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把棄嬰當幼崽養10年後(把狼當兒子帶回家的成都女孩)
2023-07-22 02:41:51 5
見過養貓養狗,養雞養鴨,但你是否見過養狼?
2017年6月,由導演亦風拍攝的紀錄片《重返狼群》在各大影院正式上映,電影一經播出,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當時人們都知道,有個名叫李微漪的成都女孩養了一頭狼。
李微漪是畫家,常年東奔西跑四處寫生,結果去草原的時候,撿到了一頭幾乎快餓死的幼狼。
當地人勸她養啥都行,就是不要養「白眼狼」,但李微漪偏偏不信這個邪,不遠萬裡地把幼狼從草原帶回成都。
她給那隻狼取名「格林」,把它當親兒子對待,還稱自己是「格林媽媽」。
有人說:「這不僅是現實版的「美女與野獸」,還是一個悽美而感人的救贖故事。」
從撿到「格林」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1年,李微漪和她的「兒子」,如今怎樣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李微漪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個普通家庭。
她自幼酷愛畫畫,就連上大學時選擇專業,李微漪也毫不猶豫地選擇美術方向,但和許多人不同的是,她更加青眯於自然寫生。
遇到「格林」的時候,李微漪只有20多歲,剛剛大學畢業不久,雖然年紀不大,但那時的她已經是個小有名氣的寫生畫家。
李微漪沒有想到,自己渴望記錄大自然,而大自然卻主動找上門,給她一個意外的驚喜。
那是2010年的一天,李微漪自身到若爾蓋草原寫生,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峰,宛如綠色毛毯的草地,這一切都讓她沉醉不已,堪稱創作的好地方。
和所有童話美好的開篇一樣,現實版「美女與野獸」的故事,發生在這片充滿生機的草原上。
在和牧民的一次交談中,李微漪意外得知村子的附近出現了一頭狼崽,那時正值野狼產崽的時間,而這頭狼崽的父親在偷羊的過程中被人打死,母親則故意食用了帶有毒藥的羊肉,殉情隨丈夫而去。
狼父狼母雙雙殞命,留下一窩還沒滿月的幼崽在偌大的草原自生自滅,等到牧民聽到聲響趕過去,六隻幼狼已經餓死了五隻,剩下一頭也是岌岌可危。
牧民不忍心看著一條小生命就這樣逝去,於是將其帶回家照顧,但一沒經驗,二不了解,狼崽的情況依舊沒能得到改善。
等到李微漪找到那戶暫時收養狼崽的牧民時,小傢伙已經奄奄一息,隨時可能死去。
天生喜歡小動物的李微漪,看到這一幕後萬分著急,她試圖用呼喚和搖晃,讓狼崽「不要睡著」。
「小傢伙,醒醒,醒醒!」
可任憑李微漪怎麼叫、怎麼晃,狼崽都沒有反應,要不是感覺到還有心跳,她都以為小傢伙死了。李微漪束手無策,繼續嘗試著各種辦法,突然,她的心中浮現出一個想法:要不學一下狼嚎試試?
