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電機增速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5 22:09:22 2

本發明涉及發電機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電機增速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發電機增速結構,其包括第一齒輪11、第二齒輪12、電磁線圈彈簧13、第一離合器14、第二離合器15、花鍵16以及離合器彈簧17。其在離合器連接部位設置有花鍵16,為確保花鍵16的滑動性能,須嚴格要求花鍵16的製造公差,同時離合器彈簧17的彈簧力也必須保持平衡,所以必須要充分保證其製造品質。離合器利用離合器彈簧17的彈簧力和電磁線圈彈簧13的彈簧力差來和第三齒輪連接,離合器和第三齒輪連接要充分考慮離合器連接部位壓力和電磁線圈吸引力的同時,還必須設定雙方的彈簧力,這導致現有發電機增速結構的設計較為繁瑣,對製造品質要求較為嚴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電機增速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發動機增速結構設計較為繁瑣,對製造品質要求較為嚴格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發電機增速結構,其包括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通過第一軸承安裝在第三齒輪傳動軸的一端的外殼蓋板、離合器以及外殼,所述第二齒輪通過第二軸承安裝在所述第三齒輪傳動軸上;所述外殼通過第三軸承安裝在所述第三齒輪傳動軸的另一端;所述離合器設置在所述外殼蓋板與所述第二齒輪之間;所述離合器包括殼體、離合器彈簧以及位於所述殼體內的配合部;所述殼體通過安裝部與所述第三齒輪傳動軸固接;所述配合部上設有與所述外殼蓋板上的制動塊相貼合的第一伸出部,以及用於與所述第二齒輪的凸出部相貼合的第二伸出部;所述配合部通過所述離合器彈簧與所述安裝部相連,所述離合器彈簧能夠將所述第一伸出部壓緊在所述制動塊上;所述外殼上設置有與所述凸出部相對應的電磁線圈,所述凸出部上設置有容納所述電磁線圈的盲孔;所述配合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優選地,所述殼體為圓形結構,所述配合部為與所述殼體同軸的圓環形結構。
優選地,所述第一伸出部為弧形結構,所述殼體上設置與所述第一伸出部相對應的弧形孔;所述制動塊為與所述第一伸出部相配合的弧形制動塊。
優選地,所述第一伸出部的個數為三個,各所述第一伸出部均布在所述配合部的周向上。
優選地,所述第二伸出部為圓環狀結構;所述凸出部為與所述第二伸出部相對應的圓環形凸起;所述盲孔為在所述凸出部的周向上延伸的環形盲孔,所述電磁線圈為與所述環形盲孔相對應的環形電磁線圈。
優選地,所述離合器彈簧包括與所述安裝部相連接的環形連接部、以及一端與所述環形連接部相連,另一端與所述配合部相連接的三個安裝腳。
優選地,三個所述安裝腳均勻設置在所述環形連接部的周向上。
優選地,所述配合部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殼體的內側面相擋接的限位凸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發明的發電機增速結構,其電磁線圈未通電時,在離合器彈簧的作用下,第一伸出部與制動塊貼合,即配合部處於第一位置,使得第二齒輪空轉,動力無法傳出,此時第三齒輪停止工作;當電磁線圈通電時,在磁力吸引的作用下,第一伸出部克服離合器彈簧的作用力,使第一伸出部與制動塊分離,而第二伸出部與第二齒輪的凸出部緊密貼合,即配合部處於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齒輪的動力能夠經過配合部、離合器彈簧、安裝部、第三齒輪傳動軸傳遞給第三齒輪,使得第三齒輪工作。由於本發明的發電機增速結構較好地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花鍵及其滑動結構,且只有一種彈簧即離合器彈簧,從而使得該發電機增速結構在設計時較為簡單、便捷;同時,由於其沒有花鍵及其滑動結構,從而能夠大大地降低對製造品質的要求,進而實現生產的簡單化和低成本化。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並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為現有發電機增速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增速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從第二齒輪側看時離合器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從制動塊側看時離合器的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
11、第一齒輪 12、第二齒輪 13、電磁線圈彈簧 14、第一離合器
15、第二離合器 16、花鍵 17、離合器彈簧 21、第一齒輪
22、第二齒輪 23、第三齒輪傳動軸 31、外殼蓋板 32、制動塊
41、殼體 42、安裝部 43、弧形孔 51、離合器彈簧
52、環形連接部 53、安裝腳 61、配合部 62、第一伸出部
