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殼式換熱器的製造方法
2023-07-24 02:39:01 1
管殼式換熱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管殼式換熱器,包括筒體,筒體內設有換熱管,以及在筒體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布置的、用以構成殼程流體的迂迴型流道的折流板,所述筒體的底部內壁處、沿筒體的長度方向順延布置有供筒體內的雜質流向的通道,這樣在筒體的底部內壁處、沿筒體的長度方向順延布置有供筒體內的雜質流向筒體一端布置的排洩孔處的通道,這樣換熱管使用時水平布置,在殼程流體的推動作用下沉澱在筒體的底部內壁處的雜質就自然沿著該通道流至排洩孔處排出,如此筒體內的雜質得以順利清除,保證了殼程流體的正常流動,同時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果。
【專利說明】管殼式換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化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管殼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管殼式換熱器是用於將熱量從一種流體傳遞給另一種流體,其包括筒體,筒體內布置有換熱管,換熱管內流動的流體稱為管程流體,在換熱管與殼體之間的腔室內流動的流體稱為殼程流體,管程流體與殼程流體流動時實現冷熱交換,為提高傳熱係數,通常在殼體內安裝多個弓形或者圓盤狀的折流板,通過折流板的導流作用使得殼程流體的流向呈迂迴狀,提高殼程流體的傳熱效率,同時折流板的布置還可以對管束狀的換熱管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但是受殼程流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殼體與換熱管之間的腔室內有時會產生固體雜質,例如,冷凍鹽水作為殼程流體進行傳熱時,由於冷凍鹽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使得管殼式換熱器的殼體內壁長期受冷凍鹽水的侵蝕易產生鐵鏽等一些雜質,而部分折流板的低位邊緣處與筒體的底部內壁相接,這樣由於雜質自身的重力作用以及折流板的阻擋作用導致雜質截留而難以被殼程流體帶出殼程管路,雜質日積月累必然會造成殼程流體的流動路徑堵塞,影響換熱器的換熱效果和正常工作,因此及時、有效地清除殼程管路中的雜質對換熱器來說具體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清除雜質的管殼式換熱器。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殼式換熱器,包括筒體,筒體內設有換熱管,以及在筒體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布置的、用以構成殼程流體的迂迴型流道的折流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筒體的底部內壁處、沿筒體的長度方向順延布置有供筒體內的雜質流向的通道。
[0005]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於:在筒體的底部內壁處、沿筒體的長度方向順延布置有供筒體內的雜質流向筒體一端布置的排洩孔處的通道,這樣換熱管使用時水平布置,在殼程流體的推動作用下沉澱在筒體的底部內壁處的雜質就自然沿著該通道流至排洩孔處排出,如此筒體內的雜質得以順利清除,保證了殼程流體的正常流動,同時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3是圖1的兩種實施例的A-A向剖視圖;
[0008]圖4是圖2的B-B向剖視圖;
[0009]圖5是圖3的C-C向剖視圖;
[0010]圖6是圖4的折流板與其相鄰折流板之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1]—種管殼式換熱器,如圖1?6所不,包括筒體10,筒體10內設有換熱管30,以及在筒體10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布置的、用以構成殼程流體的迂迴型流道的折流板20,所述筒體10的底部內壁處、沿筒體10的長度方向順延布置有供筒體10內的雜質流向筒體10 —端布置的排洩孔40處的通道50,具體如圖1所示,這裡所謂的筒體10的底部內壁也就是說筒體10處於水平布置,管殼式換熱器的支座70位於筒體10的外底面處,所述的通道50位於筒體10的底部內壁處,這樣在殼程流體的推動作用下,沉澱在筒體10底部內壁處的雜質就自然沿著該通道50流至排洩孔40處排出,如此筒體10內的雜質得以順利清除,保證了殼程流體的正常流動,同時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果,筒體10的水平布置也並非需要幾何意義上絕對的水平,筒體10略為傾斜,傾斜角度為4-8°即可,這樣雜質從筒體10底部內壁的高端流向低端,更佳有利於雜質的排放,當然所述的排洩孔40布置於筒體10底部內壁的低端處,實際應用時,當殼程流體的出口位於筒體10的底部內壁時,那麼這裡的排洩孔40也就是殼程流體的出口,無需額外增加換熱器的加工步驟,一舉兩得,若根據工藝要求殼程流體的出口布置在筒體10的上方,那麼本發明在筒體10的底部內壁的低端處另外布置排洩孔40即可,這樣排洩孔40處設置閥門,定期將閥門開啟使流至於排洩孔40處的雜質放出即可。
