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3:24:46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運載兒童的設備和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摺疊嬰兒推車。
背景技術:
嬰兒推車已經有270年以上的歷史,隨著嬰兒推車的不斷演變,其增加了許多特性,主要是為了降低重量、減小尺寸,以提高移動性和便攜性。目前,嬰兒車、嬰兒床、嬰兒座椅等產品種類很多,在實現基本的坐或躺的功能上,添加了許多輔助功能,如可摺疊、可拆裝等。其它的改進包括用於攜帶用品的隔倉和袋子。另一些推車的設計使其能夠轉換為汽車座椅或小床。儘管嬰兒車、嬰兒床和嬰兒座椅形式多樣且根據使用需要進行了多種結構改進,但其基本功能仍較為單一,不能兼顧坐臥行又便於收藏攜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研究設計一種新型多功能嬰幼兒車,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1)功能單一。家庭必備嬰幼兒車產品種類繁多,產品用途單一,使用周期短,使用幾個月便成了閒置品,增加了人們的經濟負擔;(2)多功能嬰幼車轉換不方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嬰兒推車的使用和其它嬰幼兒車產品有重疊部分,某些情況下會同時用到學步車和嬰兒推車,而現有產品不能實現其二者的自由轉換,增加了大人出門帶很多行李的煩惱,限制了大人、孩子的出行活動範圍;(3)沒有考慮父母的需求。現在嬰兒推車只考慮到了嬰幼兒的使用需求,沒有很好的考慮到父母在使用中的煩惱和需求,例如推行過程中勞累,小孩睡著的時候坐著睡覺不舒服需要躺著等;(4)沒有考慮嬰幼兒的需求,嬰幼兒情緒和注意力轉化快,有時候喜歡看周圍的事物感覺興奮,有時候要看著父母才覺得安全,有時候兩種狀態轉換頻繁,這就要求嬰幼兒車能夠方便快捷實現這種轉換功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達成: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包括車架、安裝在車架上的車輪和用於嬰幼兒坐躺的坐臥裝置,所述的車架包括相互鉸接的第一車架和第二車架,所述的坐臥裝置由座椅支架一的一端、座椅左內連杆、座椅左外連杆和座椅支架二的一端通過座椅軸一、座椅軸二、座椅軸三、座椅軸四順次鉸接,座椅左內連杆和座椅左外連杆位於座椅支架一一端和座椅支架二一端的兩側並相對設置,座椅軸一和座椅軸二的軸間距等於座椅軸三和座椅軸四的軸間距,座椅軸一和座椅軸四的軸間距等於座椅軸二和座椅軸三的軸間距;座椅支架一的另一端、座椅右內連杆、座椅右外連杆和座椅支架二的另一端通過座椅軸五、座椅軸六、座椅軸七、座椅軸八順次鉸接, 座椅右內連杆和座椅右外連杆位於座椅支架一另一端和座椅支架二另一端的兩側並相對設置,座椅軸五和座椅軸六的軸間距等於座椅軸七和座椅軸八的軸間距,座椅軸五和座椅軸八的軸間距等於座椅軸六和座椅軸七的軸間距;座椅支架一和座椅支架二可以相對座椅左內連杆、座椅左外連杆、座椅右內連杆、座椅右外連杆在0-360度範圍內轉動。
坐臥裝置兩側分別通過一組連杆組件和車架鉸接,連杆組件由連杆一的一端和連杆二的一端鉸接而成,每側連杆組件的連杆一的另一端與座椅支架一鉸接且連杆二的另一端與座椅左內連杆或座椅右內連杆鉸接。
坐臥裝置還設有限位裝置,限制坐臥裝置轉動變形,保證坐臥裝置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的座椅支架一為U形,座椅支架二為U形,第一車架為U形,第二車架為U形。
作為優選,所述的座椅支架一的截面為圓形或者多邊形,座椅支架二的截面為圓形或者多邊形,第一車架的截面為圓形或者多邊形,第二車架的截面為圓形或者多邊形。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車架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坐臥裝置座椅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坐臥裝置摺疊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坐臥裝置躺床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連杆組件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連杆組件和銷釘裝配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車架和連杆組件裝配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車架和連杆組件通過銷釘限位後裝配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實施例裝配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實施例的坐臥裝置換向後裝配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的設備和裝置的實施例躺床狀態裝配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的設備和裝置的實施例摺疊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請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用於運載兒童的雙懸掛帶限位的設備和裝置的車架100是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通過鉸接軸3連接,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可以相對轉動。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端部連接有車架輪4,車架輪4可相對於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轉動。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呈U形,也可設計為H形、X形、梯形等其他形狀。
