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16:37:21 2
專利名稱: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散熱器防護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發動機散熱器 排雜防護裝置。二、 背景技術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是通過風扇來吸風冷卻的,這在平時也許沒有什麼問 題,但當其工作環境中的灰塵過多時,像聯合收割機以及工作在其他多糠雜環 境中的發動機散熱器的防護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特別是聯合收割機,工作環 境糠雜多,稍不注意清掃就會堵住散熱器,全負荷狀態下的發動機即刻就產生 高溫,因為潤滑油在高溫狀態下就失去潤滑作用,造成拉缸、抱瓦、軸承損壞 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三夏"收割時間緊,勞動強度大,睏倦的機手、機主常常 難顧此處,夜間更難顧及,聯合收割機投資大,收穫時間短,時因發動機故障 而令機主傷心和無奈,況且發動機維修需要專業維修人員,專用設備和工具, 費用高,耗時長,甚至因修發動機而耽誤一個作業點。針對上述問題,廣大技術人員以及收割機機手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提出個各自的解決方法,如中國專利96230168.X的實用新型中提到的收割機散 熱器的防塵降溫罩,通過設置一個帶網罩的封閉殼體把收割機散熱器封閉,能 夠有效的防止麥秸灰塵吸入散熱器;但一旦工作時間長了,就會在網罩的表面 累積大量的灰塵,以致影響通風,也就影響了散熱器的散熱。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一種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含有雙風室 護風罩、方框形機架、防護罩,所述的防護罩通過其框架與方框形機架安裝固 定在一起,所述的防護罩的端部框架正中安裝固定有雙層軸管;該雙層軸管的 夾層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三或四個徑向支撐;該雙層軸管的內層管通過軸承 安裝有轉軸,該轉軸在防護罩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風葉,其伸出防護罩的一端 固定安裝有桶形封頭蓋,所述的封頭蓋直徑為與雙層軸管的外層管直徑相匹配 並形成轉動配合;所述的封頭蓋的側壁設有至少兩個進風口,該進風口與雙層 軸管的夾層連通,進風口外固定安裝有與防護罩外形匹配的並且橫截面為槽型 的吸嘴,該吸嘴的槽口正對防護罩,在所述的吸嘴與防護罩接近的邊沿上設有 毛刷;所述的防護罩框架安裝在所述的方框形機架上;所述的方框形機架兩側 邊上設有風道;所述的雙風室護風罩有內外兩個錐形的風室,其外風室通過風 管連通方框形機架側邊上的風道;再連通所述的雙層軸管的夾層。所述的方框形機架為雙層的,雙層之間通過安裝在側邊框上的鉸鏈連接, 在對應的側邊框上設有卡扣式固定結構。所述的封頭蓋與雙層軸管的外層管之間為臺階軸形式的配合。所述的雙層軸管的外層管固定有連接法蘭,該連接法蘭通過緊固件與防護 罩框架連接。所述的吸嘴的橫截面為方形槽,或為V形槽,或為U形槽。 所述的防護罩的外形為圓柱體,或為圓錐臺、或為帶有圓角的圓柱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有效的排賒糠雜對散熱器堵塞。
裝置與發動機風葉處的雙風室護風罩有兩個風室,外風室用作排糠雜,左 右兩側的風道連通至雙層軸管的夾層,再連通至吸嘴,當發動機的風葉旋轉時, 在風道以及吸嘴的槽內產生吸力,把沉積防護罩上的糠雜吸走,糠雜經吸嘴, 雙層軸管夾層,直到發動機風葉處,繞過發動機散熱器,從而不會堵塞散熱器。2、 提高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效果。雙風室護風罩的內風室,正對發動機散熱器,其氣流是經過防護罩過濾過 的空氣,不含糠雜,對散熱器的通透性好,能夠很好的冷卻散熱器。3、 無動力,節能環保。該裝置的運行,不需提供外加動力,利用發動機風葉產生的吸力帶動安裝 在雙層軸管內層管的轉軸上的風葉,帶動整個轉軸旋轉,以及安裝在該轉軸外 端的桶形封頭蓋和吸嘴,吸糠雜的吸力是利用了發動機風葉旋轉在外緣產生的 吸力較大的特點。4、 使用維護方便。所述的方框形機架設置成用鉸鏈連接的兩個,並且安裝有卡扣式固定結構, 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像開門一樣的打開,清洗該裝置內部和發動機散熱器上 面的細微灰塵。5、 有效的保護髮動機。由於上述原因,該裝置的使用能夠不使發動機產生高溫,使發動機避免了 因高溫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圖1為該裝置的正視半剖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該裝置的正視半剖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該裝置的正視半剖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4為該裝置的正視半剖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5為圖1或圖2的A-A向剖視圖 圖6為圖1或圖2的B-B向剖視圖 圖7為圖1或圖2的C向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l、圖5、圖6 、圖7 ,圖中一種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 護裝置,含有雙風室護風罩19、方框形機架13、防護罩3,所述的防護罩3通 過其框架10與方框形機架13安裝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防護罩3的端部框架正 