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03:08:41
專利名稱:一種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
背景技術:
甘蔗種植時根部培土較多,形成了甘蔗多種植於壟上的狀況,根系距壟頂在IOcm 以上。甘蔗收割時,要求切割刀片能入土 5c 左右,既要提高產量又要確保不影響下一年生長。長期以來,甘蔗機械收割主要採用圓盤刀高速旋轉方式,但由於蔗莖單一方向受力,宿根表面破損較為嚴重,影響宿根的發芽及來年生長;同時高速運轉的圓盤刀磨損較快,需經常更換,入土切割時阻力大,需配備大馬力的拖拉機才可以正常運轉。為了避免圓盤刀切割方式的種種弊端,通過各種切割方式比較,選定了雙動刀往復式切割器。但在現有的標準GB/T1209. 1-5《農業機械切割器》和JB/T7862. 1_4《農業機械切割器》以及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編《農業機械設計手冊》中有關農業機械切割器的設計中,只有針對水稻、小麥和牧草等細矮莖稈作物的往復式切割器。沒有針對甘蔗等粗高莖稈作物收割用的雙動刀往復式切割器。通過用普通的雙動刀往復式切割器進行試驗分析,結果發現在山地、丘陵地區收割作物時,由於地勢坡度大、地表起伏不平,刀片不能平穩工作。當往復式切割器高於地表工作時,高速的刀片在甘蔗莖稈表面抖動,由於地表上的作物莖稈是鬆動的,造成作物莖稈不能穩定地進入刀片的切割角中,導致宿根破頭率較高,更甚出現剪不斷的情況,現實要求切割器應儘量貼於地表;當切割器貼於地表工作時,切割刀片容易進入土壤,由於進入土壤後受到的阻力增加,被切割作物的莖稈多數被攬斷,同樣存在宿根破頭率高的問題;直徑較大的甘蔗不易進入切割角中,破頭情況突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該切割器能在土壤下輕鬆對作物稈莖切割,加大刀片間距能使直徑較粗的甘蔗容易被切割。本實用新型的切割器配備雙動刀實行往復式運動,經過入土角度調整墊片的作用,整個切割器隨著傾斜角度進入土壤切割,同時限深託板可根據地勢變化,確保入土深度均勻,由於刀片沒有整片進入土壤,減輕了擺動時遇到的阻力,新型刀片的三面刃口可使刀片在土壤下輕鬆對作物稈莖切割,加大刀片間距能使直徑較粗的甘蔗容易被切割。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主要由包括限深託板、切割器梁、 上動刀總成、下動刀總成、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壓臂基座、上刀頭總成、下刀頭總成、固定板組成;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分別裝有相同數量的刀片,通過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壓臂基座連接在切割器梁上;上刀頭總成和下刀頭總成分別固定在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的正中間,並分別與外驅動機構連接;限深託板安裝在切割器梁的兩側。其中
3[0009]在固定板和切割器梁中間安裝有入土角度調整墊片,可實現整個切割器的入土角度在10° 15°可調。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分別裝有相同數量的刀片,且刀片間距均相等,刀片有三面刃齒,在刀片的前端及刀片的兩側,刀片間夾角跨度為40° 48°。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的刀片可根據不同作物進行整體調換,實現不同稈莖作物的切割。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與壓臂基座的連接中,六面體轉動軸)外澆注有中心孔為六面體的橡膠軸套,六面體轉動軸(17)分別與上動刀壓臂(16)、下動刀壓臂(19) 通過螺栓連接,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是可拆卸的。入土角度調節墊板的作用是使整個切割器具有較大的傾斜角度,通過自身重量自然壓入土壤,可根據不同作物切割要求選擇入土角度調節墊板。切割器傾斜的目的一是促使刀片入土切割,二是有效降低土壤對刀片的阻力。因為刀片傾斜入土,為防止切割器在前進的過程中入土深度不斷增加,在切割器梁的兩側分別裝有可調式限深託板,根據作物根系的深淺對限深託板進行上下調節,如甘蔗的根系不能受損,否則會影響來年生長。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在土壤下進行往復式運動切割作物根莖,受到的阻力不僅來自土壤,同時也來自作物稈莖及機械摩擦等。為降低作物稈莖的阻力,刀片採用了三面刃齒的特殊設計,即刀片的頂端及刀片的兩端都帶有刃齒,避免了刀片頂端破壞切口的現象及在土壤幹涉下不能有效切割的問題。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與壓臂基座的連接起到的作用一是分別將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固定在切割器梁上;二是保證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能緊密貼合。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隨著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作往復運動時,與壓臂基座形成了摩擦,為了減小其摩擦阻力,在六面體轉動軸外澆注有中心孔為六面體的橡膠軸套,這樣避免了剛性摩擦,同時橡膠的扭力可輔助上動刀壓臂、下動刀壓臂復位。考慮到橡膠軸套長時間容易磨損,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分別採用螺栓緊固,可方便拆卸更換。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所安裝的刀片數量相等、間距d相同,因為上下動刀總成的行程均與刀片間距d相同,保證了刀片在切割器有效範圍內任意位置均可達到有效切割,並且切割開口張到最大,降低了作物宿根的破頭率。