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評價系統及方法
2023-05-10 19:08:46 2
專利名稱:智能電網評價系統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智能電網,尤其涉及ー種智能電網評價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現 有電網評價指標體系大部分是針對傳統電網而提出的,針對智能電網評價的文獻較少,在王智冬撰寫的《智能電網的評估指標體系》較全面地提到了智能電網評價指標,初歩建立ー個多因子綜合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包括智能電網規模基礎、智能電網技術支撐能力和智能電網發展效果共3個,ニ級指標13個,三級指標41個。然而,該指標體系的設計過於籠統,存在以下的缺陷首先,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在智能電網上出現了ー些新的特徵如特高壓、清潔電源、電動汽車、緊湊型輸變電技術等。而現有的智能電網的評估指標體系並不具有擴展性,無法反映或接入智能電網發展帶來的新特徵,使得評價體系不具有準確性。接著,為實現我國智能電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分階段穩步推進電網智能化建設,分別是規劃試點階段、全面建設階段和引領提升階段。智能電網的建設具有動態特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重點,因此,對其進行評價時,亦應有所區別和側重。在上述的文獻中也未曾考慮過這一點。隨後,智能電網評價指標分進程類和效果類兩類指標,在各地區電網同時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時,用於鼓勵試點及推廣的進程類指標前期各地區差異大,隨著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及提升,各地區建設(進程類指標)完成程度基本一致,而效果類指標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則恰好相反。為了能夠反映不同地區智能電網建設的不同程度,在上述的文獻中也未曾考慮過這一點。換句話說,現有的智能電網評價體系僅是ー個紙上談兵的工作,沒有形成ー個可實施、可操作的智能電網評價系統及評價方法,不利於智能電網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於提供ー種智能電網評價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智能電網評價系統不具有可操作性、實施性、準確性不高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於提供ー種智能電網評價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智能電網評價系統不具有可操作性、實施性、準確性不高的技術問題。ー種智能電網評價系統,包括評價服務平臺和至少ー終端中心,所述評價服務平臺和所述終端中心連接,其中,所述終端中心按照預先設定的數據進行採集或者是按照所述評價服務平臺下發的數據進行採集,所述評價服務平臺進ー步包括接ロ單元,用於建立與所述終端中心交互,包括接收終端中心上傳的採集數據;評價指標數據歸ー化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模型Cy =^計算所述終端中心所在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智能電網建設目標的完成程度,其中,Xu為第j個地區智能電網第i項指標的實際值;au為第j個地區第i項指標的目標值;cu為第j個地區弟i項指標歸ー化後的指標值;指標熵權獲取單元,用於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指標反熵權先得評價指標矩陣
權利要求
1.ー種智能電網評價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評價服務平臺和至少ー終端中心,所述評價服務平臺和所述終端中心連接,其中,所述終端中心按照預先設定的數據進行採集或者是按照所述評價服務平臺下發的數據進行採集,所述評價服務平臺進ー步包括 接ロ単元,用於建立與所述終端中心交互,包括接收終端中心上傳的採集數據; 評價指標數據歸ー化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模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智能電網選擇單元用於選擇智能電網的類型; 考核特性\指標選擇単元用於對評價特徵和指標進行選擇。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評價指標實際採集數據確定単元,用於根據考核特性\指標選擇單元確定預採集的數據,並傳至對應的終端中心。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幹,AHP權重獲取単元是通過以下方式來計算的 1)建立層次結構; 2)構造判斷矩陣基於專家評判得到的指標相互重要性結果,按照重要程度對應的標度值,將重要性用數值表示出來,形成不同層次的判斷矩陣; 3)層次排序層次排序是根據判斷矩陣,計算針對上一層次中的目標元素,確定本層次與之相關的元素的重要性的權重,採用求解判斷矩陣最大特徵向量來求取單排序權重,計算公式為 DW= AmaxW其中,λ max、W分別表示判斷矩陣D的最大特徵值和對應的特徵向量。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系統,還包括評價結果及指標權重分析単元,對排序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各個智能電網之間的差距,深入分析,對未來智能電網的建設提出相關建議。
6.ー種智能電網評價方法,其特徵在幹, 評價服務平臺接收至少ー終端中心上傳的採集數據; 根據模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幹,AHP權重是通過以下方式來計算的 1)建立層次結構; 2)構造判斷矩陣基於專家評判得到的指標相互重要性結果,按照重要程度對應的標度值,將重要性用數值表示出來,形成不同層次的判斷矩陣; 3)層次排序層次排序是根據判斷矩陣,計算針對上一層次中的目標元素,確定本層次與之相關的元素的重要性的權重,採用求解判斷矩陣最大特徵向量來求取單排序權重,計算公式為 DW= AmaxW 其中,入max、W分別表示判斷矩陣D的最大特徵值和對應的特徵向量。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評價結果及指標權重分析對排序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各個智能電網之間的差距,深入分析,對未來智能電網的建設提出相關建議。
全文摘要
一種智能電網評價系統,包括評價服務平臺和至少一終端中心,所述評價服務平臺和所述終端中心連接,其中,所述終端中心按照預先設定的數據進行採集或者是按照所述評價服務平臺下發的數據進行採集,智能電網評價指標分進程類和效果類兩類指標,在各地區電網同時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時,用於鼓勵試點及推廣的進程類指標前期各地區差異大,隨著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及提升,各地區建設(進程類指標)完成程度基本一致,而效果類指標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則恰好相反。為了能夠反映不同地區智能電網建設的不同程度,所述評價服務平臺採用反熵權法對指標進行賦權,表現為差異性大的指標權重較大,差異性小的指標權重較小。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建設,進程類指標的權重會逐漸減小,效果類指標的權重會相對增加。這一規律能夠體現出評價體系隨著智能電網動態發展的評價需求。
文檔編號G06Q10/00GK102663501SQ201210074730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宋依群, 張海瑞, 韓冬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