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5:33:31 4
專利名稱:一種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造板加工技木,尤其涉及ー種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旋風除塵器是利用含塵氣流作旋轉運動產生的離心カ將塵粒從氣體中分離並捕集下來的裝置。氣流從進ロ進入旋風除塵器後,沿外壁自上而下作螺旋形旋轉運動,這股向下旋轉的氣流到達錐體底部後,轉而向上,沿軸心向上旋轉。氣流作旋轉運動時,塵粒在慣性離心カ的作用下移向外壁,在氣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人灰鬥,去除了粉塵的氣體匯向軸心區域由排氣芯管排出。國內人造板企業在生產中,普遍採用旋風除塵器實現木質纖維風カ輸送末端分離 或生產環境的收塵。對於收集5 ΙΟμπι以上的塵粒,其除塵效率可達90%左右。由於布袋式或其它型式的除塵器或是不適用於二次除塵(如纖維板生產中管道乾燥末端旋風分離器因排氣中含有大量水份而不適用以布袋除塵器再次除塵)或是昂貴的投資、運行費用負擔;至使這些企業對於從旋風除塵器中逃逸的微塵大多是直接排入大氣,造成對生產周邊環境的巨大汙染。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種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結構設計合理,改善了生產環境。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房體,房體內通過隔離牆分割為淨氣室和收塵室,隔離牆上部開有氣流孔,所述的收塵室頂部一端安裝有伸入內部與旋風除塵器排氣管排氣管聯通的進氣管,進氣管管口外壁上安裝有噴淋環管,噴淋環管的噴霧方向朝向中心,噴淋環管與氣流孔之間的的收塵室頂部依次安裝有橫向分布的第一噴淋排管、縱向分布的噴淋管,第一噴淋排管、噴淋管噴霧方向朝向淨氣室底板;所述的淨氣室頂部鉸接安裝有斜向下的折流板,折流板上安裝有第二噴淋排管,第二噴淋排管噴霧方向朝向氣流孔,所述的淨氣室頂部的左端設有與淨氣室聯通的排氣管。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的進氣管伸入收塵室內的ロ部為喇叭ロ。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的噴淋環管由上下兩組。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的收塵室前端ー側還設有對開門。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的收塵室前端位於對開門另ー側還設有出料器。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的噴淋管下端間隔安裝有球形噴頭,球形噴頭下端面開有弧形噴ロ。[0015]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的排氣管的內壁設有間隔分布的錐形擋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以較少的設備(設施)投資取得二次收塵的效果。以處理6萬m3/hr.含塵氣流量計算,設備(設施)費用在2萬左右(不含自動出料器)。本實用新型給企業處理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提供了一種簡單可行的實用辦法,極好地改善了企業周邊環境。設備投資小及運行維護費用低適合用於二次收塵處理,優化生產環境。本實用新型運行費用低。處理6萬m3/hr.飄塵氣流量,耗用水費3元/小時左右,遠遠低於袋式除塵器系統運行與維護費用。由於耗水量少,經噴霧後大部分被飄塵吸收 ,極小的水液隨積塵出料後自然風乾,不會產生新的廢水處理工作量。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I :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包括房體1,房體I內通過隔離牆4分割為淨氣室2和收塵室3,隔離牆4上部開有氣流孔5,收塵室3頂部一端安裝有伸入內部與旋風除塵器排氣管排氣管聯通的進氣管6,進氣管6管口外壁上安裝有噴淋環管7,噴淋環管7的噴霧方向朝向中心,噴淋環管7與氣流孔之5間的的收塵室3頂部依次安裝有橫向分布的第一噴淋排管8、縱向分布的噴淋管9,第一噴淋排管8、噴淋管9噴霧方向朝向淨氣室底板;淨氣室2頂部鉸接安裝有斜向下的折流板10,折流板10上安裝有第二噴淋排管11,第二噴淋排管11噴霧方向朝向氣流孔5,淨氣室2頂部的左端設有與淨氣室2聯通的排氣管12。