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的製造方法
2023-07-19 10:35:26 1
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包括固定座和長臂,所述長臂通過空心軸連接在固定座上,所述空心軸處形成固定座的一個安裝孔,所述固定座上還至少另外設有兩個安裝孔,所述空心軸處的安裝孔與另外兩個安裝孔呈三角形分布在固定座上,在空心軸處設置一個安裝孔配合其他安裝孔可以穩定的將固定座設置在門框上,在使用的過程中即使門碰撞長臂前端順位器所受到的力將直接通過長臂傳遞到空心軸處的固定件(如螺絲等),使整個順位器不會發生偏移。長臂限位裝置的設置將使順位器能夠適應不同尺寸門的寬度。固定座具有前後左側板,剛性結構得到加強,避免固定座因安裝而變形。採用調節板的長臂限位裝置,使用方便,帶齒槽能夠增加調節板的穩定性。
【專利說明】—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
【背景技術】
[0002]順位器是一種根據GB12955-2008《防火門》標準要求而在防火門上配套使用的一種產品,屬於一種特殊用途的消防產品。由於雙扇防火門門扇中縫有止口或設置蓋縫板,所以左、右防火門扇必須順序關閉,否則防火門扇無法關閉嚴密。安裝防火門順位器後,如果右(左)門扇先關,順位器杆(長臂)就會強行頂住右(左)門扇,讓左(右)門扇先關閉並壓下順位器杆,右(左)門扇才能關閉。從而防止發生火災時兩個門扇在關閉時夾在一起,裝上順位器後門扇在關閉就能一前一後的關閉緊密,確保防火門扇關閉平整嚴密,達到有效隔阻煙火的防火要求。目前,順位器設計都屬於開口成形,安裝後使固定座反彈不堅實,使用一段時間後容易出現移位的現象,因為安裝孔都位於長臂與固定座連接處的左側,當門碰撞長臂時,關門碰撞重力不在中心,會造成連接處向後偏移。以及順位器本身剛性結構不夠穩定,使順位器使用一段時間會產生偏移,導致順們器不能使用,還有要使順位器不能適應不同寬度門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鑑於【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旨在提供一種安裝更堅實、使用更穩定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包括固定座和長臂,其特徵在於:所述長臂通過空心軸連接在固定座上,該長臂繞空心軸轉動,所述空心軸處形成固定座的一個安裝孔,所述固定座上還至少另外設有兩個安裝孔,所述空心軸處的安裝孔與另外兩個安裝孔呈三角形分布在固定座上。
[0006]所述固定座上設有限定長臂向前轉動的角度的長臂限位裝置。
[0007]所述固定座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以及前側板、後側板和左側板,上底板、下底板、前側板、後側板及左側板封閉形成固定座,並且在固定座的右側及前側留有開口供長臂連接和轉動,每個安裝孔穿過上、下底板。
[0008]所述長臂限位裝置包括設置在前側板上的調節板,所述調節板或前側板上設有條形孔,所述調節板通過緊固件與前側板連接,所述緊固件緊固在條形孔上。
[0009]所述前側板上設置所述條形孔,所述調節板設置在前側板的內側,所述緊固件將調節板固定在前側板的條形孔上,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的前端面上設有若干並列齒槽,齒槽的稜呈上下方向,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向前翹起,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超出前側板的右側邊時所述齒槽的左側卡住前側板的右側邊。
[0010]所述長臂的前端設置滾輪,該滾輪的材質為鋼質。
[0011]所述長臂與固定座之間設有使長臂向前轉動的彈性復位件。
[0012]所述彈性復位件為扭簧。
[0013]所述固定座上設空心軸形成的安裝孔以及另外設置的兩個安裝孔。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空心軸處設置一個安裝孔配合其他安裝孔可以穩定的將固定座設置在門框上,在使用的過程中即使門碰撞長臂前端順位器所受到的力將直接通過長臂傳遞到空心軸處的固定件(如螺絲等),使整個順位器不會發生偏移。長臂限位裝置的設置將使順位器能夠適應不同尺寸門的寬度。固定座具有前後左側板,使整個固定座的剛性結構得到加強,避免固定座因安裝而變形。採用調節板的長臂限位裝置,使用方便,直接在固定座外就可以進行調節,而且帶齒槽能夠增加調節板的穩定性,避免因使用過程中調節板移位。因此,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實施例的有關細節及工作原理。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扭簧未示出。
[0017]圖2為圖1中防火門關閉時長臂向後轉動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固定座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中固定座的前視圖。
[0020]圖5為圖3中固定座的右視圖。
[0021]圖6為圖1中調節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圖6中調節板的俯視圖。
