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22:22:46 2
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其設有內芯、外套、密封墊、連接螺母,在內芯的端部設有臺階,內芯的外圓帶有錐度且延軸線平分成兩個半圓套,兩內芯的端頭之間設有密封墊,兩內芯相結合的端部呈止口配合定位,在內芯的內圓上設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的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外套的內孔帶有錐度與內芯的外圓錐度相配合,兩外套的尾端內設有限位臺階,在兩外套的端頭外部上設有圓臺,在一側外套端頭上圓臺設有連接螺紋,連接螺母連接兩外套呈活絡連接。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製造,安裝方便,複合管連接處的各結構層同時受力,承壓和抗拉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撓性管的連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柔性管的連接方式主要採用扣壓式連接。扣壓式連接是在內襯管內部加裝金屬襯芯,外卡套安裝在管材表面通過壓縮變形擠壓管材的增強層進行固定。這種結構對金屬襯芯的耐腐蝕性能要求很高,由於襯芯加裝在柔性管內襯管的內部,使得連接處管材端部的通徑縮小,不利於介質的輸送。外卡套在擠壓固定時也會對管材的增強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使管材連接處的強度下降。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製造,安裝方便,且不縮小管材通徑,接頭不接觸輸送介質且承壓和抗拉強度高的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包括連接的多層連續複合管,其特徵在於設有內芯1、內芯I1、外套1、外套I1、密封墊、連接螺母,在內芯1、內芯II的端部分別設有臺階,內芯1、內芯II的外圓帶有錐度且分別延軸線平分呈兩個半圓套,內芯I與內芯II端頭結合之間設有密封墊,內芯I與內芯II相結合的端部呈止口配合定位,內芯I與內芯II的內圓上分別設有環形凹槽,內芯1、內芯II的環形凹槽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外套1、外套II的內孔帶有錐度分別與內芯1、內芯II的外圓錐度相配合,外套I與外套II的尾端內分別設有限位臺階,在外套I與外套II的端頭外部分別設有圓臺,在一側外套的圓臺上設有連接螺紋,外套I與外套II的端頭結合處的外部設有連接螺母,外套I與外套II的端頭呈活絡連接。
[0005]所述內芯的內圓上的環形凹槽呈鋸齒形狀,鋸齒形斜面的角度為15° -30°,齒距為 5mm_ 15mm 0
[0006]所述內芯的內圓上環形凹槽的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其各個臺階與連續複合管上的由內向外的各結構層相對應,在外套的緊箍作用下內芯的環形凹槽與各結構層貼合粘結。
[0007]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製造,安裝方便,使用壽命長,不縮小管材通徑,接頭與輸送介質不接觸避免了腐蝕性介質對接頭的腐蝕,內芯與管材各結構層貼合粘結,不會對管材的結構造成破壞,管材連接處得到接頭的加強,強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0010]圖中標記:1、內芯I,2、外套I,3、塑料環,4、密封墊,5、連接螺母,6、內芯11,7、夕卜套II,8、膠枯劑,9、保護層,10、拉伸層II,11、拉伸層I,12、骨架層,13、環向層,14、內襯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由圖1、2所示,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包括連接的多層連續複合管,其設有內芯I 1、內芯II 6、外套I 2、外套II 7、密封墊4、連接螺母5,在內芯I 1、內芯II 6的端部分別設有臺階,內芯I 1、內芯II 6的外圓帶有錐度且分別延軸線平分呈兩個半圓套,內芯I I與內芯II 6端頭結合之間設有密封墊4,內芯I I與內芯II 6相結合的端部呈止口配合定位,內芯I I與內芯II 6的內圓上分別設有環形凹槽,內芯I 1、內芯II 6的環形凹槽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環形凹槽呈鋸齒形狀,鋸齒形斜面的角度為15° -30°,齒距為5mm-15mm;外套I 2、外套II 7的內孔帶有錐度分別與內芯I 1、內芯II 6的外圓錐度相配合,外套I 2與外套II 7的尾端內分別設有限位臺階;內芯1、6的內圓上環形凹槽的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其各個臺階與連續複合管上的由內向外的各結構層相對應,在外套2、7的緊箍作用下內芯的環形凹槽與各結構層貼合粘結;在外套I 2與外套II 7的端頭外部分別設有圓臺,在一側外套2的圓臺上設有連接螺紋,外套I 2與外套II 7的端頭結合處的外部設有連接螺母,外套I 2與外套II 7的端頭呈活絡連接。
