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增力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0:00:46 1
專利名稱:一種增力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運動傳遞機構,尤其涉及將力矩進行放大的傳動機構,特 別是一種用於車輛的增力機構。
技術背景
目前,機動車輛中採用燃油燃氣發動機的車輛多採用氣缸活塞機構作為動 力源,由氣缸帶動活塞杆往復運動,活塞杆帶動曲軸輸出動力;採用電動機的 車輛由電動機直接輸出動力轉矩,通過帶傳動或者鏈傳動裝置進行驅動。現有 的車輛中,在動力源與動力輸出軸(從動軸)之間沒有設置力矩放大機構,這 樣車輛驅動力矩需要比較大,對動力源機構要求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車輛的增力機構,所述的這種增力機 構要解決現有技術中車輛特別是機動車輛對要求動力源的輸出力矩較大的技術 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這種增力機構由主動軸、從 動軸和連杆構成,所述連杆一端通過運動副偏心地設置於主動軸上,連杆另 一端的轉動軸軸線與從動軸的軸線重合;主動軸上同心地設置有至少兩個輪 盤,相鄰兩個輪盤之間設置有一個所述連杆;連杆上設置有軸向槽,在相鄰 兩個輪盤之間偏心地設置有固定銷,連杆通過軸向槽和固定銷與主動軸相連 接。
所述連杆一端與輪盤的連接點將一個圓周等分;連杆另一端通過棘輪棘爪機 構同軸地設置於從動軸上。
連杆另一端開設有內壁帶棘齒的孔,在從動軸上設置有棘爪,連杆另一端通 過帶棘齒的孔套接設置於從動軸上。
在主動軸、連杆和從動軸外周設置有外殼將其包圍,主動軸和從動軸從外殼 兩側壁伸出。
與從動軸同軸地設置有一個發電機,該發電機的轉子軸與從動軸固定相連。
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用於車輛的增力機構在主動軸與從 動軸之間設置連杆,並且連杆一端偏心地設置與主動軸上,這樣在主動軸和從 動軸之間有一個較大的力臂,主動軸一側較小的力矩可以通過該連杆的放大作 用而在從動軸一側輸出較大的力矩。
本實用新型和已有技術相比,其效果是積極和明顯的。本實用新型在在主 動軸與從動軸之間設置較大的力臂,對主動軸一側的力矩進行放大,然後在從 動軸一側輸出,可以由一個較小的力矩產生較大的輸出力矩,進而提高車輛的 運載能力。如若在從動軸上同軸地設置有一個發電機,更能夠充分利用從動軸 輸出的力矩,設置發電機時,它的轉子軸與從動軸固定相連,這樣在輸出力矩 有富裕時可以由發電機發電將機械能儲存,用於車上照明或者別的用途。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這種用於車輛的增力機構的構 思是利用槓桿對力矩進行放大,通過增加力臂來產生較大的力矩,所述的增力
機構由主動軸1、從動軸2和連杆3構成,連杆3 —端通過運動副偏心地設置於 主動軸1上,連杆3另一端通過單向運動機構與從動軸2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連杆3另一端的轉動軸軸線與從動軸2的軸線重合,在主 動軸1上同心地設置有三個輪盤11,相鄰兩個輪盤11之間設置有一個所述連杆 3。
在本實施例中將連杆3做成扁杆形狀,在連杆上設置有軸向槽4,在相鄰兩 個輪盤11之間偏心地設置有固定銷12,連杆3通過軸向槽4和固定銷12與主 動軸1相連接。為了增加連杆3的強度,其中的軸向槽4可以只佔據連杆3總 長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但應以滿足連杆3的運動範圍為限。
連杆3另一端與從動軸2之間的單向運動機構可以採用棘輪棘爪機構。本 實施例中,作為連杆3另一端與從動軸2之間運動副的一個具體形式,連杆3 另一端通過棘輪棘爪機構同軸地設置於從動軸2上。在連杆3另一端開設有內 壁帶棘齒的孔,在從動軸2上設置有棘爪21,連杆3另一端通過帶棘齒的孔套接設置於從動軸2上。當有多個連杆3時,每一個連杆3與從動軸2設置前述 的棘輪機構。
為了滿足輪盤11與連杆3連接點在處於近點和遠點之間連杆3的有效作用 長度的變化,
在實際中,主動軸l也可採用曲軸形式,每一個連杆一端通過轉動副與曲 軸相連,只是採用輪盤結構形式可以增強偏心運動副的強度。
作為對前述實施方式的改進,連杆3另一端與從動軸2之間當採用棘輪棘 爪機構時,可以在與從動軸另一端同軸地設置一個或多個棘爪,而在從動軸2 上相應地設置凹槽與棘爪相配合,當連杆3另一端轉動時帶動從動軸2轉動, 輸出力矩。
連杆3另一端與從動軸2之間的單項運動機構也可以採用槽輪機構、不完 全齒輪機構以及凸輪機構。