[0023]圖8為扭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參見附圖,本實施方式中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包括固定座I和長臂2 (長臂可以為空心管),所述長臂通過空心軸(圖中未示出)連接在固定座上,該長臂繞空心軸轉動,所述長臂的前端設置滾輪16,該滾輪的材質為鋼質。所述長臂與固定座之間設有使長臂向前轉動的彈性復位件,本實施例中彈性復位件為扭簧,同時於固定座上設置了扭簧支架,將當防火門打開時能夠通過扭簧將長臂向前彈出。
[0025]所述空心軸處形成固定座的一個安裝孔3,所述固定座上還至少另外設有兩個安裝孔4、5,所述空心軸與另外兩個安裝孔呈三角形分布在固定座上。本實施例中固定座上設空心軸並在該處形成安裝孔和另外設置的兩個安裝孔,就三個安裝孔三角形分布非常穩定牢固,通過安裝孔將固定座設置在門框橫梁下方。在使用的過程中即使門碰撞長臂前端順位器所受到的力將直接通過長臂傳遞到空心軸處的固定件(如螺絲等),即關門的受力點在空心軸處,該空心軸處剛好設置了安裝用的固定件,因此使整個順位器不會發生偏移。
[0026]所述固定座上設有限定長臂向前轉動的角度的長臂限位裝置。長臂限位裝置的設置將使順位器能夠適應不同尺寸防火門的寬度。
[0027]所述固定座包括上底板6、下底板7以及前側板8、後側板9和左側板10,上底板、下底板、前側板、後側板及左側板封閉形成固定座,並且在固定座的右側及前側留有開口 11供長臂連接和轉動,每個安裝孔穿過上、下底板。即長臂將通過開口與空心軸連接並且在開口處轉動。使整個固定座的剛性結構得到加強,避免固定座因安裝反彈而變形。固定座可以經過多次衝壓成型。
[0028]長臂限位裝置可以為螺栓形式通過支架設置在固定座內部,但是如果固定座採用上述結構在調節螺栓需在固定座上開設調節孔,並且需要伸進去才能調節螺栓,不方便。因此,本實施例中長臂限位裝置包括設置在前側板上的調節板12,所述調節板或前側板上設有條形孔13,所述調節板通過緊固件14與前側板連接,所述緊固件緊固在條形孔上。使用方便,直接在固定座外就可以進行調節,所述調節板向長臂方向調出時,使長臂的角度發生變化,可用於不同大小尺寸雙扇防火門上。作為進一步改進,可以在前側板上設置所述條形孔,所述調節板設置在前側板的內側,所述緊固件將調節板固定在前側板的條形孔上,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的前端面上設有若干並列齒槽15,齒槽的稜呈上下方向,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向前翹起(這裡的向前翹起是指帶有一定弧度的翹起),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超出前側板的右側邊時所述齒槽的左側卡住前側板的右側邊;帶齒槽能夠增加調節板的穩定性,避免因使用過程中調節板移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包括固定座(I)和長臂(2),其特徵在於:所述長臂(2)通過空心軸連接在固定座上,該長臂繞空心軸轉動,所述空心軸處形成固定座的一個安裝孔(3),所述固定座上還至少另外設有兩個安裝孔(4、5),所述空心軸處的安裝孔(3)與另外兩個安裝孔(4、5)呈三角形分布在固定座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座上設有限定長臂向前轉動的角度的長臂限位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座包括上底板(6)、下底板(7)以及前側板(8)、後側板(9)和左側板(10),上底板、下底板、前側板、後側板及左側板封閉形成固定座,並且在固定座的右側及前側留有開口(11)供長臂連接和轉動,每個安裝孔穿過上、下底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長臂限位裝置包括設置在前側板(8)上的調節板(12),所述調節板或前側板上設有條形孔(13),所述調節板通過緊固件(14)與前側板連接,所述緊固件緊固在條形孔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側板上設置所述條形孔,所述調節板(12)設置在前側板的內側,所述緊固件將調節板固定在前側板的條形孔上,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的前端面上設有若干並列齒槽(15),齒槽的稜呈上下方向,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向前翹起,所述調節板的右側部分超出前側板的右側邊時所述齒槽的左側卡住前側板的右側邊。
6.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長臂的前端設置滾輪(16),該滾輪的材質為鋼質。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長臂與固定座之間設有使長臂向前轉動的彈性復位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復位件為扭簧。
9.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種雙開防火門的順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座上設空心軸形成的安裝孔以及另外設置的兩個安裝孔。
【文檔編號】E06B5/16GK203947939SQ201420401759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1日
【發明者】池仁記 申請人:池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