說做就做,從沒在現實中聽過狼嚎的李微漪,硬是模仿著在電視上聽到聲音,輕輕地喊出一聲蹩腳而不失磁性的狼嚎。
眾人原本對這個舉動沒抱著什麼希望,不料小狼崽在聽到狼嚎後,奇蹟般地睜開了雙眼,跌跌撞撞地朝李微漪的懷裡挪去,仿佛那是母親溫暖的避風港。
看著懷中的小生命,剎那間,她莫名地想起一句話:「萬物皆有靈性」。
在若爾蓋草原的那段日子裡,李微漪除了寫生,剩下的時間都花在照顧狼崽上,給它洗澡,給它餵奶,幫它檢查身體,無微不至,而小傢伙似乎也把李微漪當成母親,對她格外親暱。
然而,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李微漪終究要回到城市,她不可能一輩子陪著狼崽。
回去的前一天晚上,李微漪失眠了,她知道這場美好的旅途始終畫不上句號,一旦自己離開,小傢伙的未來將是一片灰色。
徹夜未眠,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李微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把狼崽帶回成都,撫養它長大。
得知這個消息,牧民們紛紛勸她:「狼是養不熟的,不然怎麼叫白眼狼,這太危險了!」
可心意已決的李微漪,還是把大自然送給自己的「驚喜」,帶回了成都老家。
人潮聚集的大城市,家犬沒栓繩子都可能出事,更何況是野性未泯的狼。
沒和任何人商量就「帶狼回家」的李微漪,為了不嚇到父母,只得偷偷把狼崽放在頂樓的畫室裡。除了她自己,很少有人會進去畫室,把小傢伙養在那裡,已經算是「最妥善」的解決辦法。
大自然再一次展現出它的神奇之處,初到「新家」的狼崽似乎讀懂了李微漪的難處,於是整天躲在床底下,只有聽到她的呼喚,才會呆萌地跑出來。
然而,「世界上沒有不漏風的牆」,有一天,外出回家的李微漪,看見母親牽著家裡的小狗,在畫室門口不斷徘徊。
狼崽身上獨有的氣味終究還是引起了注意,聞到異味的小狗顯得很急躁不安,不停地用前腳扒著房門,若不是李微漪回來得及時,母親肯定會發現她的「秘密」。
儘管最後用藉口搪塞了過去,但李微漪知道危機還沒有解除,家裡已經不適合小狼待下去了,她偷偷在外面租了間小房子,把小傢伙帶到出租房,每天抽空去看它。
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一方面,李微漪需要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小狼孤獨地待在房子裡,久了肯定會出問題;
另一方面,房租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加上樓梯人來人往,聽到動靜的小狼,保不準會發出嚎叫。
就在李微漪對此感到苦惱的時候,她突然想起和自己住在同一城市的男朋友——亦風。
但事情真的就這麼順利嗎?
不出意料,當李微漪抱著小狼趕到男友家,並提出「養狼」的想法之後,亦風拒絕了:「你瘋了吧,養啥不好,養一頭狼?」
李微漪沒有一走了之,而是開始講述小狼的故事,而亦風的心情也從憤怒逐漸變成了沉默,他被小傢伙的悲慘身世打動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看著眼前楚楚可憐的小狼,亦風最終同意了女友的想法,兩人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把小狼養在家裡,輪流照顧它。
他們還特地給小狼取了個名——「格林」,英文諧音是「Green」,譯為綠色。
這既是寓意他們的故事從綠色的草原開始,也代表著無限的生命。
為了讓格林健康成長,李微漪堪稱下了「血本」,經常給它買各種肉食和鈣片,沒有絲毫怨言。
有時,亦風也會嘲笑女友,說她對待格林比對親兒子還親,李微漪聽完笑著說:「格林把我當成媽媽,我自然要把它當兒子對待。」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兩人的悉心照顧下,格林成長得很快,從最初的不怎麼會走路,到後來能在家裡四處亂竄。
李微漪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她一度幻想著就這樣陪伴格林,直至生命的終點。
但天不遂人願,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微漪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格林不是狗,哪怕它從小和人類生活在一起,被不斷馴服,但刻在它骨子裡的本性,又豈會如此輕易地被磨滅?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格林與生俱來的本能也逐漸顯露出來:
它喜歡上蹦下跳,在桌椅之間來回跳躍;喜歡自由自在地奔跑,一出門就像脫韁的野馬;但同時,它又不願戴狗繩,就算李微漪軟硬皆施,它依舊誓死不從;在夜黑風高的夜晚,它還會對著月亮仰天長嘯,似乎在進行某種神秘的「儀式」。
格林始終是狼,它的血液裡流淌著倔強、孤傲、執著、以及對自由的強烈嚮往,它終究不是被馴服的家犬,而是草原上來去如風的精靈。
這一切,李微漪都看在眼裡,但她又擔心如今的格林,是否能夠適應野外的生活?母親對孩子的眷顧,讓她遲遲無法狠下心放手。
然而,一場意外的發生,讓李微漪徹底改變了想法。
2010年5月的一天,李微漪在做飯的過程中不小心切到手指,傷口很深,創可貼也只能勉強止住血。
看著一臉痛苦的主人,格林跑到李微漪的跟前,親暱地用頭安撫著她,但就在這一刻,意外發生了。
傷口的血腥味傳到格林的鼻子中,它猛然睜大了雙眼,開始不停地舔舐李微漪受傷的手指,像是受了什麼刺激,眼睛格外的幽綠。
看到格林如此激烈的反應,李微漪隱隱感到不安,平日裡她已經極力避免格林與血腥的東西接觸,就連餵食也不曾用生肉,卻依舊無法阻斷它的嗜血天性。
儘管內心十分渴望鮮血,但格林並沒有因此失去理智,與李微漪長時間的相處讓它明白,眼前之人是自己的母親,不能傷害她。
看著格林苦苦壓抑自己的天性,李微漪感到很難過,一頭失去天性的狼,還算是完整的狼嗎?
