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流入人口排名(義烏躋身大城市)
2023-07-05 19:49:34 2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潘璐 文/攝
近日,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這份資料顯示,按照現行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全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其中有4個縣級市入列,分別是江蘇崑山、福建晉江、浙江慈谿、浙江義烏。
縣級市何以躋身大城市「俱樂部」?城市體量迅速增長的背後是大量人口的流入,這當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不久前,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探訪慈谿,講述了幾位外地年輕人在慈谿打拼的故事(慈谿百萬人口背後,年輕人為什麼不留都市選擇去縣城?)。這次,我們來到義烏,在林立的產業園區、高速運轉的機器和進出的車流包圍裡,採訪了一些年輕人,他們為何選擇來義烏?他們對這座縣城有什麼期待?義烏會成為他們輾轉打拼的終點站嗎?
「這裡工資高,很有包容性」
18歲 光電產業車間女工 王曉諾
傍晚5點半,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從車間湧入食堂,或在公司門口等待朋友去附近的蒼蠅館子聚餐。
18歲的王曉諾一身苔綠色的外套,手裡拿著一個塑封袋,裡面是一件條紋工作服——生產光電元件的無塵車間對服裝有較高的要求。
王曉諾在這家LED晶片工廠做了兩年,但這位河南姑娘對光電技術並不了解,她說不清這個高新產業的全貌。
「產品生產需要很多道工序,我們一個小房間裡有五六人,專門負責產品封裝。」王曉諾有朋友在這家廠裡工作,兩年前,朋友跟她說,義烏的工資比河南高出許多,她就跟著朋友來了。「我們這邊已經是半自動化車間,比起那種要成天坐著人工幹活的來得輕鬆。」看得出,王曉諾對這份工作比較滿意,「廠裡新建的員工宿舍也馬上能住了。」
王曉諾所在的企業
王曉諾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每天回到宿舍後拆包裹的時光。但因為工業區離主城區較遠,交通只有公交,來到義烏兩年,王曉諾很少出過這片工業園區,平時刷刷短視頻、上網淘淘東西。她還挺喜歡義烏這座城市,或者說她還挺喜歡這片園區,覺得這裡「人挺好相處,蠻有包容性的。」
王曉諾講起同車間裡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姐,在廠裡做了六七年,記性和反應速度都漸漸衰退,工作上容易犯錯,廠裡因此把王曉諾提了,做車間線長。
「在廠子裡嘛,吃的是青春飯,不可能一輩子都在做這種程式化的工作。」王曉諾覺得,即使在現在的工廠做得再好,出了這個廠,學的東西在其他地方也用不到,所以她平時還在留意怎樣提升個人技能,「多學點總沒錯,義烏這裡有很多技能人才。」
「來這裡學點電商經驗,以後自己幹」
30歲 工藝品公司經理 周娟
隨著「雙十一」大戰開啟,源源不斷的貨車從工廠發往物流點。
晚上8點多,周娟仍留在發貨車間,正拿著水筆在生產計劃單上做記號。她扎著利落的馬尾,看上去很乾練,「這可不是加班哦。這裡沒什麼娛樂項目,我又住宿舍,反正也不出去玩,在哪待著都一樣。」周娟指了指不遠處公司新建的一幢廠房,她說之前在深圳做裝修的丈夫也跟著她來了義烏,成了廠裡的工人。
周娟所在的企業
周娟30歲出頭,大專畢業後,她從河南去了深圳打拼,在給小米手機做售後服務維修的工廠裡做業務接待。「深圳的工廠基本都是自動化設備,整個標準體系和流程也很完善,甚至要你戴著放大鏡來操作。」周娟說。
和周娟不同,她的大姐和姐夫早早來到義烏創業,夫妻倆開了一家做帽子的小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有一年「雙十一」前,周娟來找大姐玩,她在滿地的貨物和嘈雜的清點聲裡都找不到落腳點。
周娟的小妹在義烏讀完職業技術學院,嫁給當地人後也留在了這裡。「2019年、2020年那會,直播帶貨開始火起來。浙江這邊電商氛圍好,我就想過來看看能不能學學。」周娟現在擔任這家公司某個項目的經理,但她心裡揣著一個創業夢,她希望能多學一些電商的經驗,之後出來和大姐一起幹。「親人們都在這裡,義烏創業門檻低、包容性強,我毫不猶豫選擇來了這裡。」周娟說。
「義烏是一個不斷升級創新的地方」
31歲 高新日化企業業務骨幹 楊成
在義烏某高新日化企業,31歲的楊成戴著一頂漁夫帽,穿著藍色襯衫,把洗水臺邊的醬油和食用油倒在一片潔白的洗碗巾上,他面帶笑容對著直播鏡頭向客戶展示這張紙巾的去汙能力,語氣嫻熟而親切。不同於現代化的格子間,楊成工作的地方,開闊敞亮的辦公室裡擺放著清新的肥皂花。
2013年,從湖南南華大學環境專業畢業後,楊成跟著在義烏做展櫃設計的同學來到這裡。「義烏名聲很大,小商品都需要展廳這類的,是個藍海,需求很大。」
但楊成對偏向流水線製造的展櫃行業沒啥興趣。如果不是機緣巧合碰到現在的公司老闆,他可能選擇去上海朋友的裝修公司工作。
「在這裡突然發現了一個新大陸。」楊成描述第一次見到可攜式清潔片和肥皂花的感受,「隨著中國人的消費升級,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產品都會更新換代。這個行業和傳統的日化行業不一樣,需要不斷創新。」
楊成所在企業的直播演示區
楊成看重這份工作的職業前景,「大眾化的高新技術產品代表著未來,義烏的市場環境有這種不斷創新的基因。」在這個「90後」眼中,義烏還是一個適合起盤創業的地方。「義烏從不缺起早貪黑的年輕人,他們只要帶一部手機,就能闖出一片天地,帶動這座城市的物流和貿易高速運轉。」
不過,目前作為公司業務部骨幹的楊成並不打算留在義烏。「我和身邊的朋友有個很明顯的感覺,來這裡的人都是想創業的,但到一個瓶頸後,就會選擇離開。」這兩年,楊成的幾個湖南老鄉都離開了義烏,有的是企業面臨技術轉型,在義烏積攢資本後前往廣州整合資源;有的因為用工問題,工廠遷往湖南、江西等地,產業工人也隨之轉移。
儘管如此,仍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流向義烏,楊成笑說義烏的消費水平也因此水漲船高。「現在市區的房價都四五萬了,以我的工資水平還難以負擔。」楊成說,「將來我可能去海南,可能去杭州,但還會做高新日化產品這塊。」
(文中周娟、楊成、王曉諾為化名)
新聞
十年間,義烏青年常住人口增加19.9萬人
在《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中,義烏城區人口達118.42萬人,躋身大城市「俱樂部」。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義烏青年常住人口為73.23萬人,佔常住人口比約四成,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青年常住人口增加19.9萬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