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輪胎邊線的氣胎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4:55:46
專利名稱:不帶輪胎邊線的氣胎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充氣輪胎。
專利FR-A-1,169,474描述了一種不帶輪胎邊線的氣胎。該氣胎在其輪圈的固定點處,包括多個小的帘布線網層,在每一線網層中,帘布是互相平行的,並且相對於平行連接是嚴重傾斜的,不同的線網層彼此相交。這個專利的目的是通過使輪胎不帶有輪胎邊線,而使輪胎的製造容易進行,這是因為不需要製造輪胎邊線了。然而,生產這種輪胎有一些問題,因為很難保證在製造、成型和硫化工序過程中,輪胎的各種零件都能滿意地保持在規定位置上,並且最終完成的輪胎也沒有表現出令人滿意的滾動耐久性。
專利申請EP-A-672,547說明了一種不帶有輪胎邊線的氣胎,它包括一個環形零件,該環形零件的抗拉強度明顯地比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的輪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低;另外還包括至少二個增強的線網層,它們與該環形零件接觸或靠近該環形零件。這些線網層的組合的抗拉強度至少與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的輪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相等。這種輪胎的滾動耐久性良好。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改進這種已知的輪胎。
根據本發明的充氣輪胎,它包括輪周、二個胎邊和至少一個從一個胎邊延伸至另一個胎邊的胎身線網層,其特徵為,每一個胎邊具有下列特點a)它沒有輪胎邊線,並且包括一個環形零件。該環形零件在縱向方向的抗拉強度明顯比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的輪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低,這個環形零件的軸線就是輪胎迴轉的軸線。
b)稱為「增強線網層」的至少二個相鄰的線網層,放置成與該環形零件接觸,或靠近該環形零件。這些增強線圈層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有相互平行的帘布,這些帘布從一個線網層至另一個線網層彼此相交。在每一個增強線圈層中,角度α為銳角。該角度α是在帘布的任何一點上,由這個帘布的方向和以輪胎迴轉軸線為軸心、並通過該帘布上的這個點的圓的切線形成的。這個角度α滿足關係0°<α≤10°。這個角度是在增強線網層的方向實際上是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上的區域內測量的。
c)各個增強線網層組合起來,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至少與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中的輪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相等。
d)胎身線網層是圍繞著該環形零件纏繞的。以及e)當將輪胎安裝在輪圈上時,至少在輪圈凸緣的頂部區域內,是將胎邊放在輪圈的側面上,該胎邊的外部區域滿足下列條件中的至少一個條件-它包括有橡膠,該橡膠在硫化狀態下的彈性損失模量G」小於1(G」用兆帕表示),並且G」是在50℃和頻率為10赫茲、剪切變形10%的條件下測量的;-它包括有橡膠,其厚度最多等於2mm。
本發明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進行的說明可以很容易理解。
