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22:46:51 3
專利名稱:一種軸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軸承結構
技術 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軸承由主動圈、從動圈、滾子和保持架組成,滾子安裝在主動圈和從動圈之間。在工作過程中,其一般不具備對電機輸出的力進行減速增力的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軸承結構,其解決的問題是現有的軸承不具備對電機輸出的力進行減速增力的效果或者需要設置多級減速機構對電機傳遞的力進行減速。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方案一種軸承結構,包括擋環、固定環、多個軸承滾子、保持架以及迴轉體,所述可轉動的多個軸承滾子設置在所述擋環和所述固定環之間,所述保持架使所述軸承滾子保持預定的圓周間隔和運動路徑,所述迴轉體接收電機輸出的力矩,且所述迴轉體與所述軸承滾子接觸,所述軸承滾子為桶形結構,其上下兩端為圓錐體結構,所述擋環和所述固定環的內側與所述軸承滾子接觸處為圓錐形內凹面。進一步,所述軸承滾子上下兩端的圓錐母線與水平線之間形成夾角α,並且0°
<α < 45°。進一步,所述圓錐形內凹面的內凹面圓錐母線與水平線之間形成夾角Y,並且 0° < γ < 45°。進一步,所述軸承滾子的圓錐體分別與所述擋環和所述固定環上的圓錐形內凹面為線接觸。進一步,所述迴轉體為上底面半徑大於下底面半徑的倒立圓臺結構。進一步,所述迴轉體的圓臺母線與迴轉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β,並且0° < β
<45°。進一步,所述迴轉體與電機連接處設有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與所述迴轉體緊固連接。進一步,所述螺紋結構為滾珠絲槓或螺栓。該軸承結構及其傳動比計算與傳統軸承結構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可轉動的軸承滾子設置在擋環和固定環之間,並與迴轉體接觸,實現了對力的減速增距效果,且可根據實際需要對軸承的傳動比進行調整,避免了在電機輸出端設置多級減速機構對電機傳遞的力進行減速,節約了成本,減小了裝置的佔用空間。
圖1為本實用新型軸承結構的縱向截面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軸承中滾子的縱向截面示意圖;[0017]圖3為圖1所示軸承中保持架和滾子的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 一擋環;2—固定環;3—滾子;4一保持架;5—迴轉體;6—圓錐母線;7—內凹面圓錐母線;8—水平線;9一圓臺母線;10—迴轉中心線;11一軸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至和圖3,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軸承結構,包括擋環1、固定環2、多個軸承滾子3、保持架4以及迴轉體5,可轉動的多個軸承滾子3設置在擋環1和所述固定環2之間,保持架4使軸承滾子3保持預定的圓周間隔和運動路徑,迴轉體5接收電機輸出的力矩,且迴轉體5與軸承滾子3接觸,軸承滾子3為桶形結構,其上下兩端為圓錐體結構,擋環1和固定環2的內側與軸承滾子3接觸處為圓錐形內凹面。圓錐形內凹面的內凹面圓錐母線7與水平線8之間形成夾角Y,並且0° < Y < 45°。軸承滾子3的圓錐體分別與擋環1和固定環2上的圓錐形內凹面為線接觸。這樣軸承滾子3可在擋環1和固定環2之間處在轉動摩擦狀態,避免軸承滾子3在擋環1和固定環2間滑動時降低軸承的效率。在軸承工作的過程中,設置迴轉體5接收電機輸出的力,且迴轉體5與軸承滾子3 接觸,用於向軸承滾子3傳遞力。具體的,迴轉體5的迴轉中心線與該軸承的軸線相重合, 迴轉體5為上底面半徑大於下底面半徑的倒立圓臺結構,迴轉體5的圓臺母線9與迴轉中心線10之間的夾角為β,並且0° < β <45°。迴轉體5與電機連接處設有螺紋結構,螺紋結構與迴轉體5緊固連接。迴轉體5向下作螺旋轉動,帶動軸承滾子3轉動並推動軸承滾子3向外周運動,擠壓擋環1和固定環2之間的空間,由於固定環2是固定的從而推動擋環1向上作軸向移動,向外傳遞矩。具體的,迴轉體5可配合在螺紋結構上,例如滾珠絲槓、 螺栓等螺紋結構上,螺紋機構與固定環2緊固連接,當電機輸出力矩到迴轉體上,迴轉體5 通過螺紋機構向下作螺旋轉動。如圖2所示,軸承滾子3上下兩端的圓錐母線6與水平線8之間形成夾角α,並且 0° < α < 45°。