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蓋章方法
2023-08-04 18:44:01 4
一種蓋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蓋章方法。該方法通過一種通用蓋章模塊來實現,該模塊以前後壁間隔為100毫米的U型支架為承託框架,包括電磁鐵、槓桿機構、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齒輪、印章滾輪齒輪、印章滾輪、蓄墨滾輪、光電模塊、遮光片、印章託板和散熱風扇,首先設置該模塊,然後上位控制電腦發出蓋章指令,電腦通過接口向單片機系統輸出控制信號,單片機系統處理接收到的信號以控制步進電機旋轉和電磁鐵工作,以完成信息驗證所需的蓋章動作,實現蓋章。本發明方法操作簡單,易於上手,操作門檻低;工作耗時短,減輕人工負擔,提高了信息核對的效率;所使用的蓋章模塊能耗低,噪聲小,造價合理,易於大規模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蓋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控制工程、計算機軟體、機械與自動化結合【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蓋
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發展,電腦技術運用愈加普及,對電腦的附加功能開發也愈加流行,同時,在汽車站、火車站、機場、公園入口等很多憑證進入的地方需要對票面進行蓋章確認,市場上流通的使用機器蓋章的方法雖然解決了人工的負擔,但蓋章往往是進行大批量連續蓋章,不能單獨蓋章,而且所使用的機器佔地面積過大,屬於專用性蓋章機,通用性較差,不能滿足當前通用性發展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效率高且易於推廣應用的蓋章方法。
[0004]本發明的思路:通過一種通用蓋章模塊來實現本發明方法,首先設置通用蓋章模塊,然後上位控制電腦發出蓋章指令,電腦通過接口向單片機系統輸出控制信號,單片機系統處理接收到的信號以控制步進電機旋轉和電磁鐵工作,以完成信息驗證所需的蓋章動作,實現蓋章。
[0005]具體步驟為:
(I)設置一種基於單片機的通用蓋章模塊,以前後壁間隔為100毫米的U型支架為承託框架,包括電磁鐵、槓桿機構、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齒輪、印章滾輪齒輪、印章滾輪、蓄墨滾輪、光電模塊、遮光片、印章託板和散熱風扇,電磁鐵通過螺絲固定在U型支架後壁上,電磁鐵下端離U型支架底部40毫米,U型支架前壁正下方沿底部邊緣開有長70毫米X高30毫米的長方形孔,槓桿機構的支架託板從此孔穿過,並在槓桿機構的作用下上下移動,U型支架前壁用螺絲固定兩個高60毫米X寬30毫米X厚5毫米的鋼板支架,兩鋼板之間間隔75毫米,兩鋼板用以安裝蓄墨滾輪、印章滾輪和步進電機,印章滾輪中心插入直徑5毫米、長度90毫米的軸,該軸通過軸承固定在鋼板支架間,蓄墨滾輪中心插入直徑5毫米、長度80毫米的軸,該軸通過軸承固定在鋼板支架間,印章滾輪與蓄墨滾輪的軸距為40毫米,電磁鐵與槓桿機構的動力臂相鄰,步進電機與步進電機齒輪相連,步進電機齒輪與印章滾輪齒輪相齧和,印章滾輪齒輪同軸固定連接印章滾輪且帶動印章滾輪旋轉,印章滾輪與蓄墨滾輪摩擦接觸,遮光片和光電模塊用來反饋印章滾輪的位置信號,遮光片通過螺絲固定在印章滾輪齒輪中心,當印章滾輪旋轉到正確位置時,遮光片擋住光電模塊,光電模塊輸出低電平信號,印章託板位於槓桿機構的阻力臂上,散熱風扇通過螺絲固定在U型支架後壁上與電磁鐵相對應的位置,用於幫助電磁鐵散熱。