「一切生命都應該得到自由和尊重,而不是按照人的想法去限制它們。」經過這件事,李微漪也想明白,城市不是格林的歸宿。
她和亦風商量後,決定重新給格林尋找一個「家」。
李微漪首先想到的就是動物園,可當他們到當地動物園進行考察時,卻發現那裡的環境並不好,空間狹小而壓抑,根本沒有自由可言,不合適格林的成長。
幾番尋找下來,都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地方,來回思考許久後,李微漪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把格林送回若爾蓋草原,讓它回到狼群,得到真正的自由。
雛鷹始終要離開父母的庇護,在暴風雨中馳騁天空;孤狼只有經歷自然的磨礪,才能成為草原上的王者。
李微漪深愛著格林,但她更尊重格林的選擇。
讓早已習慣和人在一起生活的狼重返自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雖然此時的格林已經三個月大了,但沒有母狼的教導,許多本該學習的生存技能它都不會,這註定它很難在野外生存。
為了激發格林潛藏的野性,李微漪不得不帶著它跑到山上,用繩子把活雞捆住,然後引導格林去捕食。
在這個過程中,格林經常因為控制不住內心的狂躁,不小心抓傷李微漪的雙手,即便如此,她也堅持不減掉小傢伙鋒利的指甲。
李微漪還帶格林一起觀看動物世界,讓它從電視裡了解同類怎樣在大自然生存、狩獵。
母親總是對子女任勞任怨,哪怕付出再多,也沒有絲毫怨言。
在李微漪的不懈努力下,格林潛藏的天性被激發了出來,它的行為舉止逐漸有了狼的特性。
終於,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格林坐在落地窗前,朝著月亮發出悲涼的嚎叫聲,它的眼睛裡充滿了孤獨,讓人久久無法忘懷。
時機成熟了,格林,想要回到草原。
2010年10月,李微漪帶著格林,回到闊別許久的若爾蓋草原,秋風吹過草地,蕭瑟的氣息油然而其,似乎在迎接格林這頭孤狼的到來。
離開草原太久,李微漪不放心直接把格林送入狼群,於是先帶著它住進當地的藏獒養殖場。
野狼與藏獒是死敵,只有成功從藏獒眼皮下抓到獵物的狼,才有資格在大自然生存。
一開始,小傢伙被藏獒們欺負得遍體鱗傷,甚至險些喪命,李微漪看得淚水都流了下來,可她知道自己不能出手,這是每一隻野狼都必須獨自面對的經歷。
好在格林很爭氣,從最初的毫無還手之力到漸漸能反抗,最終靠著自己的力量,它成功在藏獒群裡取得了一席之地。
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格林在草地上挖了一個很深的洞,它愜意地躲在洞裡,用陰涼的環境減少體力的損耗。
格林在等,他已經是個成熟的獵手,知道時機是多麼重要。
趁著藏獒們去喝水避暑的短暫時間,格林以飛快的速度從洞裡衝了出來,叼走它們吃飯的碗,之後又迅速跑回洞裡。
藏獒們又氣又急,可無奈自己太過笨拙,跟不上敏捷的格林,最終只能無奈作罷。
格林成功了,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李微漪證明:它是一匹狼,一匹真正的狼,當之無愧的草原王者。
不知不覺,冬天到了,雪花落在草原上,也落在了格林的皮毛上,此時已經8個月多大的它,體型碩壯,威風凜凜,身上帶著讓人驚懼的野獸氣息。
冬季是狼群集結的時候,也是狼群寬容度最大的時候,最容易接納新成員。
一場大雪過後,李微漪帶著格林,踏上了尋找狼群之旅。
這是一條充滿艱辛和危險的道路,也是一條人與自然融洽感人的道路。
李微漪低估了野外天氣的惡劣,缺乏足夠食物和禦寒物資的她,不但沒有順利找到狼群,而且還病倒了。
無奈之下,她只好先返回藏獒養殖場,留下格林繼續尋找狼群。
一天清晨,李微漪聽到窗外有動靜,她艱難地從床上坐起來,打開一看,是格林!
