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15:05:09 3

本實用新型屬於移動通信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手機等行動網路終端設備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目前,手機基本已成為絕大多數人們生活的必備品,並且形成了一種手機不離身的現象,可見手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需求量的增大,人們的個性化要求也逐漸多元化,輕薄化、曲線化、輕質化已成為手機更新換代方向的主流,而現有的SIM卡的形式又有多種,因此,為了提高手機的適用範圍與通用性,設計一種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變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卡槽布局合理,具有卡託插入導向功能,防止卡託插斜而破壞卡座內部結構,自我保護能力強。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其包括金屬殼體、插入所述金屬殼體的卡託以及固定在所述金屬殼體上的若干連接端子,所述卡託包括沿第一方向並列設置的第一卡槽板塊與第二卡槽板塊,所述第一卡槽板塊與所述第二卡槽板塊之間設置有縫隙,所述金屬殼體上對應與所述縫隙位置設置有收容在所述縫隙中的折彎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板塊中設置有與TF卡輪廓形狀相仿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板塊中沿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並列設置有第二卡槽與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與所述第三卡槽的形狀與NANO-SIM卡的輪廓形狀相仿。
進一步的,所述折彎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設置且至少有兩處,其中一處靠近所述金屬殼體的端部,另一處位於所述金屬殼體的中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槽板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一卡槽板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板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末端設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出來的抵持塊。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金屬殼體上的檢測彈出組件,所述檢測彈出組件包括固定塊、固定在所述固定塊上的銷柱、套設在所述銷柱上的轉軸、與所述轉軸固定連接的拉杆。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端子包括與所述第一卡槽對應的第一端子模塊、與所述第二卡槽對應的第二端子模塊以及與所述第三卡槽對應的第三端子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模塊、所述第二端子模塊以及所述第三端子模塊相互之間獨立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的有益效果在於:具有卡託插入導向功能,防止卡託插斜而破壞卡座內部結構,自我保護能力強;卡槽布局合理,採用分體式的金屬殼體模塊,製程大大簡化,產品品質高,且成本低。具體的,
1)通過折彎部的設計,能夠對卡託的插入方向進行有效的引導,能夠有效的預防使用不熟悉的情況下造成的不必要的破壞,使得本產品的結構可靠性更強;
2)通過卡託卡槽的布局設計,實現了雙NANO-SIM卡與TF卡三合一的卡座結構設計,利用NANO-SIM卡與TF卡的長度差,產品結構規整合理;
3)通過在金屬殼體末端設置接觸彈片,並在檢測彈出組件上設置接觸片,同時在卡託中長度較小的第一卡槽板塊的末端設置抵持塊,通過抵持塊抵持接觸彈片實現改變接觸彈片與接觸片的導通狀態,從而實現了卡託插入是否到位的檢測,卡託插入位置的檢測靈敏度更高、更快捷;
4)採用分體式設計,將連接端子設計成三個獨立的端子模塊,分別與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對應,使得連接端子的製程更加簡單、產品品質更能保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未插入卡託的金屬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插入卡託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數字表示:
1金屬殼體,11接觸彈片,12折彎部;2卡託,21第一卡槽板塊,211第一卡槽,212抵持塊,22第二卡槽板塊,221第二卡槽,222第三卡槽,23縫隙;3檢測彈出組件,31固定塊,32銷柱,33轉軸,34拉杆,35接觸片;41第一端子模塊,42第二端子模塊,43第三端子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請參照圖1-圖5,本實施例為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其包括金屬殼體1、插入金屬殼體1的卡託2以及固定在金屬殼體1上的若干連接端子。
卡託2包括沿第一方向並列設置的第一卡槽板塊21與第二卡槽板塊22,第一卡槽板塊21中設置有與TF卡輪廓形狀相仿的第一卡槽211。第二卡槽板塊22中沿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並列設置的第二卡槽221與第三卡槽222。第二卡槽221與第三卡槽222的形狀與NANO-SIM卡的輪廓形狀相仿。第二卡槽板塊22在第二方向上的長度大於第一卡槽板塊21在第二方向上的長度。第一卡槽板塊21在第二方向上的末端設置有向第二方向延伸出來的抵持塊212。第一卡槽板塊21與第二卡槽板塊22之間設置有縫隙23。
金屬殼體1上對應與縫隙23位置設置有收容在縫隙23中的折彎部12。折彎部12沿第二方向上設置且至少有兩處,其中一處靠近金屬殼體1的端部,另一處位於金屬殼體1的中部。通過折彎部12的設計,能夠對卡託2的插入方向進行有效的引導,能夠有效的預防使用不熟悉的情況下造成的不必要的破壞,使得本實施例的三合一卡座結構的可靠性更強。
金屬殼體1末端設置有被抵持塊212抵持的接觸彈片11。本實施例三合一卡座的防呆結構還包括檢測彈出組件3,檢測彈出組件3包括固定塊31、固定在固定塊31上的銷柱32、套設在銷柱32上的轉軸33、與轉軸33固定連接的拉杆34以及固定在固定塊31端部且與接觸彈片11抵持接觸的接觸片35。
連接端子包括與第一卡槽211對應的第一端子模塊41、與第二卡槽221對應的第二端子模塊42以及與第三卡槽222對應的第三端子模塊43,第一端子模塊41、第二端子模塊42以及第三端子模塊43相互之間獨立設置。
金屬殼體1接地連接設置,常態下(即卡託2未插入金屬殼體1內),檢測彈出組件3中的接觸片35通過與接觸彈片11的接觸而與金屬殼體1導通;當卡託2插入金屬殼體1內後,卡託2中的抵持塊212頂起接觸彈片11,使得接觸彈片11與接觸片35分離,從而將檢測彈出組件3與金屬殼體1斷開,從而實現通過檢測彈出組件3與金屬殼體1的導通狀態來檢測卡託2的插入是否到位。
本實施例具有獨立檢測模塊的卡座的有益效果在於:卡槽布局合理;卡託插入位置的檢測靈敏度更高、更快捷;採用分體式的金屬殼體模塊,製程大大簡化,產品品質高,且成本低。具體的,
1)通過折彎部的設計,能夠對卡託的插入方向進行有效的引導,能夠有效的預防使用不熟悉的情況下造成的不必要的破壞,使得本產品的結構可靠性更強;
2)通過卡託卡槽的布局設計,實現了雙NANO-SIM卡與TF卡三合一的卡座結構設計,利用NANO-SIM卡與TF卡的長度差,產品結構規整合理;
3)通過在金屬殼體末端設置接觸彈片,並在檢測彈出組件上設置接觸片,同時在卡託中長度較小的第一卡槽板塊的末端設置抵持塊,通過抵持塊抵持接觸彈片實現改變接觸彈片與接觸片的導通狀態,從而實現了卡託插入是否到位的檢測,卡託插入位置的檢測靈敏度更高、更快捷;
4)採用分體式設計,將連接端子設計成三個獨立的端子模塊,分別與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對應,使得連接端子的製程更加簡單、產品品質更能保證。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