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軸承類鑄件的鑄造方法與流程
2023-07-24 04:05:46 1
本發明涉及軸承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上軸承類鑄件的鑄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上軸承是連杆式冰箱壓縮機的關鍵零件,是壓縮機運轉過程中的直接支撐軸,保證了壓縮機的運行平穩。
上軸承類鑄件一般是單重在0.5kg以下,模數在0.4以下的薄壁灰鐵小件,由於重量輕,壁厚薄,鑄造生產困難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軸承類鑄件的鑄造方法,能夠解決現有上軸承鑄件因重量輕、厚度薄存在的鑄造難度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上軸承類鑄件的鑄造方法,採用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上軸承鑄件的規格,選取相應的模具;
(2)製備砂芯:在剛性鑄鐵砂箱內,以覆膜砂為砂芯原料,利用射芯機和步驟(1)中選取的模具制砂芯,其中,所述砂芯包括底蓋芯、中間芯和澆口芯,再將所述底蓋芯、中間芯和澆口芯組裝;
(3)熔煉:稱取上軸承鑄件原料置於中頻電爐內熔煉成鐵水,並在1500~1550℃下出爐;
(4)孕育及澆註:將步驟(3)中熔煉後的鐵水隨流孕育,並根據實際需要控制隨流孕育量,然後將其澆注到步驟(2)中組裝好的砂型中;
(5)開箱獲得上軸承半成品,並進行性能測定;
(6)表面處理:將所得的半成品表面進行拋丸處理,然後進行打磨清理;
(7)鑄件檢驗合格後包裝入庫。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按鐵水流動方向依次包括澆口杯、總橫澆道,分配橫澆道,直澆道,薄片內澆口和排氣道。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直澆道為所述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的阻流斷面,所述阻流斷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
其中,A內為阻流內澆道面積,cm2;GL為流經內澆道的金屬液重量,kg;t為澆注時間,s;hp內為有效靜壓頭,cm。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2)中,所述制芯的工藝參數為:合模壓力0.5~0.7MPa,射砂壓力0.25~0.45MPa,射砂時間2~4s,芯盒溫度240~280℃,固化時間60~110s。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2)中,所述砂芯拼裝方法為:25片砂芯為一組,自下向上依次拼裝底芯、10片中間芯、3片澆口芯、10片中間芯和底芯,所述拼裝的砂芯上下兩面分別用夾板夾住,並用2根螺杆固定。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4)中,所述隨流孕育量為15~22g/10s;所述澆注的工藝參數為:澆注時間14~18s/箱,澆注溫度1350~1400℃。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5)中,所述開箱的工藝參數為:開箱時間15~25min,開箱溫度500℃以下。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6)中,所述半成品的性能參數為:抗拉強度≥200MPa,硬度150~230,珠光體≥15%,一次滲碳體≤1%。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步驟(7)中,所述拋丸的工藝參數為:彈丸材質為鋼丸,直徑為0.8~1.4mm;拋丸時間為20~25min/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上軸承類鑄件的鑄造方法,操作簡便,容易實現,其採用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通過制芯、熔煉澆注等工藝參數的控制,有效降低了鑄件的缺陷,提高成品率,解決了上軸承類鑄件鑄造難度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總橫澆道,2.分橫澆道,3.直澆道,4.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實施例1