數日未見,格林身上的毛髮髒亂了許多,它平靜地看著「母親」,眼中帶著思念之情,在它的腳下,是一頭帶著明顯咬痕的野兔。
格林以為李微漪是因為缺少食物才會生病,為此不惜將自己從冰天雪地中捕獲到的野兔送給她。
李微漪忍不住流下了淚水,她知道,這隻野兔是格林度過寒冬的基礎,可它還是毫不猶豫地送給了自己。
她看著格林,格林也看著她,一人一狼就這樣互相注視,和諧而融洽。
病情痊癒後,李微漪帶著格林繼續踏上尋找狼群的道路,這一次,她叫上了男友亦風。
三人在寒風中四處尋找,山谷、草原,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仍然一無所獲,李微漪很著急,眼看冬天就快過去了,要是再找不到狼群,格林的未來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天無絕人之路,一天晚上,剛結束「尋狼之旅」的李微漪準備休息,突然,她聽到了若隱若現的狼嚎聲,不只是她,格林也聽到了,它衝出房門,對著天空肆意嚎叫。
狼群聞聲而來,李微漪知道該和格林道別了,長大的兒子要離家遠行,母親所能做的,就是祝福他在外平安。
月光灑在蒼白的雪地上,格林依依不捨地舔著李微漪的手,它邁開腳步,緩緩向不遠處的狼群走去,三步一回頭,直至徹底看不見彼此的身影。
李微漪以為格林會就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她不曾想過,當自然與人類發生衝突時,格林又會有怎樣的遭遇?
回到成都後,李微漪沒有忘記格林,相反,每年她都會抽時間到若爾蓋草原看望「兒子」。
2014年中旬的一天,李微漪突然收到消息:格林被捕了,它不但傷得很重,而且正在被售賣。
李微漪心急如焚,她沒有想到自己對格林引以為傲的與人共處,到頭來卻讓它陷入險境。
得知消息後,李微漪帶著亦風火速趕往若爾蓋草原,準備想辦法把格林救下來,好在是虛驚一場,她到達現場後發現,那頭狼不是格林,真正的格林還在草原上馳騁。
在當地牧民的幫助下,李微漪和亦風找到了格林,按照習慣,她輕輕呼喚著它,只是這一次,令人感動的畫面再也沒有出現了。
格林認出了「母親」,但它的眼睛裡,卻充滿了不信任。
李微漪手足無措,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李微漪和格林的再次相見沒有溫暖,反而充滿了心酸。
格林警惕地豎著耳朵,腳步微微後退,它的眼睛不再是一片清澈的幽綠,反而有些渾濁。
僵持許久後,格林走了,帶著它的妻女返回草原深處,在轉身的那一瞬間,李微漪清晰地看到它的眼角帶著淚痕。
格林哭了,似乎是在表達他內心的痛苦,以及「母親」尚未知曉的不幸遭遇。
李微漪想要找到原因,經過一番詢問,她從當地人的口中得知:格林的兩個孩子福仔和小不點,前段時間被人打死了。
若爾蓋草原的沙漠化日益嚴重,加上人們的過度開發,導致森林被破壞,許多動物都失去了藏身之處,暴露在盜獵者的眼皮底下。
這是一場偷盜者喪心病狂的狂歡,也是無辜生靈的悲涼遭遇。
有人告訴李微漪,福仔和小不點被打死的時候,格林就在不遠處。換句話說,它是親眼看著孩子死在人類的手上。
李微漪說:「我不怪格林,它對人類的善意,換來的卻是家破人亡,它眼睛裡的痛苦,像針一樣扎在我的心上。」
格林變了,但變的何止是格林。
若爾蓋草原上,昔日人煙罕至的狼山,修出了一條橫穿的大公路,遊客隨處可見,盜獵者在其中趁機渾水摸魚。
草原上的王者,失去了往日的尊嚴,格林的不幸遭遇,只不過是龐大狼群中的滄海一粟。
李微漪能救得了格林,但她救不了整個狼群。
回到家後,李微漪始終無法忘記若爾蓋草原的事情,她時常做噩夢,夢到格林倒在血泊中。
「在這樣繼續坐以待斃,噩夢終於一天會變成現實」,李微漪和亦風商量後,決定拍攝一部以格林為主角的紀錄片,以此來呼籲人們愛護動物,尊重自然。
他們回到若爾蓋草原,在成立野狼救助站的同時,還將手機裡所有關於格林的視頻照片全部整理出來,作為紀錄片的素材。
