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分閘隔離開關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07:04:06 1
快速分閘隔離開關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快速分閘隔離開關,絕緣板安裝在牆體的一面,殼體安裝在牆體的另一面,安裝板安裝在牆體通槽的內壁,安裝板的安裝要求為:觸刀與接觸端接合,快速分閘隔離開關處於合閘狀態時,壓簧豎直方向抵設在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之間,當其處於合閘狀態時,壓簧處於豎直方向被壓縮的狀態,儲蓄了彈性勢能,鎖定裝置使轉盤相對殼體固定,保證壓簧不動作,當進行分閘操作時,操作搖杆使轉盤脫離鎖定裝置轉動,傳動杆向傳動柄方向移動,此時,壓簧偏移豎直位置,向傳動柄方向釋放彈性勢能,使觸刀獲得一個加速度,分閘過程加速,從而使觸刀和接觸端的距離快速增加,減小游離氣體的密度,使電弧快速熄滅,加速滅弧。
【專利說明】 快速分閘隔離開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關電器,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快速分閘隔離開關。
【背景技術】
[0002]隔離開關是高壓開關電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種電器,顧名思義,是在電路中起隔離作用的。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結構比較簡單,但是由於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對變電所、電廠的設計、建立和安全運行的影響均較大。
[0003]隔離開關的開合閘是有操作規程的,其不能帶負荷操作,因為當大電流正在電源和負載之間流動突然被隔離開關截斷時,會在刀口處產生電弧,三個刀口之間(相間)極易發生電弧短路,造成大面積停電事故。但是即便是斷開了迴路,若隔離開關所在側有大電容量的電氣設備(比如電纜等)的存在,還是會有剩餘電荷,此時的開閘操作,也會產生電弧,電弧的溫度高達數千攝氏度,燒壞觸頭,甚至導致觸頭熔焊,如果電弧不立即熄滅,就可能燒傷操作人員,燒毀設備,甚至釀成火災。
[0004]目前,市場上的隔離開關,它包括絕緣板和以及設於絕緣板一側的靜觸座,所述絕緣板中部設有開口,所述靜觸座包括鉸接端和接觸端,兩者對稱設置於開口的兩側,所述鉸接端鉸接有觸刀,所述觸刀的中部連接有聯動杆,所述聯動杆鉸接有傳動柄,所述傳動柄穿過開口並於絕緣板相對靜觸座的另一側連接有操作機構。將隔離開關的絕緣板固定安裝在帶有通槽的牆體的一側牆面上,其傳動柄穿過牆體的通槽與操作機構連接,操作機構安裝於牆體的另一側牆面上,控制操作機構,通過傳動柄和聯動杆傳動,控制觸刀繞鉸接端翻轉,實現觸刀的另一端與接觸端的接合和分離,實現開合閘。
[0005]這種隔離開關,其操作機構通常為搖杆式操作機構或旋轉操作機構,觸刀與接觸端的分合速度均勻,雖然在接觸端的一側設置滅弧裝置,加速滅弧,減少電弧帶來的危害,但是維持電弧的關鍵在於觸刀與靜觸座的接觸端的距離,觸刀與接觸端開閘瞬間的間距很小,從而導致電弧的產生,電弧是高溫高導電率的游離氣體,如何在開閘時使觸刀和接觸端的距離快速增加,減小游離氣體的密度,使電弧快速熄滅,加速滅弧,是目前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快速分閘隔離開關,能在開閘時使觸刀和接觸端的距離快速增加,減小游離氣體的密度,使電弧快速熄滅,加速滅弧。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包括絕緣板和以及設於絕緣板一側的靜觸座,所述絕緣板中部設有開口,所述靜觸座包括鉸接端和接觸端,兩者對稱設置於開口的兩側,所述鉸接端鉸接有觸刀,所述觸刀繞鉸接端翻轉實現與接觸端的導通和分斷,所述觸刀的中部連接有聯動杆,所述聯動杆鉸接有傳動柄,所述傳動柄穿過開口並於絕緣板相對靜觸座的另一側連接有操作機構,所述操作機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轉盤,所述轉盤固定連接有搖杆,所述殼體設有供搖杆翻轉的滑槽,所述搖杆穿過滑槽延伸至殼體外部,所述轉盤的邊緣鉸接有傳動杆,所述傳動杆與傳動柄固定連接,所述殼體內還設有鎖定裝置,所述傳動杆連接有用於與牆體通槽固定連接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有第一鉸接點,所述傳動杆上設有第二鉸接點,所述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之間連接有壓簧,所述壓簧於合閘時豎直抵設在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之間。
