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03:00:01 2
專利名稱:烹調用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烹調用具,該用具還能夠使食物或製作食物的成分保鮮。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烹調用具,包括提供了烹調腔室的外罩,與腔室相結合用於烹調其中的食物的烹調機構,和設置用來改變腔室內的溫度的珀耳帖組件,所述珀耳帖組件包括由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構成的珀耳帖裝置,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在其間形成了結合處,並且分別與腔室的內部和外部相聯結,由此,當電流以一個方向流過其結合處時,珀耳帖裝置以下述方式運作,由第一金屬部分吸收熱量並由第二金屬部分釋放熱量,由此可降低腔室內部的溫度來保存食物;當電流以相反方向流過其結合處時,珀耳帖裝置以下述方式運作,由第二金屬部分吸收熱量並由第一金屬部分釋放熱量,由此可升高腔室內部的溫度,來輔助烹調機構對食物進行烹調。
優選的是,珀耳帖組件包括內腔室,珀耳帖裝置的第一金屬部分就暴露在該內腔室的內部,所述內腔室與烹調腔室相聯通。
優選的是,所述內腔室設置有電機驅動的風扇,用於驅動空氣從內腔室進入烹調腔室。
更優選的是,所述珀耳帖組件具有形成其本身的內腔室的殼體,所述殼體是獨立於所述外罩的,但通過聯結器聯結到外罩上,所述聯結器提供了一個可實現兩腔室之間的聯通的通道。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珀耳帖組件包括第一熱交換元件,該第一熱交換元件與珀耳帖裝置的第一金屬部分相接觸,以促進熱的吸收和釋放。
優選的是,所述珀耳帖組件還包括一個帶壁的內腔室,所述壁形成有對珀耳帖裝置的第一金屬部分進行定位的開孔,並且第一熱交換元件就安裝在內腔室壁的內側,所述內腔室與所述烹調腔室相聯通。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珀耳帖組件還包括第二熱交換元件,該第二熱交換元件與珀耳帖裝置的第二金屬部分相接觸,以促進熱的吸收和釋放。
優選的是,所述珀耳帖組件還包括設置用來驅動空氣流過第二熱交換元件、以促進熱的吸收和釋放的電機驅動的風扇。
優選的是,珀耳帖組件還包括帶開孔的支撐件,所述開孔用來接收珀耳帖裝置並將其固定在位,所述支撐件的相對兩側上安裝有第一和第二熱交換元件。
更優選的是,所述支撐件由一對平行的壁形成,所述壁上加工有分別用於接收珀耳帖裝置的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的開孔,所述壁的相反外側上安裝有第一和第二熱交換元件。
下面參照附圖通過舉例具體描述本發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烹調用具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
參照附圖,圖中示出了實施了本發明的烹調用具,用具100具有形成了烹調腔室12的矩形盒狀外罩10,並包括內部烹調機構(未示出),該內部烹調機構是用來對容納在腔室12中的食物或製作食物的成分進行烹調的。
外罩10具有開口前側14和封閉後側16,外罩10的前側14帶有用於封閉腔室12的鉸接門(未示出),在外罩的左側設有用於控制烹調機構的操作的包括可編程定時器在內的控制面板18。用具100包括珀耳帖組件20,該珀耳帖組件20具有主開關21,通過控制面板18可對其進行控制。
珀耳帖組件20具有由一對中空的前部24和後部26形成的矩形盒狀殼體。殼體前部24具有用於限定被封前腔室24C的固體壁24,被封前腔室24C具有穿透其頂壁的開口25。殼體後部26具有形成有狹槽27的腔壁,由此形成了開放的後腔室26C。
珀耳帖組件20採用了內部珀耳帖裝置30,該裝置是由連接在一起由此在其間形成一結合處的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組成的(正如本領域所公知)。珀耳帖裝置30由一對靠近在一起的前豎直壁42和後豎直壁44固定到位。兩豎直壁42和44分別形成有用於接收珀耳帖裝置30的前部和後部的中央開孔,由此這些壁及開孔一起形成了整個裝置30的支撐。
第一金屬熱板32被安裝在前豎直壁42的外側中央,其與珀耳帖裝置30的前端相連接或者相接觸。第二金屬熱板34被安裝在後豎直壁44的外側的中央,其與珀耳帖裝置30的後端相連接或者相接觸。這兩個熱板32和34都是用來進行熱交換的,以促進珀耳帖裝置30的前部和後部對熱的吸收和釋放。第一金屬熱板32與第二金屬熱板34相比尺寸更小,厚度更薄。
殼體前部24和殼體後部26通過四個位於角部的螺釘50而連接在一起,並將兩壁42和44夾在其中。殼體前部24在其後側被前豎直壁42封閉,以形成完整的前腔室24C,在該腔室中容納有第一金屬熱板32。由於第一金屬熱板32定位於前腔室24C的內表面上,因此第一金屬熱板32暴露於前腔室24C的內部。殼體後部26在其前側被後豎直壁44封閉,以形成完整的後腔室26C,在後腔室26C中容納第二金屬熱板34。
由電機62驅動的風扇60被支撐在前腔室24C的開口25處,用於驅動周圍的空氣進入前腔室24C,風扇62被網狀覆蓋件64保護。後腔室26C設置有被電機72驅動並由殼體後部26支撐的內部風扇70,用於驅動周圍空氣經狹槽27穿過後腔室26C的內部。
珀耳帖組件20通過管形的聯結器80而連接到烹調用具100的外罩10的後方,管形聯結器80具有分別連接到殼體的前豎直壁和外罩的後側16上的相對兩端。聯結器80提供了可使兩個腔室12和24C之間發生聯通的通道,由此被風扇60驅動進入珀耳帖組件的前腔室24C的周圍空氣又被驅趕進入烹調腔室12。
珀耳帖組件20具有兩個操作模式,即冷卻模式和加熱模式,這些模式可以通過控制面板18加以選擇。
