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以前的整體風貌(見證了一座城市的百年輝煌)
2023-07-19 04:56:09 4
歷時4年,我國最長的湖底隧道將於今年年底通車,相比港珠澳大橋海底部分6.7公裡的隧道而言,太湖隧道的長度將達到港珠澳大橋隧道的1.6倍,全長10.79公裡,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水下隧道。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脈,它承載著人們的出行,帶動著一個區域的發展,更詮釋了一個城市的發展維度、城市框架以及城市格局!新增機場,互通隧道,開通地鐵,建設高鐵線路,貫通快速路,城市路網不斷完善……一個「面向國際,全面開掛」的無錫,正站在交通建設風口之上大步邁進。
為何無錫能在交通建設方面獨樹一幟,談到無錫交通發展的歷程,繞不開無錫三站,即無錫火車站、無錫汽車客運站、無錫輪船客運站,其悠悠歷史折射出這座城市的交通變遷與發展,讓我們可以窺見這座城市的現代化之路。
無錫火車站無錫火車站成立於1906年。1906年滬寧鐵路滬錫段竣工,7月18日滬錫段正式開車營業,上海至無錫開行了第一對客車,這標誌著無錫的交通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1949年無錫火車站新站屋落成,建築面積為1016.73平方米。4月23日晚十一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長江南下抵錫,無錫解放,鐵路實行軍事管制。
1906年7月18日,無錫火車站開通營業
1969年,無錫市政府建設新的火車站旅客候車大廳,面積1840平方米,地下室100平方米。1982年無錫站被鐵道部核定為一等站。1986年無錫站客、貨運輸總收入為10096.8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成為鐵路局四大億元站之一。
隨著時代的變遷,無錫火車站的面貌日新月異。1988年無錫火車站擴建,新火車站總面積為246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2500平方米,為老站的5.98倍。新站為雙層候車站屋,主站屋高度為18.9米,其中分中廳、候車大廳、軟席候車室、貴賓室、小件行李寄存處及其他輔助用房。底層候車廳採用中軸對稱布局,與基本站臺相通。二層候車旅客通過高架天橋進入第二、第三站臺。大廳上下兩層均設母嬰候車室。軟席候車室分大中廳及兩個貴賓室,組成一個獨立的三合院。院中的假山疊泉、花木盆景形成江南獨特的藝術風貌。
1989年新客站落成啟用(圖源:無錫史志)
新站採用了先進的技術裝備,如省內最大跨度為26米的無粘結鋼筋混凝土預應力大梁;面積為24平方米的音樂自動報時電子石英鐘;800多平方米的金色玻璃幕牆;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的鋁合金組合式開啟窗;還有垂直高度為7.6米,投影長度為17米的自動扶梯2架。同時,在站內新建了長650米、寬12米的站臺,站臺上方的雨棚為滬寧線上第一座空腔式大跨度雨棚。新站落成後,運輸能力比原來提高30%以上。1989年無錫新客站落成啟用。
1994年火車站廣場升級改造。廣場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步行廣場2500平方米,出租汽車和社會車輛停車場9800平方米,下有8000平方米的地下商場,總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2002年火車站廣場改造竣工,火車站的旅客都經過地下通道出入,大大減緩了路面的交通壓力。
現在的無錫站
無錫火車站緊靠環城古運河,市政府規劃設計的「四門、八區」的八大景觀區之一「站前燈火」就在這裡。站在與火車站廣場緊鄰的工運橋上放眼古運河,燈火闌珊、小橋流水的運河風情一覽無遺。行走在古運河北岸的親水步行道上,廊內精美的《古運河梁溪風情圖》石刻長卷令人嘆為觀止,生動地再現了古運河船隻川流不息、米市熱鬧繁華等景象。火車站廣場集歷史文化長廊、休閒親水步道和旅遊黃金通道於一體,漫步於廣場前燈光璀璨的古運河邊,令人浮想聯翩。
浮雕線刻長卷《古運河梁溪風情圖》
2006年7月1日京滬電氣化鐵路全線貫通,無錫火車站邁出了現代化的步伐,同時也迎來了它的百年誕辰。
無錫汽車客運站無錫汽車客運站前身為錫滬長途汽車公司無錫站,成立於1934年10月。1935年8月正式通車營業,當時無錫站是江蘇省內規模較大的長途汽車公司之一。1938年以後曾停業,直至1947年4月恢復營業,1848年實行官商聯營。1949年無錫解放後,無錫站收歸國有,成為第一家公營汽車站。
今天,無錫汽車站位於無錫綜合交通樞紐的北大門,緊靠無錫火車站,已發展為國家一級汽車客運站、全國道路運輸百強誠信汽車客運站。
無錫汽車站佔地6.4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4萬平方米,高3層,班線遍及蘇、浙、滬、皖等21個省、市、自治區,日發班次1900餘班,日均發運量3.5萬人次,高峰日旅客發運量9萬餘人次。
車站擁有一個層面的旅客到達區、兩個層面的旅客出發區,車流採用「下進上出」的形式設計,將進出站的車流、人流、物流有序分開。車站引入「零換乘」的現代交通理念,與國鐵、城鐵、地鐵、城市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緊密銜接,共同構成無錫市綜合交通樞紐,是無錫地區運輸能力最強、換乘最方便的汽車客運站。
