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液化天然氣的雙多組分製冷循環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08:09:46 1
專利名稱:用於液化天然氣的雙多組分製冷循環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然氣或其它富甲烷氣流的液化方法。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生產溫度高於-112℃(-170°F)的加壓液化天然氣的雙多組分製冷劑液化工藝。
背景技術:
因其清潔的燃燒質量和方便性,近年來已廣泛使用天然氣。許多天然氣源位於邊遠地區,距離天然氣的任何商業市場都很遠。有時可用管道將生產的天然氣輸送至商業市場。管道輸送不可行時,通常將生產的天然氣加工成液化天然氣(稱為「LNG」)運輸至市場。
LNG廠的特點之一是所需投資很大。用於液化天然氣的設備一般很貴。液化廠由幾個基本系統組成,包括氣體處理以去除雜質、液化、製冷、電力設備、和儲存和載運設施。該廠的製冷系統可佔總費用的多達30%。
LNG製冷系統很貴,因為使天然氣液化需要非常多的製冷。典型的天然氣流在約4830kPa(700psia)至7600kPa(1100psia)的壓力和約20℃(68°F)至約40℃(104°F)的溫度下進入LNG廠。天然氣(主要是甲烷)不能象能源用重烴那樣通過單純提高壓力液化。甲烷的臨界溫度為-82.5℃(-116.5°F)。這意味著不管施加多大的壓力只能在低於該溫度下使甲烷液化。由於天然氣是一種混合氣,所以它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液化。天然氣的臨界溫度典型地在約-85℃(-121°F)和-62℃(-80°F)之間。在常壓下天然氣組合物典型地在約-165℃(-265°F)和-155℃(-247°F)之間的溫度範圍內液化。由於製冷設備佔LNG設備費的如此大部分,所以已付出很多努力以降低製冷成本。
雖然已用許多製冷循環使天然氣液化,但目前LNG廠最常用的三類是(1)「階式循環」,在順序排列的換熱器中使用多種單組分製冷劑以使氣體溫度降至液化溫度;(2)「膨脹器循環」,使氣體從高壓膨脹至低壓,溫度相應地降低;和(3)「多組分製冷循環」,在專門設計的換熱器中使用多組分製冷劑。大多數天然氣液化循環使用這三種基本類型的變體或組合。
多組分製冷劑系統涉及循環多組分製冷物流,通常在用丙烷預冷至約-35℃(-31°F)之後。典型的多組分體系包含甲烷、乙烷、丙烷和可選地其它輕組分。不用丙烷預冷的情況下,所述多組分製冷劑可包括更重的組分如丁烷和戊烷。多組分製冷劑循環的特點在於該工藝中的換熱器通常必須處理兩相製冷劑的流動。多組分製冷劑在一定溫度範圍內表現出理想的冷凝性質,使換熱系統的設計在熱力學方面比單組分製冷劑系統更有效。
用於降低製冷成本的建議之一是在高於-112℃(-170°F)的溫度和足以使所述液體處於或低於其泡點溫度的壓力下輸送液化天然氣。對於大多數天然氣組合物,所述PLNG的壓力在約1380kPa(200psia)和約4500kPa(650psia)之間的範圍內。此加壓的液化天然氣稱為PLNG以區別於在或接近常壓和在約-160℃的LNG。PLNG需要明顯更少的製冷,因為PLNG的溫度可比常壓下的常規LNG高50℃。
仍需要用多組分製冷劑液化天然氣生產PLNG的改進的封閉循環製冷系統。
發明概述本發明涉及一種使天然氣流液化生產有高於-112℃(-170°F)的溫度和足以使所述液態產品處於或低於其泡點的壓力的加壓液態產品的方法,使用兩種封閉循環的混合(或多組分)製冷劑,其中高度製冷劑使低度製冷劑冷卻,所述低度製冷劑使所述天然氣冷卻並液化。在第一封閉製冷循環中通過間接與所述低度多組分製冷劑換熱使天然氣冷卻並液化。然後通過與另一低度製冷劑流逆流換熱、再與高度製冷劑流換熱使所述低度製冷劑升溫。然後將升溫的低度製冷劑壓縮至升高的壓力,用外部冷卻流體後冷卻。然後通過與第二高度多組分製冷劑流換熱和與低度製冷劑換熱使所述低度製冷劑冷卻。所述高度製冷劑通過與所述低度製冷劑換熱而升溫。將升溫的高度製冷劑壓縮至升高的壓力,用外部冷卻流體後冷卻。
