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航天員為什麼叫航天英雄(航天員一詞的由來)

2023-07-23 17:33:07 2

英語中的「航天員」即「astronaut」,字面意思為「星際航行者」,源 自 希 臘 語 詞 根「ástron(στρον)」 和「nautes(νατης)」,意思分別為「星星」和「船員」。

這個術語的起源可追溯到 20 世紀早期的小說作品之中。

小說中的航天員

「Astronaut」一詞最先出現在1880 年。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的記者兼作家珀西·格雷格(1836—1889)寫了一本生動有趣的小說,名為《穿越黃道帶》(Across the Zodiac: The Story of a Wrecked Record)。

書中講述了一艘宇宙飛船在 1830 年進行的一趟火星之旅,這次太空飛行由一種虛構的反重力物質「apergy」所驅動。作者對故事的描述展現出了高度的科學準確性,譬如,

一艘 30 米長的飛船需要1 米厚的絕緣壁來承受內部空氣向外施加的壓力和來自外太空的嚴寒入侵;

再如,

「火星衝日」現象兩年一遇,此時地球與火星位置最近,藉此時機航行可儘量減少所需時間。

英國作家珀西·格雷格的小說《穿越黃道帶》(1880)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一艘反重力物質驅動的太空飛船「Astronaut」的旅程。書中,這位敘述故事的無名主人公喝過咖啡,費勁地吃掉一顆飄在空中的雞蛋,再抽完一根雪茄,便結束了早餐,駛向火星。然後,在日落時分安全地降落在一片薄霧繚繞的土地上,開始了他在這顆行星上的歷險。

旅程中他遇到了一群叫作「martials」的當地居民,即我們今天所說的「火星人」。

然而,作者在書中僅把「astronaut」用來當作飛船的名字,而非指代主人公這一太空旅行者。而按照現行定義,主人公就是一位「astronaut(航天員)」

格雷格的奇思妙想對相關領域來說實屬卓越貢獻,因此火星南半球普羅米修斯高地(Promethei Terra)中的一座隕擊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英語中,首次使用「astronaut」這個術語來指代一類職業或角色而非飛船的名字,似乎應歸功於一位知名度並不高的美國作家尼爾·R. 瓊斯(1909—1988)。這位來自紐約的作家創作了數篇具有開拓性的短篇作品和一部長篇小說。

1930年,他的第一篇作品《死神骷髏星》(The Death’s Head Meteor)被刊載在科幻小說雜誌《空中奇妙故事》(Air Wonder Stories)上,作品講述了某氣象管理機構計劃「發射太空飛行器(即太空飛船),對廣闊太空進行測繪,以供科學研究」的故事。

美國作家尼爾·R. 瓊斯 1930 年寫的航天員故事的插圖。該故事是此類主題中第一部用英語創作的作品。故事中的航天員航行於太陽系,收集小行星樣本。(來源:《空中奇妙故事》)

在瓊斯的作品問世幾年後,《英國星際學會通報》(以下簡稱《通報》)登載了一首科幻小說家埃裡克·弗蘭克·拉塞爾的詩,題為《航天員》(The Astronaut)。這表明「astronaut」這一術語在當時更為普及了,至少在早期的太空飛行愛好者群體中是這樣。

科幻小說作家埃裡克·弗蘭克·拉塞爾的詩發表在 1934 年的《英國星際學會通報》(Bulletin of the 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上,表明「astronaut」一詞的使用變得更加普遍了。(來源:英國星際學會)

詩中描寫的航天員憧憬著乘坐火箭飛上太空,「在星光璀璨的宇宙中尋找到一片綠洲」,並認為可能在那裡與外星人相遇。這份手工印刷的《通報》是英國星際學會的第一份出版物,由科幻小說家阿瑟·查爾斯·克拉克編輯,該詩載於 1934 年 11 月刊。

巴克·羅傑斯是菲利普·諾蘭在 1928 年為第一份科幻小說雜誌《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創造的虛構太空人形象。

1928年,美國作家菲利普·諾蘭為第一份科幻小說雜誌《驚奇故事》創造了太空英雄巴克·羅傑斯這一形象。

這一形象在後來多年的連環漫畫、小說、電影、無線廣播電臺和電視作品中持續登場,形象不斷更新。巴克在他的冒險之旅中遇到了火星人和小行星帶的居民,並遊歷了銀河系,搜尋失落已久的人類殖民地。

巴克這一角色在 20 世紀 80 年代晚期仍然活躍,那時的他已搖身變成遊騎兵三號(Ranger 3)飛船的指揮官。這是一艘虛構的 NASA 太空飛船,外形酷似太空梭。

