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斜孔砌塊、用其建造的生態護牆及其建造方法與流程
2023-07-23 18:00:36 4

本發明涉及砌塊,特別是一種生態斜孔砌塊、用生態斜孔砌塊建造的生態護牆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下,道路側邊的護坡上如果要種植草皮,護坡斜度應當儘量平緩而不能太陡,陡峭的護坡存泥量低,草皮種植不牢固,並且可供種植的面積小。但在路基寬度一定的前提下,護坡越平緩,路面的可用寬度就越狹窄。
如果是傍山公路,一般都依山而建,公路一側緊鄰山體,另一側通常是懸崖或陡坎(也可能緊鄰山體),公路側邊通常設有擋土牆,擋土牆的寬度為0.3-1m寬。現有的傍山公路的邊溝未設置任何防護結構,山體落石、雨水衝刷下來的泥土及枯枝落葉等雜物很容易落入邊溝內,阻塞邊溝。
而且,傍山公路一側臨山體巖壁,另一側是陡坎,修建時需要開挖山體,公路施工成本較高。受限於施工成本,並且需要預留足夠的路肩寬度、排水溝寬度及懸崖一側防護樁的寬度,其路面寬度(供車輛行駛的寬度)通常較窄。
位於山區、平原及丘陵地區的公路結構大體分為三種,其路面體鋪設在墊層上方,或者墊層鋪設在路基上方,或者路面體兩側為護肩或護坡。這些公路結構存在的共性是,路面體與其兩側的護坡及路肩會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經過長時間的風雨侵蝕,護坡及路肩處的土壤會逐漸鬆散甚至散落,導致路基穩定性降低,路肩的穩固作用也逐漸減弱,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兩側路肩的寬度也限制了公路的實際使用寬度(因為根據施工要求和規範,路肩應有足夠的安全寬度,以保證路基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生態斜孔砌塊,它應用在道路護坡上,可提升護坡斜度並防止水土流失,使得在較大斜度的護坡上種植草皮變得可行。
實現本發明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態斜孔砌塊,包括呈長方體形的砌塊本體,砌塊本體上設有斜向布置的植草孔。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砌塊本體的上端面上開設有澆築槽。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澆築槽內設有固接筋,固接筋一端植入砌塊本體內,另一端從砌塊本體內伸出並位於澆築槽內。
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植草孔由砌塊本體前側壁貫通至相對的後側壁上,其形狀可以是矩形、圓形或其它任意多邊形,優選矩形。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植草孔的中心線l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為a,a的取值範圍為18°-34°。
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植草孔呈上端大下端小的梯形,其上端開口位於砌塊本體前側壁與砌塊本體上端面的交界處,其下端開口貫通至砌塊本體後側壁上。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植草孔內設有豎直布置的支撐杆,支撐杆與砌塊本體一體成型。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用生態斜孔砌塊建造的生態護牆,以提升護坡斜度並防止水土流失,使得在較大斜度的護坡上種植草皮變得可行。
實現本發明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生態斜孔砌塊建造的生態護牆,包括砌塊本體、粘固劑、支撐杆、拉結筋和串接筋;
砌塊本體逐排砌築並在垂直方向上疊加形成牆體,每一排砌塊本體中,每個砌塊本體的澆築槽均與相鄰砌塊本體的澆築槽連通,從而在一排砌塊本體上形成一條連續貫通的槽;
多個粘固劑埋設在山體中,並與砌塊本體一一對應;
支撐杆一端與粘固劑固接,另一端通過澆灌在植草孔內的水泥砂漿粘固劑與砌塊本體固接;
多根串接筋分別位於每一排砌塊本體上連續貫通的澆築槽內,並與砌塊本體澆築槽內的固接筋連接而定位;
拉結筋一端與串接筋連接,另一端固定在山體中。
本發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種用生態斜孔砌塊建造的生態護牆的建造方法,以提升護坡斜度並防止水土流失,使得在較大斜度的護坡上種植草皮變得可行。
實現本發明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生態斜孔砌塊建造的生態護牆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01、砌築一排砌塊本體於護坡底部;
s02、將水平布置的支撐杆一端插入砌塊本體的植草孔內以固定在砌塊本體上,另一端頂靠在山體護坡上,支撐杆位於植草孔內的一端用水泥砂漿粘固劑與砌塊本體粘接固定,另一端通過粘固劑固定在山體中;
s03、將回填土分層回填並夯實在砌塊本體與山體之間的空間內;
s04、將串接筋嵌入一排砌塊本體上形成一條連續貫通的澆築槽內,串接筋兩端頭固定於山體中;
s05、將砌塊本體澆築槽內的固接筋敲彎並使其固定串接筋;
s06、將拉結筋一端植入山體,另一端敲彎並使其鉤住串接筋;
s07、用水泥砂漿填充澆築槽,使一排砌塊本體固結為一體;
s08、在砌塊本體的植草孔內填土並植草;
s09、根據砌築層數要求,在固結為一體的一排砌塊本體上方再依次砌築多排砌塊本體,最終形成生態護牆。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可做生態護牆使用,其植草孔內填充泥土後,可用於種植草皮,實現公路兩側護坡的綠化,同現在的種植草皮護坡技術比較,採用本發明的砌塊施工工藝相對簡單,施工難度大大降低。
