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油壓機頂置的冰箱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5:01:41 1

本發明屬於製冷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止壓機油流出的有油壓機頂置冰箱。
背景技術:
有油壓機頂置冰箱的壓縮機高於蒸發器,二者之間以配管連接。壓機倉位於發泡層外部、隔熱箱體頂面後側的凹部。壓縮機殼體內容納壓縮機油,為防止冰箱倒置時壓縮機油流出到蒸發器,通常在壓機倉內布置複雜的防油流出管路,這些管路在侷促的空間內容易互碰,增加壓縮機噪音。若將壓機倉空間擴大,在冰箱體積不變的前提下,會侵佔製冷間室的容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壓機倉內管路擁擠、容易互碰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冰箱,包括箱體,包覆箱體的發泡層,配置於發泡層外的腔體,容納於腔體內的壓縮機,以及與壓縮機相連的防止油流出機構,防止油流出機構的至少部分位於發泡層並在其中形成位於前後方向豎直平面的第一彎部及位於左右方向水平面的第二彎部。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一彎部為U型折彎,其由近端向遠端依次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一端部和第二水平部,其中,第一水平部由腔體前端進入發泡層,第一端部位於腔體前部發泡層。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一端部比壓縮機前後方向的中心線更靠冰箱前方。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水平部位於腔體底部的發泡層。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彎部位於腔體底部的發泡層。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一彎部遠端與第二彎部近端相連。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彎部自壓縮機的一側引出且橫跨壓縮機在左右方向的中心線。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彎部為U型折彎。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彎部比壓縮機前後方向的中心線更靠冰箱後方。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壓縮機設置連接管以與防止油流出機構連接,第一彎部頂部高於連接管頂端所在的平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冰箱將防止油流出機構部分設置於發泡層中,釋放了壓機倉的空間,減小管路互碰的機率,降低了噪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冰箱一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2是本發明冰箱一實施方式的左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冰箱一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4是本發明冰箱一實施方式的立體視圖;
圖5是本發明冰箱一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6是本發明冰箱一實施方式的立體視圖;
圖7是本發明冰箱一實施方式的立體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並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本發明內所描述的表達位置與方向的詞,均是以冰箱在直立狀態作為參照,門與背板之間的延伸方向為前後方向,左側板與右側板之間的延伸方向為左右方向。配管靠近壓縮機的方向為近端,遠離壓縮機靠近蒸發器的方向為遠端。
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以冰箱為例對本發明做具體的闡釋,但應當說明的是,在下述的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藝精神可以被替換地利用到其它形式的製冷設備上,示範性地,例如冷櫃。
本發明冰箱包括箱體,其內限定若干製冷間室;門,形成於箱體前部並可繞軸樞轉以開閉製冷間室;發泡層,包覆箱體以隔熱保溫;製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等。其中,箱體頂部後側形成一容納腔(壓機倉),其由底鋼與背板、頂板圍合形成,壓縮機容納於該腔體中。蒸發器配置於壓縮機下方。
配管一端連接蒸發器,另一端通過連接管與壓縮機相連。在配管靠近壓縮機一端設置防止油流出機構。冰箱傾倒時,防止油流出機構的最高點始終高於壓縮機內油麵高度,當冰箱恢復豎直狀態時,壓縮機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壓縮機,結合調整壓縮機啟動時的轉速,使壓縮機產生足夠的負壓將防止油流出機構中少量餘油吸入壓縮機內,從而防止冰箱傾倒時,壓縮機油逆流至蒸發器。
