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9 06:35:56 1
專利名稱:冷泡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泡茶裝置,尤其關於一種冷泡茶裝置。
背景技術:
衝泡茶葉飲用的習慣,自古皆然,更隨著文明發煥、文化交流, 廣布世界。其衝泡方法亦不限於採用熱水,亦有釆用冷水衝泡,所謂 "冷泡茶"的衝泡方法。該冷泡茶方法系將適量茶葉置於瓶中,注入
冷水,待2至12小時後除去茶葉即可飲用。比起熱水衝泡方法,該冷 泡茶方法衝泡的茶液苦澀味較輕,且其所溶出諸如單寧酸等刺激性物 質較少,鹹認具有順口以及有益健康等優點。
然而,冷泡茶至少需衝泡數小時,羈旅在外或郊遊旅行時不易制 備,只能攜帶事先在家庭中製成的冷泡茶。但攜帶大量茶液出門不僅 徒增行李重量,且未冷藏的茶液經24小時後常發生腐敗而不能飲用的 情況,以及衝泡後不能便利地除去使用過的茶葉等,均為有待改善的 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冷泡茶至少需衝泡數小 時,羈旅在外或郊遊旅行時不易製備。
有鑑於現有冷泡茶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供 簡便實施冷泡茶衝泡方法的冷泡茶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的技術手段主要系令前述冷泡 茶裝置包括有
一本體,其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具有一開口,該開口處形成 有一接合部;前述接合部連通前述容置空間與外部且具有一周壁以及 一形成於前述周壁內側的螺紋;
一濾材,系設於前述本體內,且對應於開口處的接合部。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冷泡茶裝置,其包括有 一本體,其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具有至少一連通前述容置 空間與外部的開口,該開口處形成一接合部,前述接合部具有一前端、
一後端、 一周壁以及一形成於前述周壁內側的螺紋;
一濾材,其設於前述本體內且對應於前述開口的接合部。 使用時,繫於本體的容置空間內置入適量茶葉,通過前述接合部 接合於一盛有水分的瓶體,倒置以讓瓶體的水分經濾材流入本體的容 置空間浸潤前述茶葉,以達衝泡效果。
以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冷泡茶裝置所產生的有益效果。由於本實 用新型的冷泡茶裝置結構簡單,佔有空間亦小,因此使用者可以僅攜 帶本實用新型的冷泡茶裝置與喜好的茶葉,再於當地取得諸如瓶裝礦 泉水等配合使用。又當衝泡完成時,僅需正置瓶體即可令經衝泡而成 的茶液流回瓶中,使用過的茶葉則被濾材所阻,留於前述容置空間內, 使用者無需費心除去茶葉,即可享用茶液,更進一步提高了使用上的 便利性。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使用方法,其確可達到本實用新 型目的,提供簡便易用的冷泡茶裝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可行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可行實施形態的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可行實施形態的側視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可行實施形態的側視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可行實施形態的側視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本體ll接合部 112封環12濾材 131墊圈13A後蓋 13B後蓋14盛液部
420瓶體21瓶口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公開有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本實用新型的冷泡茶裝置,主要包括有一本體IO及一濾材12。前 述本體10的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未標號)且具有一連通前述容置空 間與外部的開口,並於開口處形成一接合部11,又前述接合部11具有 一前端、 一後端、 一周壁(未標號)以及一形成於前述周壁內側的螺紋。 前述濾材12則設於前述本體10中且對應於前述開口的接合部11。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形態中,前述濾材12可拆卸地設於前述 本體10的接合部11周壁內側。又為了增強前述接合部11防漏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包括有一設於前述接合部11周壁內側的封環 112。
就前述實施形態而言,使用時,系先齊備一具有一瓶口21的瓶體 20,其中該瓶口 21匹配於前述接合部11,並令前述瓶體20內盛裝水 分(圖中未示)。另一方面於前述本體10的容置空間中置入適量的茶葉 (圖中未示),於前述本體10的接合部11周壁內側裝設前述濾材12及 封環112,再將前述接合部11接合於前述瓶口21。
