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契約完整解讀(契約一部我認為不錯的電影)
2023-07-19 18:09:48 2
儘管《異形:契約》讓整個異形系列自誕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有「異形」大範圍的出現在中國銀幕上,但實際上這個科幻系列以及「異形」的形象,早已伴隨著國內數代影迷數十個年頭。不論是當年地方電視臺不定時的「傾情放送」,還來自於錄像帶到VCD再到DVD的媒介更迭,再到唾手可得的各版本網絡資源。《異形》可以說哺育了不止一代中國的科幻愛好者和恐怖片影迷,更是俘獲了一批死忠。
總的來說,想看懂《異形:契約》的話,其實從1979年的《異形1》開始的《異形》正傳四部曲並不十分重要,算得上有「參考價值」的只有第一部。真正不得不看的是《普羅米修斯》,因為《異形:契約》與它之間有無比緊密的劇情聯繫。
其實本來這部電影的名字最開始就是《普羅米修斯2》,後來改成了《異形:失樂園》,最後才被拍板定成了《異形:契約》。當然改名字只是表象,實際上不停變動的是對這個「異形前傳」系列整體的走向的調整和規劃。早在《火星救援》開拍之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剛剛宣布本片計劃時,還曾信誓旦旦的說「《普羅米修斯》續集中不會出現『異形』這種生物。」結果沒過幾個月就連片名都改成了「異形」
其實《異形:契約》這個名字改得不算成功,因為在名字上看不出聯繫,所以除了對這個系列了解的粉絲之外很多人並不清楚《異形:契約》和《普羅米修斯》之間的關係,反誤以為本片是延續《異形》四部曲後新的故事,導致觀影過程無比困惑;2012年《普羅米修斯》在中國大陸上映時曾打著《異形》系列前傳的名號而來,但讓不少影迷失望的是,片中並沒有如願以償的出現真正的「異形」,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僅僅在《異形1》中匆匆一瞥的工程師身上。外加整體宏觀史詩般的基調和之前系列的幽閉恐怖截然不同,雖然電影本身素質極高,但依然讓不少衝著異形而來的影迷大呼上當。
影片並沒有明顯的幽閉恐懼感,更多是對於未知的恐懼,主角團隊全程都被不明的情況搞死,大部分的人到死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雷老爺子作為商業片泰鬥級別的導演顯然非常明白觀眾想看什麼,《普羅米修斯》裡那神神叨叨的敘事結構顯然不能打動觀眾(但絕對是一部好電影),特別是連異形的老粉絲都很難認可,只有再次回歸異形最初的感覺才能拉回迷茫的觀眾。當然這部影片並沒有完全複製《異形1》的結構,影片骨架是《異形1》的,但覆蓋在骨架上的肉體則是繼承了《普羅米修斯》 那種感覺的哲學思辨。
想在影片中單純的欣賞純粹的感官刺激,絕對沒有問題。影片中充滿了驚悚與恐怖,有著驚人的視覺效果和美術制景。與異形打鬥的動作場面也沒有缺失,甚至有一點異形2的神韻。在《普羅米修斯》 中沒看到異形而感到失望的小夥伴們,我保證這次你們絕對是有福了,異形出場量雖然沒有《異形2》裡那麼多,但是質量上非常有保證。異形卵、抱臉蟲、爆胸蟲、原始異形、初版異形均有深度的具體的出現,緊密的與劇情相關。
原始異形第一次爆體而出橋段的視覺效果,堪稱系列之最。血腥、驚恐、不安、緊張,讓人不忍直視卻又無法移動眼球,觀看時只能長著大嘴盯著屏幕,被如此驚人的場面死死地按在座位上。異形在衝出身體的那一瞬間真是「恐怖與膈應齊飛,勁爆共快感一色。」怎麼形容呢?就好像你自己擠一個大癤子,血紅混合白色物質噴湧而出,疼痛、噁心 但又有爆爽的感覺。CG製作的小異形蟲血泊中爬起來襲擊人的橋段,解決了異形1裡那隻僵硬的小異形的遺憾,完美還原了小異形的迅猛和力量感,老影迷會在驚嚇中體會到高潮。就算是《普羅米修斯》裡剖腹取異形的場面也不能與之相比,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看這一段,老影迷的興奮程度要遠大於驚嚇程度。當然後面還有一段初版異形破胸的場面,視覺效果更為驚人,但神聖感遠大於驚悚感。
(*註:《異形·契約》國行版刪減部分中可能包括大量異形的視覺相關內容,觀影有風險,請斟酌決定)
