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16:51:46 1
專利名稱: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潔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在洗衣盆的使用上,往往有由於家庭人數多而在同一時刻不能同時使用而需要等待的問題,這樣就導致我們在時間的利用上效率非常低。而且在搓洗衣物過程中一般的洗衣盆不具有擱置搓衣板的功能,給搓洗衣物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洗衣盆在接水過程中如果未及時關閉水龍頭會導致水溢出濺溼地面,甚至還有流出衛浴間到家庭其他房間而導致地板被浸泡等問題,會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本實用新型正好解決了洗衣盆在同一時刻同時使用的高效利用以及放置搓衣板和防止溢水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衛生間提供一種可以放置搓衣板和防止溢水的高效洗衣盆。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主要包括盆體,所述盆體中設有兩個水槽和隔水平臺,所述隔水平臺上設有可及時排水的溢水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本實用新型的洗衣盆設有兩個水槽和隔水平臺,其中一個水槽兩側對稱內壁設有兩道對稱的V形平臺用於放置搓衣板,兩個水槽之間設有一個隔水平臺。因此可以方便揉搓漂洗同時進行,而且可以在兩個水槽之間挪動換水的衣服,因此具有佔用空間小、使用方便的優點。溢水孔設置在隔水平臺上,在暫時關閉溢水孔時,還可以通過隔水平臺頂部高度低於盆體外沿高度的設置使水龍頭所在水槽的水注滿該水槽之後在不移動水龍頭的情況下使水自然流入另一個水槽中;如果兩個水槽中水面高度達到隔水平臺頂面高度時可以及時打開溢水孔排走多餘的水而不會通過盆體外沿流出,這樣就更加實用,使用時更加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例說明1、盆體;11、水槽一 ;111、排水孔一 ;12、水槽二 ;1210、V形平臺一; 1211、V形平臺二 ;122、排水孔二 ;13、隔水平臺;131、溢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包括洗衣盆體1,所述盆體1包括水槽一 11、水槽二 12以及隔水平臺13,水槽一 11和水槽二 12底部分別設有排水孔一 111和排水孔二 122,隔水平臺13上設有溢水孔131。本實施例中,隔水平臺13頂部的高度低於盆體1外沿的高度。V形平臺一 1210和 V形平臺二 1211採取對稱設置,可沿著V形兩個傾斜方向安放搓衣板。V形平臺底部設有卡住搓衣板底端的W形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使用時,可以將待清洗衣物放在水槽一 11中,也可以將待清洗衣物放置在水槽二 12內進行清洗,搓洗衣物時可以將搓衣板放入水槽二 12中的V形平臺的任意方向,然後進行搓洗衣物。漂洗衣物時水槽一 11中的清水可以通過隔水平臺溢入水槽二 12配合搓洗衣物時清洗作業,待水槽二 12水位達到隔水平臺頂面高度時,水可以通過設在隔水平臺上的溢水孔131排走。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包括盆體(1),所屬盆體(1)中設有水槽一(11) 和水槽二(12)以及隔水平臺(13),所屬水槽一(11)底部設有排水孔(111),其特徵在於 水槽二(12)兩側對稱的內壁上設有兩道對稱的V形平臺一(1210)和V形平臺二(12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其特徵在於水槽一(11)和水槽二 (12)之間設有隔水平臺(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水平臺 (13)上設有溢水孔(13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其特徵在於溢水孔(131)所在的隔水平臺(13)頂部的高度低於盆體(1)外沿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其特徵在於水槽二(12)兩側對稱的內壁上兩道對稱V形平臺底部均設有W形的搓衣板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配合搓衣板使用的洗衣盆,包括盆體(1),盆體(1)中設有水槽一(11)、水槽二(12)以及隔水平臺(13),隔水平臺(13)上設有溢水孔(5),水槽二(12)兩側壁設有兩道對稱的V形平臺一(1210)和V形平臺二(1211)。本實用新型具有可揉搓漂洗同時進行、佔用空間小、防止溢水、清潔高效等優點。
文檔編號E03C1/24GK202000423SQ201020646389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8日
發明者沈建榮 申請人: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