此時僅需倒置該瓶體20,讓瓶體20所盛裝的水分經濾材12流入 本體10的容置空間而浸潤前述茶葉,即能夠進行衝泡。在衝泡程中, 通過衝泡效果及擴散作用,將溶出茶葉中的成分而令水分轉換為茶液。 當經過適當時間完成衝泡時,復將瓶體20恢復正置的位置,則衝泡完 成的茶液經前述濾材12回到瓶體20內以供飲用。
由於茶葉品質或使用者飲茶習慣互異,在部分情況下需要重複衝 泡茶葉。若應用於本實用新型的茶葉需要重複使用,可讓該需重複使 用的茶葉留置於本體10的容置空間內,再將本實用新型的冷泡茶裝置 與茶葉一同置於諸如冷藏庫等處暫時儲放,待下次需衝泡時僅需直接 將該已盛有茶葉的冷泡茶裝置直接地接合於瓶體20,並依上述方法衝 泡即可,讓重複衝泡的過程更為流暢簡便。
請參閱圖2至圖4,分別公開有本實用新型一可行實施形態的立體 圖、分解圖及側視剖面圖。為了更進一步讓前述本體10內部便於清洗,且讓使用者能更簡便 地置入茶葉於前述本體10的容置空間中,在一可行實施形態中,系令 前述本體10具有一前端及一後端,讓前述接合部11形成於前述本體 IO的前端,令前述本體10的後端形成有一後開口(未標號),且設一後 蓋13A於該後開口上。其中該後蓋13A與該後開口系相互對應。該後 蓋13A可為一形成有外螺紋(未標號)的蓋體,而該後開口旁則形成有 相對應的內螺紋。
就本實施形態而言,其使用方法大體上無異於前述實施形態的使 用方法,只是在將茶葉置入前述本體10容置空間之際,可自前述後開 口取下前述後蓋13A,再自該後開口置入茶葉。又在使用完畢後,可 將該後蓋13A取下而自該後開口有效地刷洗本體10內部。
在此實施形態中,亦可令前述濾材12固設於前述本體10的容置 空間內並對應於前述接合部11的後端。
又為增加防漏效果,可於前述後蓋13A、 13B與於前述後開口之 間設置一墊圈131。
另請參閱圖5,公開有本實用新型另一可行實施形態的側視剖面 圖,在此實施形態中,是於其後開口旁形成外螺紋,而其後蓋13B形 成有相對應的內螺紋。
請參閱圖6,公開有本實用新型又一可行實施形態的側視剖面圖。
在本實用新型又一可行實施形態中,具體而言,可令其本體10的 前段形成為向前收束於前述接合部11的圓錐狀,而令其本體10後段 形成為圓筒狀,且令本體IO後段自前段與後段交界處向前延伸而而形 成一盛液部14。通過該盛液部,使用者可將瓶中的茶液倒至該盛液部 14中,再通過該盛液部14的結構將其當作杯子使用,更增加了使用上 的便利性。
權利要求1、一種冷泡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一本體,其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具有至少一連通前述容置空間與外部的開口,該開口處形成一接合部,前述接合部具有一前端、一後端、一周壁以及一形成於前述周壁內側的螺紋;一濾材,其設於前述本體內且對應於前述開口的接合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泡茶裝置,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有 一設於前述接合部周壁內側的封環。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泡茶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濾材可 拆卸地設於前述本體的接合部周壁內側。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泡茶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本體具 有一前端及一後端,前述接合部形成於前述本體的前端,前述本體的 後端形成有一後開口,於該後開口上設有一後蓋。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冷泡茶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後蓋與 於前述後開口之間設有一墊圈。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冷泡茶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本體的 前段形成為向前收束於前述接合部的圓錐狀,其後段形成為圓筒狀, 且自前段與後段交界處向前延伸而形成一盛液部。
7、 根據權利要求4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冷泡茶裝置,其特徵在於, 前述濾材固設於前述本體的容置空間內並對應於前述接合部的後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冷泡茶裝置,其包括有一本體,其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具有至少一連通前述容置空間與外部的開口,該開口處形成一接合部,前述接合部具有一前端、一後端、一周壁以及一形成於前述周壁內側的螺紋;一濾材,其設於前述本體內且對應於前述開口的接合部。在使用時,令前述本體以其接合部接合於一盛有水分的瓶體瓶口,可簡便地以倒置瓶體的方式製作冷泡茶;完成衝泡時,即可令茶液經濾材流回瓶中,且藉濾材阻留茶葉於本體內,在使用上非常便利。
文檔編號A47G19/00GK201238917SQ20082011542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4日
發明者李謀政 申請人:李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