上軸承是連杆式冰箱壓縮機的關鍵零件,是壓縮機運轉過程中的直接支撐軸,保證了壓縮機的運行平穩。
上軸承類鑄件在製備時,先根據上軸承的規格,選取相應的模具,即上軸承類模具,然後採用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進行澆注成型。
垂直澆注系統的優點是方便利用澆注系統補縮,鐵水利用率高,鐵水壓力頭可控,一旦個別殼型破裂不影響其它型腔的鑄件。
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由於在漏鐵水時能充分保證成品率,保證重要加工面無鑄造缺陷,屬於「容缺陷設計」,在實際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該垂直澆注殼模疊型系統按照鐵水流動方向,依次包括澆口杯(未顯示)、總橫澆道1,分橫澆道2,直澆道3和薄片內澆口(未顯示)。其中,各部分佔系統的比例及其作用為:
澆口杯,佔比例為1.3~1.8,其作用為導引鐵水,方便澆注;
總橫澆道,佔比例為1.2,其作用為澆注初期快速大流量分配鐵水到各型;
分橫澆道,佔比例為1.1,其作用為從總橫澆道底部導鐵水,初步擋渣;
直澆道,佔比例為1,其作用為控制鐵水流速和流量,快速充滿澆注系統;
薄片內澆口,佔比例為2~3,其作用為擋渣,充型平衡,防止噴射;其中薄片內澆口的尺寸為2mm,擋渣效果好,也可採用壓邊為3mm的壓邊內澆口。
對於上軸承類灰鐵小件,一般取直流澆道作為阻流斷面,即為封閉-開放式澆注系統。其阻流斷面的設計根據流體力學公式計算為:
其中,A內為阻流內澆道面積,cm2;GL為流經內澆道的金屬液重量,kg;t為澆注時間,s;hp內為有效靜壓頭,cm。
計算時,為了保證「薄壁件應快速衝型」的原則,根據實際生產實踐,生產中採用兩倍的阻流斷面效果優異。由於Hp的不同,根據高低,不同排的鑄件內澆口面積不同。另外,在澆注系統上開設中間排氣道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型腔模數較多時。為了保證不進鐵水,中間排氣道應適當離開鐵水源6mm以上。
具體步驟如下:
製備砂芯:在剛性鑄鐵砂箱內,以覆膜砂為砂芯原料,利用射芯機和選好的模具制砂芯,並進行砂芯拼裝;所述制芯的工藝參數為:合模壓力0.5~0.7MPa,射砂壓力0.25~0.45MPa,優選為0.35MPa,射砂時間2~4s,優選為3s,芯盒溫度240~280℃,固化時間60~110s;制芯時應合模到位,注意汾河面披縫小於0.3mm,可夾一張紙檢驗;頂芯痕跡為-0.5~0mm。
上述放大得到的砂芯應形狀完整,無破損及填充不良,然後修整分型面處至0.2mm以下。砂芯包括底蓋芯、中間芯和澆口芯;其中,中間芯的上端全部開通;其寬度和模具的總橫澆道相同。
製備時,總橫澆道應朝下,防止擋住射砂通道,減少射砂口;同時總橫澆道之間留1~2mm間隙;儘量保證射砂時道路通暢。
砂芯的拼裝方法為:25片砂芯為一組,自下向上依次拼裝底芯、10片中間芯、3片澆口芯、10片中間芯和底芯,所述拼裝的砂芯上下兩面分別用夾板夾住,並用2根螺杆固定。
熔煉:稱取置於中頻電爐內熔煉成鐵水,並在1500~1550℃下出爐;其中,上軸承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組分:C 4.4~4.6%,Si 0.06~0.3%,Mn 0.4~0.9%、P≤0.1%,S≤0.15%,其餘為鐵。
孕育並澆註:將上述熔煉後的鐵水隨流孕育,並根據實際需要控制隨流孕育量在15~22g/10s,且孕育要連續平穩,然後將其以澆注時間14~18s/箱,澆注溫度1350~1400℃的條件澆注到組裝好的砂型內,使其冷卻固化。
開箱:待鐵水在箱內冷至500℃以下後開箱,控制開箱時間在15~25min以內,開箱獲得的半成品風冷後進行性能測定,測試結果為:抗拉強度(σb)≥200MPa,硬度(HB)150~230,珠光體≥15%,一次滲碳體≤1%。
表面處理:將所得的半成品表面用直徑為0.8~1.4mm的鋼丸拋丸處理20~25min,使鑄件表面無粘砂和氧化皮,然後進行打磨清理;打磨時先用砂輪機打磨,再用手持砂輪機精確打磨,打磨時應勻速。
表面處理後的鑄件滿足如下條件即為合理,可包裝入庫:不存在冷隔、縮孔、縮松、裂紋、夾渣和澆不足等影響鑄件性能的缺陷;分型面飛邊和其他鑄件表面凸起部位均已去除;非加工區表面凹孔的直徑小於1.5mm,深度小於等於1mm;鑄件檢驗合格後包裝入庫。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