[0006]所述電磁鐵、步進電機和光電模塊均與單片機系統連接,單片機系統與上位控制電腦相連。
[0007]所述印章滾輪和蓄墨滾輪都是直徑為20毫米、長為65毫米的圓柱體。[0008](2)將步驟(I)設置的通用蓋章模塊通電備用,蓋章時,上位控制電腦向單片機系統發出指令,單片機系統向步進電機發出信號,步進電機連同步進電機齒輪旋轉,步進電機齒輪嚙合印章滾輪齒輪,印章滾輪旋轉,由於印章滾輪與蓄墨滾輪相摩擦,當印章滾輪旋轉時,蓄墨滾輪反向旋轉,印章滾輪就沾上蓋章所需的油墨,當印章滾輪旋轉時,遮光片隨之旋轉,當印章滾輪旋轉到正確位置時,遮光片擋住光電模塊,光電模塊輸出低電平信號,單片機系統控制步進電機停止旋轉並向電磁鐵輸出脈衝信號,電磁鐵通電吸附以推動槓桿機構的動力臂,使位於槓桿機構阻力臂上的印章託板與印章滾輪處於閉合擠壓狀態,完成蓋.1V.早。
[0009]本發明的蓋章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I)本方法操作簡單,易於上手,操作門檻低。
[0010](2)本方法工作耗時短,減輕人工負擔,提高了信息核對的效率。
[0011](3)本方法所使用的蓋章模塊能耗低,噪聲小,造價合理,易於大規模推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方法所使用的通用蓋章模塊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標記:1-電磁鐵;2_槓桿機構;3_步進電機;4_步進電機齒輪;5_印章滾輪齒輪;6_遮光片;7_光電模塊;10_印章託板;11_散熱風扇。
[0014]圖2為本發明方法所使用的通用蓋章模塊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標記:1_電磁鐵;8_蓄墨滾輪;9_印章滾輪;10_印章託板。
[0016]圖3為本發明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
(I)設置一種基於單片機的通用蓋章模塊,以前後壁間隔為100毫米的U型支架為承託框架,包括電磁鐵1、槓桿機構2、步進電機3、步進電機齒輪4、印章滾輪齒輪5、印章滾輪9、蓄墨滾輪8、光電模塊7、遮光片6、印章託板10和散熱風扇11,電磁鐵I通過螺絲固定在U型支架後壁上,電磁鐵I下端離U型支架底部40毫米,U型支架前壁正下方沿底部邊緣開有長70暈米X聞30暈米的長方形孔,槓桿機構2的支架託板從此孔穿過,並在槓桿機構2的作用下上下移動,U型支架前壁用螺絲固定兩個高60毫米X寬30毫米X厚5毫米的鋼板支架,兩鋼板支架之間間隔75毫米,兩鋼板支架用以安裝蓄墨滾輪8、印章滾輪9和步進電機3,印章滾輪9中心插入直徑5毫米、長度90毫米的軸,該軸通過軸承固定在鋼板支架間,蓄墨滾輪8中心插入直徑5毫米、長度80毫米的軸,該軸通過軸承固定在鋼板支架間,印章滾輪9與蓄墨滾輪8的軸距為40毫米,電磁鐵I與槓桿機構2的動力臂相鄰,步進電機3與步進電機齒輪4相連,步進電機齒輪4與印章滾輪齒輪5相齧和,印章滾輪齒輪5同軸固定連接印章滾輪9且帶動印章滾輪9旋轉,印章滾輪9與蓄墨滾輪8摩擦接觸,遮光片6和光電模塊7用來反饋印章滾輪9的位置信號,遮光片6通過螺絲固定在印章滾輪齒輪5中心,當印章滾輪9旋轉到正確位置時,遮光片6擋住光電模塊7,光電模塊7輸出低電平信號,印章託板10位於槓桿機構2的阻力臂上,散熱風扇11通過螺絲固定在U型支架後壁上與電磁鐵I相對應的位置,用於幫助電磁鐵I散熱。[0018]所述電磁鐵1、步進電機3和光電模塊7均與單片機系統連接,單片機系統與上位控制電腦相連。
