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裝置以及系統與流程
2023-05-11 11:29:21 1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裝置以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當發生搶劫、火災、交通事故、突發嚴重疾病(如心臟病、腦溢血等)等緊急危難事件時,當事人須及時向相關部門(120急救中心、110救助中心、119火警中心、122交通事故報警中心等)發出信息尋求救助。正常情況下,呼救信息的內容應包括事件當事人的個人情況、事件發生的時間及事件發生的地點等信息。
然而,在當事人處於極度緊張或者被病痛折磨的狀態時,往往會思維混亂、言語不清,無法清楚地說出事發地點的具體地理位置,還浪費時間,即使能說明白,救援指揮平臺也要再次重複查找事發地點的位置,再安排救援,這樣很可能因為時間延誤而錯過最佳救助時間,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裝置以及系統,以緩解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被呼救單位無法及時準確地獲取當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進而無法進行及時的救援行動的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該方法包括:
獲取呼救請求;呼救請求中攜帶有呼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
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預先獲取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一次匹配,獲取目標救援隊伍;
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生成救援信息,並將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預先獲取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一次匹配,獲取目標救援隊伍,具體包括:
獲取救援隊伍客戶端預先進行註冊的救援註冊信息;救援註冊信息包括:第二地理位置信息;
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計算救援隊伍與呼救人員之間的救援距離;
將救援距離與第一預設距離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救援距離小於第一預設距離閾值,則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獲取目標救援隊伍之前,還包括:
根據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歷史評價信息,對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個救援隊伍進行二次匹配,將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其中,路況信息包括:交通擁堵率;救援效率信息包括:救援成功率;歷史評價信息包括:救援滿意度。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根據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歷史評價信息,對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個救援隊伍進行二次匹配,將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具體包括:
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獲取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中的交通擁堵率;
將交通擁堵率與預設交通擁堵率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交通擁堵率小於預設交通擁堵率閾值,則將路況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和/或
獲取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中的救援成功率;
將救援成功率與預設救援成功率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救援成功率大於第一預設救援成功率閾值,則將救援效率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和/或
獲取救援隊伍的歷史評價信息中的救援滿意度;
將救援滿意度與預設救援滿意度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救援滿意度大於第一預設救援滿意度閾值,則將歷史評價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結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前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將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之後,還包括:
當接收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所發送的根據救援信息做出的救援確認反饋時,將目標救援隊伍的狀態由待命狀態修改為執行狀態;
根據救援信息以及預設的規則,生成救援訂單,並執行如下操作:
將救援訂單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救援訂單包括:目標救援隊伍的救援距離和/或救援次數;
或者,
將救援訂單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並根據救援確認信息中的救援距離進行計費操作;
或者,
將救援訂單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根據救援確認信息中的救援次數進行計費操作。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如果在預設時間內,並未收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所發送的救援確認反饋,或者,當接收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所發送的根據救援信息做出的拒絕救援反饋時:
根據救援距離信息、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以及歷史評價信息中至少一項進行救援隊伍的重新匹配,獲取新的目標救援隊伍;
或者,將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個救援隊伍中,經二次匹配後,並未匹配到的救援隊伍,作為新的目標救援隊伍;
將救援信息發送至新的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實時獲取目標救援隊伍或者新的目標救援隊伍的第三地理位置信息;第三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目標救援隊伍或者新的目標救援隊伍救援過程中的實時地理位置;