具體的,防止油流出機構是具有若干彎部的配管,其上可以選擇性地設置閥體。防止油流出機構包括前後方向延伸的彎部以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彎部。
其中,前後方向延伸的彎部在豎直或接近豎直的平面內折彎,其部分或全部位於發泡層內以減少壓機倉內管路的配置。該彎部前端比壓縮機在前後方向的中心線更靠前部,冰箱在向後傾倒時,該彎部的最高點始終高於壓縮機內油麵高度。
左右方向延伸的彎部也在豎直或接近豎直的平面內折彎,且橫跨壓縮機在左右方向的中心線。冰箱在向左或右傾倒時,該彎部的最高點始終高於壓縮機內油麵高度。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並不被這些實施方式所限定。
實施例1
參考圖1及圖2,配管10近端與連接管20相連,從壓機倉前壁301穿出底鋼進入發泡層,並向壓縮機40下部的蒸發器延伸。
連接管20位於壓縮機40下殼體背面的一側處,配管10自連接管20向下延伸形成一豎直部101,然後在左右方向豎直平面上向壓縮機40背面的相對另一側水平延伸並形成U型彎部103。
U型彎部103包括平行的水平部103a、103b及端部103c。其中,相對於豎直部101,端部103c超過了壓縮機40在左右方向的中心線。端部103c如此設置以使冰箱向連接管20所在的一側傾斜時,壓縮機40內的油麵始終低於U型彎部103的最高點。
水平部103b高於連接管20頂部,其遠端連接U型彎部105,近端連接端部103c。優選的,水平部103b自遠端向近端呈一較小的向下的斜度,以使容納其中的壓縮機油在重力作用下向壓縮機40回流。僅依靠重力作用,不能使配管10近端的油完全流回壓縮機中,可以配合設置壓縮機以高轉速啟動,在啟動瞬間通過負壓將配管近端,例如水平部103a、豎直部101及連接管20中的壓縮機油吸入壓縮機內部。
U型彎部105在前後方向豎直平面上延伸,包括水平部105a、105b及端部105c。其中,水平部105a自水平部103b向壓機倉前壁301延伸,並穿出底鋼進入發泡層,水平部105a遠端與端部105c連接。端部105c在發泡層內豎直向下延伸,其遠端與水平部105b相連。水平部105b在壓機倉底板下的發泡層內向後延伸直至冰箱後背處,然後向蒸發器方向彎折。U型彎部105如此設置,以使其前端比壓縮機前端更靠近前方,當冰箱向後傾斜時,壓縮機內的油麵始終低於U型彎部105的最高點。
U型彎部也可被其他形狀的折彎替換,例如V型、S型等。
實施例2
參考圖3及圖4,配管60近端通過連接管20與壓縮機40相連,其遠端從壓機倉底板303穿出底鋼進入發泡層。
連接管20位於壓縮機40下殼體背面的一側處,配管60自連接管20向下延伸形成一豎直部601,然後在左右方向豎直平面上向壓縮機40背面的相對另一側水平延伸並形成U型彎部603。
U型彎部603結構基本同於圖1及圖2示出的U型彎部103,以使冰箱向連接管20所在的一側傾斜時,壓縮機40內的油麵始終低於U型彎部603的最高點。區別在於,U型彎部603遠端向下延伸,從壓機倉底板303穿出底鋼,並連接U型彎部605。
U型彎部605位於發泡層中,其在水平面上前後方向延伸,從近端到遠端依次包括水平部605a、端部605c及水平部605b。水平部605b遠端向蒸發器方向彎折並延伸。端部605c比壓縮機前後方向的中心線更靠前方,當冰箱向後傾斜時,壓縮機內的油麵始終低於U型彎部605的最高點。
實施例3
參考圖5及圖6,配管70近端通過連接管20與壓縮機40相連,其遠端從壓機倉側壁305穿出底鋼進入發泡層。
連接管20位於壓縮機40下殼體背面的一側處,配管70自連接管20向下延伸形成一豎直部701,然後在左右方向豎直平面上向壓縮機40背面的相對另一側水平延伸並形成U型彎部703。
U型彎部703結構基本同於圖1及圖2示出的U型彎部703,以使冰箱向連接管20所在的一側傾斜時,壓縮機40內的油麵始終低於U型彎部703的最高點。區別在於,U型彎部703遠端向下並向壓機倉前方延伸,從壓機倉側壁305穿出底鋼,並連接彎部705。
彎部705位於發泡層中,其從近端到遠端依次包括豎直部705a、水平部705b、705c。豎直部705a大體垂直於水平部705b、705c所在的平面。水平部705b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比壓縮機前後方向的中心線更靠前方,當冰箱向後傾斜時,壓縮機內的油麵始終低於彎部705的最高點。水平部705c大體與水平部705b垂直,且向冰箱後背延伸。
實施例4
參考圖7,配管80近端通過連接管20與壓縮機40相連,其遠端從壓機倉前壁301上穿出底鋼進入發泡層。配管80穿出位置與連接管20位於壓縮機左右方向的同側。
連接管20位於壓縮機40下殼體背面的一側處。
配管80向前壁301延伸並進入發泡層,形成彎部805,彎部805在前後方向豎直平面上延伸,其結構同於圖1及圖2示出的U型彎部105,以使其前端比壓縮機前端更靠近前方,當冰箱向後傾斜時,壓縮機內的油麵始終低於U型彎部805的最高點。彎部805的頂部高於連接管20頂部,以使配管80近端的油在重力作用下向壓縮機40方向回流。
其中,彎部805遠端在壓機倉底部的發泡層內向後方延伸直至冰箱後背處,然後沿水平面向壓縮機40背面的相對另一側水平延伸並形成U型彎部807。彎部805比壓縮機40前後方向的中心線更靠冰箱後方。彎部807的端部807c超過了壓縮機40在左右方向的中心線,以使冰箱向連接管20所在的一側傾斜時,壓縮機40內的油麵始終低於彎部807的最高點。彎部807設置於發泡層內可以進一步釋放壓機倉的空間。
配管80可以如圖7所示,在壓機倉內形成U型彎部803,其遠端與805連接。U型彎部803結構同於圖1及圖2示出的U型彎部103。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