[0008]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絕緣板安裝在牆體的一面,將殼體安裝在牆體的另一面,安裝板安裝在牆體通槽的內壁,安裝板的安裝要求為:觸刀與接觸端接合,快速分閘隔離開關處於合閘狀態時,壓簧豎直方向抵設在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之間,如此設置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當其處於合閘狀態時,壓簧處於豎直方向被壓縮的狀態,儲蓄了彈性勢能,鎖定裝置使轉盤相對殼體固定,保證壓簧不動作,當進行分閘操作時,操作搖杆使轉盤脫離鎖定裝置轉動,傳動杆向傳動柄方向移動,此時,壓簧偏移豎直位置,向傳動柄方向釋放彈性勢能,彈性勢能通過傳動柄和聯動杆傳動,傳導至觸刀,使觸刀獲得一個加速度,分閘過程加速,從而使觸刀和接觸端的距離快速增加,減小游離氣體的密度,使電弧快速熄滅,加速滅弧。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鎖定裝置包括安裝殼,所述安裝殼固定設置在殼體內,所述安裝殼內設有球體以及供球體滑移的滑道,所述滑道的一端設有限位通孔,其另一端設有彈簧,所述限位通孔的孔徑小於球體的直徑,所述球體抵接於限位通孔和彈簧之間,所述限位通孔朝向轉盤設置,所述轉盤設有合閘卡孔,所述球體於合閘狀態時卡接在合閘卡孔內。
[0010]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快速分閘隔離開關處於合閘狀態時,球體在彈簧的作用下被抵設在限位通孔上,其部分球體裸露在安裝殼外並卡接在合閘卡孔內,使轉盤與殼體相對固定,克服壓簧的彈性勢能所帶來的使轉盤轉動的力,保證快速分閘隔離開關不發生誤開合。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盤上還設有開閘卡孔,所述球體於開閘狀態時卡接在開閘卡孔內。
[0012]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進行開閘操作時,壓簧釋放彈性勢能加速觸刀脫離接觸端,加速滅弧,但壓簧本身的性質決定,在觸刀開閘到位後,壓簧仍存在一定的彈振現象,使觸刀有向接觸端靠近的趨勢,可能導致電弧重燃,而設置開閘卡孔之後,在觸刀開閘到位時,球體剛好卡合到開閘卡孔中,有效避免了彈振現象帶來的觸刀擺動的現象,防止電弧重燃。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合閘卡孔的形狀和開閘卡孔的形狀均與球體的形狀相適配。
[0014]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球體與合閘卡孔、開閘卡孔的結合緊密,卡合穩固,保證鎖定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盤設有滑軌,所述滑軌的軌跡與球體於轉盤上的運動軌跡相適配,所述滑軌的兩端分別連接合閘卡孔和開閘卡孔。
[0016]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轉盤以及鎖定裝置的動作過程更加穩定,提高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工作的穩定性。
[001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軌內塗有潤滑油。
[0018]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球體於滑軌內滑移更加流暢,減少球體與轉盤抵接帶來的摩擦力對觸刀快速脫離接觸端造成的阻礙作用,使滅弧更加迅速。
[001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盤的兩側均設有相同結構的鎖定裝置。