太空船的場面,保持了雷老爺子一貫的真實系的風格,巨大的太陽能帆張開時,視覺效果極為驚人。外星的飛船和宮殿場景的設計,明顯回歸到了異形1裡吉格的設計風格,恐怖的代入感再次回歸。雷老爺子的電影很難分辨出哪些是CG哪些是模型,一切都是這麼的完美自然,僅憑肉眼很難做出分辨。
有這種實力的導演還有克里斯多福·諾蘭和大衛·芬奇兩人,但是這兩人的風格和雷老爺子完全不一樣。諾蘭是故意把cg特效做的笨拙真實,儘量免去酷炫的場面,但觀眾肯定可以分辨出哪些場面一定是CG做的,比如《盜夢空間》。芬奇是故意把真實的場景做的很有美感,觀眾可以明顯感覺畫面中的場景美的不真實,但又看不出破綻,比如《十二宮》。雷老爺子則是體現電影特效的集大成者,畫面是如此的真實且兼具美感,觀眾根本絲毫感覺不出真實與CG的界限,比如《普羅米修斯》裡大量的怪物場面都是模型做的,不看製作花絮根本看不出來。
如果繼續按照普羅米修斯的思維慣性欣賞影片,也絕對可以體會到和之前相同的快感。影片中充滿了藝術、文學與音樂的隱喻,這些隱喻圍繞在核心問題周圍,不停地渲染著核心問題。這些有關哲思的內容一點都沒有跳脫出劇情的框架,沒有一絲突兀的感覺,完全是為劇情服務的,這是影片看觀感通順最主要的原因。
要說明的是,影片的核心問題和《普羅米修斯》並不一樣。精簡一點概括,《普羅米修斯》的核心問題是:「人/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異形:契約》的核心問題是:「人/神何以為人/神?」
不知道雷老爺子最近是不是因為監製了《銀翼殺手》的原因,這部《異形:契約》 在影片最後竟然有一點賽博朋克電影的感覺。影片的結構倒是簡單了,但拋下的問題更是難多了。在最後觀眾會掛念著無解的問題和揪心的劇情無限期待下一部異形電影。
這次的影片要說弱點,那就是人類角色了。眾多船員均毫無個性和辨識度,觀影中不停地臉盲症發作中。船員中最多記住了四個人,其中還有一個沒露面就死了。女主的表現還算合格,但是風格明顯是想往西格妮·韋弗那裡靠攏,可惜的是這個角色她只是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真正的主角並不是她。最讓人可惜的是,影片裡沒有一處橋段能還原出身穿緊身小胖次大戰異形,性感與驚悚並存的驚豔場面,痛心不已。
真正的主角就是法鯊所扮演的生化人。最近法鯊簡直都快變成票房毒藥了,主演電影連續撲街,都快忘了他是靠演技起家的。這次法鯊獻出了奧斯卡級別的驚豔表演,同時處理兩個不同的生化人,在整體外觀沒有任何不同的情況下,僅用非常細微的表情就明白的區分出了兩個角色。生化人大衛是在普羅米修斯中繼承下來的人物,雷老爺子顯然已經將大衛作為貫穿新異形系列最核心的角色。我覺得新系列電影叫異形都是虧心的,應該叫做《生化人:坑人不倦》。
還有就是在文本邏輯上這部電影的小bug還是挺多的,當然這並不是因為電影製作水平的下降,而是因為文本風格的原因。之前的《普羅米修斯》是不在乎觀眾是否能看懂劇情的。為了製造多義性的感覺,刻意的使用大量留白和無源信息,所以在多義性的指導下,所有bug都能解釋得通。這部《異形:契約》 卻不一樣,這是一部風格與前作截然不同的文本創作,主創們是想儘量還原《異形1》劇本那樣存粹又嚴謹的敘事過程,但又必須加入一部分繼承自《普羅米修斯》的風格引出核心的哲學思考,必然使文本上多出了許多很難解釋的內容。當然了還有一種可能,部分解釋不通的事情,雷老爺子故意留在下一部異形電影裡解釋。
不知道是不是雷老爺子對當時fox沒把異形2交給他拍攝耿耿於懷,新系列異形電影雷導採用了重新洗牌的方法,把異形的核心故事重新洗到了自己手中。看完這兩部新異形電影,再回過頭看異形正傳四部曲,倒是感覺正傳電影失去了故事的核心要素,成為了《異形外傳:雷普利英雄史》。現在真正的故事主線是人類與生化人、工程師的糾葛,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人格與神格是否能夠互相轉化,異形這種生物本身卻變成了副產品。
影片最後的情節仍然沒有接上異形1的故事,看起來還有相當遠的距離,而且下一部異形電影並不會接著這部電影的故事往下將,而是講述《異形:契約》 的前傳。時間點是在《普羅米修斯》 之後《異形:契約》 之前,據說劇本已經創作完成了,製作周期為14個月,名為《異形:覺醒》。不得不說雷老爺子挖坑水平也是宗師級別的,我等迷弟跳坑跳得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