該製冷方法的優點在於可容易地使兩種混合製冷劑的組成相互適合(最佳化)並適合被液化物流的組成、溫度和壓力以使該方法的總能量需求最小。回收所述液化工藝上遊天然氣液體的常規裝置(NGL回收裝置)所需製冷可併入所述液化法中,從而不需單獨的製冷系統。
本發明方法還可生產加壓的燃料源,可在不進一步壓縮的情況下用於燃氣渦輪驅動器。對於含N2的原料流,可優化所述製冷劑的流動使N2對燃料流的排斥最大。
本發明方法可使所需總壓縮比傳統LNG液化法降低多達50%。這是有利的。因為可使更多的待液化天然氣用於產品輸出,作為所述液化法中所用壓縮機動力渦輪燃料的消耗更少。
附圖
簡述參考以下詳述和附圖將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及其優點,該附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案的簡化流程圖,說明按本發明實施的液化法。該流程圖示出本發明方法一優選實施方案。此附圖不是要從本發明範圍中排除根據此具體實施方案正常和可預料地修改的其它實施方案。為清楚和簡便,已從附圖中刪除所需各種子系統如閥門、流動物流混合器、控制系統和傳感器。
優選實施方案本發明涉及用兩個封閉的製冷循環生產液化天然氣的改進方法,這兩個循環均用多組分或混合製冷劑作為冷卻介質。低度製冷劑循環為所述天然氣液化提供最低溫度的製冷劑。所述低度(最低溫度)製冷劑又在另一換熱循環中被高度(溫度較高)製冷劑冷卻。
本發明方法特別適用於生產有高於-112℃(-170°F)的溫度和足以使所述液態產品處於或低於其泡點溫度的壓力的加壓液態天然氣(PLNG)。術語「泡點」意指液體開始轉化成氣體的溫度和壓力。例如,如果使一定體積的PLNG保持恆壓,但使其溫度升高,則在所述PLNG中開始形成氣泡的溫度為泡點。類似地,如果使一定體積的PLNG保持恆溫,但使其壓力降低,則開始形成氣泡的壓力定義為泡點。在泡點下所述液化氣為飽和液體。對於大多數天然氣組合物,在高於-112℃下PLNG的壓力在約1380kPa(200psia)和約4500kPa(650psia)之間。
參見附圖,優選先使天然氣原料流通過常規的天然氣回收裝置75(NGL回收裝置)。如果所述天然氣流包含在液化期間可能凍結的重烴,或者如果PLNG中不希望有重烴如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則可在天然氣液化之前通過天然氣NGL回收裝置除去所述重烴。所述NGL回收裝置75優選包括多個分餾塔(未示出),如產生乙烷的脫乙烷塔、產生丙烷的脫丙烷塔和產生丁烷的脫丁烷塔。所述NGL回收裝置可還包括去除苯的體系。NGL回收裝置的一般操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換熱器65除如後面詳述用於低度製冷劑的冷卻之外,還可任選地為所述NGL回收裝置75提供製冷任務。
所述天然氣原料流可包括由原油井獲得的氣體(伴生氣)或由天然氣井獲得的氣體(非伴生氣),或由伴生氣和非伴生氣源獲得的氣體。天然氣的組成可顯著地改變。本文所用天然氣流包含甲烷(C1)作為主要組分。所述天然氣典型地還包含乙烷(C2)、更高的烴(C3+)、和微量的汙染物如水、二氧化碳、硫化氫、氮氣、丁烷、6或更多碳原子的烴、汙垢、硫化鐵、石蠟、和原油。這些汙染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壓力、和組成改變。在低溫下,CO2、水和其它汙染物可形成固體,有可能堵塞低溫換熱器的流動通道。如果預見其純組分的固相溫度-壓力相邊界條件,則可通過除去這些汙染物避免這些潛在的困難。本發明以下描述中,假定所述天然氣流在進入所述NGL回收裝置75之前已經過適當地預處理除去硫化物和二氧化碳並用常規的公知方法乾燥除去水而產生「脫硫幹氣」天然氣流。
從NGL回收裝置排出的原料流10分成物流11和12。物流11通過換熱器60,如後面所述,使燃料流17加熱,使原料流11冷卻。離開換熱器60後,原料流11再與物流12混合,混合物流13通過換熱器61,使所述天然氣流至少部分地液化。離開換熱器61的至少部分液化的物流14可選地通過一或多個膨脹裝置62如焦耳-湯姆遜閥或水輪機產生溫度高於約-112℃(-170°F)的PLNG。來自膨脹裝置62的膨脹流體流15通入相分離器63。蒸汽流17從相分離器63中排出。蒸汽流17可作為燃料用於提供驅動液化法中所用壓縮機和泵所需功率。用作燃料之前,蒸汽流17優選用作製冷源參與如上所述換熱器60中部分原料流的冷卻。液流16作為有高於約-112℃(-170°F)的溫度和足以使所述PLNG處於或低於其泡點的壓力的PLNG產品從分離器63中排出。