巴克·羅傑斯系列冒險故事對於塑造大眾對太空探索的觀念和態度功不可沒,它的廣泛流行同時促使一系列相似題材的作品遍地開花,包括 1934 年的《飛俠哥頓》(FlashGordon)。

諾蘭的子女在隨後的歲月裡則擁有大量談資,他們可以告訴阿波羅 11 號任務的航天員麥可·柯林斯,他們的父親早在 1934 年 7 月 21 日就給他們講過了巴克·羅傑斯的第一次月球之旅,這比阿波羅號真正完成登月任務早了整整 35 年。

電影中的航天員

電影史上第一部講述人類太空飛行的寫實作品是德國導演弗裡茨·朗於 1929 年拍攝的電影《月亮上的女人》(Frau im Mond)。

該片的劇情圍繞一次尋求黃金的探月飛行展開,片中匪夷所思的三角戀情使 6 位機組成員間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

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導演接受了來自火箭研究先驅赫爾曼·奧伯特和航天倡導者、作家威利·雷的建議,首次真實地刻畫了火箭飛行,包括多級火箭的應用,並首次展現了目前廣泛實行的操作程序——控制中心發射倒計時。

喬治·帕爾擔任製片人的電影《登陸月球》拍攝於人類初次登陸月球的大約20 年前,寫實程度之高堪稱經典之作

片中運用瞭望遠鏡捕捉到的真實月面圖像來展現飛船在冷海的哈爾帕盧斯隕擊坑登陸的場景。有賴於科幻小說家羅伯特·海因萊恩對劇本的精準編寫,片中的發射場景、失重效果和航天員體重只有在地球時的 1/6 的現象得以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

喬治·帕爾 1950 年的賣座電影《登陸月球》。該片接受了來自科幻作家和航天員的建議,成為當時展現太空飛行最為精準的作品。影片中,位於哈爾帕盧斯隕擊坑的登陸位置即圖中飛船下端尾翼左側觸及的區域。(來源:喬治·帕爾作品)

當時影片的編劇意識到,在遠景畫面中,航天員穿相同顏色的航天服會讓人混淆他們的身份,因此他決定區分航天員的服裝顏色,使他們容易辨認。然而當時,現實中的航天任務策劃者們卻沒有做出這個明智的考慮,以至於 1969 年阿波羅 11 號和 12 號任務中航天員拍攝的月面圖片裡都出現了人物身份的辨認問題。後來的航天任務皆做出改進,在指揮官的白色航天服上增加了紅色條紋。

電影《登陸月球》中,彩色航天服使照片中的不同航天員易於辨認,同時預示了前兩次阿波羅號任務在登陸月球後將遇到的問題。(來源:喬治·帕爾作品)

地月之間的無線電通信時滯現象同樣在影片中得到了準確的展現,甚至沃納·安德森飾演的查爾斯·卡格雷弗斯博士在踏上月球時的所言(「我代表全人類,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佔領這顆星球」)也預演了後來阿波羅 11 號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在鷹號登月艙(鷹號登月艙是第一艘登陸月球的飛行器)裡對全球聽眾所做的發言:「公元 1969 年 7 月,地球人第一次踏上月球。我們代表全人類,為和平而來。」

《登陸月球》實至名歸地斬獲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項。

1968 年,英國科幻小說家阿瑟·查爾斯·克拉克和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合作完成並推出了一部標誌性電影《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以及一本搭售小說。

片中,由凱爾·杜拉飾演的戴夫·鮑曼和計算機哈爾展開了智慧的角逐,而有人聲稱後者才是片中真正的主角。影片續集中展現的環地軌道太空梭、空間站、月球著陸器及包括太空行走在內的木星深空任務,對當時的觀眾來說都極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並且很少有後作能夠超越。

斯坦利·庫布裡克 1968 年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劇照,主演凱爾·杜拉飾演航天員戴夫·鮑曼。很少有後作能夠趕超這部影片。(來源:米高梅影業)

1970 年由弗拉基米爾·莫德爾執導的一部電影《沙漠白日》(White Sun of the Desert),在蘇聯 / 俄羅斯航天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蘇聯 / 俄羅斯航天員在去執行任務臨行前都要儀式性地觀看這部荒誕的冒險電影,以求好運。片中的一位主角的妻子們的名字被用作金星上的數座隕擊坑的官方名稱。

依照傳統,發射前幾天,蘇聯 / 俄羅斯航天員需要觀看本國出品的荒誕冒險影片《沙漠白日》(White Sun of the Desert)。(來源:莫斯科電影製片廠)

