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城市內河生態賞景護岸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3 18:26:3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城市內河生態賞景護岸結構,屬於城市園林景觀與生態建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在日益外延擴大。人們居住條件日益改善的今天,對戶外環境的要求與日俱增。改善戶外遊賞的景觀空間,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健康的休閒娛樂環境成為城市園林和林業生態建設共同追求的目標。
河岸綠化是城市生態建設重要的組成元素。河流遠離商業的喧鬧,空氣新鮮,鳥語花香,因此,河流往往是久居城市的人們戶外遊賞的首選去處。由於河流在城市建設和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河岸帶的裝點、綠化、提升成為城市園林和生態恢復的重要建設內容。
傳統的內河水岸工程,主要考慮船行波衝刷、船舶碰撞等對護坡的影響,結構型式多為純硬質剛性結構。這些類型的護坡結構在固土防蝕、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明顯作用,但是形式單調,成本高昂、景觀不理想。而簡單的水生植物護坡結構又具有土質易碎、景觀枯燥、不利於遊賞等缺陷,客觀上不能滿足人們親近自然、戲水賞景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適應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滿足城市河岸景觀提升和人們的遊賞需求,提出一種生態、環保、美觀、多效的河岸護坡構建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城市內河生態賞景護岸結構,包括沿著河坡至河岸由下而上設置的水生植物淨化區、砌塊護坡、戲水觀景棧道、集水過濾區和三化森林培育區;其中,
所述水生植物淨化區位於近岸內河的常水位線以下大於90cm的深水區;
所述砌塊護坡位於近岸內河的常水位線以下60~90cm至高水位線的區域,砌塊護坡生態砌塊錯位嵌合堆砌;
所述戲水觀景棧道設於砌塊護坡上方,戲水觀景棧道底部水平線高出高水位線20~40cm,迎水面設置觀景護欄;
所述集水過濾區設於戲水觀景棧道的背水面,集水過濾區緊鄰三化森林培育區。
其中,所述中空生態砌塊橫截面為中空的八邊形,原材料由礫石、粗砂和水泥調配而成,外邊長170~190mm,內邊長150~170mm,邊寬為30~50mm;砌塊分厚面和薄面,砌塊中相鄰的五條邊為厚面,其餘相鄰的三條邊為薄面,薄面的三條邊的厚度小於厚面的五條邊的厚度,厚面的製作厚度為110~130mm,薄面的製作厚度為50~70mm;薄面兩端留有固定孔,固定孔直徑為1~1.5cm;兩塊砌塊薄面相互疊對,其中一塊砌塊薄面反扣在另一塊砌塊薄面上,通過穿釘穿越固定孔固定實現嵌合形成一組。
其中,所述砌塊護坡包括兩層以上的砌塊層,每層砌塊層包括兩個以上的砌塊組,上下相鄰的砌塊層採用錯位堆砌方式,上下相鄰的砌塊八邊形面積的重疊率為1/5~2/5,砌塊中空部分填充粘土,並種植溼生草本。
其中,所述戲水觀景棧道包括棧板、護欄和支撐柱;所述棧板寬度為1.2~1.8m;所述護欄設置於棧板上方,距離棧板外側15~20cm;所述支撐柱為水泥混凝土結構,位於棧板下端,距離棧板外側25~40cm,支撐柱頂端加設橫板,橫板上擺放棧板,橫板與棧板均為櫟木材料鋸切加工而成。
其中,所述護欄包括立柱、連接件和玻璃板;所述立柱材料來源於林中風倒或立枯的硬木,品種可選樸樹、麻櫟、旱柳、刺槐、桑樹等,高100~110cm,截面為方形,上下兩端留有鑽孔,兩側留有溝槽;所述玻璃板為長方形的鋼化玻璃,長90~110cm,寬70~90cm,厚度1.5~2.0cm,四角磨平,四個角上留有圓孔;所述連接件長20~30cm,寬3~5cm,上下兩端留有孔洞;相鄰兩根立柱之間設置一塊玻璃板,採用連接件通過固定螺栓將立柱和玻璃板進行連接。
其中,所述集水過濾區設有位於戲水觀景棧道內側的坡腳集水濾槽,坡腳集水濾槽平行於棧板設置,底部寬30~50cm,下凹20~30cm形成濾槽,槽內設置粘土並擺放溼生時令花草,起點綴作用。
其中,所述水生植物淨化區內種植大型挺水植物,為蘆葦、水蔥、荻草、千屈菜和香蒲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的組合,種植方式採取寬幅密植,植後隨之拋擲石塊進行點綴。
其中,所述三化森林培育區種植大型陸生植物,為銀杏、烏桕、櫸樹、榔榆、無患子、落羽杉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組合,種植方式採取復層混交。
其中,所述溼生草本為紅蓼、金錢蒲、白鷺莞和石菖蒲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組合,每穴種植2~4株。
其中,所述溼生時令花草為紫芋、藍扇花、半枝蓮、水蘇中任意一種或兩種的組合,種植方式採取帶容器密植。