在冷卻模式下,當電流以一個方向流過其結合處時,珀耳帖裝置30以下述方式運作,由其第一金屬部分吸收熱量(該過程被起到熱-電冷卻板的作用的第一金屬熱板32加強和促進),並且由其第二金屬部分釋放熱量(該過程被第二金屬熱板34加強和促進)。結果,經珀耳帖組件的前腔室24C被驅動進入烹調腔室12的空氣被冷卻,由此降低了烹調腔室12的內部溫度,以對容納在其中的食物進行保鮮。
在加熱模式下,當電流以相反方向流過其結合處時,珀耳帖裝置30以下述方式運作,由其第二金屬部分吸收熱量(該過程被第二金屬熱板34加強和促進),並且由其第一金屬部分釋放熱量(該過程被第一金屬熱板32加強和促進)。結果,經珀耳帖組件的前腔室24C被驅動進入烹調腔室12的空氣被加熱,由此提高了烹調腔室12的內部溫度,以輔助烹調機構對容納在烹調腔室12中的食物進行烹調。
將食物存儲在烹調腔室12中(在這裡可通過珀耳帖組件20對其進行保鮮),對於那些並不希望立即烹調食物,而是希望在由控制面板18預設的較晚的一個時間裡烹調食物的使用者是特別方便的。在冷卻模式下,珀耳帖組件20將一個傳統的烹調用具(諸如微波爐或者加熱爐(如圖所示)或者煮飯器)轉變成在效果上類似於冰箱的冷藏器,由此,即使在烹調用具沒有進行烹調時或者在實際的烹調開始之前,也可以將其用來容納和保鮮食物或者食物成分。
可以預見的是,本發明中的珀耳帖組件可以組裝到烹調用具中,共用同一個外罩。在簡化的實施例中,第一金屬熱板32可以設置在烹調腔室12中,位於腔室的一個內表面上,以直接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風扇省去。
以上僅是對本發明的舉例說明,在不背離本發明在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明確的保護範圍的前提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改進和變換。
權利要求
1.一種烹調用具,包括提供了烹調腔室的外罩,與烹調腔室相結合用於烹調其中的食物的烹調機構,和設置用來改變烹調腔室溫度的珀耳帖組件,所述珀耳帖組件包括由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構成的珀耳帖裝置,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在其間形成了結合處,並且分別與烹調腔室的內部和外部相聯結,由此,當電流以一個方向流過其結合處時,由第一金屬部分吸收熱量並由第二金屬部分釋放熱量,由此可降低腔室內部的溫度來保存食物;當電流以相反方向流過其結合處時,由第二金屬部分吸收熱量並由第一金屬部分釋放熱量,由此可升高腔室內部的溫度,來輔助烹調機構對食物進行烹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珀耳帖組件包括內腔室,珀耳帖裝置的第一金屬部分就暴露在該內腔室的內部,所述內腔室與烹調腔室相聯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腔室設置有電機驅動的風扇,用於驅動空氣從內腔室進入烹調腔室。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珀耳帖組件具有形成了其本身的內腔室的殼體,所述殼體是獨立於所述外罩的,但通過聯結器聯結到外罩上,所述聯結器提供了一個可實現兩腔室之間的聯通的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珀耳帖組件包括第一熱交換元件,該第一熱交換元件與珀耳帖裝置的第一金屬部分相接觸,以促進熱的吸收和釋放。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珀耳帖組件還包括一個帶壁的內腔室,所述壁形成有對珀耳帖裝置的第一金屬部分進行定位的開孔,並且第一熱交換元件就安裝在腔室壁的內側,所述內腔室與所述烹調腔室相聯通。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珀耳帖組件還包括第二熱交換元件,該第二熱交換元件與珀耳帖裝置的第二金屬部分相接觸,以促進熱的吸收和釋放。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珀耳帖組件還包括設置用來驅動空氣流過第二熱交換元件以促進熱的吸收和釋放的電機驅動的風扇。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珀耳帖組件還包括帶開孔的支撐件,所述開孔用來接收珀耳帖裝置並將其固定在位,所述支撐件的相對兩側上安裝有第一和第二熱交換元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烹調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件由一對平行的壁形成,所述壁上加工有分別用於接收珀耳帖裝置的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的開孔,所述壁的相反外側上安裝有第一和第二熱交換元件。
全文摘要
一種烹調用具,包括提供了烹調腔室的外罩,與烹調腔室相結合用於烹調其中的食物的烹調機構,和設置用來改變烹調腔室溫度的珀耳帖組件。珀耳帖組件包括由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構成的珀耳帖裝置,第一和第二金屬部分在其間形成了結合處,並且分別與腔室的內部和外部相聯結。珀耳帖組件可以以冷卻模式或加熱模式工作,分別用來降低烹調腔室內部的溫度以保存食物或提高烹調腔室的溫度以輔助烹調結構對食物進行烹調。
文檔編號F25B21/04GK1338240SQ0013742
公開日2002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15日
發明者勞後安, 程詒榖 申請人:前基實業有限公司, 電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