圖1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具有二個胎邊的充氣輪胎的徑向橫截面;圖2更詳細地表示圖1所示的輪胎的胎邊的徑向橫截面;圖3表示圖2所示的胎邊的一部分的側視圖;圖4表示不是根據本發明的輪胎胎邊的徑向橫截面;和圖5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輪胎的胎邊的徑向橫截面。
圖1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充氣輪胎1。圖1為徑向橫截面,即在通過與直線D平行的外胎1的迴轉軸線(該軸線在圖1中沒有示出)的平面上所取的橫截面。這個輪胎1包括輪周2、二個側壁3和二個胎邊4。該輪周2由二個輪周線網層21、22按已知方式增強。每一個胎邊4包括一個增強組件40(它將在下面更詳細地說明)。
胎身線網層5(例如,徑向的胎身線網層)從一個胎邊4通過輪周2和側壁3,延伸至另一胎邊。
輪胎1安裝在輪圈6上,該輪胎的赤道平面圖形上用線XX』表示,這個平面通過輪周2的中間,並與輪胎的迴轉軸線垂直。
圖2更詳細地表示了輪胎1的胎邊4。胎邊4包括一個環形零件7(例如,圓形軟線),這個圓的軸線即為輪胎的迴轉軸線。
在本文的其餘部分,為了簡單而使用的術語「橡膠」按慣例表示橡膠的成分。該成分包括至少一種橡膠材料和輪胎工業中所使用的常規配料,例如硫化劑(特別是硫),硫化催化劑,防氧化劑和填充劑(例如,碳黑或二氧化矽)。當輪胎正在製造時,這種成分處在未硫化的狀態,而在最終製成的輪胎中,則處在硫化狀態。
兩個相鄰的增強線網層8和9的相應下端8i、9i與該環形零件7接觸,並且在該零件7上面延伸,即它們比零件7更接近輪周2。這些線網層8、9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有橡膠80、90,在橡膠80、90中都布設了增強帘布81、91。增強線網層10圍繞著零件7和線網層8、9延伸,從而形成二個基本的線網層10A、10B。基本線網層10A、10B加在線網層8、9上,而線網層8、9則夾在基本線網層10A、10B之間。以後稱為「增強線網層」的彼此相互接觸的線網層10A、8、9、10B基本上互相平行。線網層10包括橡膠100,在橡膠100中布設了增強帘布101。由零件7和線網層10A、8、9、10B組成的組件用40標註,而這些線網層的組合(沒有零件7)用40A標註。
在任何一個給定的增強線網層8、9、10A、10B中,該線網層的帘布是互相平行的,並構成一個銳角α。該銳角α是在帘布的任意一點上,在該帘布的方向和以輪胎的迴轉軸線為軸線、並通過這個點的圓的切線之間形成的。圖3表示從與輪胎1的迴轉軸線平行的方向的側面看的基本線網層10B的一部分。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到實際上為直的帘布部分101(用直線段101a表示)和通過這個帘布部分上的一點P的圓C的一部分。圓C以輪胎1的迴轉軸線作為其軸線,圓C在P點的切線用T表示。因此,角度α為由T和101a形成的銳角。角度α是在線網層10A、8、9、10B的方向實際上是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上的那個點上測量的。
對於每一個線網層10A、8、9、10B,角度α是隨著點P的位置而改變的,它通常是大於0°,最大等於10°。
一個增強線網層的帘布與相鄰的一個線網層或多個線網層的帘布相交,即是說,兩個相鄰線網層的帘布是相互不平行的。例如,線網層8的帘布81與相鄰的線網層10A的帘布101和相鄰的線網層9的帘布91相交,而線網層10A的帘布101則與線網層10B的帘布101相交,因為這些線網層10A、10B都是將同一個線網層10圍繞零件7向上彎而構成的。
對於零件7和帘布81、91及101,「帘布」這個術語必須十分廣義地來理解,這種帘布可能是由單根長絲或單絲紗組成,或者是把捻在一起的這種紗組合,特別是形成多股線或加捻紗而組成的。組成這些帘布的材料可以改變,例如,它可以是金屬,特別是鋼,也可以是有機聚合物(例如,由纖維素材料或非芳香族,或芳香族聚醯胺,或聚酯製成的有機聚合物,特別是芳族聚醯胺帘布),或者也可以是無機材料(例如,玻璃或碳)。每一個帘布可能包括幾種這類材料。
