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式散熱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6:30:16 1
專利名稱:複合式散熱模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複合式散熱模組,旨在提供一種可快速傳導熱量並快速散熱,而顯著增進整體散熱特性的複合式散熱模組。
背景技術:
散熱片為一種廣泛使用於導弓I發散發熱體熱量的裝置。由於現今計算機所用的中央處理單元(CPU)功率不斷提高且發熱量大,故使散熱片或散熱器(配設有散熱風扇的散熱片)更成為CPU運轉非常重要的輔助元件。習知的散熱片一般以單一金屬材料(例如銅或鋁)製作,使其具有一可直接大面 積接觸發熱體的接觸面,並在該接觸面的相反側形成具有溝槽或突柱(散熱鰭片)而擴大散熱面積的散熱面。經發現,由於單一金屬材料一般若具有較佳熱導率者,則其散熱性通常不佳;而具有較佳散熱性者,則其熱傳導性不佳。因此,若採用熱傳導性較佳的單一金屬作為散熱材料,以銅(一般散熱片用;熱導率309 401w/m V ;熱容積0. 385J/g V )為例,則其雖可將發熱源(例如CPU)的熱量快速傳導至整體散熱材料,惟因該散熱材料的散熱性較差,使熱量蓄積於其中不易散逸,進而使整體散熱效率無法提升。另外,若以散熱性較佳而熱傳導性較差的單一金屬(例如一般散熱片用的鋁金屬;熱導率21(T255w/m V ;熱容積0. 896J/g V )作為散熱材料,則其整體散熱效率將因散熱片材料的傳熱效率較差而無法順暢及時傳輸熱量,而使整體散熱效果無法提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在提供一種可快速傳導熱量並快速散熱,而顯著增進整體散熱特性的複合式散熱模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複合式散熱模組,其至少包含有散熱件;銅導熱件,設於該散熱件一側,該銅導熱件設有至少一接觸面;以及介質層,設於該散熱件與該銅導熱件間,將該散熱件及該銅導熱件相互連結固定。其中,該散熱件設有凹槽,該銅導熱件容置於該凹槽內。該凹槽的深度等於該銅導熱件的厚度。該散熱件設有穿孔,該穿孔貫穿該散熱件的上、下表面,該銅導熱件容置於該穿孔內。該散熱件的厚度等於該銅導熱件的厚度,而該穿孔的深度亦等於該銅導熱件的厚度。該散熱件與該銅導熱件上、下相互重疊設置。該散熱件為鎂合金或鎂鋁合金。該介質層為散熱膏或錫膏。該散熱件設有基底以及設於該基底一側的複數散熱鰭片。該散熱件進一步設置有風扇[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散熱模組至少包含有散熱件、銅導熱件以及介質層,該銅導熱件設於該散熱件一側,該介質層設於該散熱件與該銅導熱件間,可將該散熱件及該銅導熱件相互連結固定,該銅導熱件設有至少一接觸面。利用上述銅導熱件的接觸面,可與發熱元件接觸,可使該銅導熱件快速升溫,而將高溫及熱量快速傳遞至該散熱件,再藉該散熱件的良好散熱性配合該銅導熱件所傳來的高溫差(相對於外界空氣)而快速散逸該銅導熱件所傳來的熱量,而可將發熱元件的熱量以高效率快速傳遞及散逸。
圖I為本實用新型中複合式散熱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複合式散熱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複合式散熱模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複合式散熱模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複合式散熱模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複合式散熱模組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號說明複合式散熱模組I散熱件10上表面101下表面102凹槽11穿孔12基底13散熱鰭片14風扇15銅導熱件20接觸面21介質層30發熱元件40。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為本實用新型複合式散熱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立體圖,以及如圖2為本實用新型複合式散熱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散熱模組I至少包含有散熱件10、銅導熱件20以及介質層30。其中該散熱件10可以為散熱效能較佳的金屬製成,例如鎂合金或鎂鋁合金。該銅導熱件20設於該散熱件10 —側,該銅導熱件20設有至少一接觸面21,該介質層30可以為散熱膏或錫膏,設於該散熱件10與該銅導熱件20間,可將該散熱件10及該銅導熱件20相互連結固定。 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該散熱件10設有凹槽11,該凹槽11的深度等於該銅導熱件20的厚度,可先將介質層30覆蓋於該凹槽11,再將該銅導熱件20容置於該凹槽11內,再經過錫爐的加熱作用,使該介質層30熔融,令該銅導熱件20容置固定於該凹槽11內,而讓散熱件的上表面101可與該銅導熱件的接觸面21位於同一表面。整體使用時,該發熱元件40可設置於該銅導熱件20上,而與該接觸面21相互接觸,該發熱元件40工作所產生的熱源,可使該銅導熱件20快速升溫,而將高溫及熱量快速經由該介質層30傳遞至該散熱件10,再藉該散熱件10的良好散熱性配合該銅導熱件20所傳來的高溫差(相對於外界空氣)而快速散逸該銅導熱件20所傳來的熱量,而可將發熱元件40的熱量以高效率快速傳遞及散逸。再者,如圖3的第二實施例所示,該散熱件10設有穿孔12,該穿孔12貫穿該散熱件10的上、下表面101、102,該銅導熱件20容置於該穿孔12內,其中,該散熱件10的厚度等於該銅導熱件20的厚度,而該穿孔12的深度亦等於該銅導熱件20的厚度,而讓散熱件的上表面101可與該銅導熱件的接觸面21位於同一表面。另外,如圖4的第三實施例所示,該散熱件10亦可與該銅導熱件20上、下相互重疊設置;當然,上述各實施例中,該散熱件10可設有基底13以及設於該基底13—側的複數散熱鰭片14,如圖5的第四實施例所示,可利用各散熱鰭片14進一步增加散熱效果;亦或者,該散熱件10可進一步設置有風扇15,如圖6的第五實施例所示,亦可增加散熱效果。
權利要求1.ー種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於,其至少包含有 散熱件; 銅導熱件,設於該散熱件ー側,該銅導熱件設有至少ー接觸面;以及 介質層,設於該散熱件與該銅導熱件間,將該散熱件及該銅導熱件相互連結固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於,該散熱件設有凹槽,該銅導熱件容置於該凹槽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幹,該凹槽的深度等於該銅導熱件的厚度。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於,該散熱件設有穿孔,該穿孔貫穿該散熱件的上、下表面,該銅導熱件容置於該穿孔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幹,該散熱件的厚度等於該銅導熱件的厚度,而該穿孔的深度亦等於該銅導熱件的厚度。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幹,該散熱件與該銅導熱件上、下相互重疊設置。
7.如權利要求I至6其中任一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幹,該散熱件為鎂合金或鎂鋁合金。
8.如權利要求I至6其中任一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幹,該介質層為散熱膏或錫膏。
9.如權利要求I至6其中任一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於,該散熱件設有基底以及設於該基底ー側的複數散熱鰭片。
10.如權利要求I至6其中任一所述的複合式散熱模組,其特徵在幹,該散熱件進ー步設置有風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散熱模組至少包含有散熱件、銅導熱件以及介質層,該銅導熱件設於該散熱件一側,該介質層設於該散熱件與該銅導熱件間,可將該散熱件及該銅導熱件相互連結固定,該銅導熱件設有至少一接觸面,可與發熱元件接觸,利用該銅導熱件的接觸面可快速吸收發熱源,經介質層傳至該散熱件加快散熱,而可將發熱元件的熱源以高效率快速傳遞及散逸。
文檔編號H05K7/20GK202524704SQ201220075209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日
發明者張崑寶, 謝馨毅 申請人:友嘉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