2前端。3c是滾輪北的限位墊圈。要求滾輪北與墊圈3c之間有一定的間隙,無卡滯, 螺母3d是緊固限位螺母。圖3為滾輪前段成型球面示意圖所述的滾輪北前角是球形面段北1,後部是圓柱形成型段北2。3b3是刀杆2伸出孔,3b4是滾動軸承3a安裝孔。圖4、圖5為凹模示意圖1a為螺釘安裝孔,Ib為凹模成型面,Ic為定位基準面,Id 為成型圓角。圖6為工件加工前示意圖工件8加工前是平面圓環。圖7、圖8為工件加工後示意圖工件8加工後有平面部分8a和立起的圓筒部分8b,在8a與8b的過度處是翻邊處圓角8c。如圖1 使用時,刀杆2固定安裝在車床刀架7上;將凹模1固定裝夾在車床卡盤6 上,工件8安裝在凹模1內的成型面上,外側利用壓板4和螺釘5緊固工件。車床啟動後, 帶動凹模1低速旋轉,滾輪組件中刀杆2先在旋轉過程中進給,直到滾輪北成型段3 與工件8位置吻合,刀杆2停止進給,工件8在旋轉過程中不斷受到滾輪北成型段3 擠壓, 工件8產生塑性變形,擠壓處不斷突出,由原有的平面,最終工件在旋轉過程中擠壓成型為一包括平面部分8a和立起的圓筒部分8b的零件,零件厚度能夠達到0. 8mm以下,翻邊處圓角過渡圓滑。
權利要求1.一種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包括安裝在車床上的凹模和擠壓頭,其特徵在於凹模(1)通過壓板(4)固定裝夾在車床卡盤(6)上,擠壓頭是通過刀杆( 固定安裝在車床刀架(7)上,擠壓頭是滾輪組件(3),滾輪組件C3)包括固定在刀杆( 前端的滾動軸承(3a),滾輪(3b)安裝在滾動軸承(3a)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滾輪(3b) 前角是球形面段(3bl),後部是圓柱形成型段(3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在普通車床上旋壓薄壁零件的裝置,包括安裝在車床上的凹模和擠壓頭,其凹模通過壓板固定裝夾在車床卡盤上,擠壓頭是通過刀杆固定安裝在車床刀架上的滾輪組件,滾輪組件包括固定在刀杆前端的滾動軸承,滾輪安裝在滾動軸承上。所述的滾輪前角是球形面段,後部是圓柱形成型段。當車床啟動後,帶動凹模低速旋轉,滾輪組件進給,通過凹模和滾輪擠壓成型零件。本實用新型安全可靠,能方便快捷的應用在普通車床上,有效的控制零件旋壓尺寸,保證產品質量。本實用新型非常適應於少量薄壁零件的旋壓成型,減少了購置專用旋壓設備或專用衝壓模具的費用,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的綜合效益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B21D22/14GK202180123SQ201120193058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9日
發明者劉遠, 賀仁鳳 申請人:湖北三江航天萬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