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22 13:50:26 1
一種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打孔裝置,尤其適用於輸送帶上的成品件箱體的打孔防偽裝置,屬於打孔設備【技術領域】,包括旋轉刀輥(1)、氣缸(2)、位置檢測器一(3)、位置檢測器二(4)和控制電路;所述旋轉刀輥與氣缸相連,氣缸安裝在輸送軌道機體兩端的支架上;位置檢測器一和位置檢測器二依次安裝在運輸軌道兩端,用於檢測成品件箱體在運輸軌道上的不同位置;位置檢測器一和位置檢測器二將位置信號輸送至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與氣缸相連。本發明採用打孔技術來鑑別成品件箱體是否存在人為二次開箱,一方面打孔後的膠帶紙很容易被扯破;另一方面,再封箱後,打孔後的膠帶與打孔後的箱皮上的所有孔無法重新全部吻合,因而起到防偽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打孔裝置,尤其適用於輸送帶上的成品件箱體的打孔防偽裝置,屬於打孔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箱體密封包裝是市場上廣泛應用的包裝技術,而成品件箱體的密封大多數均採用的膠帶黏貼密封。但是成品件在倉儲環節和運輸環節中,由於涉及的環節和人員多,頻繁發生箱體內成品丟失或被換貨問題,經過驗證,絕大多數因二次開箱人為取出導致。目前市場上應用的一種撕開留底封箱膠帶,用於封箱膠帶使用,當膠帶粘貼後再次被撕起時,部份底膠會殘留於物件表面,如再次粘貼不可以復原,以此鑑別箱體是否被開啟過。但是這種膠帶用吹風機、熨鬥等加熱後,再次被撕起時,膠帶不會損傷,且底膠也不會殘留於物件表面,可以再次粘貼復原,因而防偽效果並不顯著;而且價格較貴,大批量使用會增加成本。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以鑑別箱體是否存在人為的二次開箱。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包括旋轉刀輥、氣缸、位置檢測器一、位置檢測器二和控制電路;
[0005]所述旋轉刀輥與氣缸相連,氣缸安裝在輸送軌道機體兩端的支架上;
[0006]所述旋轉刀輥的打孔深度大於封箱膠帶的厚度,且小於封箱膠帶厚度與膠帶底層箱皮厚度之和,旋轉刀輥上安裝用於打孔的打孔頭;
[0007]位置檢測器一和位置檢測器二依次安裝在運輸軌道前進方向的一側,位置檢測器一和位置檢測器二將位置信號輸送至控制電路,用於檢測成品件箱體在運輸軌道上的不同位置;
[0008]所述控制電路包括電磁閥、繼電器一和繼電器二,所屬繼電器一的一端與位置檢測器一相連,繼電器二的一端與位置檢測器二相連,繼電器一和繼電器二的另一端均與電磁閥相連;電磁閥與所述氣缸相連,用於控制氣缸的伸縮;
[0009]在電源與位置檢測器二之間,設有斷路器。
[0010]所述旋轉刀輥包括旋轉刀輥軸、打孔頭、旋轉刀輥輪、端蓋、軸承和緊固螺栓,軸承安裝在旋轉刀輥軸和旋轉刀輥輪之間,打孔頭均布在旋轉刀輥輪的外圓周面上,端蓋安裝在旋轉刀輥輪的兩端,用於固定打孔頭防止其滑動,緊固螺栓用於將端蓋固定在旋轉刀輥輪上。
[0011]所述旋轉刀輥輪的圓周為八等分,且安裝了八把打孔頭。
[0012]所述打孔頭為鋸齒形刀片。
[0013]所述打孔頭為排針結構。
[0014]所述旋轉刀輥軸和旋轉刀輥輪採用45號鋼;所述打孔頭採用不鏽鋼。[0015]本發明採用打孔技術,將成品件箱體的打孔區域設定為封箱兩端膠帶封口處,打孔深度大於封箱膠帶厚度,且小於封箱膠帶厚度與底層箱皮厚度之和,既保證打孔深度,又不傷到內部產品;若存在人為二次開箱,一方面打孔後的膠帶紙很容易被扯破;另一方面,再封箱後,打孔後的膠帶與打孔後的箱皮上的所有孔無法重新全部吻合,因而起到防偽作用。本發明結構簡單,適用大批量生產,防偽效果顯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本發明打孔過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的電路控制圖;
[0018]圖3為本發明旋轉刀輥的主視圖;
[0019]圖4為本發明旋轉刀輥的A-A向剖視圖。
[0020]圖中:1、旋轉刀輥;2、氣缸;3、位置檢測器一 ;4、位置檢測器二 ;5、電磁閥;6、繼電器一 ;7、繼電器二 ;8、斷路器;1_1、旋轉刀輥軸;1_2、打孔頭;1_3、旋轉刀輥輪;1-4、端蓋;1-5、軸承;1-6緊固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2]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包括旋轉刀棍1、氣缸2、位置檢測器一 3、位置檢測器二 4和控制電路;
[0023]所述旋轉刀輥I與氣缸2相連,氣缸2安裝在輸送軌道機體兩端的支架上;
[0024]所述旋轉刀輥I的打孔深度大於封箱膠帶的厚度,且小於封箱膠帶厚度與膠帶底層箱皮厚度之和,旋轉刀輥I上安裝用於打孔的打孔頭1-2 ;
[0025]位置檢測器一 3和位置檢測器二 4依次安裝在運輸軌道前進方向的一側,位置檢測器一(3)和位置檢測器二(4)將位置信號輸送至控制電路,用於檢測成品件箱體在運輸軌道上的不同位置;
