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市場風潮(圈層浮躁迷幻)
2023-07-07 19:40:16 1
看電視
本文選取2018上半年電視劇市場的突出現象,從圈層、浮躁、回憶殺、迷幻四大關鍵詞出發,在變與不變中一窺電視劇市場未來走向。
文 | Ellian
來源 | 媒介360
2018上半年我們雖然沒有看到令人驚豔的大IP,但電視劇市場呈現了很多與以往不一樣的特色。
當下觀眾的審美越來越多元,人們從對流量鮮肉和大女主戲中逐漸冷靜,但戲骨們仍然有看點,玄幻劇依舊有市場,男人戲也具有觀賞性。
2018上半年電視劇市場數據觀察
從收視率來看電視劇,2018上半年排名第一的《戀愛先生》僅收穫1.561的平均收視率,甚至比不上2017年的周播劇《楚喬傳》;而周播劇方面,話題度極高且收視排名第一的《鳳求凰》收視率僅有0.716。
csm52城今年上半年電視劇收視率排行
今年,大量電視劇紛紛選擇與網站合作,實現臺網同播,藉以搶佔市場份額。
在上半年播出的電視劇中,《戀愛先生》《談判官》兩部劇集網絡播放量均破億,可以看出在網絡端,年輕觀眾更加傾向於選擇都市言情題材。
而在電視端表現突出的諜戰劇《風箏》,兩大衛視的收視率均排名前三,網絡播放量卻表現一般。
2018年1-6月省級衛視電視劇熱議度分布圖 來源:深度文娛(X軸:播放量,Y軸:百度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從網劇的口碑來看,網劇的題材、內容豐富多彩,像上半年的《烈火如歌》《獨孤天下》《三國機密》《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等都得到了播放量與口碑認可。
四大關鍵詞解讀電視劇市場趨勢
2018上半年,從四大關鍵詞,我們可以一窺電視劇市場未來走向。
1、圈層劇:題材全面開花,圈層爆款演繹出圈神話
「圈層」一次詞伴隨著去年嘻哈題材而走紅,今年更是圈層綜藝「爆發」之年,無論是偶像養成還是街舞鐵甲,都成功「出圈」流行起來。同樣,今年「圈層劇」也開始流行。
頻頻霸佔微博熱搜榜的《鎮魂》,是有都市靈異耽美小說改編成的齊歡聚,在都網劇市場迎來高潮。
該劇雖然豆瓣評分只有區區6.4分,但社交網絡上的影響力卻遠遠超出同期網劇,包括「巍瀾CP」、「鎮魂女孩 C位出道」等相關話題上榜數十次,身體力行上演了從圈層到大眾的蛻變,讓「鎮魂效應」成為劇集破圈的代名詞。
此外,口碑神作《東方華爾街》、填補電視劇市場古裝宮鬥題材空缺的《延禧攻略》、探險題材《沙海》網絡播放量增速都一路領跑。
2、回憶殺:陳年老劇經久不衰,視頻平臺春風又生
年初《還珠格格》把復播風從電視吹進了視頻網站,視頻平臺通過購買優質、經典劇集的網播版權,並儘可能做到「獨播」,將有觀眾基礎的作品打造成為「付費內容」。
各大平臺都開始布陣老劇,像《我愛我家》、《金粉世家》、《新三國》、《士兵突擊》、《愛情公寓》等都能在騰訊視頻觀看全集;優酷則擁有著《大明王朝1566》、《圍城》等經典IP;
PP視頻也熱衷於排播經典劇,《還珠格格》系列、《蒼天有淚》、《青青河邊草》、《梅花烙》等多部經典老劇都在其麾下。
另外,《老房有喜》在愛奇藝、搜狐、優酷、騰訊多家視頻平臺播放;《大宅門1》在搜狐、芒果TV、PP視頻三家平臺播放;《家有兒女》第一季至第四季的三百多集內容幾乎能夠在全平臺播放。
值得關注的是,縱觀各大視頻網站,爆款老劇只有VIP會員才能收看全部劇集。那觀眾為什麼會為這些播放已久的老劇買單呢?
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與觀看新劇不同,觀眾們更願意把「老劇」當做「文物」來鑑定。
隨著老劇的復播,「杉菜綠茶婊」、「渣男何書桓」、「情懷槓精紀曉嵐」、「令妃心機girl」、「心疼塞婭公主」話題走紅網絡,觀眾們仿佛發現了新大陸。在網友們接力式舉證下,老劇中的各種被遺忘的梗都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意義。
3、迷幻:謎一樣的玄幻題材從古裝蔓延到青春劇
此處的迷幻並非紙醉金的快意,也非光怪陸離的幻境,而是玄幻題材如同萬能法寶,從古裝劇、現代劇甚至出現在了青春題材裡。
玄幻題材昨日的輝煌還歷歷在目,可今年玄幻劇的命運卻是多舛。《莽荒紀》從劇情、特效到演員全面崩盤,《玄門大師》《鍾馗捉妖記》等表現一般;最新播出的由流量女王楊冪主演的《扶搖》口碑也急轉而下……
青春玄幻劇更是成了爛片重災區。不得不承認,中國的青春劇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但看似繁榮的國產青春劇市場,各種粗製濫造和、賣情懷、賣青春的現象層出不窮。
下半年的玄幻劇中,最有「爆款相」的或是《鬥破蒼穹》和《武動乾坤》。兩部劇的製作過程也實力演繹了「不差錢」,不僅是IP劇本貴,演員都是新老鮮肉。如果製作品質過關,兩部劇很可能成為暑期檔的「爆款」。
4、浮躁:從編劇、演員到資本、後期,行業充斥浮躁之風
中國的內容市場中,資本是非常浮躁的,在資本的顛覆之下,原來依託成熟劇本才會開始創作的電視劇生產模式,被「IP 明星」的模式取代。
其特點就是,劇本不好,明星來湊;拍攝粗糙,後期來湊。
先從編劇說起,在中國有個匪夷所思的現象,電視劇無論題材來源哪部小說,一經改編,最後都成了愛情劇。
從《軒轅劍》《古劍奇譚》的大火,到《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蔚然成風,雖然獲得收視與好評,但都與原著改編差距甚大,愛情成了劇情發展的主要推力。
主演年紀與角色不符、特效與宣傳相差甚遠、玄幻與武俠混搭等等,讓不少IP劇全面撲街。
演員方面,現在的影視圈中,充斥著大量的高顏值,毫無演技的面癱型流量明星,有的甚至「連話都說不清」,臺詞不行全靠後期配音。
另外還有觀眾們的浮躁心態,面對具有較深的社會與思想意義的內容,沉不下心來靜靜的觀看;反而對一些無腦狗血的電視劇卻看得津津有味。
好電視劇是觀眾選出來的,爛劇是觀眾慣出來的。好的作品能否脫穎而出,甚至能否「存活」下來,觀眾的審美實在太重要了。
下半年,電視劇市場是否還能打破既有壟斷堅冰,走出一波新行情,後續如何,讓我們靜等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