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9:51:51 2
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所述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包括鋼絲本體,在鋼絲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層纖維束縛管,在鋼絲本體上還設有浸入纖維束縛管內並將鋼絲本體與纖維束縛管黏合在一起的包覆膠體層所述纖維束縛管為棉纖維束縛管、滌綸纖維束縛管、錦綸纖維束縛管、芳綸纖維束縛管、晴綸纖維束縛管或麻線纖維束縛管等,該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與基材結合牢固,長期使用不會產生抽絲、脫膠、鋼絲竄動等現象。
【專利說明】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複合管或膠管用的增強骨架材料,尤其是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
【背景技術】
[0002]鋼絲由於具有很高的拉伸強度(2000MPa_3000MPa),經常在膠管、複合管中用作增強骨架,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鋼絲與基體材料的結合強度,常採用將鋼絲表面塗膠,再與基材複合的工藝。採用這種工藝生產的膠管在受力狀態或受溫度變化產生膨脹收縮時,鋼絲與基材的結合強度完全取決於膠的粘接性能。由於鋼絲表面光滑,因此,鋼絲與基材的粘接性能很難保證,膠管、塑料管在使用過程中鋼絲骨架容易產生抽絲、脫膠、鋼絲竄動等問題。此外,當採用鋼絲作為複合鋼管的增強材料時,需要將鋼絲纏繞在薄壁金屬管外壁,並用膠將鋼絲與薄壁金屬管粘合在一起,由於鋼絲與薄壁金屬管呈線接觸,其接觸面積小,接觸點附膠量少,因此,結合效果不好,鋼絲容易與薄壁金屬管脫離、竄動,影響複合鋼管的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
[0003]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該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與基材結合牢固,長期使用不會產生抽絲、脫膠、鋼絲竄動等現象。
[0004]解決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包括鋼絲本體,在鋼絲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層纖維束縛管,在鋼絲本體上還設有浸入纖維束縛管內並將鋼絲本體與纖維束縛管黏合在一起的包覆膠體層。
[0005]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纖維束縛管為棉纖維束縛管、滌綸纖維束縛管、錦綸纖維束縛管、芳綸纖維束縛管、晴綸纖維束縛管或麻線纖維束縛管等。
[0006]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纖維束縛管為緊束在鋼絲本體上的纖維織管。
[0007]所述纖維束縛管由緊纏於鋼絲本體上的纖維紡線構成。
[0008]所述鋼絲本體為合金鋼絲、不鏽鋼絲或彈簧鋼絲等用作骨架的鋼絲材料。
[0009]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改進:所述膠體層為固化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可以重新熔融與基材粘接並二次固化的熱塑性樹脂材料。
[0010]所述膠體層為附著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經過增稠或烘乾處理,製成預浸料樹脂基體形式的樹脂、並可以進一步固化的膠體材料。
[0011]所述膠體材料為經過增稠或烘乾處理的環氧樹脂、聚酯樹脂、酚醛樹脂、聚四氟乙烯乳液、有機矽樹脂或聚醯胺樹脂。
[0012]所述膠體層為浸潤鋼絲本體和纖維束縛管後直接將纖維束縛管、鋼絲本體與基材粘接並固化的膠體材料。
[0013]所述膠體材料為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或橡膠等。
[0014]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由於採用了所述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包括鋼絲本體,在鋼絲本體上設有纖維束縛管,在鋼絲本體上還設有浸入纖維束縛管內並將鋼絲本體與纖維束縛管黏合在一起的包覆膠體層的技術方案,通過在鋼絲本體外設置纖維束縛管,並使構成膠體層的膠浸入纖維束縛管將纖維束縛管與鋼絲本體牢固地黏合在一起,在鋼絲與基材間形成全面的增強過渡層來增加鋼絲與基材的粘接強度,替代現有技術中鋼絲直接與基體材料用膠粘接的連接模式,從而達到提高管材的耐壓或承載能力,解決管材長期使用骨架鋼絲容易發生抽絲、脫膠、鋼絲竄動、鋼絲與薄壁金屬管結合不牢等問題;由於採用了所述纖維束縛管為棉纖維、滌綸纖維、錦綸纖維、芳綸纖維、麻線纖維或晴綸纖維束縛管,以及經過表面處理的上述纖維束縛管的技術特徵,在保證纖維束縛管具有足夠的抗拉強度的同時,使構成膠體層的膠也易於浸入纖維束縛管並與纖維充分黏合;由於採用了所述纖維束縛管為緊束在鋼絲本體上的纖維織管的技術特徵,鋼絲本體與纖維束縛管結合更牢固,使鋼絲本體在彎曲變形的情況下也能與纖維束縛管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且纖維織管的局部破損不會影響整根複合鋼絲與基體材料結合的牢固度,使得採用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所製成的管材更耐用,工作更穩定可靠;由於採用了所述纖維束縛管為緊纏於鋼絲本體上的纖維紡線的技術特徵,可以方便地在鋼絲本體上形成纖維束縛管,並且使纖維束縛管與鋼絲本體結合更緊密;由於採用了所述鋼絲本體為合金鋼絲、不鏽鋼絲或彈簧鋼絲等任何可以用作骨架的鋼絲材料的技術特徵,不但提高了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強度,也拓展了鋼絲本體的選材範圍,使一些不能直接與基體材料牢固粘接在一起的鋼絲材料也可以用作增強骨架材料;由於採用了所述膠體層為固化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可以重新熔融與基材粘接並二次固化的熱塑性樹脂材料的技術特徵,可以將附著膠體材料後