有益效果:
1、通過該護岸結構的應用,一方面可以確保河岸護坡的防蝕安全,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水生動植物提供永續的生存空間,實現河岸護坡的生態、美觀、高效、多能。
2、本申請一方面摒棄了傳統水利工程中一味地追求堤防穩固,而忽視水岸各種水生生物生存空間的片面作法,另一方面將城市水利治理融入了生態園林理念,在水岸建設中重視植物材料的選用和配置。
3、在河岸帶不同功能區通過配置不同的綠色植物,並配合恰當的遊賞工程措施,從而創造出一種既利於生態環境保護,有利於人們休閒納涼的戶外活動空間。按照本結構模式建設的河岸護坡,可有效地緩解當前城市河流護坡硬質化過高、不利於水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矛盾,在城市生態建設中融入了生態園林和三化理念,促進城市園林提升和景觀改善,並有利於河岸帶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更進一步的具體說明,本發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
圖1為護岸結構設計斷面示意圖。
圖2a和圖2b為生態砌塊結構示意圖。
圖3a和圖3b為相鄰砌塊對砌方式示意圖。
圖4為不同高度砌塊層錯位堆砌方式示意圖。
圖5a為護欄立柱結構示意圖。
圖5b為護欄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6為護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下述實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應當也不會限制權利要求書中所詳細描述的本發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城市內河生態賞景護岸結構,沿著河坡至河岸由下而上設置水生植物淨化區ⅰ、砌塊護坡ⅱ、戲水觀景棧道ⅲ、集水過濾區ⅳ和三化森林培育區ⅴ。
其中,水生植物淨化區ⅰ位於近岸內河的常水位線以下大於90cm的深水區,種植大型挺水植物蘆葦7,採取寬幅密植,密度控制在60~80株/平方米;蘆葦種植後河底隨機拋石8點綴。
砌塊護坡ⅱ位於近岸內河的常水位線以下90cm至高水位線的區域,砌塊護坡ⅱ採取生態砌塊5錯位嵌合堆砌,砌塊護坡包括兩層以上的砌塊層,每層砌塊層包括兩個以上的砌塊組(圖4),孔隙區種植溼生草本。所述的生態砌塊5製作原材料由礫石、粗砂和水泥按照2:1:1的體積比調配而成,製作成品橫截面為中空的八邊形,外邊長180mm,內邊長160mm,邊寬40mm;砌塊分厚面5a和薄面5b,相鄰的五條邊為厚面5a,其餘相鄰的三條邊為薄面5b,厚面5a的製作厚度為120mm,薄面5b的製作厚度為60mm,砌塊薄面5b的兩端留有固定孔5c(圖2a和圖2b);同一組砌塊薄面5b相對,其中一塊砌塊薄面反扣在另一塊砌塊薄面上,並通過穿釘5d穿越固定孔5c實現嵌合(圖3a和圖3b),上下相鄰的砌塊層採用錯位堆砌方式,上下相鄰的砌塊的重疊率為1/5~2/5(圖4),中空部分填充粘土,並種植溼生草本。所述的溼生草本為紅蓼、金錢蒲、白鷺莞和石菖蒲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組合,每穴種植4株。
戲水觀景棧道ⅲ設於砌塊護坡ⅱ上方,底部水平線高出高水位線20cm,戲水觀景棧道ⅲ包括支撐柱6、棧板1和護欄2。支撐柱6以水泥立柱為材料,頂端加設橫板,橫板上擺放棧板1,橫板與棧板1均為櫟木材料鋸切加工而成。觀景護欄2包括立柱10、連接件12、玻璃板16、固定螺栓9和螺母等構件,相鄰兩根立柱10之間設置一塊玻璃板16,採用連接件12通過固定螺栓9將立柱10和玻璃板16進行連接,見圖6。
所述的立柱10來源於林中風倒或立枯的硬木,品種選用麻櫟原木加工而成。立柱10單體成品高110cm,截面為方形,邊長25cm,兩側留有寬2cm、深10cm的溝槽14,距離立柱10頂、底15cm,垂直於溝槽14均鑽有直徑10mm的鑽孔13,見圖5a。
所述玻璃板16為長方形的鋼化玻璃,長100cm,寬80cm,厚度1.8cm,四角磨平,四角偶處留有10mm的圓孔11。
所述連接件12長30cm,寬4cm,上下兩端留有孔洞15,見圖5b。
集水過濾區ⅳ設有坡腳集水濾槽4,坡腳集水濾槽4位於戲水觀景棧道ⅲ內側,且平行於棧道設置,底部寬40cm,下凹25cm,濾槽內設置粘土並擺放溼生時令花草,起點綴作用。所述的坡時令花草為紫芋、藍扇花、半枝蓮、水蘇中任意一種或兩種的組合,種植方式採取帶容器密植。
所述的三化森林培育區ⅴ種植大型陸生植物3,為珍貴、彩色、效益化樹種,以銀杏、烏桕、櫸樹、榔榆、無患子、落羽杉中的任意1種或幾種的組合,種植方式採取復層混交。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城市內河生態賞景護岸結構的思路及方法,具體實現該技術方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實施例中未明確的各組成部分均可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