1983 年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拉德電影公司製作的影片《太空先鋒》(The Right Stuff),講述了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的水星計劃中,試飛員劃時代地完成了美國首次太空飛行的故事。即便片中有一些不寫實的內容,也絲毫不影響它成為一部鼓舞人心的紀實佳作。

電影《太空先鋒》於 1983 年上映,講述了美國水星計劃首次任務的戲劇性故事。(來源:拉德電影公司)

導演朗·霍華德執導的電影《阿波羅 13 號》(Apollo 13)是紀實性太空題材電影的頂級作品之一

該影片改編自阿波羅 13 號任務指揮官吉姆·洛威爾所寫的《與月球失之交臂》(Lost Moon)一書。這一航天史上驚險異常的真人經歷先後歷經近 25 年的製作,才被搬上銀幕。頂級演員湯姆·漢克斯在該片中扮演了航天員洛威爾,他第二次航行到月球附近試圖登陸時,終因飛船在爆炸中嚴重受損而放棄。

航天員角色頂級演員湯姆·漢克斯在電影《阿波羅 13 號》中扮演指揮官吉姆·洛威爾。他經歷了一次近乎災難性的月球飛行,圖中他正帶領機組成員登上飛船。(來源:環球影業)

這部電影製作於 1995 年,那時計算機圖像製作廣泛普及的時代還未來臨,電影中所有精緻的火箭發射、飛船操作場景都是使用精細模型拍攝出來的,另外有一部分太空場景是在 NASA 一艘訓練飛船的真實無重力環境中拍攝的。

電影結尾處,已擁有美國海軍上尉軍銜的吉姆·洛威爾客串了硫黃島號(USS Iwo Jima)航空母艦艦長一角,阿波羅 13號任務飛船由該航空母艦發射,載著航天員從太平洋表面駛向太空。

2011 年,在加加林太空飛行 50 周年臨近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電影製作人克里斯多福·賴利萌生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加加林在航天飛行中沒帶相機,所以沒能留下照片檔案來記錄他短暫而富有歷史意義的飛行。然而國際空間站(ISS)的軌道傾角和東方號(Vostok)載人飛船(加加林所在飛船)的軌道傾角是大致相同的,這意味著國際空間站和加加林飛船行經的地點相同,在一定時間段內能大致追蹤測繪出它的地面航跡。空間站為了獲取適宜的光照條件,也需要每天定時行經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在行經時刻,空間站方向與加加林飛船發射的方向相同。

後來,義大利航天員保羅·內斯波利進入了國際空間站。根據精確的計時說明,在數周內他順利地拍下了加加林在整個軌道周期中的運行軌跡。根據拍攝影像製作成的紀錄片《第一軌道》(First Orbit)展示了加加林所乘坐的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在環繞地球時所「看到」的迷人景象,並在 2011 年的 4 月 12 日「尤裡之夜」全球首播,目前網絡觀看量已超過 400 萬次。

紀錄片《第一軌道》中的素材是在國際空間站中拍攝獲得的,此圖向人們再現了人類首次太空飛行時,加加林沿著東方一號載人飛船的飛行 軌 跡 觀 察 到 的 景象。(來源:克里斯多福· 賴利,The AtticRoom 媒體公司,保羅·內斯波利)

然而,最逼真、最寫實地刻畫了太空環境和地球遠景的電影毫無疑問是 2013 年上映的,由阿方索·卡隆任導演兼製作人的《地心引力》(Gravity)。

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在片中飾演的太空梭航天員在出艙修理哈勃空間望遠鏡時,忽遭一連串人為形成的致命太空碎片流的襲擊。影片中,桑德拉所飾演的女航天員穿梭於一艘艘破損的飛行器中輾轉逃生,最後進入了我國的神舟飛船。

2013年的電影《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航天員萊恩·斯通博士從航天服裡飄出了出來。(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評論家們對片中的幾個技術漏洞提出了異議,例如電影中的空間操作所依據的軌道動力原理不切實際,又如克魯尼所飾演的角色竟然浪費噴氣背包中的推進劑進行漫無目的的飄蕩。儘管如此,該片展示出的運動的真實感、地球的迷人景象以及對航天服和太空飛船的刻畫都是其他電影無法匹敵的。

《火星救援》(The Martian)是一本 2011 年出版的由安迪·威爾原創的小說。2015 年,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的同名電影上映。

影片中的科學家們圍繞一次太空任務展開了複雜的科技參數計算,從計算的精確度考量,其他影片很難超越。影片講述了一位被遺落在火星上的航天員為了返回地球家園,在火星表面艱苦跋涉,運籌求生的故事。

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的角色在環境惡劣的火星上奮力求生。(來源:二十世紀福克斯影業)