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收卷存儲、運輸或銷售,使用時通過加熱使膠體材料熔融與基材粘接,並再次固化,使得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存儲、運輸、使用更方便;由於採用了所述膠體層為附著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經過增稠或烘乾處理,製成預浸料樹脂基體形式的樹脂,並可以進一步固化的膠體材料的技術特徵,使附膠後的纖維束縛管具有預浸料的性質,使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可以收卷存儲、運輸或銷售,使用時無需熔融處理即可使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與基材粘接並進一步完全固化,使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使用更方便;由於採用了所述膠體層為浸潤鋼絲本體和纖維束縛管後直接將纖維束縛管、鋼絲本體與基材粘接並固化的膠體材料的技術特徵,使得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生產線可以方便地組合到複合管生產線中,將浸膠處理後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直接與基材粘接、固化製成具有鋼絲增強骨架的管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普通增強骨架用鋼絲與基材粘接情況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與基材粘接情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包括鋼絲本體1,所述鋼絲本體為合金鋼絲、不鏽鋼絲或彈簧鋼絲等任何可以用作骨架的鋼絲材料。在鋼絲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層纖維束縛管2,所述束縛纖維為緊束在鋼絲本體上的由纖維紡線或紗織造的纖維織管,所述纖維紡線或紗為棉纖維、滌綸纖維、錦綸纖維、芳綸纖維、麻纖維或晴綸纖維紡線或紗。在鋼絲本體上還設有浸入纖維束縛管內並將鋼絲本體與纖維束縛管粘接在一起的包覆膠體層3。所述膠體層為固化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可以重新熔融與基材粘接並二次固化的熱塑性樹脂材料。
[0018]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膠體層為附著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經過增稠或烘乾處理,製成預浸料樹脂基體形式的樹脂,並能進一步固化的膠體材料,如:經過增稠或烘乾處理的環氧樹脂、聚酯樹脂、酚醛樹脂、聚四氟乙烯乳液、有機矽樹脂或聚醯胺樹脂。
[0019]本發明的再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膠體層為浸潤鋼絲本體和纖維束縛管後直接將纖維束縛管、鋼絲本體與基材粘接並固化的膠體材料,如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或橡膠等,生產過程中先將鋼絲本體和纖維束縛管在膠液充分浸潤,並在在膠液固化或硬化前將浸膠的鋼絲本體和纖維束縛管直接纏繞到基材上,與基材粘接固化,製成膠管或複合管。
[0020]從圖2中可以看出,普通增強骨架用鋼絲與基材4粘接時,粘接部面積小及附膠31量少粘接強度僅為鋼絲與基材接觸處膠體的強度;從圖3中可以看出,本發明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與基材粘接時,粘接部面積明顯大於圖2中的粘接部面積,粘接部附膠32量明顯多於圖2中的粘接部附膠量。鋼絲可通過纖維和膠體形成的過渡層在鋼絲整個圓周面上向基材傳遞力量,因此,鋼絲與基材的結合更加牢固可靠。
【權利要求】
1.一種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包括鋼絲本體,其特徵是:在鋼絲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層纖維束縛管,在鋼絲本體上還設有浸入纖維束縛管內並將鋼絲本體與纖維束縛管黏合在一起的包覆膠體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纖維束縛管為棉纖維束縛管、滌綸纖維束縛管、錦綸纖維束縛管、芳綸纖維束縛管、晴綸纖維束縛管或麻線纖維束縛管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纖維束縛管為緊束在鋼絲本體上的纖維織管。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纖維束縛管由緊纏於鋼絲本體上的纖維紡線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鋼絲本體為合金鋼絲、不鏽鋼絲或彈簧鋼絲等用作骨架的鋼絲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膠體層為固化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可以重新熔融與基材粘接並二次固化的熱塑性樹脂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膠體層為附著在鋼絲和纖維束縛管上的經過增稠或烘乾處理,製成預浸料樹脂基體形式的樹脂、並可以進一步固化的膠體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膠體材料為經過增稠或烘乾處理的環氧樹脂、聚酯樹脂、酚醛樹脂、聚四氟乙烯乳液、有機矽樹脂或聚醯胺樹脂。
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膠體層為浸潤鋼絲本體和纖維束縛管後直接將纖維束縛管、鋼絲本體與基材粘接並固化的膠體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增強骨架用複合鋼絲,其特徵是:所述膠體材料為熱固性樹月旨、熱塑性樹脂或橡膠等。
【文檔編號】B32B15/04GK103465530SQ201310380640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明者】李清輝 申請人:李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