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加強零件及鋼筋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2:47:26 1
專利名稱: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加強零件及鋼筋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強零件及鋼筋結構,特別涉及在建造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時,為了提高其抗屈曲和抗剪性能而對其中的鋼筋構造進行補強的加強零件和鋼筋結構。
背景技術:
在建造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時,例如鋼筋混凝土柱,首先在其中配置抗彎的主鋼筋和抗剪的箍筋,為了增強韌性進一步配置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
以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橋墩為例,四邊形斷面的混凝土中,在其周邊配置著大量的垂向主鋼筋,其外側又配置著大量的水平面內箍筋,而這些箍筋的對邊之間又在水平面內配置著大量的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
上述鋼筋配置中的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連接位於對邊的箍筋,用以防止主鋼筋和箍筋受荷載後向外突出,也就是起到了防止主鋼筋和箍筋側向突出的約束作用。
由此,在地震荷載等情況下,上述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能夠抑制主鋼筋的屈曲和箍筋的側向突出,進而發揮對混凝土的約束作用,並起到抗剪性能的作用。
上述鋼筋混凝土結構如橋墩等,為了把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固定在已有的主鋼筋和箍筋上,需要在其兩端加工半圓形或銳角彎勾,而且為了保證這些帶半圓形或銳角彎勾的鋼筋能夠固定在主鋼筋和箍筋上,需要根據橋墩的大小調整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的長度,這樣導致鋼筋加工的複雜性和鋼筋長度管理繁瑣。而且,在主鋼筋和箍筋綁紮完畢之後再進行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的安裝會非常困難。有時需要將中間拉筋切斷成兩根然後在橋墩中間進行焊接,在混凝土斷面較大的時候更是如此。
上述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的安裝作業都是在主鋼筋和箍筋所包圍的非常狹小的空間進行,不僅安裝作業困難,也會導致施工成本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加工容易,安裝方便且補強效果好的加強零件,來代替中間拉筋或交錯箍筋,目的是將加強零件應用到鋼筋混凝土的鋼筋構造補強中,簡化鋼筋安裝作業,加快施工速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加強零件,其特徵在於該加強零件由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和一個U形彎勾組成;所述的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包括位於同一平面且開口方向相反的兩個彎口和兩個彎勾;所述的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所在平面平行或不平行布置,其下端通過所述的U形彎勾相連接,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彎口與U形彎勾的彎口所在的平面垂直或不垂直。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採用上述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和箍筋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加強零件的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分別位於至少一根主鋼筋的兩側,兩個上部彎勾分別勾住至少一根箍筋,兩個下部彎勾分別插入兩根箍筋之間;至少一根主鋼筋位於U形彎勾的彎口中,下部的U形彎勾勾住至少一根主鋼筋。
本發明提供了另一種採用上述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和箍筋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加強零件的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分別位於主鋼筋的兩側,兩個上部彎勾分別勾住主鋼筋和箍筋的十字交叉處,兩個下部彎勾分別插入兩根箍筋之間;主鋼筋位於U形彎勾的彎口中,下部的U形彎勾勾住主鋼筋。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改形加強零件,其特徵在於該改形加強零件由兩個上下布置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和一個U形彎勾組成;所述的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包括兩個彎口和兩個彎勾,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中的兩個彎口不在同一平面內;所述的位於上部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其中一個彎口與下部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其中一個彎口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的兩個彎口通過U形彎勾相連接;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另一個彎口與U形彎勾的彎口平行或不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採用上述改形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和箍筋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改形加強零件中U形彎勾的彎口勾住箍筋或主鋼筋;上下兩個彎口分別位於箍筋的上下兩側或主筋的左右兩側,並分別勾住箍筋或主鋼筋。
