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水的水生植物培育方法與流程
2023-05-03 03:48:41 2
本發明涉及植物培育技術,具體涉及淨化水的水葫蘆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日益嚴峻的水汙染使得水體的使用功效大大降低,不僅影響水體汙染當地居民的安全飲水以及身體健康,還使得水資源的緊缺形勢進一步惡化,影響了我國當前正在實行的可持續利用資源戰略。當然我國也尋求了一些較為有效的處理汙染水資源的技術,如較為傳統的生化二級處理,達到了理想的處理水汙染效果,但由於使用成本過高,使得可供利用性大大降低。基於此,提出使用生物學處理法進行處理汙水,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以藻類為代表的低等植物在汙水處理以及水質的改善中的運用利用藻類處理水汙染和改善水質有著較為顯著的功效。使用藻類對被汙染的水源進行處理後產生的一些死藻類沉積物在進行乾燥後還能夠用來製作魚飼料,是魚飼料的良好的添加劑,還可以作為肥料加以利用。與此同時,藻類在進行汙水處理中會產生大量的氧氣,這些氧氣能夠極大地減輕水體缺氧現象,並減少由於水體缺氧而出現的惡臭氣味,進而起到改善水質的作用。
由此可知藻類在汙水處理中具有使用成本降低、淨化效率較高的優點,被廣泛運用於處理水汙染現象和改善水質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1、常見的運用類型(1)固定化藻。固定化藻就是利用人工調控方式為藻類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條件。固定化藻通過化學或者物理方式利用載體固定藻類細胞,進而形成較為固定的藻類高效生物反應器系統,使得藻類生長更加迅速,具有高濃度的藻細胞,更加容易收穫,並克服了傳統的藻類處理系統處理效率不高、佔地面積較大以及停留時間過於長的缺陷。我國近年來研究固定化藻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固定化藻的固定分為包埋法和吸附法,通常使用聚乙烯、多孔矽膠、聚丙烯醯胺、瓊脂、角叉菜聚糖以及褐藻酸鈣等載體。(2)活性藻。活性藻是通過人工手段儘量縮短處理時間,培育濃度較高的藻類。由於活性藻良好的沉降性,容易收穫,且出水澄清,在處理水汙染現象和改善水質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3)藻類塘。利用藻菌共生系統研究氧化塘,利用藻類分解營養物實現處理汙水的目的。藻類單元在中等城鎮的汙水綜合處理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綜合生物塘技術的運用使得綜合處理汙水成為了可能。上述淨化水植物培育成本高。還有水葫蘆鬚根發達,繁殖快,管理粗放,也是淨化水質的良好植物。水葫蘆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因其在根與葉之間有一像葫蘆狀的大氣泡又稱水葫蘆。莖葉懸垂於水上,枝匍匐於水面。花色豔麗美觀。葉色翠綠偏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淨化水的水生植物培育方法,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淨化水植物成本高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淨化水的水生植物培育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盛有水的箱體及放置在箱體內的培育裝置,所述培育裝置包括用於盛放營養液的盤子及位於盤子上方供培育植物的插板,盤子內有海綿體,箱體內設置有為植物生長提供光源的光照模塊、保持生態種植箱內空氣流通的換氣模塊、為營養液提供氧氣的打氧模塊及對生態種植箱進行電控的電控組件,所述插板上開設有若干貫通孔,所述生態植物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海綿體浸入營養液中,將水葫蘆種子放入所述海綿體中;
(2)控制的箱體內溫度在15-25℃,3-5天後種子發芽,發芽的植物從插板的孔中長出;
(3)箱體內水位控制到高於插板20-50釐米;
(4)控制箱體內溫度在15-25℃,每天光照時間為2-6小時;
(5)在20天後植物長到10釐米以上,可以移種到室外水塘中。
本發明的生態植物培育方法通過將海綿體放置在插板的貫通孔中並使得海綿體的下端浸入營養液中,從而放置在海綿體的凹槽中的植物種子能夠透過海綿體吸收所需要的水分;同時通過在箱體內設置為植物生長提供光源的光照模塊、保持生態種植箱內空氣流通的換氣模塊、為營養液提供氧氣的打氧模塊及對生態種植箱進行電控的電控組件,從而用戶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對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進行智能控制,使植物在最佳的環境中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詳細的說明。
淨化水的水生植物培育方法,包括盛有水的箱體及放置在箱體內的培育裝置,所述培育裝置包括用於盛放營養液的盤子及位於盤子上方供培育植物的插板,盤子內有海綿體,箱體內設置有為植物生長提供光源的光照模塊、保持生態種植箱內空氣流通的換氣模塊、為營養液提供氧氣的打氧模塊及對生態種植箱進行電控的電控組件,所述插板上開設有若干貫通孔,所述生態植物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海綿體浸入營養液中,將水葫蘆種子放入所述海綿體中;
(2)將所述生態種植箱接通電源並選擇種植植物種類按鍵,生態種植箱根據選擇的植物種類開啟相應的預先設定的培育程序;
(3)所述預先設定的培育程序為:在植物種子處於育苗期時,控制溫度在15-25℃,3-5天後種子發芽,發芽的植物從插板的孔中長出;所述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均不工作;在植物種子完成育苗並進入生長階段時,所述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按照設定程序工作;
(4)箱體內還設置有用於監測盤子內營養液的水位高度的水位監測裝置,所述水位監測裝置設有表示水位充足的下水位線和表示營養液不足的上水位線,在植物處於生長階段時,若營養液消耗至只能看到上水位線,當水位不足,人工加水;水位控制高於插板20-50釐米;
(5)控制箱體內溫度在15-25℃,每天光照時間為2-6小時;箱體上還設置有用於控制並顯示所述生態種植箱內溫度、營養液水位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設置在所述箱體的前側並與所述電控組件相連;
(6)在20天後植物長到10釐米以上,可以移種到室外水塘中;種植箱還包括與電控組件相連的智能模塊,所述智能模塊與手機信號連接,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生態種植箱內植物的生長狀況參數並根據該生長狀況參數調節控制所述光照模塊、換氣模塊及打氧模塊的運行狀態。
最後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中。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淨化水的水生植物培育方法,涉及淨化水的水葫蘆培育方法。包括盛有水的箱體及放置在箱體內的培育裝置,所述培育裝置包括用於盛放營養液的盤子及位於盤子上方供培育植物的插板,盤子內有海綿體;所述插板上開設有若干貫通孔,所述生態植物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海綿體浸入營養液中,將水葫蘆種子放入所述海綿體中;控制的箱體內溫度在15‑25℃,3‑5天後種子發芽,發芽的植物從插板的孔中長出;箱體內水位控制到高於插板20‑50釐米;控制箱體內溫度在15‑25℃,每天光照時間為2‑6小時;20天後植物長到10釐米以上,可以移種到室外水塘中。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淨化水植物成本高的問題。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佛山市幻實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28
技術公布日: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