將第三地理位置信息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預先獲取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一次匹配之前,還包括:
根據呼救請求,判斷呼救請求中的電話號碼信息在預設的時間內呼救的次數是否大於預設次數;
如果是,則將呼救請求所對應的電話號碼作為擾亂公共秩序電話,進行屏蔽。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該裝置包括:
信息獲取單元,用於獲取呼救請求;呼救請求中攜帶有呼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
信息匹配單元,用於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預先獲取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一次匹配,獲取目標救援隊伍;
救援信息生成發送單元,用於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生成救援信息,並將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系統,該系統包括:呼救人員客戶端、救援隊伍客戶端以及伺服器;
伺服器上設置有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裝置以及系統,伺服器在接收到呼救人員的求救電話時,還可以同時獲取到求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也就是求救人員事發地點的地理位置信息,並且根據該地理位置信息和預先獲得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匹配,獲取到適合執行此次救援行動的目標救援隊伍,然後根據上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求救人員的電話號碼信息生成救援信息,並將該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被呼救單位及時準確地獲取當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從而使救援隊伍進行及時高效的救援行動。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和優點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闡述,並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在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中獲取目標救援隊伍的方法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
10-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20-緊急呼救服務實現系統;101-信息獲取單元;102-信息匹配單元;103-救援信息生成發送單元;201-呼救人員客戶端;202-伺服器;203-救援隊伍客戶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考慮到遇難當事人在極度緊張或者被病痛折磨的時候,無法清楚地說出事發地點的具體地理位置,救援人員無法及時高效地進行救援行動,基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裝置以及系統,可以使被呼救單位及時準確地獲取當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從而使救援隊伍進行及時高效的救援行動。
為便於對本實施例進行理解,首先對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參見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該方法包括:
S101:獲取呼救請求;呼救請求中攜帶有呼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一般在伺服器端被執行。伺服器與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之間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或者有線網絡進行通信。呼救請求是呼救人員在遇到緊急情況或者危險的狀態下,通過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向伺服器所發起的。一般地,該呼救請求可以是電話呼救,當用戶撥打預設的緊急求救電話時,客戶端會自動調取當前用戶的電話信息以及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並生成相應的呼救請求;還可以是觸髮式呼救,即在客戶端設置了呼救按鈕或者按鍵,當用戶觸發該按鈕或者按鍵的時候,客戶端自動調取當前用戶的電話信息以及第一地理位置信息。
同時,當呼救人員撥打求救電話時可以通過手機撥打,也可以通過固定電話進行撥打,此時呼救人員無需登錄客戶端,電話一旦被撥出客戶端會自動連接伺服器,或者,急救電話自動和伺服器產生關聯,當呼救人員所撥打的求救電話接通後,伺服器會自動向客戶端發送指令,客戶端在獲取該指令時,會獲取到呼救人員所在事發地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其電話號碼信息。
當呼救人員通過按鍵或者按鈕進行觸髮式呼救的時候,伺服器會自動向客戶端發送指令,客戶端在獲取該指令時,會獲取到呼救人員所在事發地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其電話號碼信息。
該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專門指代呼救人員所在事發地的地理位置,用於與後面所述的救援隊伍的地理位置進行區分。一般的緊急求救電話包括110報警電話、119火警電話、120急救中心電話以及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等。呼救人員可以是遇難當事人,也可以是在事發地點的其他人。
S102: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預先獲取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一次匹配,獲取目標救援隊伍。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伺服器在獲取到求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電話號碼信息後,會根據該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預先獲得的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匹配,從而得到適合此次救援行動的目標救援隊伍。
但是,由於撥打的求救電話有時會出現惡搞情形或者有人故意擾亂情形,所以在進行救援隊伍的一次匹配之前,還包括:
根據呼救請求,判斷呼救請求中的電話號碼信息在預設的時間內呼救的次數是否大於預設次數;如果是,則將呼救請求所對應的電話號碼作為擾亂公共秩序電話,進行屏蔽。
