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十字密封件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03:03: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領域,具體是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十字密封件。
背景技術:
裝配式外圍護系統是建築的外牆圍護,是現代大型和高層建築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輕質牆體,在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的安裝時,上下左右四個單元板塊之間的十字交接處,四個單元板塊邊框上的膠條在此匯合,密封性能較差,傳統的做法是在該十字交接處注膠處理,但是該種處理方法存在以下問題:1、若打膠較厚時會造成成本的提高,若打膠不足則會造成漏水,影響密封性能,若打膠不平整則會影響外飾美觀;2、在需要更換單元板塊時,需要拆除膠體並重新打膠,操作不便,施工效率較低;3、注入的膠體在長期使用後性能衰退,發生硬化、老化等現象,其密封性能降低,易導致板塊漏水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設計了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十字密封件,能夠在單元板塊間的十字交接處進行有效密封,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效提升外圍護系統的整體性和密封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十字密封件,用於單元板塊間十字交接處密封,其特徵在於:包括密封件Ⅰ和密封件Ⅱ,所述密封件Ⅰ呈十字形,所述密封件Ⅰ的中部設置為十字形空腔,所述密封件Ⅱ包括橫向段和豎向段,所述橫向段和豎向段垂直交叉連接呈十字形,所述橫向段和豎向段分別包括前後設置的密封段和支撐段,所述密封件Ⅱ插入密封件Ⅰ的十字形空腔中實現密封。
上述密封段的截面與相鄰單元板塊間的密封膠條對壓後形成的截面相一致,以便於密封段能夠與密封膠條對壓後形成的截面緊密貼合,進而實現密封作用。
上述密封段的截面呈倒置的帽形,所述帽形由連接邊、側邊Ⅰ和側邊Ⅱ構成,所述側邊Ⅰ和側邊Ⅱ均包括密封邊Ⅰ和密封邊Ⅱ,所述連接邊位於支撐段的前端端面上,所述密封邊Ⅰ和密封邊Ⅱ均設置為內凹的弧形邊。密封段嵌入密封膠條十字交接處形成的空隙,在擠壓時密封邊Ⅰ和密封邊Ⅱ發生變形,能夠與所述空隙緊密貼合,進而實現單元板塊間的密封,有效提升外圍護系統的水密性和氣密性。
上述密封件Ⅰ一體加工成型,所述密封件Ⅱ一體加工成型,整體性和強度高,不易開裂。
上述密封件Ⅰ和密封件Ⅱ的材料採用三元乙丙膠。
上述密封件Ⅰ的厚度設置為1~3mm,所述密封件Ⅰ的寬度設置為10~15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過上述方案得出:本專利結合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的結構特點,設置有十字形的密封件Ⅰ和密封件Ⅱ,通過將密封件Ⅰ嵌入單元板塊間密封膠條十字交接處的後端,將密封件Ⅱ嵌入密封件Ⅰ中的十字形空腔中,密封件Ⅱ中的密封段能夠與密封膠條十字交接處的空隙緊密貼合,在密封膠條實現第一道密封的同時,通過本實用新型實現第二道密封,能夠有效克服十字交接位置漏水隱患的問題,進而實現單元板塊間十字交接處的有效密封,有效提升外圍護系統的整體性和密封性,相比於現有的注膠處理,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外飾美觀,不會出現膠體汙染板塊的問題以及膠體硬化、老化的問題,並且在板塊更換時,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值得推廣。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示意圖;
圖2為圖1中M處A向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件Ⅰ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件Ⅰ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件Ⅰ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件Ⅱ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件Ⅱ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密封件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十字密封件,2為密封膠條,2-1為密封突起,2-2為弧形連接段,3為密封件Ⅰ,3-1為十字形空腔,4為密封件Ⅱ,4-1為豎向段,4-2為橫向段,4-3為密封段,4-11為支撐段,4-21為支撐段,4-31為連接邊,4-32為密封邊Ⅰ,4-33為密封邊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十字密封件,用於單元板塊間十字交接處密封,包括密封件Ⅰ3和密封件Ⅱ4,密封件Ⅰ3呈十字形,密封件Ⅰ3的中部設置為十字形空腔3-1,密封件Ⅱ4包括橫向段4-2和豎向段4-1,橫向段4-2和豎向段4-1垂直交叉連接呈十字形,橫向段4-2包括前後設置的密封段4-3和支撐段4-21,,豎向段4-1包括前後設置的密封段4-3和支撐段4-31,密封件Ⅱ4插入密封件Ⅰ3的十字形空腔3-1中實現密封。上述密封段4-3的截面與相鄰單元板塊間的密封膠條2對壓後形成的截面相一致。在本實用新型中,單元板塊的四周的邊框上設置有密封膠條2,如圖2所示,密封膠條2的密封面上設置有密封突起2-1,密封突起2-1的一端設置有弧形連接段2-2,密封突起2-1的截面設置為半圓形,在相鄰的單元板塊間,密封膠條2上的密封突起2-1相互對壓,密封突起2-1發生變形實現密封,因此,上述密封段4-3的截面呈倒置的帽形,即由連接邊4-31、側邊Ⅰ和側邊Ⅱ構成,側邊Ⅰ和側邊Ⅱ均包括密封邊Ⅰ4-31和密封邊Ⅱ4-32,連接邊4-31位於支撐段4-11的前端端面上,密封邊Ⅰ4-31和密封邊Ⅱ4-32均設置為內凹的弧形邊,密封件Ⅱ4中的密封邊Ⅰ4-31的弧度小於弧形連接段2-2的弧度,密封邊Ⅱ4-33的弧度小於密封突起2-1截面的弧度。為增強整體性和強度,密封件Ⅰ3和密封件Ⅱ4均一體加工成型,加工方便,不易開裂。密封件Ⅰ3和密封件Ⅱ4的材料採用三元乙丙膠,其具有卓越的耐臭氧老化性、耐氣候老化性、耐熱老化性、耐水性,還具有較好的耐化學藥品性,可以長期在陽光、潮溼、寒冷的自然環境中使用。密封件Ⅰ3的厚度設置為1~3mm,所述密封件Ⅰ3的寬度設置為10~15mm。
在使用時,將密封件Ⅰ3放置於單元板塊間密封膠條2十字交接處的後端,使密封件Ⅰ3的外周面與所述單元板塊間的十字交接處形成的空隙過盈配合;將密封件Ⅱ4嵌入密封件Ⅰ3中的十字形空腔3-1中,使密封件Ⅱ4的支撐段與十字形空腔3-1過盈配合,密封段4-3嵌入所述密封膠條2十字交接處形成的空隙中;繼續擠壓密封件Ⅱ4,密封邊Ⅰ4-31和密封邊Ⅱ4-33發生變形,直至密封段4-3的外周面與所述密封膠條2十字交接處形成的空隙截面相貼合,以實現對單元板塊間十字交接處的有效密封。
本實用新型結合單元板塊的結構特點,在密封膠條2實現第一道密封的同時,實現了第二道密封,能夠有效克服十字交接位置漏水隱患的問題,進而有效提升外圍護系統的整體性和密封性,相比於現有的注膠處理,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外飾美觀,不會出現膠體汙染板塊的問題以及膠體硬化、老化的問題,並且在板塊更換時,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值得推廣。
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