[0026]所述控制電路包括電磁閥5、繼電器一 6和繼電器二 7,所屬繼電器一 6的一端與位置檢測器一 3相連,繼電器二 7的一端與位置檢測器二 4相連,繼電器一 6和繼電器二 7的另一端均與電磁閥5相連;電磁閥5與所述氣缸2相連,用於控制氣缸2的伸縮;在電源與位置檢測器二 4之間,設有斷路器8。
[0027]正常工作時,成品件箱體由輸送設備拖動前進,當到達位置檢測器一 3時,信號輸送至繼電器一 6,繼電器一 6通電閉合,繼電器二 7斷開,繼電器一 6的閉合觸點與電磁閥5相連,電磁閥5通電繼而動作使氣缸2的動臂伸出,分別推動兩個旋轉刀輥I接觸成品件箱體,打孔開始;當成品件箱體到達位置檢測器二 4時,繼電器一 6斷開,繼電器二 7閉合,繼電器二 7的斷開觸點與電磁閥5相連,電磁閥5斷電繼而換向使氣缸2的動臂收回,拉動兩個旋轉刀輥I移離成品件箱體,打孔結束。成品件箱體由輸送設備拖動前進,由於摩擦力可以使箱體前進時帶動旋轉刀輥旋轉繼而進行打孔。
[0028]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旋轉刀輥包括旋轉刀輥軸1-1、打孔頭1-2、旋轉刀輥輪1-3、端蓋1-4、軸承1-5和緊固螺栓1-6,軸承1-5安裝在旋轉刀輥軸1_1和旋轉刀輥輪1_3之間,打孔頭1-2均布在旋轉刀輥輪1-3的外圓周面上,端蓋1-4安裝在旋轉刀輥輪1-3的兩端,用於固定打孔頭1-2防止其滑動,緊固螺栓1-6用於將端蓋1-4固定在旋轉刀輥輪1_3 上。
[0029]優選的,所述旋轉刀輥輪1-3的圓周為八等分,且安裝了八把打孔頭1-2。根據旋轉刀輥輪的圓周大小將其八等分,以保持排孔間的適合間距,這樣刀輥在打孔時,始終有兩把刀與箱體接觸,保持刀輥的平穩運行,且打孔時阻力較小。
[0030]所述打孔頭1-2均勻安裝在旋轉刀輥輪1-3上,打孔頭1-2具有均勻排列的鋒利刀頭,能夠輕易刺破箱體上的膠帶,打出均勻排列的孔。
[0031]優選的,所述打孔頭1-2為鋸齒形刀片,加工安裝簡單,在工作過程中不容易滑動。
[0032]優選的,所述打孔頭1-2為排針結構。
[0033]優選的,所述旋轉刀輥軸1-1和旋轉刀輥輪1-3採用45號鋼;所述打孔頭1_2採用不鏽鋼。選用常用材料45號鋼材質以保證旋轉刀輥工作時的強度;為方便清潔,防止鏽蝕,防止汙染產品,鋸齒形刀片選用不鏽鋼材質。
[0034]本發明採用打孔技術進行防偽,一方面在二次開箱時,由於膠帶紙上密布的孔很容易使膠帶被扯破;另一方面,再次封箱後,打孔後的膠帶與打孔後的箱皮的所有孔很難全部吻合,因此防偽效果好;而且本發明的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打孔質量可靠,可以廣泛應用成品件箱體的生產線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旋轉刀輥(I)、氣缸(2)、位置檢測器一(3)、位置檢測器二(4)和控制電路; 所述旋轉刀輥(I)與氣缸(2)相連,氣缸(2)安裝在輸送軌道機體兩端的支架上; 所述旋轉刀輥(I)的打孔深度大於封箱膠帶的厚度,且小於封箱膠帶厚度與膠帶底層箱皮厚度之和,旋轉刀輥(I)上安裝用於打孔的打孔頭(1-2); 位置檢測器一(3)和位置檢測器二(4)依次安裝在運輸軌道前進方向的一側,位置檢測器一(3)和位置檢測器二(4)將位置信號輸送至控制電路; 所述控制電路包括電磁閥(5 )、繼電器一(6 )和繼電器二( 7 ),所屬繼電器一(6 )的一端與位置檢測器一(3)相連,繼電器二(7)的一端與位置檢測器二(4)相連,繼電器一(6)和繼電器二(7)的另一端均與電磁閥(5)相連;電磁閥(5)與所述氣缸(2)相連;在電源與位置檢測器二(4)之間,設有斷路器(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刀輥(I)包括旋轉刀輥軸(1-1)、打孔頭(1-2)、旋轉刀輥輪(1-3)、端蓋(1-4)、軸承(1-5)和緊固螺栓(1-6),軸承(1-5)安裝在旋轉刀輥軸(1-1)和旋轉刀輥輪(1-3)之間,打孔頭(1-2)均布在旋轉刀輥輪(1-3)的外圓周面上,端蓋(1-4)安裝在旋轉刀輥輪(1-3)的兩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刀輥輪(1-3)的圓周為八等分,且安裝了八把打孔頭(1-2)。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打孔頭(1-2)為鋸齒形刀片。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打孔頭(1-2)為排針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品件箱體打孔防偽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刀輥軸(1-1)和旋轉刀輥輪(1-3)採用45號鋼;所述打孔頭(1-2)採用不鏽鋼。
【文檔編號】B65B61/26GK103848016SQ201410108592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1日
【發明者】周平, 付強, 喬輝, 蔣明傑, 王克儉 申請人: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