換熱器61的製冷任務由閉環冷卻提供。此冷卻循環中所用製冷劑稱為低度製冷劑,因為它是比為換熱器65提供製冷任務的冷卻循環中所用較高溫度混合製冷劑溫度更低的混合製冷劑。壓縮的低度混合製冷劑經流送管線40通過換熱器61,在管線41中離開換熱器61。要求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在換熱器61中被冷卻至這樣的溫度,當其從換熱器61通入液流管線41時全為液態。管線41中的低度混合製冷劑通過膨脹閥64,使足量的液態低度混合製冷劑閃蒸以使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的溫度降至要求的溫度。製備PLNG所要求的溫度典型地低於約-85℃,優選在約-95℃和-110℃之間。經過膨脹閥64使壓力降低。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經管線42進入換熱器61,當其通過換熱器61時連續汽化。當其排入管線43時,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為氣/液混合物(主要為氣態)。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經管線43通過換熱器65,在此(1)通過逆流地與另一低度製冷劑流(物流53)間接換熱和(2)通過與高度製冷劑流31間接換熱,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繼續升溫和汽化。升溫的低度混合製冷劑經管線44通入汽-液分離器80,在此將所述製冷劑分成液態部分和氣態部分。氣態部分經管線45通入壓縮機81,液態部分經管線46通入泵82,使液態部分加壓。管線47中的壓縮的氣態低度混合製冷劑與管線48中的加壓液體混合,混合的低度混合製冷劑流被後冷卻器83冷卻。後冷卻器83通過與外部冷卻介質間接換熱使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冷卻,所述外部冷卻介質優選為最終用所述環境作為受熱器的冷卻介質。適用的環境冷卻介質可包括大氣、淡水、鹽水、大地、或上述兩或多種。然後將所述冷卻的低度混合製冷劑通入第二汽-液分離器84,使之分成液態部分和氣態部分。所述氣態部分經管線50通入壓縮機86,所述液態部分經管線51通入泵87,使液態部分加壓。壓縮的氣態低度混合製冷劑與加壓的液態低度混合製冷劑混合,混合的低度混合製冷劑(物流52)被後冷卻器88冷卻,後冷卻器88通過類似於後冷卻器83的適合的外部冷卻介質使之冷卻。離開後冷卻器88後,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經管線53通入換熱器65,在此與通過換熱器65的低度製冷劑流43間接換熱和與高度製冷的製冷劑(物流31)間接換熱,使任何殘留的氣態低度混合製冷劑大部分液化。
參見所述高度製冷循環,壓縮的基本上液態的高度混合製冷劑經管線31通過換熱器65至排出管線32。要求在換熱器65中使管線31中的高度混合製冷劑冷卻至這樣的溫度,在其從換熱器65通入管線32之前全為液態。管線32中的製冷劑通過膨脹閥74,使足量的液態高度混合製冷劑閃蒸以使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的溫度降至要求的溫度。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物流33)通過換熱器65時沸騰,從而當其排入管線20時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基本上為氣態。所述基本上氣態的高度混合製冷劑經管線20通入製冷劑汽-液分離器66,分成液態部分和氣態部分。氣態部分經管線22通入壓縮機67,液態部分經管線21通入泵68,使液態部分加壓。管線23中的壓縮的氣態高度混合製冷劑與管線24中的加壓液體混合,混合的高度混合製冷劑流被後冷卻器69冷卻。