如圖3所示,保持架4定義了軸承滾子3的圓周間隔和運動路徑,軸承滾子3可在保持架4定義的運動路徑中運動,當軸承滾子3在外力作用下轉動並向下運動時,按照保持架4定義的運動路徑,軸承滾子3按照圖3中箭頭方向向外周運動,然後通過軸承滾子3與擋環1和固定環2之間滾動摩擦運動,推動擋環1向外傳遞力,從而通過滾子與擋環1和固定環2之間的運動對電機輸出力起到了減速增距的效果。該軸承結構的軸承傳動比計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迴轉體5與軸承滾子3之間的力傳遞為一級減速,在軸承滾子3與擋環1和固定環2之間的力傳遞為二級減速,通過兩級減速實現了減速增加的效果,根據公式tana =1/ i計算一級減速和二級減速的傳動比i,得到i=tana或i=tan β,從而得到軸承的總傳動比。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軸承滾子3可轉動的設置在擋環1和固定環2之間,並與迴轉體5接觸,實現了對力矩的減速增距效果,且可根據實際需要對軸承的傳動比進行調整,這樣,避免了在電機輸出端設置多級減速機構對電機傳遞的力矩進行減速,節約了成本,減小了裝置的佔用空間。該軸承結構簡單,且應用範圍較廣。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作為一個優選的實施例,可以將迴轉體5作為軸承的一個部件,即該軸承包括擋環1、固定環2、軸承滾子3、保持架4和迴轉體5,同樣能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功能。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的實現 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軸承結構,包括擋環(1)、固定環(2)、多個軸承滾子(3)、保持架(4)以及迴轉體(5),所述可轉動的多個軸承滾子(3)設置在所述擋環(1)和所述固定環(2)之間,所述保持架(4)使所述軸承滾子(3)保持預定的圓周間隔和運動路徑,所述迴轉體(5)接收電機輸出的力矩,且所述迴轉體(5)與所述軸承滾子(3)接觸,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滾子(3)為桶形結構,其上下兩端為圓錐體結構,所述擋環(1)和所述固定環(2)的內側與所述軸承滾子 (3)接觸處為圓錐形內凹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滾子(3)上下兩端的圓錐母線(6)與水平線(8)之間形成夾角α,並且0°< α <4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圓錐形內凹面的內凹面圓錐母線(7)與水平線(8)之間形成夾角Y,並且0°< γ <45°。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滾子(3)的圓錐體分別與所述擋環(1)和所述固定環(2)上的圓錐形內凹面為線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迴轉體(5)為上底面半徑大於下底面半徑的倒立圓臺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迴轉體(5)的圓臺母線(9)與迴轉中心線(10)之間的夾角為β,並且0° < β <4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迴轉體(5)與電機連接處設有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與所述迴轉體(5)緊固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軸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結構為滾珠絲槓或螺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結構,包括擋環、固定環、多個軸承滾子、保持架以及迴轉體,所述可轉動的多個軸承滾子設置在所述擋環和所述固定環之間,所述保持架使所述軸承滾子保持預定的圓周間隔和運動路徑,所述迴轉體接收電機輸出的力矩,且所述迴轉體與所述軸承滾子接觸,所述軸承滾子為桶形結構,其上下兩端為圓錐體結構,所述擋環和所述固定環的內側與所述軸承滾子接觸處為圓錐形內凹面。本實用新型將可轉動的軸承滾子設置在擋環和固定環之間,並與迴轉體接觸,實現了對力的減速增距效果,且可根據實際需要對軸承的傳動比進行調整,避免了在電機輸出端設置多級減速機構對電機傳遞的力進行減速,節約了成本,減小了裝置的佔用空間。
文檔編號F16C32/00GK202073923SQ20112010372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1日
發明者張世兵, 杜金枝, 王陸林, 高國興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