中安裝固定有雙層軸管ll;該雙層軸管ll的夾層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三或四 個徑向支撐7;該雙層軸管的內層管6通過軸承5安裝有轉軸4,該轉軸4在防 護罩3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風葉15,其伸出防護罩的一端固定安裝有桶形封頭 蓋22,所述的封頭蓋22直徑與雙層軸管11的外層管8直徑相匹配並形成轉動 配合;所述的封頭蓋22的側壁設有至少兩個進風口,該進風口與雙層軸管11 的夾層連通,進風口外固定安裝有與防護罩3外形匹配的並且橫截面為槽型的 吸嘴l,該吸嘴1的槽口正對防護罩3,在所述的吸嘴1與防護罩3接近的邊沿 上設有毛刷2;所述的防護罩框架10安裝在所述的方框形機架13上;所述的方 框形機架13兩側邊上設有風道14;所述的雙風室護風罩19有內外兩個錐形的 風室,其外風室18通過風管17連通方框形機架側邊上的風道14;再連通所述 的雙層軸管11的夾層;所述的封頭蓋22與雙層軸管的外層管8之間為臺階軸 形式的配合;所述的雙層軸管的外層管8固定有連接法蘭9,該連接法蘭9通過 緊固件與防護罩框架10連接;所述的吸嘴1的橫截面為方形槽;所述的防護罩 3的外形為圓柱體;吸嘴l的橫截面還可以為或為V形槽,或為U形槽,但也 不限於上述幾種,只要是槽形即可。使用時將雙風室護風罩19和方框形機架13分別安裝在發動機散熱器16的 兩側,連接外風室18和方框形機架側邊上風道14的風管17繞過發動機散熱器 16,發動機工作時,圖中的發動機風葉20旋轉產生的氣流,帶動該裝置上的風 葉15旋轉,並帶動吸嘴l旋轉;另外該氣流由兩部風組成,在圖中分別用實心 箭頭和空心箭頭標出,實心箭頭代表吸嘴1吸起的帶有糠雜的氣流,空心箭頭 代表經過防護罩3過濾的沒有糠雜的氣流,該裝置利用在發動機風葉20外圍產 生的大風力來吸糠雜,在發動機風葉20中心部位產生的小風力作為冷卻氣流的 動力;充分利用了其特點。實施例二附圖未畫,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 不同之處為,實施例二中的所述的防護罩3的外形為圓錐臺形。實施例三附圖為畫,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 不同之處為,實施例二中的所述的防護罩3的外形為帶圓角的圓柱體。實施例四參見圖2、圖5、圖6 、圖7,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 圖中標號相同的代表意義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不同之處為實施例四中的所 述的方框形機架13為雙層的,雙層之間通過安裝在側邊框上的鉸鏈21連接, 在對應的側邊框上設有卡扣式固定結構23。實施例五參見圖3,實施例為與實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不 同之處為,實施例五中的所述的防護罩3的外形為圓錐臺形。實施例六參見圖4,實施例三與實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不 同之處為,實施例六中的所述的防護罩3的外形為帶圓角的圓柱體。上述實施例中,防護罩不限於一層,也可以為兩層或三層。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含有雙風室護風罩、方框形機架、防護罩,所述的防護罩通過其框架與方框形機架安裝固定在一起,其特徵是所述的防護罩的端部框架正中安裝固定有雙層軸管;該雙層軸管的夾層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三或四個徑向支撐;該雙層軸管的內層管通過軸承安裝有轉軸,該轉軸在防護罩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風葉,其伸出防護罩的一端固定安裝有桶形封頭蓋,所述的封頭蓋直徑為與雙層軸管的外層管直徑相匹配並形成轉動配合;所述的封頭蓋的側壁設有至少兩個進風口,該進風口與雙層軸管的夾層連通,進風口外固定安裝有與防護罩外形匹配的並且橫截面為槽型的吸嘴,該吸嘴的槽口正對防護罩,在所述的吸嘴與防護罩接近的邊沿上設有毛刷;所述的防護罩框架安裝在所述的方框形機架上;所述的方框形機架兩側邊上設有風道;所述的雙風室護風罩有內外兩個錐形的風室,其外風室通過風管連通方框形機架側邊上的風道;再連通所述的雙層軸管的夾層。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 方框形機架為雙層的,雙層之間通過安裝在側邊框上的鉸鏈連接,在對應的側 邊框上設有卡扣式固定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 封頭蓋與雙層軸管的外層管之間為臺階軸形式的配合。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 雙層軸管的外層管固定有連接法蘭,該連接法蘭通過緊固件與防護罩框架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 吸嘴的橫截面為方形槽,或為V形槽,或為U形槽。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 防護罩的外形為圓柱體,或為圓錐臺、或為帶有圓角的圓柱體。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 防護罩至少為一層。
專利摘要一種發動機散熱器排雜防護裝置,含有雙風室護風罩、方框形機架、防護罩,採用將通過散熱器的風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來散熱,一部分用來帶走塵雜,該裝置能有效的排除糠雜對散熱器堵塞,提高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效果;無動力,節能環保;使用維護方便;有效的保護髮動機。
文檔編號F01P5/02GK201025107SQ20072009013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3日
發明者閆新強 申請人:閆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