環形零件7在縱向方向的測量抗拉強度明顯地比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的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低,而各個增強線網層的組合40A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至少應與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的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相等。縱向方向理解為是指以輪胎的迴轉軸線為軸線,並通過胎邊線(在已知輪胎情況下)或通過增強線網層組合(在根據本發明的輪胎的情況下)的圓周的方向。因此,這些增強線網層的機械強度對由零件7和線網層8、9、10組成的增強組件40的機械強度起主要作用,這樣,這個組件就可代替通常輪胎的胎邊線。
胎身線網層5圍繞著組件40纏繞,因而,也是圍繞著零件7纏繞。胎身線網層5按慣例包括橡膠50,在橡膠50中布設了增強帘布51。這裡,術語「帘布」也具有上述的一般意義。為了圖形清楚起見,在圖2中只表示了帘布51的一部分。橡膠50的M10模量最好是比橡膠80、90、100的M10模量明顯地小些。
在胎身線網層5和組件40之間放置著稱為去耦橡膠的二塊橡膠11、12。橡膠11、12的M10模量值最好在橡膠50的M10模量值和橡膠80、90、100的M10模量值之間。
去耦橡膠11、12可以用布設在胎身5和組件40之間的單一一塊橡膠(例如,在胎邊區的連續的橡膠)代替。
在上述和接下去的說明中,對於給定的橡膠,M10模量代表變形δL/L為10%時的拉伸應力σ10與這個變形之比,這裡L為試件的初始長度,δL為試件的伸長。因此,M10=σ10[δL/L]-1=10σ10。
這個M10模量是根據1988年9月的AFNOR-46-002標準,在根據1979年12月的AFNOR-NF-T40-101標準規定的標準溫度和溼度測定條件下定義的。橡膠80、90、100的M10模量值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橡膠11、12的M10模量值也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參見圖2,與零件7相對的線網層8、9的那些末端用符號8a、9a來表示。同樣,不與零件7接觸的基本線網層10A、10B的那些末端分別用10a、10b表示。稱為上端的所有末端8a、9a、10a、10b都在胎邊4的內面。
橡膠11放置在組件40的外面,都在線網層10A的上部上面,並在組件40上面延伸至側壁3中,而橡膠12則放在末端10a和10b之間,與四個線網層10A、8、9、10B接觸。
所有這些上端,在圖2的平面上是在不同的高度的,即在沿著與垂直赤道平面平行的垂直箭頭F的方向,逐漸趨於輪周,末端10b、9a、8a、10a是按照高度逐漸增加的次序排列的,即是說,組件40的厚度(因而也是剛度),是沿著箭頭F的方向,逐漸向下遞減的。分別與末端10b、9a、8a、10a相適應的逐漸增加的高度H10b、H9a、H8a、H10a表示在從通過胎邊4的底端4i的水平線δ開始的垂直線Dh上。
如圖2所示,當將輪胎1安裝在輪圈6上時,末端10a(即組件40的上端)的高度H10a比與輪圈凸緣60的頂部相適應的高度H60大。在這些條件下,胎邊4在與輪圈6接觸的底部區域,和在輪圈6附近,在輪圈凸緣60的頂部上面都表現出足夠的剛性,這是很重要的,從而可使胎邊4保持在輪圈6的規定位置上。
在圖2的徑向橫截面中,點4j在胎邊4的底面上,在組件40的下面,在通過環形零件7的軸心O的平面π內。當輪胎1處在自由狀態,即沒有安裝在輪圈6上時,點4j比在已知的、自由狀態下具有通常的胎邊線的輪胎中的該點更接近輪胎1的迴轉軸線,即是說,由末端4j圍繞這根軸線形成的圓的直徑比沒有安裝在其輪圈上的這種已知輪胎的相應直徑要小。這些直徑之差,可在,例如0.5%和5%之間,最好在0.5%和2%之間,而這個直徑差為大約1%是有利的。這樣,由於胎邊底部受到壓縮,輪胎1可以很好地固定在輪圈6上,該在輪圈6上的輪胎1的直徑與具有通常的胎邊線的已知輪胎一樣。在所有這些情況下,輪圈6都是通常的輪圈。