請參閱圖2所示,坐臥裝置200的座椅形狀。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支架二6呈U形,座椅支架一5的一端通過座椅左內連杆7和座椅左外連杆8與座椅支架二6的一端鉸接,座椅左內連杆7和座椅左外連杆8分別位於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支架二6的兩側,座椅左內連杆7位於座椅左外連杆8上方右側;座椅支架一5的另一端通過座椅右內連杆13和座椅右外連杆14與座椅支架二6的一端鉸接,座椅右內連杆13和座椅右外連杆14分別位於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支架二6的兩側,座椅右內連杆13位於座椅右外連杆14上方左側。鉸接點座椅軸一9和座椅軸二10間的距離等於座椅軸三11和座椅軸四12間的距離,座椅軸一9和座椅軸四12間的距離等於座椅軸二10和座椅軸三11間的距離,座椅軸五15和座椅軸六16間的距離等於座椅軸七17和座椅軸八18間的距離,座椅軸五15和座椅軸八18間的距離等於座椅軸六16和座椅軸七17間的距離。
座椅軸一9、座椅軸二10、座椅軸三11、座椅軸四12軸線互相平行,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和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圍成的區域在與座椅軸垂直的平面投影呈平行四邊形;座椅軸五15、座椅軸六16、座椅軸七17、座椅軸八18軸線互相平行,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和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圍成的區域在與座椅軸垂直的平面投影呈平行四邊形。
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支架二6可以相對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在0-360度範圍內轉動。座椅支架一5的左右兩側固接有U形防護架一19和防護架二20,座椅支架二6的左右兩側固接有U形防護架三21和防護架四22。座椅支架一和座椅支架二也可為H形、梯形等其他形狀。防護架一、防護架二、防護架三、防護架四也可設計為H形、梯形等其他形狀。坐臥裝置200最優設計為左右對稱形狀。
坐臥裝置200設有限位裝置,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上設有坐臥裝置銷孔55,當坐臥裝置200成座椅形狀時,將車架銷48插入相鄰的坐臥裝置銷孔,可以限制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支架二6轉動變形,保證良好的座椅形狀和安全性。
請參閱圖3所示,為坐臥裝置200的收起狀態。因為座椅軸一9、座椅軸二10、座椅軸三11、座椅軸四12軸線互相平行,且且打開成座椅形狀時,四個軸間距離順序連線在軸線垂直平面投影成平行四邊形,或者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和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圍成的區域在與座椅軸垂直的平面投影呈平行四邊形;座椅軸五15、座椅軸六16、座椅軸七17、座椅軸八18軸線互相平行,且且打開成座椅形狀時,四個軸間距離順序連線在軸線垂直平面投影成平行四邊形,或者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和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圍成的區域在與座椅軸垂直的平面投影呈平行四邊形。所以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支架二6可以相對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在0-360度範圍內轉動。
向上推動座椅支架二6,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和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向上轉動,座椅支架二6向上運動並逐漸靠近座椅支架一5,當座椅支架二6貼近座椅支架一5時,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摺疊收起,坐臥裝置200處於摺疊收起狀態,便於搬運放置。
請參閱圖4所示,圖示為坐臥裝置200的平臥形狀。因為座椅軸一9、座椅軸二10、座椅軸三11、座椅軸四12軸線互相平行,且打開成座椅形狀時,四個軸間距離順序連線在軸線垂直平面投影成平行四邊形,或者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和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圍成的區域在與座椅軸垂直的平面投影呈平行四邊形;座椅軸五15、座椅軸六16、座椅軸七17、座椅軸八18軸線互相平行,且且打開成座椅形狀時,四個軸間距離順序連線在軸線垂直平面投影成平行四邊形,或者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和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圍成的區域在與座椅軸垂直的平面投影呈平行四邊形。所以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支架二6可以相對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在0-360度範圍內轉動。