為了避免外面的灰塵進入運動副影響運動性能,及對主動軸1、連杆3和從 動軸2施加一定的保護作用,在主動軸1、連杆3和從動軸2外周可設置外殼將 其包圍,而主動軸1和從動軸2從外殼兩側壁伸出與別的運動機構相連接。為 了節省空間,外殼儘量與內部器件貼近,但是需要考慮內部運動部件的運動範 圍及其散熱功能。在垂直於主動軸方向,外殼在主動軸和從動軸端可以是分別 與輪盤和從動軸同軸的圓柱側壁,外殼中部的側壁可以是與其兩端相切的直板。
為了能夠充分利用從動軸2輸出的力矩,可以在從動軸2上同軸地設置有 一個發電機,該發電機的轉子軸與從動軸固定相連,當輸出力矩有富裕時可以 由發電機發電將機械能儲存,用於車上照明或者別的用途。當然該發電機與從 動軸2之間也可以增加傳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輪盤11也可為兩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加從動軸2輸出的有 效力矩同時減小從動軸2上輸出力矩的波動,可以增加連杆3的數量,在主動 軸1上設置四個、五個或更多個輪盤11以連接連杆3的一端;當採用五個輪盤 11時,該五個輪盤11之間設置的四個連杆3 —端與輪盤11的連接點將一個圓 周等分。在五個輪盤ll時,四個連杆3的連接點將一個圓周等分為四份,假設 將第一個連杆31與第一、第二輪盤連接點相對與主動軸1軸線的角度定為0度, 那麼依次地,第二個連杆32與第二、第三輪盤之間連接點的角度為90度,第 三個連杆33與第三、第四輪盤之間連接點的角度為190度,第四個連杆34與第四、第五輪盤之間連接點的角度為270度,這樣可以使得在主動軸1轉動一 周的過程中,從動軸2輸出的力矩為均勻力矩。
當然,連杆3—端與輪盤11的連接點不將一個圓周等分,也是可以起到增 力的作用,只是這種結構的效果會差一些。
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杆3與主動軸1的連接點有一定偏心距的情況下,藉助 連杆3作為傳力杆,可以使得主動軸l一側的力臂大,這樣可以由主動軸l上 較小的力在從動軸2輸出較大的力矩,有更好的力矩放大作用,而且,連杆3 --端的主動軸1不論是順時針轉動還是逆時針轉動,都可以使從動軸2朝一個 方向運動,輸出力矩。具體使用時,可以將本實用新型增力機構連接於動力源 和輸出軸之間,對動力源的力矩進行放大後輸出,比如,將主動軸l與一個電 機軸相連,而從動軸2可以直接作為車輛驅動輪的軸,或者通過一個傳動機構 與車輛驅動輪的軸相連。
權利要求1. 一種增力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增力機構由主動軸、從動軸和連杆構成,所述連杆一端通過運動副偏心地設置於主動軸上,連杆另一端的轉動軸軸線與從動軸的軸線重合;主動軸上同心地設置有至少兩個輪盤,相鄰兩個輪盤之間設置有一個所述連杆;連杆上設置有軸向槽,在相鄰兩個輪盤之間偏心地設置有固定銷,連杆通過軸向槽和固定銷與主動軸相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機構,其特徵在於連杆一端與輪盤的連接 點將一個圓周等分;連杆另一端通過棘輪棘爪機構同軸地設置於從動軸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增力機構,其特徵在於連杆另一端開設有內壁 帶棘齒的孔,在從動軸上設置有棘爪,連杆另一端通過帶棘齒的孔套接設置 於從動軸上。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增力機構,其特徵在於在主動軸、連杆和從動 軸外周設置有外殼將其包圍,主動軸和從動軸從外殼兩側壁伸出。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增力機構,其特徵在於與從動軸同軸地設置有 一個發電機,該發電機的轉子軸與從動軸固定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增力機構由主動軸、從動軸和連杆構成,所述連杆一端通過運動副偏心地設置於主動軸上,連杆另一端的轉動軸軸線與從動軸的軸線重合;主動軸上同心地設置有至少兩個輪盤,相鄰兩個輪盤之間設置有一個所述連杆;連杆上設置有軸向槽,在相鄰兩個輪盤之間偏心地設置有固定銷,連杆通過軸向槽和固定銷與主動軸相連接。由於本實用新型在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設置較大的力臂,進而提高車輛的運載能力。如若在從動軸上同軸地設置有一個發電機,還能在輸出力矩有富裕時由發電機發電將機械能儲存,用於車上照明或者別的用途。
文檔編號B60K17/28GK201283790SQ20082014973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5日
發明者錘 陳, 陳千千 申請人:陳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