[0012]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折流板20與筒體10的底部內壁處相固接,折流板20的下端邊緣處開設有缺口 21,各折流板20上開設的缺口 21連成供雜質通過的通道50,實際上,管殼式換熱器內部的折流板20的布置結構可以多樣化,而本發明只需在與筒體10的底部內壁處相固接的折流板20的下端邊緣處開設有缺口 21,結合圖2、3和6所示,缺口21的布置使得筒體10的底部內壁處沿筒體10的長度方向形成通道50,從而保證雜質的流動路徑通暢。
[0013]進一步的,如圖2和、3和6所示,所述折流板20呈局部切除的圓盤狀,圓盤的盤面上開設供支撐折流板20的杆體80穿過的第一通孔24,在圓盤的盤面上開設第一通孔24以便於在筒體10內沿筒體10的長度方向布置支撐折流板20的杆體80,從而保證折流板20自身的結構強度,圓盤的弧形段22與筒體10的內壁周向固接,圓盤的直邊段23與筒體10的內壁隔開形成供殼程流體流過的通口 60,相鄰折流板20a、20b分別與筒體10內壁形成的通口 60沿筒體10的軸向間隔布置、筒體10的周向錯位布置以構成殼程流體的迂迴型流道,優選的,所述通口 60位於筒體10的左、右側壁處,這裡筒體10的左、右側壁處是指從筒體10的端部來看,也即是筒體10的上、下側壁之間的內壁部分,所述通口 60位於筒體10的左、右側壁處,這樣殼程流體在迂迴型流道上流動時殼程流體的流速穩定,提高換熱的均勻性,如圖4和5所示,其中的虛線是管程流體在換熱管30內的流動狀態。
[0014]具體的,筒體10內的換熱管30的布置方式有多種:如圖2和4所示,所述換熱管30所在的面位於水平面內、且呈迂迴狀布置,換熱管30的彎折部31自筒體10的左側壁處或右側壁處的通口 60穿過,將換熱管30沿水平面布置,這樣管程流體的流速相對穩定,保證管程流體與殼程流體的換熱均勻,提高換熱效果;如圖3、5和6所示,所述換熱管30呈管束狀布置,折流板20的板面上設置供換熱管30穿過的第二通孔25,對於管束狀的換熱管30來說,穿過第一通孔24布置的杆體80起到了支撐固定折流板20和換熱管30的雙重作用,針對換熱管的布置方式,可以適當調整折流板的切除部的尺寸大小,也即是調整折流板與筒體內壁之間構成的通口的大小,如圖2所示,通口 60的尺寸較大,以方便換熱管的迂迴布置,如圖3所示,通口 60的尺寸較小,只要能夠滿足殼程流體的正常流動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管殼式換熱器,包括筒體(10),筒體(10)內設有換熱管(30),以及在筒體(10)的長度方向上間隔布置的、用以構成殼程流體的迂迴型流道的折流板(20),其特徵在於:所述筒體(10)的底部內壁處、沿筒體(10)的長度方向順延布置有供筒體(10)內的雜質流向筒體(10) —端布置的排洩孔(40)處的通道(5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殼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折流板(20)與筒體(10)的底部內壁處相固接,折流板(20)的下端邊緣處開設有缺口(21),各折流板(20)上開設的缺口(21)連成供雜質通過的通道(50)。
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殼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折流板(20)呈局部切除的圓盤狀,圓盤的盤面上開設供支撐折流板(20)的杆體(80)穿過的第一通孔(24),圓盤的弧形段(22)與筒體(10)的內壁周向固接,圓盤的直邊段(23)與筒體(10)的內壁隔開形成供殼程流體流過的通口(60),相鄰折流板(20a、20b)分別與筒體(10)內壁形成的通口(60)沿筒體(10)的軸向間隔布置、筒體(10)的周向錯位布置以構成殼程流體的迂迴型流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殼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通口(60)位於筒體(10)的左、右側壁處,通口(60)所在處的圓盤的直邊段(23)彼此平行布置且位於鉛垂方向。
5.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殼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換熱管(30)所在的面位於水平面內、且呈迂迴狀布置,換熱管(30 )的彎折部(31)自筒體(10 )的左側壁處或右側壁處的通口(60)穿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殼式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換熱管(30)呈管束狀布置,折流板(20)的板面上設置供換熱管(30)穿過的第二通孔(25)。
【文檔編號】F28D7/10GK103822508SQ201410079369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5日
【發明者】胡洪峰 申請人:宣城亨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