2、本發明可以在滿足結構穩定的前提下,讓護坡坡度做的較陡。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寬度利用到拓展道路使用寬度上。
3、本發明生態斜孔砌塊由於開有開口較大的「喇叭形」斜孔,可保證存土效率、提高草皮成活率的前提下,提高草皮種植面積。
以下結合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生態斜孔砌塊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發明生態斜孔砌塊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圖2的後視圖;
圖5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6為發明生態斜孔砌塊實施例2的立體結構圖;
圖7為發明生態斜孔砌塊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俯視圖;
圖9為圖7的後視圖;
圖10為圖7的b-b剖視圖;
圖11為發明生態斜孔砌塊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俯視圖;
圖13為圖11的後視圖;
圖14為圖11的c-c剖視圖;
圖15為發明生態斜孔砌塊實施例4的立體結構圖;
圖16為發明生態斜孔砌塊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圖16的俯視圖;
圖18為圖16的後視圖;
圖19為圖16的d-d剖視圖;
圖20為發明實施例5生態護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5所示,一種生態斜孔砌塊,包括呈長方體形的砌塊本體1,砌塊本體1上設有斜向布置的植草孔11。植草孔11呈矩形,其由砌塊本體1前側壁14貫通至相對的後側壁15上。植草孔11的中心線l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為a,a的取值範圍為18°-34°。
本實施例中a為18°,植草孔11數量為一個。
優選,砌塊本體1的上端面上開設有澆築槽12。澆築槽12內有固接筋13,固接筋13一端植入砌塊本體1內,另一端從砌塊本體1內伸出並位於澆築槽12內。
實施例2:
如圖6-10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相比,區別僅在於,植草孔11的中心線l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a為34°。其餘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如圖11-1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相比,區別僅在於,植草孔11的中心線l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a為28°,植草孔11有多個。其餘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
如圖15-19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相比,區別僅在於,植草孔11呈上端大下端小的梯形,其上端開口位於砌塊本體1前側壁14與砌塊本體上端面16的交界處,其下端開口貫通至砌塊本體1後側壁15上。
優選,植草孔11內設有豎直布置的支撐杆111,支撐杆111與砌塊本體1一體成型。其餘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5:
如圖20所示,用生態斜孔砌塊建造的生態護牆,包括砌塊本體1、粘固劑41、支撐杆42、拉結筋43和串接筋44。
砌塊本體1逐排砌築並在垂直方向上疊加形成牆體,每一排砌塊本體1中,每個砌塊本體1的澆築槽12均與相鄰砌塊本體1的澆築槽12連通,從而在一排砌塊本體1上形成一條連續貫通的澆築槽。
多個粘固劑41埋設在山體3中,並與砌塊本體1一一對應。
多個粘固劑41與砌塊本體1等高。
支撐杆42一端與粘固劑41固接,另一端伸入砌塊本體1的植草孔11內,通過澆灌在植草孔11內的水泥砂漿粘固劑46與砌塊本體1固接。
多根串接筋44分別位於每一排砌塊本體1上連續貫通的澆築槽內,並被砌塊本體1的固接筋13勾住而定位。
拉結筋43一端彎曲並勾住串接筋44,另一端固定在山體3中。
實施例6:
一種用生態斜孔砌塊建造的生態護牆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傾斜砌築一排砌塊本體1於護坡底部。
二、將水平布置的支撐杆42一端插入砌塊本體1的植草孔11內,另一端頂靠山體3護坡,支撐杆42位於植草孔11內的一端用水泥砂漿粘固劑46與砌塊本體1粘接固定,另一端通過粘固劑41固定在山體3中。
三、將回填土45分層回填並夯實在砌塊本體1與山體3之間的空間內。
四、將串接筋44嵌入一排砌塊本體1上形成一條連續貫通的槽內,串接筋44兩端頭固定於山體3中。
五、將砌塊本體1的固接筋13敲彎並使其固定串接筋44。
六、將拉結筋43(經過防鏽處理)一端植入山體3,另一端敲彎並使其鉤住串接筋44。
七、用水泥砂漿填充澆築槽12,使一排砌塊本體1固結為一體。
八、在砌塊本體1的植草孔11內填土並植草。
九、根據砌築層數要求,多次重複步驟1-8直至達到要求的砌築層數。即在固結為一體的一排砌塊本體1上方再依次砌築多排砌塊本體1,最終形成生態護牆。
當一側為粗成型的山體護坡時,其表面相對平整,砌塊本體1可緊靠原山體護坡依次疊加砌築,因此可取消以上第2、3項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