一般地,判斷求救人員所撥打的電話是否為擾亂公共秩序的電話,需要伺服器預先設置一個時間閾值和次數閾值,比如,時間閾值設置為1分鐘,次數閾值設置為5次,當呼救請求中的電話號碼信息在1分鐘內出現的次數超過5次,則判定為擾亂公共秩序的電話,直接將該號碼進行屏蔽,或者可以根據該電話號碼信息找到當事人,對其進行警告,如果是未成年人,可以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具體的,參見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中獲取目標救援隊伍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S201:獲取救援隊伍客戶端預先進行註冊的救援註冊信息;救援註冊信息包括:第二地理位置信息。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任何一個救援單位或者救援隊伍均可以通過救援隊伍客戶端將其救援隊伍的信息在伺服器上進行註冊。在註冊的時候,救援隊伍要先在救援隊伍客戶端填寫相關的註冊信息,例如救援隊伍的規模、救援隊伍的地理位置、救援隊伍所屬單位等等。其中,救援隊伍的規模包括救援隊伍的人數以及救援人員的組成。例如,120急救中心人員組成為: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主任醫師三名、主治醫師五名等等。
S202: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計算救援隊伍與呼救人員之間的救援距離。
伺服器在獲取到求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後,會根據該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預先從救援隊伍客戶端獲取到的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計算出救援隊伍與呼救人員之間的救援距離,該救援距離不是二者之間的直線距離,而是實際的救援路徑的距離。
S203:將救援距離與第一預設距離閾值進行比對;如果救援距離小於第一預設距離閾值,則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伺服器首先設置有一個第一預設距離閾值,該距離閾值可以根據一個區的範圍內的距離進行設置,也可以根據一個市的範圍內的距離設置,為了匹配到相對來說可以進行更快的救援行動的救援隊伍,一般將第一預設距離閾值設置的相對小一些,在計算出救援隊伍與呼救人員之間的救援距離後,將該救援距離與上述的距離閾值進行比對,救援距離小於第一預設距離閾值時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即為目標救援隊伍。該目標救援隊伍一般有多個。
除了上述一次匹配方式外,在獲取目標救援隊伍之前,還可以根據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歷史評價信息,對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個救援隊伍進行二次匹配,將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其中,路況信息包括:交通擁堵率;救援效率信息包括:救援成功率;歷史評價信息包括:救援滿意度。
通過上述二次匹配,可以獲取更加合適的救援隊伍進行高效的救援工作。
二次匹配的過程與一次匹配的過程類似,具體的匹配過程如下:
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獲取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中的交通擁堵率;
將交通擁堵率與預設交通擁堵率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交通擁堵率小於預設交通擁堵率閾值,則將路況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和/或
獲取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中的救援成功率;
將救援成功率與預設救援成功率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救援成功率大於第一預設救援成功率閾值,則將救援效率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和/或
獲取救援隊伍的歷史評價信息中的救援滿意度;
將救援滿意度與預設救援滿意度閾值進行比對;
如果救援滿意度大於第一預設救援滿意度閾值,則將歷史評價信息所對應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當進行完一次匹配後,如果獲取的目標救援隊伍數量較多,為了找到更加合適的救援隊伍,伺服器可以根據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和/或救援隊伍的歷史評價信息,對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個救援隊伍進行二次匹配,將二次匹配到的交通擁堵率更低、救援成功率更高以及救援滿意度更高的救援隊伍作為目標救援隊伍,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為呼救人員匹配到最合適的救援隊伍,提高救援效率。
S103: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生成救援信息,並將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伺服器在獲取到呼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電話號碼信息後,根據這兩種信息生成救援信息,發送給上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以提示目標救援隊伍進行及時的救援行動。
在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之後,還包括:當接收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所發送的根據救援信息做出的救援確認反饋時,將目標救援隊伍的狀態由待命狀態修改為執行狀態;根據救援信息以及預設的規則,生成救援訂單,並執行如下操作:
將救援訂單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救援訂單包括:目標救援隊伍的救援距離和/或救援次數;
或者,
將救援訂單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並根據救援確認信息中的救援距離進行計費操作;
或者,
將救援訂單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根據救援確認信息中的救援次數進行計費操作。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當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接收到伺服器所發送的救援信息時,會根據該救援信息以及自己當時的情況進行判斷,做出相應的反饋。當目標救援隊伍向伺服器發出確認救援的反饋時,伺服器會將目標救援隊伍的狀態由待命狀態標記為執行狀態,這個時候,伺服器在進行救援隊伍匹配的時候,就不會再匹配該救援隊伍。除了救援隊伍的狀態發生改變外,伺服器還會根據救援信息以及預設的規則,生成救援訂單,向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發送。當呼救人員撥打的是119火警電話的時候,伺服器只會向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發送救援訂單,而不會執行其它操作;當呼救人員撥打的是120急救電話的時候,伺服器除了向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發送救援訂單外,還會根據救援信息中的救援距離進行計費操作,呼救人員可以在救援行動結束後現金付款,也可以直接網上支付;當呼救人員撥打的是110報警電話或者122交通事故急救電話的時候,伺服器除了向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發送救援訂單外,還會根據救援信息中的救援次數進行計費操作,呼救人員可以在救援行動結束後現金付款,也可以直接網上支付。針對不同的急救電話,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具體救援行動是否收費,收費多少,如何收費,可以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設定。
