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動隔膜閥泵浦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07:32:26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動隔膜閥泵浦產品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高黏度、高流量、耐酸鹼的氣動隔膜閥泵浦。
背景技術:
氣動隔膜閥泵浦是一種由膜片往復變形造成容積變化的容積泵,其工作原理近似於柱塞泵,可以輸送的流體極為廣泛:從低粘度的流體到高粘度的流體,從腐蝕性的流體到粘稠的流體。一般的氣動隔膜閥泵浦隔膜片都是以聚四氟乙烯、橡膠以及尼龍布複合材料製成,結構複雜、成本高;其結構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氣動隔膜閥泵浦在工作時隔膜片與腔室仍有較大的空間無法被有效利用。為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氣動隔膜閥泵浦,能夠在較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從而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動隔膜閥泵浦,能夠在較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從而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的工作效率。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氣動隔膜閥泵浦,包括第一泵浦殼體和第二泵浦殼體,所述第一泵浦殼體和所述第二泵浦殼體相互扣合形成泵浦工作腔室;所述第一泵浦殼體和所述第二泵浦殼體之間還設置有泵浦氣動隔膜,所述泵浦氣動隔膜將所述泵浦工作腔室分割成液體介質作業腔和氣體介質驅動腔,且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和所述第二泵浦殼體位於所述泵浦氣動隔膜的同一側,所述氣體介質驅動腔和所述第一泵浦殼體共同位於所述泵浦氣動隔膜的另一側;所述第一泵浦殼體中設置有可沿軸嚮往復運動的泵浦驅動中心軸,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一泵浦殼體,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泵浦氣動隔膜;
還包括設置於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中的泵浦隔膜附著塊,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朝向所述第一泵浦殼體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的端部,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朝向所述第二泵浦殼體的一側外形與所述第二泵浦殼體朝向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的內側壁外形相同。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設置於所述泵浦氣動隔膜中,且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為硬質剛性材料製成。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泵浦殼體包括管狀結構的中心連接部和分別設置於所述中心連接部軸向兩端的兩個軸端作業部,所述第二泵浦殼體為兩個且分別配合所述第一泵浦殼體的兩個所述軸端作業部以形成兩個所述泵浦工作腔室,每個所述泵浦工作腔室中均設置有一個所述泵浦氣動隔膜和一個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所述中心連接部設置有中心軸安裝孔,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的中部設置於所述中心軸安裝孔中,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泵浦工作腔室中的所述泵浦氣動隔膜。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設置有液體介質輸入管路和液體介質輸出管路,所述液體介質輸入管路和所述液體介質輸出管路上均設置有泵浦作業單向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液體介質輸入管路和所述液體介質輸出管路均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二泵浦殼體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泵浦氣動隔膜由聚氨酯層和聚四氟乙烯薄膜複合而成,且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包覆在所述聚氨酯層外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氣動隔膜閥泵浦,通過在泵浦氣動隔膜與外殼的緊密配合,能夠在較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從而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改進前的氣動隔膜閥泵浦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氣動隔膜閥泵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2,圖2是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2所示,一種氣動隔膜閥泵浦,包括第一泵浦殼體10和第二泵浦殼體20,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和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相互扣合形成泵浦工作腔室;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和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之間還設置有泵浦氣動隔膜30,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將所述泵浦工作腔室分割成液體介質作業腔31和氣體介質驅動腔32,且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31和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位於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的同一側,所述氣體介質驅動腔32和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共同位於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的另一側;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中設置有可沿軸嚮往復運動的泵浦驅動中心軸33,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33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3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還包括設置於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31中的泵浦隔膜附著塊301,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301設置於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中,且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301朝向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33的端部,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301朝向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的一側外形與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朝向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31的內側壁外形相同。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31設置有液體介質輸入管路21和液體介質輸出管路22,所述液體介質輸入管路21和所述液體介質輸出管路22上均設置有泵浦作業單向閥。所述液體介質輸入管路21和所述液體介質輸出管路22均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上。
在工作的過程中,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301能夠很好地與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朝向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31的內側壁配合,從而充分利用氣動隔膜閥泵浦在工作時隔膜片與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朝向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31的內側壁之間的空隙,因此可以在較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從而提高氣動隔膜閥泵浦的工作效率。具體地,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301為金屬等硬質剛性材料製成;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301可以設置沉頭孔以便於固定連接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33的端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包括管狀結構的中心連接部11和分別設置於所述中心連接部11軸向兩端的兩個軸端作業部12,所述第二泵浦殼體20為兩個且分別配合所述第一泵浦殼體10的兩個所述軸端作業部12以形成兩個所述泵浦工作腔室,每個所述泵浦工作腔室中均設置有一個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和一個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301;所述中心連接部11設置有中心軸安裝孔,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33的中部設置於所述中心軸安裝孔中,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33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泵浦工作腔室中的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所述泵浦氣動隔膜30由聚氨酯層303和聚四氟乙烯薄膜302複合而成,且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302包覆在所述聚氨酯層303外側。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發明還可以採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動隔膜閥泵浦,包括第一泵浦殼體和第二泵浦殼體及其相互扣合形成泵浦工作腔室、以及泵浦氣動隔膜,所述泵浦氣動隔膜將所述泵浦工作腔室分割成液體介質作業腔和氣體介質驅動腔;所述第一泵浦殼體中設置有可沿軸嚮往復運動的泵浦驅動中心軸,所述泵浦驅動中心軸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一泵浦殼體,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泵浦氣動隔膜;還包括泵浦隔膜附著塊,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設置於所述泵浦氣動隔膜中,且所述泵浦隔膜附著塊朝向所述第二泵浦殼體的一側外形與所述第二泵浦殼體朝向所述液體介質作業腔的內側壁外形相同。本發明能夠在不增加隔膜片用料的前提下,提高泵浦在單位時間內的流量。
技術研發人員:黃長卿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山市富茂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13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