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及其壓縮機降噪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5:35:46 1

本發明屬於製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降低冰箱壓縮機噪聲的結構。
背景技術:
壓縮機是冰箱內最大的旋轉運行部件,其內部通常設置吸氣消音器和排氣消音器,以降低其工作噪聲,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用戶對低噪聲冰箱的需求,壓縮機仍然是冰箱最大的噪聲源。
壓縮機放置在冰箱的壓機倉內,通過底腳固定裝置固定於支撐結構。壓機倉安裝一帶孔的後蓋板,將壓縮機封閉在壓機倉內。後蓋板為一薄板結構,隔音效果較差,不能有效阻擋噪聲傳播。
壓縮機殼體的厚度不均勻,上殼體的厚度較薄,且壓縮機氣缸位置靠近上殼體頂部,致使壓縮機內部的噪聲主要從上殼體向外輻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壓縮機工作時噪聲直接由殼體向外傳播的問題,阻止壓縮機噪聲的空氣傳播路徑,降低壓縮機噪聲。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壓縮機降噪裝置,其為具有開口的中空腔體且被配置於壓機倉內,壓縮機容置於該中空腔體內且不與腔壁接觸。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開口位於降噪裝置底部。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降噪裝置底部與壓機倉之間形成有間隙。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降噪裝置的腔壁包括第一板層。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降噪裝置的腔壁還包括附著於第一板層外側的阻尼層。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降噪裝置的腔壁還包括第二板層,第二板層位於第一板層外部,且第一板層與第二板層之間形成間隙腔。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一板層設置陣列排布的通孔。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第二板層內側設置吸聲層。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冰箱,具有上述任一的壓縮機降噪裝置。
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壓縮機降噪裝置內或其一側設置促對流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將壓縮機收容於降噪裝置中,壓縮機殼體輻射的噪聲僅能通過該裝置底部的開口直接向外傳播,增加了噪聲傳播的路徑損失,達到降噪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一實施方式的安裝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一實施方式的安裝示意圖(含壓縮機);
圖4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一實施方式的腔壁局部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又一實施方式的腔壁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又一實施方式的腔壁局部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又一實施方式的腔壁局部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一實施方式的散熱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又一實施方式的散熱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又一實施方式的散熱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壓縮機降噪裝置又一實施方式的散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並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以冰箱為例對本發明的壓縮機降噪裝置做具體的闡釋,但應當說明的是,在下述的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藝精神可以被替換地利用到其它形式的製冷設備上,示範性地,例如冷櫃。
參考圖1,壓縮機10通過底腳固定裝置20固定於壓機倉30的支撐板31上,並通過配管40與外界連通。壓機倉30內設置降噪裝置50,該裝置50為底部開口的中空腔體,壓縮機10容納於該腔體內部。優選的,降噪裝置50內壁與壓縮機10殼體的距離至少為10mm,既保證壓縮機工作時不與降噪裝置50搭接形成聲橋,又減小對壓機倉30容積的佔用。降噪裝置50被如此設置以削減壓縮機的噪聲,尤其是上殼體輻射的噪聲。
降噪裝置50懸掛於壓機倉30頂壁,其底部懸空,不與壓機倉底部或其它結構接觸。如此,降噪裝置50內外的空氣可經其底部的開口流通,利於壓縮機10散熱。
降噪裝置50頂部設置至少一連接部51,用於將降噪裝置50懸掛固定於壓機倉30頂壁。連接部51開設通孔52,用以穿設緊固件,例如螺釘或螺絲。緊固件穿過通孔52與壓機倉30頂壁連接。緊固件與通孔52之間設置減振件60。優選的,減振件60為橡膠軟墊。
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降噪裝置50也可安裝於壓機倉30底部支撐板31上(未圖示)。其中,連接部51設於降噪裝置50下部,通過緊固件與支撐板31相連。降噪裝置50本體不與支撐板31或其它壓機倉結構接觸,其底部與壓機倉30之間形成間隙,以使降噪裝置50內外的空氣可經其底部的開口流通。
參考圖2及圖3,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降噪裝置50大致為一長方體,包括頂面及四個側面。降噪裝置50也可以為球體或其他可包覆壓縮機10殼體的結構。壓縮機的工作噪聲僅在底部直接向外傳播,其他各個面的噪聲穿透降噪裝置50或者經降噪裝置50反射到底部時才能向外傳播,增加了噪聲傳播的路徑損失。
具體的,參考圖4,降噪裝置50的腔壁為單層薄板結構53,例如鋁板。隔聲量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該薄板結構本身,因壓縮機10產生的噪聲量級相對較小,板材的厚度範圍可取1~5mm。單層薄板結構53可以是剛度較高不易變形的薄板結構,也可以是剛度較低具有彎曲變形能力的柔性結構,板材的形狀可以為平面結構,也可以是波紋形狀,或者內壁為非平滑表面。
參考圖5,為了進一步吸收振動,可以在薄板結構53外表面設置一阻尼層54,噪聲引起的薄板振動會被阻尼層54吸收,降低反射波的能量。
部分噪聲經降噪裝置50各個面反射從底部向外傳導,通過增加各面的透射量,可以增加聲音的傳遞損失,從而減少這部分噪聲。參考圖6,薄板結構53為具有一間隙的雙層薄板531、532,在兩層薄板531、532之間間距為q。當q=2~5mm時,噪聲的隔聲量明顯提高,尤其是1000Hz以上的中高頻噪聲。在靠壓縮機的薄板531上設置陣列排布的通孔,開孔率以不超過15%為宜。如此聲波經薄板531進入兩層531、532之間的間隙腔55並在其中反射,能量進一步衰減。
參考圖7,在兩層薄板結構531、532之間還可以增加一吸聲層56。該層56採用吸聲材料,依附於薄板532內壁。當聲波經穿孔的薄板531進入到間隙腔55後,聲波在多次反射中被吸聲材料最大程度吸收。
為避免壓縮機10工作時過熱,在降噪裝置50內部或周邊設置促對流裝置,以提高散熱性能。在壓機倉內設置若干溫度探測點,當溫度升至預設值時,啟動促對流裝置對壓縮機10散熱。
具體地,參考圖8,軸流風機71設置於降噪裝置50內,直接向壓縮機10送風。採用直徑較大、工作轉速較低的風機,以降低風機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噪聲。風機工作轉速頻率控制應在200~300Hz以內。
參考圖9、圖10,軸流風機71可以離心風機72、貫流風機73替代。
又或者,參考圖11,軸流風機71設置於降噪裝置50一側,向降噪裝置50送風。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