後冷卻器69通過與外部冷卻介質間接換熱使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冷卻,與後冷卻器83和88相似,所述外部冷卻介質優選為最終用所述環境作為受熱器的冷卻介質。然後,冷卻的高度混合製冷劑通入第二汽-液分離器70,分成液態部分和氣態部分。氣態部分通入壓縮機71,液態部分通入泵72,使液態部分加壓。壓縮的氣態高度混合製冷劑(物流29)與加壓的液態高度混合製冷劑(物流28)混合,混合的高度混合製冷劑(物流30)被後冷卻器73冷卻,後冷卻器73通過適合的外部冷卻介質冷卻。離開後冷卻器73後,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經管線31通入換熱器65,使任何殘留的氣態高度混合製冷劑大部分液化。
換熱器61和65不限於任何類型,但因經濟性,優選板翅片式、螺旋式、和低溫試驗箱換熱器,均通過間接換熱冷卻。本文所用術語「間接換熱」意指使兩流體流在無任何物理接觸或流體間不相互混合的情況下進行熱交換。本發明中所用換熱器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優選送入換熱器61和65的含液相和汽相的所有物流具有沿其進入通道的橫截面均勻分布的液相和汽相。為此,優選為各蒸汽和液體流提供分布裝置。需要將物流分成液體和蒸汽流時,可將分離器加入多相流體流中。例如,在緊鄰物流42進入換熱器61之前在物流42中加入分離器。
實際上完成天然氣的冷卻和液化任務的低度混合製冷劑可包含多種化合物。雖然任何數量的組分可形成所述製冷劑混合物,但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優選有約3至約7個組分。例如,所述製冷劑混合物中所用製冷劑可選自公知的滷代烴及其共沸混合物以及各種烴。一些例子是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異丁烷、丁烷、丁烯、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一氯三氟甲烷、一氯二氟甲烷、四氟甲烷、一氯五氟乙烷、和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任何其它烴基製冷劑。非烴類製冷劑如氮、氬、氖、氦、和二氧化碳也可使用。用於所述低度製冷劑的組分的唯一判斷標準是它們是相容的且有不同的沸點,優選相差至少約10℃(50°F)。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必須能在管線41中基本上為液態,還能通過與其本身和待液化天然氣換熱而汽化以致所述低度製冷劑在管線43中主要為氣態。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必須不含將在換熱器61或65中固化的化合物。適用的低度混合製冷劑的例子可預計落入以下摩爾分數百分率範圍內C1約15%至30%,C2約45%至60%,C3約5%至15%,和C4約3%至7%。可調節所述低度混合製冷劑組分的濃度使之與待液化天然氣的冷卻和冷凝特性和所述液化方法的低溫需要相匹配。
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也可包含多種化合物。雖然任何數量的組分可形成所述製冷劑混合物,但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優選有約3至約7種化合物。例如,所述製冷劑混合物中所用高度製冷劑可選自公知的滷代烴及其共沸混合物,以及各種烴。一些例子是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異丁烷、丁烷、丁烯、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一氯三氟甲烷、一氯二氟甲烷、四氟甲烷、一氯五氟乙烷、和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任何其它烴基製冷劑。非烴類製冷劑如氮、氬、氖、氦、和二氧化碳也可使用。用於所述高度製冷劑的組分的唯一判斷標準是它們是相容的且有不同的沸點,優選相差至少約10℃(50°F)。