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雙11能做什麼(城市購買力排行)
2023-07-16 08:37:25
盤點今年 「雙11」
城市購買力排行,常州位居全省第四
總交易額4982億,訂單創建峰值58.3萬筆/秒,物流訂單總量23.21億,「雙11」的第12年,天貓再次刷新記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這份成績單中,我們大常州的貢獻值可不小,不僅購買力排到江蘇省第4名,全網的零售額也超過了30億元,同比增長27.5%。
全省城市購買力排行常州位居第四
江蘇省內城市購買力,常州排第4
從天貓官方發布的數據簡報來看,今年「雙11」期間,常州的城市購買力在整個江蘇省排到了第4位,僅次於蘇州、南京和無錫。「你可別小看這個第4位,其實不簡單,因為常州的總人口數遠少於排名在後面的南通和徐州,所以這就看出常州的人均消費量還是非常可觀的,而消費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常州移動電商協會副會長陳國軍如是分析。
陳國軍(站立者)
陳國軍認為,從今年雙11的數據變化中不難看出,如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變得更加趨於理性,除了「雙11」當天零點之後的30分鐘有一波數據高峰外,之後的23個小時裡,數據變動都比較平穩。「今年『雙11』分了兩波,第一波從11月1日開始,然後一直持續到了11日晚12點,中間的這段時間給了消費者們充分的時間去糾結和考慮,所以我們原本以為會順應活動而出現的兩波銷售高峰並沒有出現,11日當天的銷售額除了前半小時,後面都比較平。」
本地傳統品牌布局新零售影響擴大
除了購買力在全省名列四強外,常州參與本次「雙11」銷售的網絡商家們的銷售額,也呈現出了明顯增長。根據市商務局給出的數據,今年「雙11」期間,我市實現網絡零售額超過30億元,同比增長27.5%。這其中傳統品類、品牌表現亮眼。例如作為我市本土彩棉服飾民營生產企業的頂瓜瓜,近年來深耕電商,推動線上線下聯動。年初在疫情期間,加快「社群分享 直播」的新零售布局,打造直播基地和新零售品牌集合工廠店。今年「雙11」期間線上銷售額突破1億元,在以品牌精選定位的電商平臺唯品會家居服類目排名第三;童裝京東銷售暴增3936.6%。集團旗下安科電商展開了對「U.S. POLO ASSN.」「JOCKEY」等近1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引進或收購,為成長型企業提供零售運營與管理服務。
「雙11」24小時戰報
同樣的,我市橫林鎮的強化地板、家具製造業的各大小廠商共同發力,今年「雙11」期間,全鎮交易額突破2.3億元,同比增幅11.2%。物流超238萬件,同比增幅14.6%。其中,常州市中淘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電商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同比增長74.3%,首日發運貨物就達20萬件。從行業分類來看,家具家裝類目成為我市「雙11」期間零售額排名第一的行業,佔比超過45%。
而在「阿里數據」發布的天貓「雙11」「爆款」產業帶中,常州的燈具也是榜上有名。
受疫情影響海淘訂單激增
年初的新冠疫情持續至今,阻礙了不少小夥伴出國的腳步,那寶寶的進口奶粉、姑娘們的化妝品、父母們的進口保健品如何採購?這時候就要看跨境電商們的神通了。
根據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市跨境電商運營服務商江蘇嗨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店鋪,累計銷售額超過7億元,同比增長75%。公司名字大家未必熟悉,但他家代理的一個品牌相信有不少家庭都不陌生——Swisse。Swisse是澳大利亞的一個知名保健品牌,該品牌旗下包含複合維生素類膳食補充品、運動營養品、美容營養產品和功能食品等產品,近年來深受國人喜愛。「Swisse的海外官方旗艦店就是由嗨購科技運營的,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往常的訂單量都較之前增長了不少,更別說『雙11』期間還有各種優惠,訂單的增長速度是我們羨慕不來的。」陳國軍介紹.
積極直播也不忘試水新模式
直播短視頻成為品牌營銷新渠道,有效提升轉化率。雖說薇婭和李佳琦作為直播帶貨的「一哥一姐」更被人熟知,但其實不管是大品牌還是小店鋪,今年直播的參與度都非常高,據統計,今年「雙11」期間,全市參與直播的商品實現網絡零售額超過2億元,直播場次3563場,累計觀看人數達2334萬人次,像眾力高建材「雙11」期間直播觀看人數就近500萬。
「根據淘寶官方的統計,今年參與直播的商家比去年增長了220%,我身邊認識的朋友,只要是做平臺銷售的,哪怕是老闆自己帶貨,全部都啟動了直播。」陳國軍說。
除此之外,我市也不缺敢於試水新模式的商家。定製化生產可以實現產銷一體化,是解決庫存問題的一種新嘗試。常州的棉之初服飾有限公司最為國內最早一批淘品牌,旗下擁有棉先生、初棉、棉叔叔三個服裝品牌,今年與阿里巴巴旗下新智造平臺「犀牛」合作,試點了「先預售再生產」的經營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反向指導產品設計和生產,實現通過用戶連接生產的轉變,真正做到零庫存。「這種模式我們也是這次『雙11』期間,才聽說身邊有人開始真正去實現。這對於我們電商,尤其是服裝行業都是非常有益的嘗試,畢竟庫存問題現在越來越影響我們的整體業績,清庫存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愈發困難,如果這種模式可以推廣,那麼問題真的可以迎刃而解了。」陳國軍說。
快遞像外賣,當天下單隔天就到
每年的「雙11」對物流來說都是一次「大考」。「快遞變快」是今年不少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天貓11日晚間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1」籤收普遍比去年快一天。物流提速背後,供應鏈如何作出相應調整?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進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快速達」如何兌現承諾?
陳國軍解釋,快遞速度變快,一方面是因為今年的「雙11」拉長了「戰線」,有兩波售賣,從11月1日開始一直到11月11日,早下單就意味著早收貨。另一方面,一系列物流「黑科技」的集中亮相,也讓物流提速變成可能。
「今年物流提速的一個關鍵在於數據協同和智能預測。消費者在預售期內付完訂金,供應鏈就把貨發到買家附近的快遞點和社區。一旦付完尾款,包裹就從身邊送出,最快5分鐘就能收貨。這樣的操作模式和往年是不一樣的。」陳國軍解答,這當中的核心就在於大數據和算法。平臺事先會預測一些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按照預測情況,把商品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 尹夢真 朱臻 圖文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