[0019]所述印章滾輪5和蓄墨滾輪8都是直徑為20毫米、長為65毫米的圓柱體。
[0020](2)將步驟⑴設置的通用蓋章模塊通電備用,蓋章時,上位控制電腦向單片機系統發出指令,單片機系統向步進電機3發出信號,步進電機3連同步進電機齒輪4旋轉,步進電機齒輪4嚙合印章滾輪齒輪5,印章滾輪9旋轉,由於印章滾輪9與蓄墨滾輪8相摩擦,當印章滾輪9旋轉時,蓄墨滾輪8反向旋轉,印章滾輪9就沾上蓋章所需的油墨,當印章滾輪9旋轉時,遮光片6隨之旋轉,當印章滾輪9旋轉到正確位置時,遮光片6擋住光電模塊7,光電模塊7輸出低電平信號,單片機系統控制步進電機3停止旋轉並向電磁鐵I輸出脈衝信號,電磁鐵I通電吸附以推動槓桿機構2的動力臂,使位於槓桿機構2阻力臂上的印章託板10與印章滾輪9處於閉合擠壓狀態,完成蓋章。
【權利要求】
1.一種蓋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體步驟為: (1)設置一種基於單片機的通用蓋章模塊,以前後壁間隔為100毫米的U型支架為承託框架,包括電磁鐵、槓桿機構、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齒輪、印章滾輪齒輪、印章滾輪、蓄墨滾輪、光電模塊、遮光片、印章託板和散熱風扇,電磁鐵通過螺絲固定在U型支架後壁上,電磁鐵下端離U型支架底部40毫米,U型支架前壁正下方沿底部邊緣開有長70毫米X高30毫米的長方形孔,槓桿機構的支架託板從此孔穿過,並在槓桿機構的作用下上下移動,U型支架前壁用螺絲固定兩個高60毫米X寬30毫米X厚5毫米的鋼板支架,兩鋼板之間間隔75毫米,兩鋼板用以安裝蓄墨滾輪、印章滾輪和步進電機,印章滾輪中心插入直徑5毫米、長度90毫米的軸,該軸通過軸承固定在鋼板支架間,蓄墨滾輪中心插入直徑5毫米、長度80毫米的軸,該軸通過軸承固定在鋼板支架間,印章滾輪與蓄墨滾輪的軸距為40毫米,電磁鐵與槓桿機構的動力臂相鄰,步進電機與步進電機齒輪相連,步進電機齒輪與印章滾輪齒輪相齧和,印章滾輪齒輪同軸固定連接印章滾輪且帶動印章滾輪旋轉,印章滾輪與蓄墨滾輪摩擦接觸,遮光片和光電模塊用來反饋印章滾輪的位置信號,遮光片通過螺絲固定在印章滾輪齒輪中心,當印章滾輪旋轉到正確位置時,遮光片擋住光電模塊,光電模塊輸出低電平信號,印章託板位於槓桿機構的阻力臂上,散熱風扇通過螺絲固定在U型支架後壁上與電磁鐵相對應的位置,用於幫助電磁鐵散熱; 所述電磁鐵、步進電機和光電模塊均與單片機系統連接,單片機系統與上位控制電腦相連; 所述印章滾輪和蓄墨滾輪都是直徑為20毫米、長為65毫米的圓柱體; (2)將步驟(I)設置的通用蓋章模塊通電備用,蓋章時,上位控制電腦向單片機系統發出指令,單片機系統向步進電機發出信號,步進電機連同步進電機齒輪旋轉,步進電機齒輪嚙合印章滾輪齒輪,印章滾輪旋轉,由於印章滾輪與蓄墨滾輪相摩擦,當印章滾輪旋轉時,蓄墨滾輪反向旋轉,印章滾輪就沾上蓋章所需的油墨,當印章滾輪旋轉時,遮光片隨之旋轉,當印章滾輪旋轉到正確位置時,遮光片擋住光電模塊,光電模塊輸出低電平信號,單片機系統控制步進電機停止旋轉並向電磁鐵輸出脈衝信號,電磁鐵通電吸附以推動槓桿機構的動力臂,使位於槓桿機構阻力臂上的印章託板與印章滾輪處於閉合擠壓狀態,完成蓋章。
【文檔編號】B41K3/12GK103481686SQ201310453930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明者】張烈平, 王春楊, 王平 申請人: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