本發明提供了另一種採用改形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和箍筋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改形加強零件中U形彎勾的彎口勾住箍筋或主鋼筋;上下兩個彎口分別位於箍筋的上下兩側或主筋的左右兩側,分別勾住主鋼筋和箍筋的十字交叉處。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串聯加強零件,其特徵在於該串聯加強零件由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和一個U形彎勾組成;每個連續S形部件是由布置在同一平面內的多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串聯而成,所述的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包括位於同一平面且開口方向相反的兩個彎口和兩個彎勾;所述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下端部通過U形彎勾相連接。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採用串聯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和箍筋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串聯加強零件中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分別位於主鋼筋的兩側;箍筋位於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一個彎口內,並勾住箍筋;主鋼筋位於U形彎勾的彎口中,下部的U形彎勾勾住主鋼筋。
在本發明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可以採用鋼筋、其它金屬材料或纖維類材料。
本發明的加強零件和鋼筋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優點
將主鋼筋和箍筋等預先綁紮好形成鋼筋骨架、鋼筋籠或鋼筋網等鋼筋構造後,從鋼筋構造的外側安裝加強零件,然後設置模板,在模板內進行混凝土澆注。這樣減少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複雜配筋作業,使得鋼筋綁紮工作更為簡便,施工速度加快。本發明的加強零件可以加強鋼筋之間的約束,減輕主鋼筋的屈曲破壞,並且增強抗剪效果,所構成的鋼筋結構更加穩定牢固,從而達到提高鋼筋混凝土結構性能的目的。本發明的加強零件可以在施工現場根據要求將鋼筋等材料進行彎曲加工而成,避免了特殊的材料和生產設備的要求,不需要為加強零件的生產而增加設備投資,可以利用施工現場的材料和設備根據具體需要適時適量進行生產,具有結構簡單,製作成本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本加強零件可以用於各種各樣的鋼筋構造,例如鋼筋混凝土橋墩和承受荷載大、配筋量高、鋼筋密集導致鋼筋綁紮困難的結構。
圖1A是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示意圖,圖1B是U形彎勾的示意圖,圖1C是加強零件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一採用單個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二採用多個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對柱中鋼筋進行補強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三加強零件某一方向勾住多於一根鋼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四加強零件中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偏離垂直面後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6A是彎口不在同一平面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示意圖。
圖6B是由圖6A所示的S形基本部件組成的改形加強零件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五改形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8A是多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通過串聯連續配置的示意圖。
圖8B是連續S形部件通過U形彎勾相連接的狀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方式六串聯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七從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側對面安裝加強零件的示意圖。
圖11是實施方式七中從鋼筋混凝土機構兩側安裝加強零件時其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部分延長相互重合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是用於具有格子狀交叉配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加強零件及鋼筋結構,使用對象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構造,即由複數根主鋼筋和與其交叉配置的複數根箍筋綁紮而成的鋼筋骨架或鋼筋網等鋼筋構造。
本發明的加強零件由線狀體連續彎曲而成的S形基本部件與在不同平面內的U形彎勾組成。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由線狀體連續彎曲形成若干個在不同平面的彎口,相鄰彎曲開口交替配置。若干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並列配置,通過在不同平面上的彎勾連接構成加強零件。加強零件中的彎口形成U形或半圓形的彎勾,在上述格子狀交叉配筋的鋼筋構造中,將這些彎勾插入鋼筋之間,並通過其他彎勾勾住同一或其他方向的鋼筋,構成穩定的鋼筋結構。這裡所涉及的不同方向的鋼筋可以分別為主鋼筋和箍筋,也可以都是主鋼筋,也可以都是箍筋,通過將彎勾固定在鋼筋上達到約束鋼筋的目的。
