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7:55:26 1
專利名稱: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可攜式移動終端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到具有防水裝置的移動 終端密封結構。
技術背景手機在當今社會中的使用越來越普及,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了適 應各種消費者不同環境下的需求,手機產品的種類和應用範圍也在迅速增加和擴大。防水 手機正是為滿足人們野外生活及某些特殊應用條件的需要而產生,這種手機防水密封性 好,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天氣條件。防水手機對各個結構部件的防水密封性能要求特別高,就手機上下殼的周邊密封性來 說,傳統的解決辦法是在上下殼之間加墊一層橡膠墊,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擰緊機殼緊固螺 釘的力矩必須均勻,否則會因為機殼某個部位的翹曲而導緻密封不好,這對裝配人員的操 作技能要求較高,裝配效率較低。另外也有些防水手機產品採用雙色注塑的方法把橡膠密 封圈直接注塑到上殼或下殼上,雙色注塑這種方法也存在許多局限性,具體表現為這種 注塑橡膠密封圈的硬度大,密封所需要的密封壓力較大,由於壓緊力很大,在手機使用的 過程中容易導致機殼發生大的彈性變形。而且開發雙色注塑這種模具的成本較高,難以廣 泛應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解決目前手機產品在防水性能方面存在的密封性不好,裝 配操作困難,或者成本高等方面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種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密封 防水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包括上殼、下殼和上下殼之間 的密封圈,在於上殼端面處開有凹槽,下殼端面處設置凸臺,密封圈的周邊有不少於2個 凸起作為定位柱,密封圏嵌入上殼端面的凹槽處,凹槽處有相應的定位孔配合密封圈上的 定位柱。上殼凹槽是沿著端面的一個封閉環形槽,凹槽截面為一個U型或者梯形。
下殼端面的凸臺頂部與上殼端面的凹槽底部的間隙介於密封圈最大厚度尺寸的60%一90%之間,即密封圈的被壓縮量在10%-40%。密封圈與上殼端面的凹槽採取過盈配合,過盈量為10%—40%之間。 手機上下殼裝配後,凹槽與凸臺兩邊的單邊間隙均為密封圈橫向截面尺寸的5 — 40%。 所述密封圈周邊的定位柱為2 — 15個,優選為6個。密封圈採用硬度為肖氏25-85度的彈性矽橡膠。裝配機殼,下殼凸臺壓縮密封圈變形時,密封圈由於完全卡在上殼凹槽中,變形範圍 大,且不會造成扭曲偏移,消除了機殼和密封圈的製作誤差和裝配誤差,防水效果可靠。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分離式的密封橡膠圈,不必使用價格昂貴的雙色注塑工藝,因 此大幅度節約了模具費用;而且矽橡膠圈質地採用合適柔性的矽橡膠材料,所需密封壓緊 力小,因此不易引起機殼彈性變形。本實用新型機殼周邊密封防水結構使得可攜式移動終 端的密封防水性能得到極大提高。經過水下試驗證明,採用本周邊密封防水結構的手機在 水下1米處無周邊進水現象發生。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所需裝配操作簡單,對裝配技 能要求較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部件分解圖;圖2-1是本實用新型中矽橡膠密封圈及密封圈上定位柱的示意圖; 圖2-2是圖2-1的一個局部放大圖; 圖3-1是密封結構部件未壓緊時的示意圖; 圖3-2是圖3-1的一個局部放大圖; 圖4-1是密封結構部件壓緊後各部分工作狀況示意圖; 圖4-2是圖4-1的一個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l、圖2-l、圖2-2所示,本實用新型應用在一個防水手機上,手機周邊密封圈2 位於手機上殼1和手機下殼3之間,密封圈2採用硬度為肖氏25-85度的彈性矽橡膠。密封圈2的周邊共有6個凸起5作為定位柱,將矽橡膠密封圈2按照正確的方向裝夾 到手機上殼1的凹槽中,並保證把密封圈上的6個定位柱5裝配到凹槽相應的定位孔中, 定位柱與定位孔之間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密封圈被壓緊時因各處受力不均、變形不一致而
導致的局部密封失效;裝配時將手機下殼3與上殼1壓緊,再用緊固螺釘4擰緊即可。由 於矽橡膠密封圈2採用的彈性矽橡膠密封圈質地較軟,裝配機殼下殼凸臺壓縮密封圈變形 時,密封圈由於完全卡在上殼凹槽中,變形範圍大,且不會造成扭曲便移,消除了機殼和 密封圈的製作誤差和裝配誤差,通過螺釘緊固時,不會因為攻打螺釘時,扭矩的不同而影 響防水效果。如圖3-l、圖3—2、圖4-l、圖4-2所示,在手機上殼端面處開有凹槽7,在下殼端面 處設置凸臺6,上殼的凹槽7是沿著端面的一個封閉環形槽,下殼的凸臺6也是沿著端面 的環形結構,凹槽7的截面為一U型,根據凹槽截面的U型結構,凸臺6的截面以及密封 圈2的截面採用了相似結構以便能夠與凹槽7達到配合,其中凸臺6比凹槽7的橫截面尺 寸小,矽橡膠密封圈2的截面形狀與上殼凹槽截面相似,且與凹槽7採取過盈配合的形式, 壓緊後過盈量約為10—40%。下殼端面的凸臺6頂部與上殼端面的凹槽7底部的間隙介於密封圈最大厚度尺寸的60 %—90%之間,即密封圏的被壓縮量在10%-40%之間。當上下機殼壓緊後,密封圈2受到 上下殼凹槽及凸筋擠壓後迅速變形並充滿凹槽間隙,達到密封緊密的效果。上殼凹槽與下 殼凸臺在與矽橡膠圈相交處,凹槽與凸臺兩邊的單邊間隙為密封圈橫向截面尺寸的5% — 40%。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經過水下試驗證明,採用該實用新型周邊密封防水 結構的手機在水下1米處無周邊進水現象發生。
權利要求1.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包括上殼、下殼和上下殼之間的密封圈,其特徵在於上殼端面處開有凹槽,下殼端面處設置凸臺,密封圈的周邊有不少於2個凸起作為定位柱,密封圈嵌入上殼端面的凹槽處,凹槽處有相應的定位孔配合密封圈上的定位柱。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上殼凹槽 是沿著端面的一個封閉環形槽,凹槽截面為一個U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上殼凹槽 是沿著端面的一個封閉環形槽,凹槽截面為一個梯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下殼端面 的凸臺頂部與上殼端面的凹槽底部的間隙介於密封圈最大厚度尺寸的60%—90%之間。
5.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者3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 密封圈與上殼端面的凹槽採取過盈配合,過盈量為10%—40%之間。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手機上下 殼裝配後,凹槽與凸臺兩邊的單邊間隙為密封圈橫向截面尺寸的5%—40%。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 圈周邊的定位柱有2 — 15個。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 圈周邊的定位柱有6個。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 圈採用硬度為肖氏25-85度的彈性矽橡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攜式移動終端機殼周邊防水裝置,包括上殼、下殼和上下殼之間的密封圈,上殼端面處開有凹槽,下殼端面處設置凸臺,密封圈的周邊有不少於2個凸起作為定位柱,密封圈嵌入上殼端面的凹槽處,凹槽處有相應的定位孔配合密封圈上的定位柱,該裝置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經過水下試驗證明,採用該實用新型周邊密封防水結構的手機在水下1米處無周邊進水現象發生。
文檔編號H04M1/02GK201042019SQ20072002114
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8日
發明者楊善強, 王曉東, 王玉猛, 王素真 申請人: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