[0020]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側的鎖定裝置使開閘以及合閘時的鎖定效果更加有效,並且於兩側對轉盤起到夾持作用,使轉盤不發生偏心,工作更穩定流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實施例的鎖定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實施例的操作機構分解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1、絕緣板;11、開口 ;2、靜觸座;21、鉸接端;22、接觸端;23、觸刀;
3、聯動杆;4、傳動柄;5、操作機構;51、殼體;511、滑槽;52、轉盤;521、搖杆;522、合閘卡孔;523、開閘卡孔;524、滑軌;53、傳動杆;531、第二鉸接點;6、鎖定裝置;61、安裝殼;62、球體;63、滑道;64、限位通孔;65、彈簧;7、安裝板;71、第一鉸接點;8、壓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6]一種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包括絕緣板I和以及設於絕緣板I 一側的靜觸座2,所述絕緣板I中部設有開口 11,所述靜觸座2包括鉸接端21和接觸端22,兩者對稱設置於開口11的兩側,所述鉸接端21鉸接有觸刀23,所述觸刀23繞鉸接端21翻轉實現與接觸端22的導通和分斷,所述觸刀23的中部連接有聯動杆3,所述聯動杆3鉸接有傳動柄4,所述傳動柄4穿過開口 11並於絕緣板I相對靜觸座2的另一側連接有操作機構5,所述操作機構5包括殼體51,所述殼體51內設有轉盤52,所述轉盤52固定連接有搖杆521,所述殼體51設有供搖杆521翻轉的滑槽511,所述搖杆521穿過滑槽511延伸至殼體51外部,所述轉盤52的邊緣鉸接有傳動杆53,所述傳動杆53與傳動柄4固定連接,所述殼體51內還設有鎖定裝置6,所述傳動杆53連接有用於與牆體通槽固定連接的安裝板7,所述安裝板7上設有第一鉸接點71,所述傳動杆53上設有第二鉸接點531,所述第一鉸接點71和第二鉸接點531之間連接有壓簧8,所述壓簧8於合閘時豎直抵設在第一鉸接點71和第二鉸接點531之間。
[0027]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絕緣板I安裝在牆體的一面,將殼體51安裝在牆體的另一面,安裝板7安裝在牆體通槽的內壁,安裝板7的安裝要求為:觸刀23與接觸端22接合,快速分閘隔離開關處於合閘狀態時,壓簧8豎直方向抵設在第一鉸接點71和第二鉸接點531之間,如此設置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當其處於合閘狀態時,壓簧8處於豎直方向被壓縮的狀態,儲蓄了彈性勢能,鎖定裝置6使轉盤52相對殼體51固定,保證壓簧8不動作,當進行分閘操作時,操作搖杆521使轉盤52脫離鎖定裝置6轉動,傳動杆53向傳動柄4方向移動,此時,壓簧8偏移豎直位置,向傳動柄4方向釋放彈性勢能,彈性勢能通過傳動柄4和聯動杆3傳動,傳導至觸刀23,使觸刀23獲得一個加速度,分閘過程加速,從而使觸刀23和接觸端22的距離快速增加,減小游離氣體的密度,使電弧快速熄滅,加速滅弧。
[0028]所述鎖定裝置6包括安裝殼61,所述安裝殼61固定設置在殼體51內,所述安裝殼61內設有球體62以及供球體62滑移的滑道63,所述滑道63的一端設有限位通孔64,其另一端設有彈簧65,所述限位通孔64的孔徑小於球體62的直徑,所述球體62抵接於限位通孔64和彈簧65之間,所述限位通孔64朝向轉盤52設置,所述轉盤52設有合閘卡孔522,所述球體62於合閘狀態時卡接在合閘卡孔522內。
[0029]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快速分閘隔離開關處於合閘狀態時,球體62在彈簧65的作用下被抵設在限位通孔64上,其部分球體62裸露在安裝殼61外並卡接在合閘卡孔522內,使轉盤52與殼體51相對固定,克服壓簧8的彈性勢能所帶來的使轉盤52轉動的力,保證快速分閘隔離開關不發生誤開合。
[0030]所述轉盤52上還設有開閘卡孔523,所述球體62於開閘狀態時卡接在開閘卡孔523 內。
[0031]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進行開閘操作時,壓簧8釋放彈性勢能加速觸刀23脫離接觸端22,加速滅弧,但壓簧8本身的性質決定,在觸刀23開閘到位後,壓簧8仍存在一定的彈振現象,使觸刀23有向接觸端22靠近的趨勢,可能導致電弧重燃,而設置開閘卡孔523之後,在觸刀23開閘到位時,球體62剛好卡合到開閘卡孔523中,有效避免了彈振現象帶來的觸刀23擺動的現象,防止電弧重燃。
