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眠規律養成期(媽媽是寶寶睡眠狀況的數據分析師)
2023-07-27 22:06:17 1
昨天接到一個媽媽的睡眠諮詢,2個月的寶寶的睡眠作息特別混亂,我讓她給我把寶寶24小時的作息時間記錄發給我,然後我就收到了一串長長的時間數據,是媽媽用手機便籤隨手記錄的,說實話一眼看過去確實亂,這樣是不利用找到寶寶睡眠規律的。
每個新手爸媽都應該學會記錄寶寶睡眠數據,對睡眠狀況做初步的分析。
很多媽媽都會發現,嬰幼兒的睡眠並不是和我們成人一樣,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們的睡眠會有這樣幾個特點:
剛開始是沒有睡眠規律的,睡眠規律是需要慢慢建立起來的睡眠規律是會隨著月齡產生變化的,不同月份的寶寶小睡次數、小睡時長、夜間睡眠時長、夜醒次數都不一樣睡眠規律並不是越來越好的趨勢,而是前進-倒退-再前進-再倒退,直至寶寶的大腦、神經、肢體、感官等各方面發育起來以後,才趨於平穩,睡得像個成人一樣。每一次睡眠發生變化的時候,帶來的都是混亂,一天一個樣,媽媽無法精準預判寶寶的吃玩睡,全家人因為寶寶的混亂而混亂,苦不堪言。
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寶寶至少3天的睡眠作息時間列出來,最好能轉化成統計圖,然後從統計圖上去分析,哪些小覺是多餘的,哪些小覺是需要延長的,白天睡眠和夜間睡眠的整體狀況。
分析睡眠數據的目的是:找到適合寶寶自己的睡眠規律,然後按照這個規律去調整睡眠問題,而不是讓寶寶完全按照我們制定的睡眠作息表去改變。
數據分析比我們的感覺更客觀、更真實。
我們就拿最令人頭疼的「4月睡眠魔鬼期」來舉例,很多寶寶從3個半月開始進入第一個大運動睡眠倒退期,再加上睡眠模式發生了改變,睡眠時間變得非常混亂,天使寶寶也能秒變睡渣。
這個倒退期最明顯的一個睡眠問題就是白天小覺次數混亂了,沒有規律,今天4覺,明天5覺,今天一覺睡1個小時,明天一覺30分鐘就醒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藉助睡眠數據統計圖來分析白天的那些小覺的合理性。
比如下面這兩個4月齡的寶寶的睡眠數據統計圖對比(數據來源於客戶案例):
A寶寶的白天小覺正處在混亂期,6號有4個小覺,7號有5個小覺,並且兩天的小覺時間是完全不一樣的,從這兩天的對比中,可以捕捉到的信息是:
黃昏覺的時間相對穩定,7號早上7點的那個小覺是因為凌晨4點的那次夜醒的補覺,不是經常性發生的,所以這個小覺本應該是沒有的。7號15點左右醒來的那個小覺(紅色數字3)與黃昏覺太接近,可以通過調整紅色數字2前後兩個小覺來拉開與黃昏覺的距離。6號白天小覺的次數和時段是相對合理的。B寶寶是已經完成並覺的狀態,可以看到他白天的三個小覺的開始和醒來時間差別不大,次數穩定在3次,規律是比較明顯的。
如果要幫助A寶寶完成並覺,就需要從靠得比較近的兩個小覺入手,要麼合併為一覺,要麼拉開時長,因為靠得比較近的小覺要麼是沒睡夠,要麼是家長覺得寶寶沒有睡夠強行哄睡。
通過觀察寶寶的睡眠統計圖,就能直觀地看到寶寶的睡眠規律,最重要的是,能夠分析出我們在給寶寶制定的「吃-玩-睡」流程中,哪一個環節沒有做好,有明確的目標以後,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調整計劃。
1、記錄在本子上
媽媽可以專門準備一個本子用來記錄寶寶的吃、玩、睡的數據,等寶寶睡著以後可以通過回憶進行記錄。
不過這個方法有個弊端,那就是經常忘記記錄,因為哄睡的時候,是沒有本法手裡拿著本子邊哄邊記錄的,一旦不能及時記錄,很容易就擱淺了,等再記錄的時候可能記不清了。
2、記錄的手機備忘錄中
哄睡的時候,媽媽可以一邊哄一邊玩手機,所以就順勢打開備忘錄把幾點睡、幾點醒記錄下來,媽媽可以手寫記錄也可以語音記錄。
3、使用專門的睡眠記錄軟體
我覺得比較方便、準確、高效的方式是使用專業的記錄軟體,現在又很多育兒類軟體都有這這種睡眠記錄的模塊,當你把睡眠數據記錄以後,能自動生成統計圖。
有的app還可以將睡眠統計圖發送給家人,這樣就能保證負責哄睡的人掌握寶寶的睡眠規律,避免出現不知道寶寶幾點睡、幾點醒的情況了。
本子和手機備忘錄其實都不太方便,因為只能是記錄零散的數字,不能生成統計圖,你還得自己算今天白天睡了多長時間,晚上睡了多長時間,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記著記著就放棄了,使用專業軟體是比較方便的。
每記錄一周的數據,你就可以看一下統計圖,寶寶睡得規律還是混亂一目了然,即便是混亂也能找到規律,不可能一周七天完全不一樣,一定會有部分小覺的時間是接近的,之後做調整的時候,也是以寶寶自身的睡眠規律為基礎,而不是按照我們給寶寶制定的計劃去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