圖2位置角度逆時針轉動座椅支架一5或者座椅支架二6,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成一平面時,坐臥裝置200就變形成為一張小床,如圖4所示。可以設置一個連杆銷46等限位裝置將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固定,使其不能轉動變形。
座椅支架一5的左右兩側固接的防護架一19和防護架二20,座椅支架二6的左右兩側固接的防護架三21和防護架四22可以對躺臥的嬰幼兒進行保護,防止嬰幼兒翻滾掉落到坐臥裝置200外面。
坐臥裝置200表面設有支撐坐臥的帆布,在帆布上開設有兩個拆裝口51,可以在坐臥裝置200的放平成平臥形狀時,嬰幼兒兩條腿分別穿過兩個拆裝口51,可以作為學步車供嬰幼兒學步使用。拆裝口51可以通過拉鎖進行拆裝,在當學步車的時候將拆裝口51拆下,需要坐臥的時候,通過拉鎖將拆裝口51安裝到位。
請參閱圖5所示,圖示為座椅左連杆組件40、座椅右連杆組件41、上連杆組件42、下連杆組件43的結構示意圖。連杆組件由連杆一34一端和連杆二35一端通過連杆軸一36軸連接,連杆一34和連杆二35可以繞連杆軸一36轉動。連杆一34和連杆二35的長度可以設置為不相同。
請參閱圖6所示,連杆一34和連杆二35設有銷孔45,銷46可以穿過銷孔45,當銷46穿過銷孔45時,連杆一34和連杆二35不能相對轉動。
連杆一34的另一端設有連杆軸二37,連杆二35的另一端設有連杆軸三44,連杆軸二37和連杆軸三44可以與車架100或者坐臥裝置200軸連接。
請參閱圖7、圖8所示,車架100的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之間左右兩端軸連接有車架左連杆組件38和車架右連杆組件39,車架左連杆組件38和車架右連杆組件39分別與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圍成平行四邊形或者軸心順序連線在與軸垂直的平面上投影成平行四邊形。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可以自由旋轉摺疊。車架左連杆組件38和車架右連杆組件39設置有車架銷孔47和限位裝置車架銷48,當車架銷48插入車架銷孔47時可以限制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相對打開角度超過設定值,這樣在使用的時候第一車架1和第二車架2打開一固定角度,向下按壓不會旋轉變形,保證使用中的穩定性,在不使用的時候可以輕鬆摺疊,保證放置的時候佔用空間小。
請參閱圖9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圖中坐臥裝置200的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右內連杆13軸連接有座椅左連杆組件40和座椅右連杆組件41,座椅左連杆組件40與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左內連杆7軸接成平行四邊形;座椅右連杆組件41與座椅支架一5和座椅右內連杆13軸接圍成平行四邊形。座椅支架一5、座椅支架二6、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座椅右外連杆14相互之間可以自由旋轉,因此坐臥裝置200可以自由摺疊,便於收藏。
坐臥裝置200通過座椅左連杆組件40和座椅右連杆組件41與車架100的車架左連杆組件38和車架右連杆組件39軸連接,連接軸可以與連杆組件的連杆軸一36共用。坐臥裝置200和車架100可以一起摺疊,坐臥裝置也可以相對車架100轉動搖擺,可以在嬰幼兒哭鬧煩躁的時候起到搖籃的作用,也可以在童車行進中遇到坑窪或者障礙的時候,起到緩衝減震的作用,減小對嬰幼兒的顛簸。
坐臥裝置和車架間設有座椅緩衝裝置49,座椅緩衝裝置是彈簧或者其他彈性材料,可以限制坐臥裝置的搖擺幅度,還可以在搖擺的過程中起到緩衝的作用。
請參閱圖10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變形功能。圖中坐臥裝置200正常方向朝向前方,為正向。座椅支架一5成倒U形,座椅支架二6成正U形。當坐臥裝置200的座椅支架一5相對座椅左內連杆7向後旋轉超過90度的時候,座椅支架一5向下變成正U形,座椅支架一5轉動過程中通過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和座椅右外連杆14帶動座椅支架二6同向轉動變成倒U形,此時坐臥裝置200的坐向變為向後。通過限位裝置例如銷釘將座椅左內連杆7、座椅左外連杆8、座椅右內連杆13和座椅右外連杆14固定,此時座椅朝向父母,可以實現父母和小孩的溝通互動。
第一車架1設有車架正向限位裝置53,坐臥裝置200成正向時,車架正向限位裝置53可以限定坐臥裝置200位置;第二車架2設有車架反向限位裝置54,坐臥裝置200成反向時,車架正向限位裝置53可以限定坐臥裝置200位置。
圖11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坐臥裝置200變形成嬰兒床時的使用狀態,在外出遊玩的時候,嬰幼兒困了想睡覺,坐臥裝置200可以輕鬆旋轉成嬰兒床,不用打擾驚醒嬰兒,更加方便人性化。
請參閱圖12所示,車架100、坐臥裝置200和座凳300可以如圖摺疊放置,便於搬運與收藏。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厚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徵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高於第二特徵。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徵進行結合和組合。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這些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