[0032]所述合閘卡孔522的形狀和開閘卡孔523的形狀均與球體62的形狀相適配。
[0033]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球體62與合閘卡孔522、開閘卡孔523的結合緊密,卡合穩固,保證鎖定效果。
[0034]所述轉盤52設有滑軌524,所述滑軌524的軌跡與球體62於轉盤52上的運動軌跡相適配,所述滑軌524的兩端分別連接合閘卡孔522和開閘卡孔523。
[0035]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轉盤52以及鎖定裝置6的動作過程更加穩定,提高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工作的穩定性。
[0036]所述滑軌524內塗有潤滑油。
[0037]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球體62於滑軌524內滑移更加流暢,減少球體62與轉盤52抵接帶來的摩擦力對觸刀23快速脫離接觸端22造成的阻礙作用,使滅弧更加迅速。
[0038]所述轉盤52的兩側均設有相同結構的鎖定裝置6。
[0039]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側的鎖定裝置6使開閘以及合閘時的鎖定效果更加有效,並且於兩側對轉盤52起到夾持作用,使轉盤52不發生偏心,工作更穩定流暢。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包括絕緣板和以及設於絕緣板一側的靜觸座,所述絕緣板中部設有開口,所述靜觸座包括鉸接端和接觸端,兩者對稱設置於開口的兩側,所述鉸接端鉸接有觸刀,所述觸刀繞鉸接端翻轉實現與接觸端的導通和分斷,所述觸刀的中部連接有聯動杆,所述聯動杆鉸接有傳動柄,所述傳動柄穿過開口並於絕緣板相對靜觸座的另一側連接有操作機構,所述操作機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轉盤,所述轉盤固定連接有搖杆,所述殼體設有供搖杆翻轉的滑槽,所述搖杆穿過滑槽延伸至殼體外部,所述轉盤的邊緣鉸接有傳動杆,所述傳動杆與傳動柄固定連接,其特徵是:所述殼體內還設有鎖定裝置,所述傳動杆連接有用於與牆體通槽固定連接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有第一鉸接點,所述傳動杆上設有第二鉸接點,所述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之間連接有壓簧,所述壓簧於合閘時豎直抵設在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其特徵是:所述鎖定裝置包括安裝殼,所述安裝殼固定設置在殼體內,所述安裝殼內設有球體以及供球體滑移的滑道,所述滑道的一端設有限位通孔,其另一端設有彈簧,所述限位通孔的孔徑小於球體的直徑,所述球體抵接於限位通孔和彈簧之間,所述限位通孔朝向轉盤設置,所述轉盤設有合閘卡孔,所述球體於合閘狀態時卡接在合閘卡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其特徵是:所述轉盤上還設有開閘卡孔,所述球體於開閘狀態時卡接在開閘卡孔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其特徵是:所述合閘卡孔的形狀和開閘卡孔的形狀均與球體的形狀相適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其特徵是:所述轉盤設有滑軌,所述滑軌的軌跡與球體於轉盤上的運動軌跡相適配,所述滑軌的兩端分別連接合閘卡孔和開閘卡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其特徵是:所述滑軌內塗有潤滑油。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分閘隔離開關,其特徵是:所述轉盤的兩側均設有相同結構的鎖定裝置。
【文檔編號】H01H21/42GK203721585SQ201420040097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2日
【發明者】陳存強 申請人:浙江東華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