進氣管6伸入收塵室內的ロ部為喇叭ロ 6-1。噴淋環管7由上下兩組。收塵室3前端一側還設有對開門13。收塵室3前端位於對開門13另ー側還設有出料器14。噴淋管9下端間隔安裝有球形噴頭15,球形噴頭15下端面開有弧形噴ロ 15_1。排氣管12的內壁設有間隔分布的錐形擋板16,可以有效的阻止塵埃顆粒伴隨氣流進入空氣中。具體工作原理在收塵室3內來自進氣管6的含塵氣流在出ロ端經上下雙組噴淋環管7的初次水務噴淋後排出管道,微塵結團結塊自行沉降;為加強收塵效果,然後經過收塵室3頂部橫向分布的第一噴淋排管8進行二次沉降;再經縱向分布的噴淋管9的球形噴頭15向下噴霧形成水幕,三次沉降。在淨氣室2中,三次沉降後氣流經隔離牆中預設的氣孔進入,遭遇折流板10強制改變流向後,此時,折流板10的端面上同時設有第二噴淋排管11,最後霧化噴溼,從淨氣室2頂部的排氣管12排向大氣中。淨氣室2和收塵室3構成的房體在收塵室3底部配置有自動出料器14,如果收塵量不大(實際情況基本如此),也可不安裝這項設備,採用定期人工清理。淨氣室積塵量少,定期人工清理。由於是採用量化的水霧式噴淋,實踐中不會產生大量的汙水,只有微量的水液隨出料帶出,經自然風乾即可。淨氣室2和收塵室3構成的房體總高度設計為4. 5米,收塵室截面積A Cm2)大小可根據所處理含塵氣體流量確定A=K*Q ;Q為含塵氣體流量(m3/s),係數K (m/s-1)值取O. 4^0. 6 ;淨氣室2截面積取收塵室截面積數值二分之一最優。第一噴淋排管8、第二噴淋排管11布置間距採用O. 8^1米,選用通徑15的鍍鋅管,排管正下方以80cm間隔裝置噴霧頭。 噴淋環管7根據進入收塵室3含塵氣流管道直徑的大小,通徑15的鋼質噴淋環管在徑向指向園心的內壁裝置4、只噴霧頭,噴霧水壓保持在O. Γθ. 15Μρ。
權利要求1.一種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房體,房體內通過隔離牆分割為淨氣室和收塵室,隔離牆上部開有氣流孔,所述的收塵室頂部一端安裝有伸入內部的與旋風除塵器排氣管排氣管聯通的進氣管,進氣管管口外壁上安裝有噴淋環管,噴淋環管的噴霧方向朝向中心,噴淋環管與氣流孔之間的的收塵室頂部依次安裝有橫向分布的第一噴淋排管、縱向分布的噴淋管,第一噴淋排管、噴淋管噴霧方向朝向淨氣室底板;所述的淨氣室頂部鉸接安裝有斜向下的折流板,折流板上安裝有第二噴淋排管,第二噴淋排管噴霧方向朝向氣流孔,所述的淨氣室頂部的左端設有與淨氣室聯通的排氣管。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氣管伸入收塵室內的口部為喇叭口。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噴淋環管由上下兩組。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收塵室前端一側還設有對開門。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收塵室前端位於對開門另一側還設有出料器。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噴淋管下端間隔安裝有球形噴頭,球形噴頭下端面開有弧形噴口。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排氣管的內壁設有間隔分布的錐形擋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人造板旋風除塵器頂端飄塵水霧除塵裝置,包括房體,房體內通過隔離牆分割為淨氣室和收塵室,隔離牆上部開有氣流孔,收塵室頂部一端安裝有伸入內部進氣管,進氣管管口外壁上安裝有噴淋環管,噴淋環管的噴霧方向朝向中心,噴淋環管與氣流孔之間的收塵室頂部依次安裝有橫向分布的第一噴淋排管、縱向分布的噴淋管,第一噴淋排管、噴淋管噴霧方向朝向淨氣室底板;淨氣室頂部鉸接安裝有斜向下的折流板,折流板上安裝有第二噴淋排管,第二噴淋排管噴霧方向朝向氣流孔,淨氣室頂部的左端設有與淨氣室聯通的排氣管。本實用新型以較少的設備投資取得二次收塵的效果極好地改善了企業周邊環境,運行費用低。
文檔編號B01D47/12GK202638201SQ2012201722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1日
發明者張惠敏, 李曉豔, 王威, 王軍, 陳建祥 申請人:安徽肯帝亞皖華人造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