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將武力排名(曹魏五子良將完全不輸蜀漢五虎將)
2023-07-06 06:19:52 1
不讀三國,不識英雄!大家好,這裡是臥仔~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跟隨曹操建立曹魏的五位將軍,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陳壽在編撰《三國志》的時候,將這五人放在一個列傳中記載,所以被稱之為「五子良將」或者「魏五子」。彼時,曹魏五子良將在能力和戰功上,完全不輸蜀漢五虎上將。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曹魏五子良將的結局。
一、樂進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國縣(山東省莘縣)人。曹操討伐董卓時樂進就已經跟隨曹操了,樂進在官渡之戰時曾立下過大功,後又隨曹操打敗呂布,平荊州,每戰必爭先,為曹操所看重。後來和張遼,李典一起屯兵合肥,多次打敗過東吳的進攻。後遷右將軍,218年逝世。
二、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關羽敗亡後,于禁從荊州獲釋到了吳國。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遣還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諡曰厲侯,有一子於圭。
三、張遼
張遼字:文遠 (169-222) 籍貫: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在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凌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後來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
四、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徐晃早年跟隨楊奉徵戰,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隨後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奪取了上庸。
227年,徐晃病逝,諡號「壯侯」。徐晃一生戰功累累,最後壽終正寢,應該是很圓滿的一生,沒有死得很憋屈。
五、張郃
張郃,字俊乂(也作儁乂),河間鄚人。提起張郃,很多人都有模糊的印象,在小說、演繹中,張郃的形象是一名性格急躁的將領,因此,在和蜀漢的交鋒中多次吃虧。然而,在歷史上,張郃的形象卻與小說、演繹中的不盡相同,其人不僅有勇,更善於用謀,可以說是一名智慧型將領,且張郃經歷豐富,見證了大半個漢末三國時期的更替興衰,亦可說是一名飽經風霜的亂世名將,最終命喪沙場,死於亂箭之下。
在策略遊戲《臥龍吟》中,張郃就是魏國專屬的戰法系紫將,其技能「先機戰陣」可以連續直線攻擊,敵方兵力越少傷害越高,驅散直線敵人的所有增益效果,並使得自身獲得天運效果,持續2回合。
張郃的專武「蒼狼紫雲爪」一技能「先機」專二之後可以在開場獲得85士氣;二技能「巧變」專二之後可以在當自身兵力高於50%時,增加50%傷害,當自身兵力低於50%時,降低50%受到的傷害。
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將"。相信很多說三國的老讀者已經非常熟悉這五個人了,臥仔也不再過多講解。如果你要問這五位設定個排名,那想必是見仁見智,最受後人歡迎的想必就是張遼;當世官位最高,戰功最盛的則是張郃;最受曹操器重的則是于禁;戰績最好的就是樂進;至於徐晃嘛……大家想想看~怎麼誇~
親愛的主公們,你們還有什麼關於張郃的看法嗎?歡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