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與U形彎勾所在平面由加強零件在鋼筋構造中的安裝位置決定。例如在由豎向主鋼筋和水平向箍筋組成的鋼筋構造中,本加強零件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位於豎直面中,而U形彎勾則位於水平面中,二者相互垂直。但是本發明中各個彎勾的所在面並不一定要相互垂直,可以配置於任意角度的各種平面中,以適應各種各樣的配筋要求。而且,形成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相鄰彎口也不一定要安置在同一平面中,整個加強零件呈三維構造。
本加強零件中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可以多個相互連接,通過連續彎曲形成具有多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加強零件。這些連續的線狀體S形部件沒有必要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可以適用於複雜的配筋情況。同時,為了形成連續的線狀體S形部件,可以由一個線狀體連續彎曲而成,也可以由多個線狀體分別彎曲然後連接而成。連接時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之問可以有相重疊的部分。
本加強零件中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和U形彎勾的大小和間隔宜與所適用的鋼筋構造相匹配,以便安裝。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
圖1A是將鋼筋彎曲成S形狀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包括位於同一平面且開口方向相反的兩個彎口1a和兩個彎勾1b。圖2A是U形彎勾2,包括一個彎口2a。圖1C是本發明的加強零件3,由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和一個U形彎勾2組成。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所在平面平行布置,其下端通過U形彎勾2相連接,所得到的加強零件3包含了彎口1a和彎口2a,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彎口1a與U形彎勾的彎口2a所在的平面垂直。彎口1a和彎口2a呈U形或半圓形,加強零件3的S形基本部件1與U形彎勾2可以由一個線狀體連續彎曲而成,也可以由線狀體分別彎曲成分開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與U形彎勾2,然後連接而成,連接時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與U形彎勾可以有相重疊的部分。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一採用單個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中,安裝上述加強零件3,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分別位於主鋼筋50的兩側,其中兩個上部彎勾1b分別勾住箍筋51,兩個下部彎勾1b分別插入兩根箍筋之間;主鋼筋50位於U形彎勾2的彎口2a中,下部的U形彎勾2勾住主鋼筋50,形成一個鋼筋結構。這樣,箍筋51插在彎口1a中,主鋼筋50插在彎口2a中,加強零件3被固定在交叉配置的主鋼筋50和箍筋51的兩個方向上,通過三點勾住,保證了加強零件3的自身穩定。
上述格子狀交叉配筋的鋼筋骨架中,主鋼筋50和箍筋51通常使用螺紋鋼筋,但是並不限定,加強零件3可以適用於任何種類的鋼筋。
加強零件3由鋼筋製成,可以選用與主鋼筋或箍筋相同的材料彎制,這樣就不必準備特殊的材料,可以在施工現場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合適鋼筋進行加強鋼筋的生產。此外加強零件3還可以採用其它金屬材料和碳纖維等纖維類材料製作。
圖3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二採用多個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對柱中鋼筋進行補強的一個例子。鋼筋混凝土柱中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格子狀交叉配筋,按圖2所示方式,將加強零件3從箭頭A方向,以一定間隔安裝在主鋼筋50和箍筋51的交叉部位,形成對整個鋼筋構造的補強。加強零件3可以根據鋼筋補強的要求進行配置,其數量多少根據補強性能要求確定,安裝疏密可以適當調整。
加強零件3的安裝可以在主鋼筋50和箍筋51綁紮完工之後進行,只需按箭頭方向將加強零件3插入主鋼筋50和箍筋51的交叉部分即可。這樣就避免了在主鋼筋50和箍筋51形成的內部空間進行配筋作業,在鋼筋密集的情形下更顯有利。
在本例中,加強零件3與主鋼筋50和箍筋51相接觸的部分可以進行綁紮,如果安插加強零件3時,由於鋼筋的彈性各個彎勾能夠穩定地勾住鋼筋,保證加強零件3的穩定性,也可以省略綁紮工序。
圖4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三加強零件某一方向勾住多於一根鋼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加強零件3中,連接S形基本部件1的U形彎勾2的彎口2a長度與實施方式一相比適當加長,將彎口2a變大。如圖4所示,在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中,安裝上述加強零件3,在U形彎勾2的彎口2a中插入一根以上的主鋼筋50,下部的U形彎勾2勾住一根以上的主鋼筋50;如圖4所示,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分別位於兩根主鋼筋50的兩側,其中兩個上部彎勾1b分別勾住箍筋51,兩個下部彎勾1b分別插入兩根箍筋之間,形成一個鋼筋結構。
這種結構的加強零件特別適用於主鋼筋非常密集的情形,本發明還可適用於擴大彎口1a後勾住另一方向一根以上箍筋的情形。