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必須能在管線32中基本上為液態,還能通過與其本身和要在換熱器65中升溫的低度製冷劑(物流43)換熱而全部汽化以致所述高度製冷劑在管線20中主要為氣態。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必須不含將在換熱器65中固化的化合物。適用的高度混合製冷劑的例子可預計落入以下摩爾分數百分率範圍內C1約0%至10%,C2約60%至85%,C3約2%至8%,C4約2%至12%,和C5約1%至15%。可調節所述高度混合製冷劑組分的濃度使之與待液化天然氣的冷卻和冷凝特性和所述液化方法的低溫需要相匹配。
實施例進行模擬的質量和能量平衡以說明附圖所示實施方案,結果示於下表中。這些數據是用稱為HYSYSTM的商購工藝模擬程序(購自Hyprotech Ltd.of Calgary,Canada)獲得;但也可用其它商購工藝模擬程序產生數據,例如包括HYSIMTM、PROIITM、和ASPEN PLUSTM,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熟悉的。提供表中所示數據是為更好地理解附圖中所示實施方案,但不應解釋為本發明不必要地限於此。溫度和流量不應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基於本文的教導,溫度和流量可有許多改變。
該實施例假定天然氣原料流10有以下組成(摩爾%)C194.3%;C23.9%;C30.3%;C41.1%;C50.4%。進入換熱器61的低度製冷劑的組成(摩爾%)為C133.3%;C248.3%;C32.1%;C42.9%;C513.4%。進入換熱器65的高度製冷劑的組成(摩爾%)為C111.5%;C243.9%;C332.1%;C41.6%;C510.9%。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制定封閉循環中製冷劑的組成使對於各種不同的原料氣組成、壓力和溫度而言使天然氣液化生產PLNG所需製冷能量最小。
表中所示數據表明低度循環中所需最大製冷劑壓力不超過2480kPa(360psia)。使天然氣液化至約-160℃溫度的傳統製冷循環典型地需要約6200kPa(900psia)的製冷壓力。通過在低度製冷循環中使用顯著降低的壓力,所述製冷循環所需管道材料明顯減少。
如該實施例中所示,本發明的另一優點是所述液化工藝過程中在足夠用於常規氣輪機的壓力下提供燃料流18,而不用輔助的燃料氣壓縮。
本領域技術人員特別是得益於本專利的教導,將認識到對上述具體實施方案的許多修改和改變。例如,根據體系的總體設計和原料氣的組成,可按本發明採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而且,可根據總體設計需要補充或改裝原料氣冷卻序列以獲得最佳有效換熱需求。此外,可通過加入可與所示裝置互換的裝置完成某些工藝步驟。如上所述,具體地公開的實施方案和實施例不應用於限制或約束本發明的範圍,本發明的範圍由後面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確定。
表
表
權利要求
1.一種使天然氣流液化生產有高於-112℃(-170°F)的溫度和足以使所述液態產品處於或低於其泡點的壓力的加壓液態產品的方法,使用兩種封閉循環的多組分製冷劑,其中高度製冷劑使低度製冷劑冷卻,所述低度製冷劑使所述天然氣冷卻並液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第一封閉製冷循環中通過間接與所述低度多組分製冷劑換熱使天然氣流冷卻並液化;(b)通過與另一低度製冷劑流逆流換熱和與高度製冷劑流換熱使所述低度製冷劑升溫;(c)將步驟(b)所述升溫的低度製冷劑壓縮至升高的壓力,用外部冷卻流體後冷卻;(d)通過與第二高度多組分製冷劑流換熱和與步驟(b)的低度製冷劑換熱使所述低度製冷劑進一步冷卻,在此熱交換期間所述高度製冷劑升溫;和(e)將步驟(d)所述升溫的高度製冷劑壓縮至升高的壓力,用外部冷卻流體後冷卻。
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驟(a)的間接換熱由一步組成。