缺少經費,李微漪和亦風就賣房賣車,沒有拍攝剪輯經驗,他們就抱著書自己學,兩人在草原上晝伏夜出,親身拍攝狼群的現狀,只為替格林這樣的野生動物們發聲。
1700多個小時的視頻素材,歷時7年,最終濃縮成98分鐘的電影。
2017年6月16日,以格林為主人公的電影《重返狼群》,在全國各大電影院上映。
這是一部「失敗」的電影,全片沒有任何明星特效,也沒有專業團隊;
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的每一幀畫面,都直擊人們內心深處的震撼。
有網友評價《重返狼群》:「讓我笑著走進電影院的,是對大自然的好奇;讓我沉默著走出電影院的,是對生命的沉思。」
李微漪和亦風在紀錄片的末尾為格林寫了一句解說詞:「我們能救得了一匹狼,但我們能改變狼群的命運嗎?」
這句話,讓很多人黯然流淚。
後來,有不少人想要捐款給李微漪和亦風,但都他們被拒絕了,相比於物質上的需求,他們更渴望通過電影激發人們對自然的關注,對生靈的愛護。
甘哈曼說:「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科技的發展看似讓人類超脫了自然,但實則卻是讓我們與自然更加密不可分,冰冷的鋼鐵高樓背後,是無數動物的生死存亡。
尊重大自然,亦是在尊重我們自己。
2020年7月29日,我國首個野狼保護站——「若爾蓋草原狼生態保護站」正式成立。
半個月後,李微漪再次看到了格林,此時距離它重返狼群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
時間沒有衝淡一切,格林似乎明白了「母親」的用心良苦,再次相見,它並沒有像6年前般抗拒,而是邁著蒼老的步伐,跑進李微漪的懷中,如同第一次見面,一人一狼,於草原上緊緊擁抱在一起。
接受採訪的時候,李微漪說:「十年了,格林老了,我也老了,如果沒有遇到格林,或許我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
她對格林、對狼群的付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但李微漪無怨無悔,在她的努力下,若爾蓋草原的野生動物們都生活得很好。
據統計,截止目前,若爾蓋狼群的數量已經恢復到了200隻。
有人曾問過李微漪:「如果有一天在草原上看不到格林,你會怎麼辦?」
她沉思片刻,回答道: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覺得格林也不會讓我們見到它最後的時刻;
如果格林想要的,是有尊嚴地走向生命的終點,那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維護它的這份尊嚴。」
從見證人與自然的衝突,到與人生活、人類嘗試徵服自然,直至現在尋求和睦相處,「格林」不僅是一隻有感情的狼,更是人類和自然關係發展的證明者。
2021年,為紀念格林重返狼群十周年,優酷推出了《重返狼群十周年紀念版》,人類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不曾忘記格林,恰恰相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跟隨它的腳步,走進大自然的世界。
秋天灑落在若爾蓋草原上,臨近傍晚,李微漪想要去見見格林,她熟絡地走到狼山下,喊起了格林的名字。
許久後,一隻狼向她走來,熟悉的身影,迅捷的步伐,格林歡快地跑了過來。
夕陽西下,李微漪和格林站在小山丘上,眺望著遠方,微風划過草地,成就如夢幻般的場景。
自始至終,我們一直都能改變狼群的命運,它們過得好與不好,取決於人類對自然的態度。
多年前,有人問李微漪:「你和格林在一起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她說:「一切生命,都具有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