圖5為本發明實施方式四加強零件中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偏離垂直面後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圖5的加強零件3中,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所在平面不平行布置,其下端通過U形彎勾2相連接,所得到的加強零件3包含了彎口1a和彎口2a,但是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彎口1a與U形彎勾的彎口2a所在的平面不垂直,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兩個彎口1a所在平面與垂直面有一定夾角。這樣在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中,安裝上述加強零件3,如圖5所示,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分別位於主鋼筋50的兩側,兩個上部彎勾1b分別勾住主鋼筋50和箍筋51的十字交叉處,兩個下部彎勾1b分別插入兩根箍筋之間;主鋼筋50位於U形彎勾2的彎口2a中,下部的U形彎勾2勾住主鋼筋50,形成鋼筋結構,進一步加強了安裝的穩定性。
圖6A是彎口不在同一平面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示意圖。圖6A中,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包括兩個彎口1a和兩個彎勾1b,兩個彎口1a不在同一平面內,而是形成一定的夾角,使得兩個彎口1a所形成的彎勾1b位於兩個相交的平面內。當所形成的夾角為90度時,兩個彎口1a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圖6B是由圖6A所示的S形基本部件組成的改形加強零件示意圖。如圖6B所示,改形加強零件4由兩個如圖6A所示的上下布置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和一個U形彎勾2組成;位於上部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其中一個彎口1a與下部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其中一個彎口1a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的兩個彎口1a通過U形彎勾2相連接;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另一個彎口1a與U形彎勾2的彎口2a平行或不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形成一個如圖6B所示的改形加強零件4。當所形成的夾角為90度時,則改形加強零件4中,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的兩個彎口1a位於水平面內,另外兩個彎口1a和U形彎勾的彎口2a位於垂直面內。
圖7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五改形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對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中,改形加強零件4中U形彎勾2的彎口2a勾住箍筋51;上下兩個彎口1a分別位於箍筋51的上下兩側,並分別勾住箍筋51,如圖7A所示,改形加強零件4被安裝在鋼筋骨架中形成鋼筋結構。本實施例也可以為彎勾1b和U形彎勾2勾住主鋼筋50的情形。
當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兩個彎口1a所在的平面不垂直,改形加強零件4中U形彎勾2的彎口2a勾住箍筋51;上下兩個彎口1a分別位於箍筋51的上下兩側,分別勾住主鋼筋50和箍筋51的十字交叉處,形成圖7B所示的鋼筋結構。
圖8A是多個S形基本部件1通過串聯連續配置的示意圖。連續S形部件5是由布置在同一平面內的多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串聯而成,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包括位於同一平面且開口方向相反的兩個彎口1a和兩個彎勾1b,各個彎口1a之間的間隔與安裝部位的鋼筋間隔相匹配。圖8B是連續S形部件5通過U形彎勾2相連接的狀態示意圖。如圖8B所示,串聯加強零件6由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5和一個U形彎勾2組成;兩個連續S形部件5並列安置,下端部通過U形彎勾2相連接,下端和U形彎勾2的一部分可以相互重合,構成串聯加強零件6。
圖9為本發明實施方式六串聯加強零件安裝在主鋼筋和箍筋上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對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中,串聯加強零件6中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5分別位於主鋼筋50的兩側;箍筋51位於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一個彎口1a內,並勾住箍筋51;主鋼筋50位於U形彎勾2的彎口2a中,下部的U形彎勾2勾住主鋼筋50,形成圖9所示的鋼筋結構。
圖10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七從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側安裝加強零件的示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一面X中配置有主鋼筋50和箍筋51,同時在與其相對應的Y面中也配置有主鋼筋50和箍筋51,例如在鋼筋混凝土柱中X和Y這兩個側面都可以安裝加強零件3,如圖10所示。加強零件3的彎口1a所形成的彎勾1b伸入鋼筋混凝土結構7的內部,在這種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結構7中央部分的混凝土會形成對彎勾1b的約束作用,因此彎勾1b伸入混凝土中越多約束會越大,越有利於增加補強效果。採用這種方法利用加強零件3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補強可以大大地減緩主鋼筋50的屈曲破壞。