環形零件7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最好小於500十牛頓(daN),而小於300十牛頓是有利的,即是說,這個零件的機械強度比胎邊線所必需的機械強度小很多,因而,輪胎1可以沒有通常的胎邊線。然而,選擇這個拉抗強度可以允許在製造輪胎1時,完成安裝、向上彎、成型和硫化操作。這些操作,從本質上講,例如,已在上述的申請EP-A-672,547中進行了說明。因此,零件7的機械強度比通常的胎邊線的機械強度低很多。這樣,零件7的作用不是胎邊線,而是使線網層10A、8、9、10B可以彼此相對放置的零件。
增強線網層組合40A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最好大於800十牛頓,而大於1000十牛頓是有利的。
胎邊4包括橡膠G4,它力圖與輪圈、即在胎邊的外部區域接觸。橡膠G4和覆蓋側壁3的外側的橡膠G3之間的連接線L43在高度H10a的上面,因而也在輪圈凸緣60的頂部上面。在硫化狀態下,橡膠G4和G3每一個橡膠的彈性損失模量G」小於1。G」用兆帕表示,G」是在50℃和頻率10赫茲、剪切變形10%的條件下測量的。G」的定義和一般的測試條件在1984年12月的法國標準AFNOR-NF-T46-026中給出。
因此,橡膠G4的模量G」比具有通常的胎邊線的標準胎邊的外部區域的相應橡膠模量少,因為這些通常橡膠的模量G」至少等於1。
最好,橡膠G4的模量G」小於0.5,而模量G」小於0.1是有利的。
組件40在輪圈凸緣60的頂部上面延伸這個事實有可能在這個關鍵區域使胎邊增強,因此可以限制與輪圈接觸,特別是與輪圈凸緣頂部接觸產生的磨損,因為可以採用模量「G」比通常輪胎的模量G」小的橡膠G4。作為上述胎邊增強的結果,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是使橡膠G4的厚度相對於通常的輪胎減少,其厚度最多等於2mm,而在通常的輪胎中,這個厚度比2mm大得多。在本發明的後一個實施例中,橡膠G4可以與通常輪胎的橡膠G4相同,但也可以將這兩個實施例綜合,那末,橡膠G4的模量G」小於1和/或厚度最多等於2mm。對於根據本發明的輪胎1的橡膠G4,採用模量G」小於1和/或厚度最多等於2mm,可以減小滯後損失,因而可減小橡膠G4的發熱,這樣,可使胎邊4、因而也是輪胎1的耐久性增加,同時滾動阻力降低。
本發明適用於增強線網層10A、8、9、10B在高度上不是所有都錯開的情況(例如,這些線網層中有二個的末端在同一高度的情況)。優選的特性是,作為組件40的厚度向著輪周方向逐漸減小的結果,組件40的剛度向著輪周2方向逐漸減小,因此,末端10b、9a、8a、10a不是全部在同一高度上。
為了達到減小剛度的目的,可以設想不同於減小增強線網層厚度的方法。
可以設想橡膠G3和G4是一樣的,橡膠是單塊的並沿著組件40和側壁3連續,L43線不再存在。這樣做的優點是,由於側壁和胎邊的外部區域使用了相同的橡膠,因此可使輪胎1的製造變得簡單。最好是,橡膠G4圍繞著組件40延伸,直到胎邊4的底面內面部分為止,該胎邊4包括含有底部末端4i的橡膠端部4k。
例如,可以不需要在線網層10A、8、9、10B之間放置橡膠,而使這些線網層重疊,並且,胎身線網層5,在圍繞組件40向上彎的同時,只與組件40和薄的去耦橡膠11、12接觸,這些橡膠的厚度大約為1mm。相反,具有通常的胎邊線的已知輪胎,在胎身線網層的捲起部分和胎邊線之間包括一大塊橡膠,通常稱這塊橡膠為「填充橡膠」或「胎邊線填充」。
圖4用例子表示已知輪胎1』的胎邊4』。該輪胎1』具有通常的胎邊線40』、側壁橡膠G』3和在胎邊4』的外部區域中的橡膠G』4。橡膠G』4的模量G」至少等於1,並比側壁橡膠G』3的模量G」大很多。為了避免與輪圈,特別是與輪圈凸緣的頂部接觸產生的磨損,橡膠G』4的厚度大於3mm。在胎身5』的捲起部分和胎邊線40』之間,放置著一大塊橡膠G』5。為了使胎邊增強一定的量,在輪圈凸緣60頂部上面延伸的橡膠G』5的模量G」非常高,約為8。因此,二塊橡膠G』4和G』5的滯後較大,使胎邊4發熱,並造成相當大的滾動阻力。