毫無疑問,未來仍會有大量的新航天員角色出現在書籍、電影、電視劇以及其他藝術作品之中。到目前為止的相關作品則揭示出,航天員角色已經堅實地紮根在公眾意識和流行文化之中。

文章節選自《飛天紀實》一書,有刪改

[英] Ken MacTaggart 著 劉悅 秦楓 韋亞豪 譯

本書配以詳盡豐富的照片和獨特的解說插圖,涵蓋了豐富的技術細節,是關於各國航天員、太空旅行者們所創功業的完整記錄,為讀者打開了一個引人入勝而內容翔實的視界。太空飛行的樂趣和奧妙在書中展露無遺,誠以此惠饋對太空探索充滿夢想、對航天員職業懷有好奇之心的讀者們。

,
同类文章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6月12日,有網友曬出陳冠希和秦舒培為女兒舉辦百日宴的照片,陳冠希抱著女兒盡顯父愛,身旁站著秦舒培和家人。網友還曝陳冠希女兒名字是Alaia,此前秦舒培曾多次被傳懷孕及在美國生產。去年陳冠希秦舒培曾同逛嬰兒用品店;今年1月有網友偶遇秦舒培,稱其肚子凸起;今年4月有爆料稱秦舒培已誕下女兒。秦舒培是90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工口遊戲,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工口遊戲其實就是日本遊戲產業裡面一些尺度較大的遊戲,我們也都了解日本的遊戲行業是很發達的,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涉及大尺度的色情遊戲,工口遊戲就是這個一個類別的,下面讓我們來盤點幾個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一、性感沙灘那個被碧撥蕩漾清可見底的海水圍繞的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的女團是一直是以性感而聞名,不僅在韓國有一大批的粉絲,就連中國和歐美國家也有一大票的粉絲,小編自然也是韓國女團粉絲大軍中的一員,看過韓國女團MV的人都知道,一向尺度是非常大的,各種誘惑性的東西看得欲罷不能,然而也正是因為尺度太大而遭到禁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禁播的MV。一、Stella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是發生在2010年廣西柳州的一次「豔照門事件」,那時候時下流行各種門事件,而廣西柳州莫菁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網絡上極大的討論,就是因為網友認為發帖者的行為已經超越了道德底線,莫菁門事件中究竟有什麼愛恨情仇呢?莫菁門事件:莫菁,女,廣西柳州人。2010年11月,一名柳州女子的不雅「豔照」在網際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是香港著名的女藝人之一,曾經還獲得1989年香港小姐的冠軍,可以說是一位老牌的港姐代表,曾經也有演過三級片,網上曾經有一種對於她的說法是「萬人騎」,說的就是她的感情經歷十分豐富,交往過很多任的男朋友,最後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陳法蓉介紹:陳法蓉,1967年10月2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宿遷,中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大詩人徐志摩的表妹,看到這麼多人的名字你一定會驚嘆,而在網上曾有流傳蔣英與李雙江的婚外情事件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蔣英與李雙江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事情的真相。蔣英簡介:蔣英生於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港島妹妹和梵谷先生:天津嘉年華梁龍說:這不都坐著呢嗎我們說:坐下,牛逼安保說:菠菜賤賣。2019年10月28日 (114)|lululu0726:搖滾是音樂 聽音樂不聽音樂光聽歌詞?前戲不重要麼各位?2020年11月16日 (51)|死在柯本槍下:前面叨咕的是不是:上班了上班了他媽媽沒話說?2021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中國籃球解說員,看過NBA的朋友肯定對於他不會太陌生,柯凡搭檔過很多著名的體育解說員,但是因為在2015-2016NBA總決賽期間曝出的錄音門事件中侮辱了詹姆斯被球迷口誅筆伐,柯凡也因此被暫時停止工作反省,柯凡究竟有沒有被封殺呢?柯凡簡介:柯凡,男,北京市人,1986年3月29日出生。籃球解說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黃偉文是香港樂壇著名的作詞人,他給很多音樂人都寫過歌詞也都是耳熟能詳,比如說《可惜我是水瓶座》《浮誇》《下一站天后》《喜帖街》等等,他的歌能讓人產生非常多的共鳴,在病態三部曲中更是引起無數人對於愛情的遺憾,他的病態三部曲分別是哪三首呢?病態三部曲:《打回原形》《打回原形》講愛之卑微。在愛情裡面,人難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南極不季寞:90後聽這種歌的還有幾個2015年9月20日 (6017)|Ea-bon:真系好聽無得頂啊,睇下幾多人卑贊!!12015年12月2日 (2092)|麥芽先生:唱歌的也傻聽歌的也傻2015年3月27日 (867)|六級詞彙小能手:22歲的阿姨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喜歡著一個人。2017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