圖11是實施方式七中從鋼筋混凝土結構兩側安裝加強零件時,其S形基本部件部分延長相互重合的示意圖。如圖11所示,將彎勾1b進一步延長使其更多地伸入鋼筋混凝土結構7的內部,彎勾1b可以與對面伸入的彎勾1b部分重合,這樣在澆注混凝土之後,中央部分的混凝土會對兩方的彎勾1b形成約束,這樣即使兩方的彎勾1b沒有進行連接,也可以在減緩主鋼筋50屈曲破壞的同時起到抗剪切破壞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加強零件,其特徵在於該加強零件(3)由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和一個U形彎勾(2)組成;所述的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包括位於同一平面且開口方向相反的兩個彎口(1a)和兩個彎勾(1b);所述的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所在平面平行布置或不平行布置,其下端通過所述的U形彎勾(2)相連接,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彎口(1a)與U形彎勾的彎口(2a)所在的平面垂直或不垂直。
2.一種採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零件(3)的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分別位於至少一根主鋼筋(50)的兩側,兩個上部彎勾(1b)分別勾住至少一根箍筋(51),兩個下部彎勾(1b)分別插入兩根箍筋之間;至少一根主鋼筋(50)位於U形彎勾(2)的彎口(2a)中,下部的U形彎勾(2)勾住至少一根主鋼筋(50)。
3.一種採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零件(3)的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分別位於主鋼筋(50)的兩側,兩個上部彎勾(1b)分別勾住主鋼筋(50)和箍筋(51)的十字交叉處,兩個下部彎勾(1b)分別插入兩根箍筋之間;主鋼筋(50)位於U形彎勾(2)的彎口(2a)中,下部的U形彎勾(2)勾住主鋼筋(50)。
4.一種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改形加強零件,其特徵在於該改形加強零件(4)由兩個上下布置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和一個U形彎勾(2)組成;所述的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包括兩個彎口(1a)和兩個彎勾(1b),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中的兩個彎口不在同一平面內;所述的位於上部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其中一個彎口(1a)與下部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其中一個彎口(1a)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的兩個彎口通過U形彎勾(2)相連接;所述的兩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的另一個彎口(1a)與U形彎勾(2)的彎口(2a)平行或不平行布置且方向相同。
5.一種採用如權利要求4所述改形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改形加強零件(4)中U形彎勾(2)的彎口(2a)勾住箍筋(51)或主鋼筋(50);上下兩個彎口(1a)分別位於箍筋(51)的上下兩側或主筋的左右兩側,並分別勾住箍筋(51)或主鋼筋(50)。
6.一種採用如權利要求4所述改形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改形加強零件(4)中U形彎勾(2)的彎口(2a)勾住箍筋(51)或主鋼筋(50);上下兩個彎口(1a)分別位於箍筋(51)的上下兩側或主筋(50)的左右兩側,分別勾住主鋼筋(50)和箍筋(51)的十字交叉處。
7.一種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串聯加強零件,其特徵在於該串聯加強零件(6)由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5)和一個U形彎勾(2)組成;每個連續S形部件(5)是由布置在同一平面內的多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1)串聯而成,所述的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包括位於同一平面且開口方向相反的兩個彎口(1a)和兩個彎勾(1b);所述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下端部通過U形彎勾(2)相連接。
8.一種採用如權利要求7所述串聯加強零件的鋼筋結構,含有主鋼筋(50)和箍筋(51)按90度格子狀交叉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串聯加強零件(6)中兩個並列布置的連續S形部件(5)分別位於主鋼筋(50)的兩側;箍筋(51)位於每個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的一個彎口(1a)內,並勾住箍筋(51);主鋼筋(50)位於U形彎勾(2)的彎口(2a)中,下部的U形彎勾(2)勾住主鋼筋(50)。
9.按照權利要求1、4或7所述的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加強零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線狀體S形基本部件採用鋼筋、其它金屬材料或纖維類材料。
全文摘要
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中鋼筋構造的加強零件及鋼筋結構,涉及在建造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和構築物時對其中的鋼筋構造進行補強的加強零件和鋼筋結構。該加強零件由多個線狀體連續彎曲而成的S形基本部件並列布置或者串聯連接,通過在不同平面的U形彎勾連接。在主鋼筋和箍筋形成的鋼筋骨架中,將加強零件的下部彎勾插入鋼筋之間,其他彎勾勾住同一或其他方向的鋼筋,形成穩定的鋼筋結構。該鋼筋結構可使鋼筋綁紮工序簡化,減少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複雜配筋作業。加強零件可以加強鋼筋之間的約束,防止或減輕主鋼筋屈曲破壞和增強抗剪強度。該加強零件適用於各種各樣的鋼筋構造,可利用施工現場材料和設備適時適量生產,結構簡單,製作成本和運行費用低。
文檔編號E04C5/06GK1995651SQ20061014427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1日
發明者安雪暉, 三島徹也, 金峰, 原夏生, 小原孝之, 松林卓, 何世欽, 王海超 申請人:清華大學, 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