相反的,如果在預設時間內,並未收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所發送的救援確認反饋,或者,當接收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所發送的根據救援信息做出的拒絕救援反饋時:
根據救援距離信息、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以及歷史評價信息中至少一項進行救援隊伍的重新匹配,獲取新的目標救援隊伍;或者,將一次匹配所得到的多個救援隊伍中,經二次匹配後,並未匹配到的救援隊伍,作為新的目標救援隊伍;將救援信息發送至新的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
由於急救服務的特殊性,伺服器會預先設置一個等待時間,比如5分鐘,在救援信息發出5分鐘之後,如果沒有一個救援隊伍做出確認救援的反饋時,或者目標救援隊伍根據救援信息以及當時自身的情況做出拒絕救援的反饋時,伺服器會根據救援距離信息、救援路徑的路況信息、救援隊伍的救援效率信息以及歷史評價信息中至少一項進行救援隊伍的重新匹配,獲取新的目標救援隊伍,重新匹配的過程與前述的一次匹配和二次匹配過程類似,只是重新匹配過程中的各種閾值設置跟之前不同,相比於之前的閾值,重新匹配的範圍會更大;或者,不進行新的救援隊伍的匹配,而是當二次匹配到的目標救援隊伍均做出了拒絕救援的反饋時,直接將一次匹配到的多個救援隊伍中沒有被二次匹配到的救援隊伍,作為新的目標救援隊伍。救援隊伍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多個救援隊伍同時救援,會增大救援力量,使求救者第一時間獲得最好的救援。
此外,在救援隊伍執行救援行動的過程中,伺服器還可以實時獲取目標救援隊伍或者新的目標救援隊伍的第三地理位置信息;第三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目標救援隊伍或者新的目標救援隊伍救援過程中的實時地理位置;將第三地理位置信息發送至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
在具體實現的時候,當目標救援隊伍或者新的目標救援隊伍根據救援信息中的呼救人員的地理位置信息執行救援行動的時候,伺服器可以實時獲取到救援隊伍的地理位置信息,並將該地理位置信息發送給呼救人員所對應的客戶端。這樣,呼救人員在等待救援的時間內,可以準確知道救援隊伍目前抵達的地理位置,從而緩解內心的恐慌。
在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中,伺服器在接收到呼救人員的求救電話時,還可以同時獲取到求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也就是求救人員事發地點的地理位置信息,並且根據該地理位置信息和預先獲得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匹配,獲取到適合執行此次救援行動的目標救援隊伍,然後根據上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求救人員的電話號碼信息生成救援信息,並將該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被呼救單位及時準確地獲取當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從而使救援隊伍進行及時高效的救援行動。
本發明又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10,參見圖3所示,該裝置包括:
信息獲取單元101,用於獲取呼救請求;呼救請求中攜帶有呼救人員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
信息匹配單元102,用於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預先獲取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救援隊伍的一次匹配,獲取目標救援隊伍;
救援信息生成發送單元103,用於根據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生成救援信息,並將救援信息發送至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
在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10中,伺服器在接收到呼救人員的求救電話時,還可以同時通過信息獲取單元101獲取到求救人員事發地點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電話號碼信息,並且通過信息匹配單元102,將求救人員的地理位置信息和預先獲得的多個救援隊伍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進行匹配,獲取到適合執行此次救援行動的目標救援隊伍,然後通過救援信息生成發送單元103,根據上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求救人員的電話號碼信息生成救援信息,並將該救援信息發送到目標救援隊伍所對應的客戶端。通過本發明所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10,可以使被呼救單位及時準確地獲取當事人的地理位置信息,從而使救援隊伍進行及時高效的救援行動。
本發明又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緊急呼救服務實現系統20,參見圖4所示,該系統包括:呼救人員客戶端201、救援隊伍客戶端203以及伺服器202;其中,伺服器202上設置有如上一實施例所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10。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系統20,與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裝置10具有相同的技術特徵,所以也能解決相同的技術問題,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緊急呼救服務實現方法、裝置以及系統的電腦程式產品,包括存儲了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程序代碼包括的指令可用於執行前面方法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體實現可參見方法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和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另外,在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碟、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可輕易想到變化,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變化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