3.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低度多組分製冷劑包含甲烷、乙烷、丁烷和戊烷。
4.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高度多組分製冷劑包含丁烷和戊烷。
5.一種使富甲烷氣流液化生產有高於-112℃(-170°F)的溫度和是以使所述液態產品處於或低於其泡點的壓力的加壓液態產品的方法,使用兩個封閉的多組分製冷循環,所述製冷循環中的各種製冷劑包含不同揮發度的組分,所述方法包括(a)在第一製冷循環中用第一低度混合製冷劑在第一換熱器中使所述富甲烷氣流液化;(b)在多個壓縮步驟中壓縮所述第一低度混合製冷劑,在一或多步中用外部冷卻流體使所述壓縮的低度混合製冷劑冷卻;(c)在第二換熱器中用第二低度混合製冷劑冷卻所述壓縮冷卻的第一低度混合製冷劑以使所述壓縮的第一低度混合製冷劑在第一換熱器中使所述富甲烷氣體液化之前至少部分地液化;和(d)在多個壓縮步驟中壓縮所述第二多組分製冷劑,在一或多步中用外部冷卻流體使所述壓縮的第二多組分製冷劑冷卻,使所述壓縮冷卻的第二多組分製冷劑在第二換熱器中熱交換產生冷卻的至少部分液化的第二多組分製冷劑,使所述冷卻的至少部分液化的第二多組分製冷劑膨脹產生低溫冷卻劑,通入所述低溫冷卻劑與所述壓縮冷卻的第二多組分製冷劑逆流換熱使所述第一多組分製冷劑至少部分液化並使所述第二多組分製冷劑至少部分汽化,將所述第二多組分製冷劑循環至第一壓縮步驟。
6.一種使富甲烷氣體液化產生溫度高於約-112℃的加壓液態產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第一換熱器中通過與第一封閉製冷循環中的第一多組分製冷劑換熱使所述氣體冷卻並液化;(b)在第二換熱器中用第二封閉製冷循環中的第二多組分製冷劑使所述第一多組分製冷劑冷卻;(c)所述第一製冷循環包括在至少一個壓縮冷卻步驟中使步驟(b)的冷卻的第一製冷劑加壓和冷卻,所述壓縮冷卻步驟包括使升溫的第一製冷劑相分離成為汽相和液相,分別使所述汽相和液相加壓,使所述加壓的液相和加壓的汽相混合,用外部冷卻流體使所述混合相後冷卻;使所述加壓的第一製冷劑通過第二換熱器用所述第二製冷劑冷卻所述第一製冷劑;使所述加壓的第一製冷劑通過第一換熱器;使所述加壓的第一製冷劑膨脹使所述第一製冷劑轉化成更低溫度的混合製冷劑,使所述膨脹的第一製冷劑與膨脹前的第一製冷劑和富甲烷氣逆流通過所述第一換熱器,從而使所述膨脹的第一製冷劑升溫並產生溫度高於約-112℃的加壓液體,使所述升溫膨脹的第一製冷劑循環至第二換熱器;和(d)所述第二製冷循環包括在至少一個壓縮冷卻步驟中使所述升溫的第二製冷劑加壓和冷卻,所述壓縮冷卻步驟包括使所述升溫的第二製冷劑相分離成為汽相和液相,分別使所述汽相和液相加壓,使所述加壓的液相和加壓的汽相混合,用外部冷卻流體使所述混合相後冷卻;使所述加壓的第二製冷劑通過第二換熱器用所述第二製冷劑冷卻所述第一製冷劑;使所述加壓的第二製冷劑膨脹至更低溫度,使所述膨脹的第二製冷劑與膨脹前的第二製冷劑和所述第一製冷劑逆流通過所述第二換熱器,從而使所述膨脹的第二製冷劑升溫。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在兩個封閉循環中用兩種混合製冷劑使天然氣液化生產溫度高於-112℃的加壓液態產品的方法,即用於使天然氣冷卻並液化的低度製冷劑和用於冷卻所述低度製冷劑的高度製冷劑。所述低度製冷劑用於使天然氣液化後,(a)通過由換熱器(65)與另一低度製冷劑流逆流換熱和與第一高度製冷劑流換熱而升溫,(b)壓縮至升高的壓力,和(c)用外部冷卻流體後冷卻。然後由換熱器(65)通過與第二高度混合製冷劑流換熱和與低度製冷劑換熱使所述低度製冷劑冷卻。所述高度製冷劑通過與所述低度製冷劑換熱而升溫,壓縮(67)至升高的壓力,用外部冷卻流體(69)後冷卻。
文檔編號F25B1/00GK1330760SQ99814621
公開日2002年1月9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18日
發明者E·L·金伯爾 申請人:埃克森美孚上遊研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