作為一個例子,根據本發明的硫化輪胎1具有下列特性-尺寸175/70R-13。
-輪周線網層21、22由鋼製的增強帘布組成的已知的線網層,與赤道平面成21°角,這些增強的線網層從一個線網層至另一個線網層彼此相交。
-胎身線網層5通常的具有聚酯帘布51的徑向線網層,橡膠50的M10值為0.3兆帕。
-環形零件7二圈由芳族聚醯胺合股線組成的帘布,帘布的抗拉強度為100十牛頓,因此零件7在縱向方向的總抗拉強度為200十牛頓。
-線網層10A、8、9、10B用芳族聚醯胺帘布製成的同一種線網層,所有線網層的角度α大致等於5°,這些帘布從一個線網層至另一個線網層彼此相交。
-每一個線網層在線網層帘布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每分米(dm)線網層寬度5000十牛頓,組件40A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大約等於3500十牛頓。
-橡膠80、90、100的M10值(相同)2.4兆帕。
-去耦橡膠11、12-M10值橡膠12為0.6兆帕,橡膠11為0.8兆帕,-橡膠11、12的厚度為0.8mm,其G」值小於橡膠80、90、100、50的G」值。
-橡膠G3和G4相同,並且在輪圈凸緣60的頂部附近形成G」值等於0.08兆帕、厚度為1.5mm的單塊橡膠。
-在安裝在輪圈6上之前,點集4j的直徑為322mm,在輪圈上的這個直徑為328mm,因此直徑減小6mm。
-H10a、H8a、H9a、H10b的高度分別為30mm,20mm,15mm,12mm。
-輪圈凸緣60的頂部高度H60在H8a和H9a之間。
-輪胎重量6.3kg。
另一方面,生產了同一尺寸175/70R-13的已知輪胎、該輪胎除了下述差別之外,與本發明的輪胎相同-增強組件40被通常的金屬胎邊線代替,在縱向方向測量的金屬胎邊線的抗拉強度為2000十牛頓。
-它包括一個側壁橡膠,該側壁橡膠與上述的G3橡膠和G」值為1MPa的G』4橡膠相同,側壁橡膠在輪圈凸緣頂部區域的厚度為3mm。
-它包括作為胎邊線填充的橡膠G』5,其G」值為8MPa,重量相當大(231g) 。
在輪胎安裝在已知輪圈6上之前,點4j的直徑與在該已知輪圈6上安裝了根據本發明的輪胎時的直徑相同,為325mm,因此,點4j的直徑差為3mm,因此,在自由狀態下,即在安裝在輪圈上之前,已知輪胎和根據本發明的輪胎之間,點4j的直徑差為0.9%。
-重量為6.8kg。
對於兩種輪胎,決定G」和M10的定義和條件為上面給出的那些。
因此,本發明可使重量減少超過7%。
兩種輪胎都進行了速度極限試驗、滾動阻力試驗和耐久性試驗。
速度極限試驗輪胎充氣至ETRTO(歐洲輪胎和輪圈技術組織)為這些外胎規定的最大壓力,即2.5巴,並且輪胎上施加ETRTO規定的最大負載,即466十牛頓。接著,使輪胎滾動,增大速度直至輪胎徹底破壞,這在速度為215公裡/小時時發生。
結果發現,在兩種情況下,在滾動結束時輪胎質量的惡化是由於輪周2的損壞,而不是由於根據本發明的組件40或通常的胎邊線的損壞造成的。因此,就速度極限而言,兩種輪胎具有相似的品質。
滾動阻力滾動阻力是根據1992年的ISO8767標準,在80公裡/小時的速度下確定的。結果發現,根據本發明的輪胎,與已知的輪胎比較,滾動阻力降低大約1公斤/噸(kg/t),即大約降低10%。因此,本發明可使滾動阻力明顯降低,這特別是由於橡膠G4的滯後減小和沒有在已知輪胎中所用的、作為胎邊線填充的橡膠的結果。
耐久性使輪胎在ETRTO規定的正常壓力(大約為2巴)下滾動,已知輪胎加上ETRTO規定的最大負載(466十牛頓),而本發明的輪胎加上比這個最大負載大30%的負載。結果發現,輪胎可以毫無損壞地滾動同樣長的時間,即是說,假如根據本發明的輪胎,相對於已知輪胎加上30%的超載,根據本發明的輪胎仍與已知輪胎具有同樣的耐久性。
因此,對於同樣的負載,根據本發明的輪胎耐久性比已知輪胎的耐久性好得多。本發明的這種有利效果基本上還是由於用於製造這種輪胎的橡膠的滯後減小而得到的,正如以上所述那樣。