[0012]內芯1、6的內圓上環形凹槽的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其各個臺階與連續複合管上的由內向外的各結構層相對應,使連續複合管的各結構層同時受力,各個臺階的長度根據各個功能層的用途及所承受載荷的大小具體設定。
[0013]在多層連續複合管之間連接安裝前,先將兩個連接的多層連續複合管的端頭上的內襯層14、環向層13、骨架層12、拉伸層I 11、拉伸層II 10、保護層9分別截取一定長度,其截取長度分別與內芯I I或內芯II 6內圓的各個階梯狀的長度相對應,各個臺階的長度根據各個功能層的用途及所承受載荷的大小具體設定。把塑料環3熔接到內襯管14上,將外套I 2、外套II 7的尾端分別套入到連接的多層連續複合管的端部,將連接螺母5套入在複合管上,在內芯I 1、內芯II 6的內圓環形凹槽中填充膠枯劑8,將內芯I 1、內芯II 6半圓套分別扣合到兩複合管端頭的外表面上,複合管端頭的各個結構層與內芯的環形凹槽貼合,套上外套I 2、外套II 7緊箍內芯I 1、內芯II 6,外套內孔與內芯外圓尺寸與錐度相符,內芯和外套的錐度起到了緊箍、固定內芯,擠壓充實膠枯劑的作用。在通過連接螺母5連接外套I 2與外套II 7的端頭結合處的外部上的螺紋,端頭呈活絡連接;外套尾端有限位臺階,用於內芯與外套間的軸向定位,同時連接處的軸向力由外套尾端的限位臺階傳遞到內芯再傳遞到複合管各結構層,然後進行固化。
[0014]由於內芯為內圓帶有環形凹槽,外圓帶有錐度延軸線平分的兩半套,其中內圓的環形凹槽呈階梯狀排列,環形凹槽呈鋸齒形,鋸齒形斜面的角度為15° -30°,齒距5mm-15mm,扣合後使內芯與管材各結構層貼合枯結,各結構層同時受力,各層的枯結長度是根據管材使用壓力確定的;所述外套內孔與內芯外圓的錐度相配合,內芯和外套的錐度起到了緊箍、固定內芯,擠壓充實膠粘劑的作用;外套尾端設有限位臺階,用於內芯與外套間的軸向定位,同時把外套的軸向力通過內芯傳遞到複合管的各結構層。
[0015]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製造,安裝方便,複合管連接處的各結構層同時受力,承壓和抗拉性能好,複合管連接處的通徑不會改變,接頭與輸送介質不接觸,避免了腐蝕性介質對接頭的腐蝕,內芯與管材各結構層貼合粘結,連接處得到接頭的加強,其強
度比複合管強度更高。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包括連接的多層連續複合管,其特徵在於設有內芯1、內芯I1、外套1、外套I1、密封墊、連接螺母,在內芯1、內芯II的端部分別設有臺階,內芯1、內芯II的外圓帶有錐度且分別延軸線平分呈兩個半圓套,內芯I與內芯II端頭結合之間設有密封墊,內芯I與內芯II相結合的端部呈止口配合定位,內芯I與內芯II的內圓上分別設有環形凹槽,內芯1、內芯II的環形凹槽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外套1、外套II的內孔帶有錐度分別與內芯1、內芯II的外圓錐度相配合,外套I與外套II的尾端內分別設有限位臺階,在外套I與外套II的端頭外部分別設有圓臺,在一側外套的圓臺上設有連接螺紋,外套I與外套II的端頭結合處的外部設有連接螺母,外套I與外套II的端頭呈活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芯的內圓上的環形凹槽呈鋸齒形狀,鋸齒形斜面的角度為15° -30°,齒距為5mm-1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層連續複合管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芯的內圓上環形凹槽的直徑分別由內側向外逐漸增大呈階梯狀排列,其各個臺階與連續複合管上的由內向外的各結構層相對應,在外套的緊箍作用下內芯的環形凹槽與各結構層貼合粘結。
【文檔編號】F16L33/34GK203604862SQ201320821648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趙建強, 連洪正, 田世國, 石洪波, 張雁明 申請人:文登鴻通管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