作為無錫市公路旅客的集散地,無錫汽車站致力於打造「感知車站」的新形象。配有現代化的售檢網絡系統、信息發布系統、自助服務系統、到達服務系統、智能化調度系統、智能化停車場管理系統、智能化安防系統、智能化物管系統等八大信息化系統,使車站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榮獲首屆全國道路運輸站場「十佳科技管理創新獎」稱號。
無錫汽車站在致力於服務設施智能化構建的同時,深入人性化服務,推進「快樂之行」服務品牌的創建,努力打造成服務一流、設施一流、管理一流的現代化汽車客運站,成為無錫城市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無錫輪船客運站無錫輪船客運,最早約產生於清朝同治年間,早期只是一個小小的客運碼頭。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中國近代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輪船招商局開闢了蘇州、無錫、鎮江、江陰等客運航線。無錫北門外的前竹場巷,當時是無錫的水碼頭和銀行集中地,由此成為無錫歷史上第一個輪船客運碼頭。
無錫竹場巷
1902年,洋務派控制的輪船招商局又在上海成立了招商內河輪船公司,隨之招商內河輪船公司成立了無錫分公司。1933年上海輪船招商局撤銷內河輪運業務,無錫分局經理自創永新輪局,繼續營業。
1908年,滬寧鐵路全線建成通車,與火車站近在咫尺的通運橋地區成為新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輪船客運碼頭於是轉移到了通運橋(現工運橋)沿河的亮壩上,直至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無錫成立蘇南建華運輸公司無錫營業處(即江蘇省江南航運公司前身),專營水上客運業務,碼頭設在亮壩上。1956年6月1日更名為無錫航運管理局,辦公樓設在亮壩上8號,一樓為「江蘇省無錫輪船站」,這是無錫歷史上第一個有站埠設施的大型客運站,擁有候船室、行李房、廁所等各類配套設施,與當時火車站、汽車站成三足鼎立之勢,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20世紀70年代初,無錫內河輪船客運逐漸步入了輝煌期,最高峰時期,江蘇省江南航運公司無錫客運,擁有無錫至宜興、無錫至蘇州、無錫至江陰及周邊鄉鎮的航線21條;無錫至杭州、太湖一日遊航線二條,擁有代辦站、代理站等105個,擁有客輪、拖輪42艘、客位7446個。有些航線經常出現因趕集、廟會等情況乘客突然增加,公司只得抽調貨駁臨時載客,加入旅客營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隨著水上運輸的不斷發展,亮壩上8號的無錫輪船客運站因河窄、船多、橋低等原因,難以正常運作。1974年江南航運公司抓住開挖新運河的發展契機,及時向省、市政府提出了將在工運橋河段的輪船客運站、貨運站、供應站三站搬遷的請求。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1986年第一座最高層(18層)框架結構建築、具有現代化標準的全國內河客(航)運標誌性建築——江南航運大廈,聳立在梁溪河與新運河交匯處的湖濱路新梁溪大橋旁,屬當時無錫市區最高層建築,與無錫廣電大樓隔路相望,亮壩上輪船客運從此遷移到了湖濱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公路運輸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全面崛起,水上輪船客運日漸萎縮。無錫輪船客運經歷了起步、發展、曲折、輝煌、萎縮的歷史,傳承百年的無錫客運,現今的江蘇省無錫客運站(江南航運大廈),隨著城市大規模建設,尤其是2006年運河西路、2007年開源大橋重點建設,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從而保留了無錫輪船客運的一段歷史。
今天,輪船客運雖然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千年古運河的水上旅遊將迎接美好的未來。令人可喜的是無錫市政府已經在古運河上建立了一條漂亮的水上旅遊休閒風光帶,沿河的黃埠墩、運河公園、江尖公園、西水墩、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南禪寺等多處名勝地段將設立遊船碼頭,具有國內外先進裝備而又古色古香的水上遊輪,將攜中外遊客一睹古運河的千年風採。
END
作者簡介:毛明強,號梅花書屋主人、耘圃山房主人、耘圃山農。耽於詩文書畫,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碧山吟社副社長、無錫市詩詞協會副會長、無錫德雲詩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無錫市書畫院(美術館)特聘畫家。詩文書畫作品見於《書法報》、《書法導報》、《中華詩詞》、《書畫藝術》、《無錫日報》、《江南晚報》等報刊,詩詞書法結集《梅花書屋吟草》。
審核、發布:張一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