刀片間的切割角α是由甘蔗稈莖直徑決定的,切割角α越大,直徑較大的甘蔗稈莖進入刀片間的深度越大。刀片夾角定在跨度為40° 48°之間,可提供最大的側向切割力和允許的稈莖直徑範圍。本實用新型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主要是針對在山地、丘陵地區,作物切割器不能有效地在地勢不平坦的土壤環境中穩定工作,造成被切割作物宿根破頭率高的難題。安裝在小型動力機械上,配備了一種新型刀片、具有入土角度及多種降低阻力方式的雙動刀往復式切割器,以達到莖稈切割表面平整、無劈裂現象的目的,可廣泛用於農、林、牧等粗稈莖作物收穫的機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上下刀片重合時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上下刀片不重合時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入土切割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上壓臂組件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下壓臂組件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橡膠套組合示意圖。圖中,1 一限深託板、2 —切割器梁、3 —上動刀總成、4 一下動刀總成、5 —上動刀壓板、6 —下動刀壓板、7 —壓臂基座、8 —上刀頭總成、9 一下刀頭總成、10 —固定板、11 一入土角度調整墊片、12 —三面齒刀片、13 —間距d、14 一切割角α、15 —彈性壓片、16 —上動刀壓臂、17 —轉動軸、18 —橡膠軸套、19 一下動刀壓臂、20 —鋼套。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主要由包括限深託板1、切割器梁 2、上動刀總成3、下動刀總成4、上動刀壓臂組件5、下動刀壓臂組件6、壓臂基座7、上刀頭總成8、下刀頭總成9、固定板10組成;上動刀總成3和下動刀總成4分別裝有相同數量的刀片,通過上動刀壓臂組件5、下動刀壓臂組件6、壓臂基座7連接在切割器梁2上;上刀頭總成8和下刀頭總成9分別固定在上動刀總成3和下動刀總成4的正中間,並分別與外驅動機構連接;限深託板1安裝在切割器梁2的兩側。在固定板10和切割器梁2中間安裝有入土角度調整墊片11,使整個切割器與地表成A角進入土壤下進行切割。調節限深託板1 的高度控制刀片入土的深度。上動刀總成3和下動刀總成4的刀片有三面刃齒,在刀片的前端及刀片的兩側,刀片間距均相等,刀片間夾角跨度為40° 48°。上動刀壓臂組件5、 下動刀壓臂組件6與壓臂基座7的連接中,六面體轉動軸17外澆注有中心孔為六面體的可方便拆卸及更換易損件橡膠軸套18,六面體轉動軸17與壓臂?通過螺栓連接。轉動軸17 頂端是螺杆,與彈性壓片15、上動刀壓臂16之間採用螺母緊固,橡膠軸套18採用澆注的方式包裹在六面體轉動軸17的外部,橡膠軸套18外部安裝鋼套20。下動刀壓臂19與轉動軸 17、橡膠軸套18的連接方式與圖3中連接方式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其特徵在於主要由包括限深託板(1)、切割器梁(2)、上動刀總成(3)、下動刀總成(4)、上動刀壓臂組件(5)、下動刀壓臂組件(6)、壓臂基座(7)、上刀頭總成(8)、下刀頭總成(9)、固定板(10)組成;上動刀總成(3)和下動刀總成(4)分別裝有相同數量的刀片,通過上動刀壓臂組件(5)、下動刀壓臂組件(6)、壓臂基座(7)連接在切割器梁(2)上;上刀頭總成(8)和下刀頭總成(9)分別固定在上動刀總成(3)和下動刀總成 (4)的正中間,並分別與外驅動機構連接;限深託板(1)安裝在切割器梁(2)的兩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其特徵在於在固定板(10)和切割器梁 (2)中間安裝有入土角度調整墊片(1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其特徵在於上動刀總成(3)和下動刀總成(4)的刀片有三面刃齒,在刀片的前端及刀片的兩側,刀片間距均相等,刀片間夾角跨度為 40° 48°。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其特徵在於上動刀壓臂組件(5)、下動刀壓臂組件(6)與壓臂基座(7)的連接中,六面體轉動軸(17)外澆注有中心孔為六面體的橡膠軸套,六面體轉動軸(17)分別與上動刀壓臂(16)、下動刀壓臂(19)通過螺栓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可入土的甘蔗切割器。主要由包括限深託板、切割器梁、上動刀總成、下動刀總成、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壓臂基座、上刀頭總成、下刀頭總成、固定板組成;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分別裝有相同數量的刀片,通過上動刀壓臂組件、下動刀壓臂組件、壓臂基座連接在切割器梁上;上刀頭總成和下刀頭總成分別固定在上動刀總成和下動刀總成的正中間,並分別與外驅動機構連接;限深託板安裝在切割器梁的兩側。本實用新型的甘蔗切割器可進入土壤中切割甘蔗根莖,莖稈切割表面平整、無劈裂,可廣泛用於農、林、牧等作物收穫的機械。
文檔編號A01D34/02GK202104045SQ20112020608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9日
發明者周新民, 方衛山, 朱毅, 李之平, 楊雲福, 楊俊敏, 楊衛民, 楊永發, 牛憲偉, 蔣立, 韓躍東 申請人:雲南雲海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雲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 西南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