總括來說,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因為不需要先製造胎邊線,因此輪胎簡單,生產起來比較經濟;-零件7的存在可以精確地和可重複地放置線網層10A、8、9、10B,而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夾持零件;-由於根據本發明的增強組件的剛度,允許使用具有低的彈性損失模量G」和/或胎邊外部區域厚度小的橡膠,該增強組件在整個胎邊區域延伸,而胎邊則與輪圈接觸。增強組件的這種剛度可以減小與輪圈接觸的磨損,使用這種橡膠可以明顯地降低滾動阻力,而不會以任何方式對輪圈夾持輪胎的質量有不利影響。同時,由於減小了用來與輪圈接觸的橡膠的滯後,使用這種橡膠還可使輪胎的耐久性增加;此外,最好-去耦橡膠11、12的存在,以及組件40的剛度向著輪胎頂部的逐漸減小,允許在徑向胎身線網層和沿縱向方向的剛性組件40之間有剪切作用,以及允許胎邊4的剛性和側壁3的柔順性之間可以逐漸轉換,這就增加了輪胎的耐久性,和降低了與輪圈接觸,特別是在輪圈凸緣頂部區域內的接觸產生的磨損。
-在胎身的捲起部分處沒有相當大量的橡膠,可減輕輪胎的重量和降低輪胎的成本,這還可以減少滾動阻力和與上述的方法一樣,由於滯後減小,而可以增加輪胎的耐久性。
根據本發明的輪胎可以按照已知的過程(例如,與上述專利申請EP-A-672,547所述的過程相似的過程)進行製造,為了簡單起見,這裡不再詳細介紹這些過程。
當然,本發明不是僅局限於上述的實施例。
例如,組件40可以只由二個增強線網層(例如線網層8、9或線網層10A、10B)構成。
另外,例如,通過利用一塊薄橡膠(例如,厚度小於5mm的橡膠)與零件7隔開,可使線網層8、9靠近零件7,而線網層8、9、10則不同,例如,可用不同彈性模量的橡膠與零件7隔開,並且只使用一塊去耦橡膠。
另外,線網層8、9可以通過摺疊一個單一的線網層製成。
亦可以設想一些情況,這時胎身線網層放置在增強線網層之間,如圖5所示。圖5中,胎身線網層5-1直接纏繞在環形零件7-1的周圍,而兩個增強線網層8-1和9-1則纏繞在胎身線網層5-1和零件7-1周圍。
此外,本發明也適用於胎身不是徑向的輪胎。
權利要求
1.一種充氣輪胎,它包括輪周,二個胎邊和至少一個從一個胎邊延伸至另一個胎邊的胎身線網層,其特徵在於,每一個胎邊具有下列特點a)它沒有胎邊線,並包括一個環形零件,該環形零件在縱向方向的抗拉強度明顯地比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的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低,該環形零件的軸線為輪胎的迴轉軸線;b)至少有兩個稱為「增強線網層」的相鄰線網層放置成與該環形零件接觸,或靠近該環形零件,這些增強線網層中的每一個線網層都包括有相互平行的增強帘布,這些帘布從一個線網層至另一個線網層彼此相交,在每一個增強線網層中,角度α為銳角,它是在帘布的任意一點上,由該帘布的方向和以輪胎迴轉軸線為軸線,並通過帘布上該點的圓的切線形成的,這個角度α滿足關係0°(α≤,角度α是在增強線網層的方向實際上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上的區域內測量的;c)增強線網層的組合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至少等於同樣尺寸的已知輪胎的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d)胎身線網層圍繞著該環形零件纏繞;和e)將輪胎安裝在輪圈上時,至少在輪圈凸緣的頂部區域,要放置在輪圈側面上的胎邊外部區域應滿足下列條件中的至少一個條件;-該胎邊外部區域由橡膠構成,該橡膠在硫化狀態下的彈性損失模量G」小於1,G」用兆帕表示,G」是在50℃和頻率10赫茲、剪切變形為10%的條件下測量的;-該胎邊外部區域由厚度最多等於2mm的橡膠構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在胎身圍繞環形零件向上彎的區域沒有填充橡膠。