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1:15:16 1
專利名稱: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屬於通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當多個繼電器在一起使用時都採用互相串聯順序連接的方式,並且為了控制繼電器的開關需要相應的配置多級高效自動換擋預穩電路,電路結構複雜,所用器件較多, 功率消耗較大,且採用多個繼電器順序連接的方式排列單一。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繼電器開關控制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採用多個繼電器時必須配置多級高效自動換擋預穩電路導致電路結構複雜以及所用器件數量較多的問題, 為此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包括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控制電路、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控制電路、第三繼電器和第三控制電路、第四控制電路和電壓提供模塊;電壓提供模塊,用於提供可調的模擬電壓給第一控制電路、第二控制電路和第三控制電路;第一控制電路,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和第四控制電路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l ;第二控制電路,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2 ;第三控制電路,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3 ;第一繼電器,用於根據第一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l和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第二繼電器,用於根據第二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2和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第三繼電器,用於根據第三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3和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技術方案將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模擬電壓通過控制電路為三個繼電器提供高電平和低電平變換的控制信號,實現了對三個繼電器開關的控制,無需配置多級高效自動換擋預穩電路,簡化了電路結構,使器件數量減少,從而降低了功率消耗。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繼電器開關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繼電器開關控制裝置具體實現的電路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繼電器開關控制裝置應用到變壓器繞組設計的串聯型穩定電源中具體實現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繼電器開關控制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繼電器101和第一控制電路111、第二繼電器102和第二控制電路112、第三繼電器103和第三控制電路113、第四控制電路114和電壓提供模塊100。電壓提供模塊100,用於提供可調的模擬電壓給第一控制電路111、第二控制電路 112和第三控制電路113,具體可以提供0-30V之間可調的模擬電壓。第一控制電路111,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和第四控制電路114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l ;具體地,根據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第四控制電路114中的電阻和第一控制電路111中與運算放大器負極相連的電阻確定所述第一控制電路111中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I。第二控制電路112,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2 ;具體地,根據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和第二控制電路112中與運算放大器負極相連的電阻確定所述第二控制電路112中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2。第三控制電路113,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3 ;具體地,根據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和第三控制電路113中與運算放大器負極相連的電阻確定所述第三控制電路113中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3。第一繼電器101,用於根據第一控制電路111獲得的負極電壓Vl和電壓提供模塊 100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進一步,通過比較第一控制電路111獲得的負極電壓Vl與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的大小後,控制開關的接通點,例如若第一控制電路111獲得的負極電壓Vl小於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則單刀雙擲的第一繼電器101接通不吸合狀態點;若第一控制電路111獲得的負極電壓Vl大於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則單刀雙擲的第一繼電器 101接通吸合狀態點。第二繼電器102,用於根據第二控制電路112獲得的負極電壓V2和電壓提供模塊 100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0029]進一步,通過比較第二控制電路112獲得的負極電壓V2與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的大小後,控制開關的接通點,例如若第二控制電路112獲得的負極電壓Vl小於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則單刀雙擲的第二繼電器102接通不吸合狀態點;若第二控制電路112獲得的負極電壓Vl大於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則單刀雙擲的第二繼電器 102接通吸合狀態點。第三繼電器103,用於根據第三控制電路113獲得的負極電壓V3和電壓提供模塊 100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進一步,通過比較第三控制電路103獲得的負極電壓V3與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的大小後,控制開關的接通點,例如若第三控制電路113獲得的負極電壓Vl小於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則單刀雙擲的第三繼電器103接通不吸合狀態點;若第三控制電路113獲得的負極電壓Vl大於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則單刀雙擲的第三繼電器 103接通吸合狀態點.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如圖2所示的一種繼電器開關控制裝置為例,具體說明控制三個繼電器開關的過程,此過程將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變化的模擬信號按照二進位規律轉換為可以為三個繼電器實施自動控制的電平信號具體地,第一繼電器101用Jl表示,第二繼電器102用J2表示,第三繼電器103 用J3表示,假設輔助電源為士 15V,電壓提供模塊100提供的電壓用U。表示,U0的最大值扎為30V,對應滿幅為30V的模擬信號,三個繼電器對應的三位二進位每位對應3. 75V,如下表,表中「0」表示單刀雙擲的繼電器接通不吸合狀態點,「1」表示單刀雙擲的繼電器接通吸合狀態點
權利要求1.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控制電路、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控制電路、第三繼電器和第三控制電路、第四控制電路和電壓提供模塊;電壓提供模塊,用於提供可調的模擬電壓給第一控制電路、第二控制電路和第三控制電路;第一控制電路,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和第四控制電路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l ;第二控制電路,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2 ;第三控制電路,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3 ;第一繼電器,用於根據第一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l和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第二繼電器,用於根據第二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2和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第三繼電器,用於根據第三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3和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控制開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具體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第四控制電路中的電阻和第一控制電路中與運算放大器負極相連的電阻確定所述第一控制電路中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l ;第二控制電路,具體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和第二控制電路中與運算放大器負極相連的電阻確定所述第二控制電路中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2 ;第三控制電路,具體用於根據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和第三控制電路中與運算放大器負極相連的電阻確定所述第三控制電路中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繼電器, 具體用於比較所述第一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i與所述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的大小後,控制開關的接通點;第二繼電器,具體用於比較所述第二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2與所述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的大小後,控制開關的接通點;第三繼電器,具體用於比較所述第三控制電路獲得的負極電壓V3與所述電壓提供模塊提供的電壓的大小後,控制開關的接通點。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和第三繼電器為單刀雙擲繼電器,將所述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中的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和第三繼電器應用到變壓器繞組設計的串聯型穩定電源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若所述變壓器繞組的組合數為8,則串聯型穩定電源中變壓器線圈的比值為1 1 2 4。
專利摘要一種控制繼電器開關的裝置,包括第一繼電器和第一控制電路、第二繼電器和第二控制電路、第三繼電器和第三控制電路、第四控制電路和電壓提供模塊;其中電壓提供模塊提供模擬電壓給第一控制電路、第二控制電路和第三控制電路;第一控制電路根據該模擬電壓和第四控制電路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1,第二控制器根據該模擬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2,第三控制電路根據該模擬電壓獲得其內部運算放大器的負極電壓V3;通過V1、V2和V3分別和該模擬電壓控制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和第三繼電器。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將模擬電壓通過控制電路為繼電器提供高、低電平變換的控制信號,實現了對繼電器開關的控制,簡化了電路結構。
文檔編號G05F1/625GK202041871SQ20112009803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6日
發明者東英華, 胡建華, 高飛 申請人:北京大華無線電儀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