63、第二伸出部 64、限位凸塊 71、外殼 72、電磁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方案作進一步地詳細介紹。
如圖2至圖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電機增速結構,其包括第一齒輪21、與第一齒輪21相嚙合的第二齒輪22、通過第一軸承安裝在第三齒輪傳動軸23的一端的外殼蓋板31、離合器以及外殼71,第二齒輪22通過第二軸承安裝在第三齒輪傳動軸23上;外殼71通過第三軸承安裝在第三齒輪傳動軸23的另一端;離合器設置在外殼蓋板31與第二齒輪22之間;離合器包括殼體41、離合器彈簧51以及位於殼體41內的配合部61;殼體41通過安裝部42與第三齒輪傳動軸23固接;配合部61上設有與外殼蓋板31上的制動塊32相貼合的第一伸出部62,以及用於與第二齒輪22的凸出部相貼合的第二伸出部63;配合部61通過離合器彈簧51與安裝部42相連,離合器彈簧51能夠將第一伸出部62壓緊在制動塊32上;外殼71上設置有與凸出部相對應的電磁線圈72,凸出部上設置有容納電磁線圈72的盲孔;配合部6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殼體41上設置有供第一伸出部62和第二伸出部63穿過的過孔;配合部61、第一伸出部62以及第二伸出部63可以形成一體式結構;配合部61能夠被磁力所吸引;配合部61的第一位置,為第一伸出部62與制動塊32貼合時的位置,也即配合部61的初始位置,離合器彈簧51的初始狀態時;配合部61的第二位置,為第一伸出部62與制動塊32脫離,而第二伸出部63與凸出部緊密貼合併傳遞動力時的位置;電磁線圈72通電後的磁力應大於離合器彈簧51的回覆力,以保證配合部61能夠位於第二位置,動力能夠正常實現傳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電機增速結構,其電磁線圈72未通電時,在離合器彈簧51的作用下,第一伸出部62與制動塊32貼合,即配合部61處於第一位置,使得第二齒輪22空轉,動力無法傳出,此時第三齒輪停止工作;當電磁線圈72通電時,在磁力吸引的作用下,第一伸出部62克服離合器彈簧51的作用力,使第一伸出部62與制動塊32分離,而第二伸出部63與第二齒輪22的凸出部緊密貼合,即配合部61處於第二位置,使得第二齒輪22的動力能夠經過配合部61、離合器彈簧51、安裝部42、第三齒輪傳動軸23傳遞給第三齒輪,使得第三齒輪工作。由於本發明的發電機增速結構較好地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花鍵及其滑動結構,且只有一種彈簧即離合器彈簧51,從而使得該發電機增速結構在設計時較為簡單、便捷;同時,由於其沒有花鍵及其滑動結構,從而能夠大大地降低對製造品質的要求,進而實現生產的簡單化和低成本化。
具體地,殼體41可以為圓形結構,配合部61可以為與殼體41同軸的圓環形結構,以使得離合器的加工較為方便。
如圖4所示,在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實施例中,第一伸出部62可以為弧形結構,殼體41上設置與第一伸出部62相對應的弧形孔43;制動塊32為與第一伸出部62相配合的弧形制動塊,從而增大第一伸出部62與制動塊32之間的貼合面積,以提高該發電機增速結構的可靠性。
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大第一伸出部62與制動塊32之間的貼合面積,第一伸出部62的個數可以為三個,各第一伸出部62均布在配合部61的周向上。可以理解的是,此時外殼蓋板31上設置有與三個第一伸出部62一一對應的制動塊32;殼體41上設置有與三個第一伸出部62一一對應的弧形孔43。優選地,弧形結構所在的圓的圓心與配合部61的圓心重合,使得配合部61的旋轉更為穩定。
進一步地,第二伸出部63可以為圓環狀結構;凸出部可以為與第二伸出部63相對應的圓環形凸起;盲孔為在凸出部的周向上延伸的環形盲孔,電磁線圈72為與環形盲孔相對應的環形電磁線圈,從而使得在電磁線圈72通電後,能夠在第二齒輪22的整個周向上對第二伸出部63進行磁力吸引,使得第二伸出部63與第二齒輪22之間的貼合面積較大,同時第二伸出部63能夠與凸出部貼合的更為緊密牢固,更好地保證了力的有效傳遞,大大地提高了該發電機增速結構的可靠性。
如圖3所示,在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實施例中,離合器彈簧51可以包括與安裝部42相連接的環形連接部52、以及一端與環形連接部52相連,另一端與配合部61相連接的三個安裝腳53。這樣使得配合部61與安裝部42之間的連接較為牢固可靠,保證力的順利傳遞。同時,殼體41上靠近第二齒輪22的一側可以設置有安裝開口,離合器彈簧51位於該安裝開口中,從而使得該離合器的組裝較為方便;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離合器其較好地減少了零部件的個數,組裝也較為簡單。
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提高配合部61與安裝部42之間的連接可靠性,三個安裝腳53可以均勻設置在環形連接部52的周向上,同時也能夠使得配合部61在整個周向上的受力較為均勻,在電磁線圈72斷電後便於配合部61回位到第一位置。
進一步地,配合部61上可以設置有用於與殼體41的內側面相擋接的限位凸塊64,從而能夠對配合部61的運動進行較好地限位。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而且,在閱讀了本發明的內容之後,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