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在輪胎安裝在它所要安裝的輪圈上時,增強組件的上端在相應於輪圈凸緣頂部的高度水平之上,這樣,胎邊的剛度在輪圈凸緣頂部之上向著輪周方向增大。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線網層組合的剛度向著輪周方向逐漸減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這種剛度的逐漸減小是通過使線網層組合的厚度向著輪周方向逐漸減小而得到的。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當輪胎處在自由狀態,即沒有安裝在它所要安裝的輪圈上時,在增強線網層之下和環形零件之下,胎邊底面上的點比在具有通常的胎邊線的已知輪胎中的該點更接近輪胎的迴轉軸線,由這些點圍繞著該軸線形成的圓的直徑比這種已知輪胎的相應直徑要小,這些直徑之差在0.5%和5%之間。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胎身線網層和每一個增強線網層包括有橡膠,該胎身橡膠的M10模量明顯地比每一個增強線網層橡膠的M10模量小。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該輪胎包括至少一塊稱為去耦橡膠的橡膠,該橡膠放在胎身線網層和增強組件之間,這個去耦橡膠的M10模量在胎身橡膠的M10模量和每一個增強線網層橡膠的M10模量之間。
9.如權利要求1至8中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環形零件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小於500十牛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環形零件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拉抗強度小於300十牛頓。
11.如權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增強線網層組合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大於800十牛頓。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增強線網層組合在縱向方向測量的抗拉強度大於1000十牛頓。
13.如權利要求1至12中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胎身線網層圍繞著增強線網層的組合纏繞。
14.如權利要求1至12中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增強線網層圍繞著胎身線網層和環形零件纏繞。
15.如權利要求1至14中之一所述的輪胎,其特徵在於,胎身線網層是徑向的。
全文摘要
一種充氣輪胎,其中每一個胎邊具有下列特點:它沒有胎邊線,並具有一個環形零件,該環形零件的抗拉強度明顯小於胎邊線所必需的拉抗強度;至少二個增強線網層放置成與該環形零件接觸,或靠近該環形零件;增強線網層的組合的抗拉強度至少等於胎邊線所必需的抗拉強度;胎身線網層圍繞著環形零件纏繞;胎邊的外部區域包括有橡膠,該橡膠的彈性損失模量「G」小於1兆帕和/或它包括一塊厚度最多等於2mm的橡膠。
文檔編號B60C15/06GK1173434SQ9711671
公開日1998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1997年8月8日 優先權日1996年8月9日
發明者米歇爾·阿胡安特, 克洛·埃納爾, 安德烈·佩羅 申請人:米什蘭集團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