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十大免費景點(長汀幾個不得不去的旅遊景點)
2023-07-11 08:12:18 4
長汀汀江國家溼地公園為AAAA級景點汀江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福建省長汀縣三洲鎮,範圍涉及河田、三洲、濯田3個鄉鎮12個行政村,規劃總面積590.9公頃,共設置保育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等4個功能區,致力在保護溼地資源、景觀資源基礎上,將公園打造成集「客家母親河——汀江生態修復典範」、「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地區溼地生態建設新模式」、汀江特有魚種保護恢復地於一體的特色生態旅遊區。
該公園核心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三洲鎮境內,山上萬畝楊梅園,山下是溼地公園,昔日水土流失重災區,現已建設成風光秀麗、流水潺潺、林果連片、鳥語花香的生態旅遊勝地,也是打造龍巖市十大旅遊名鎮的重要組成部分。
汀江源龍門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長汀紅色舊址群位於長汀縣城。長汀於唐開元24年(公元736年)置汀州,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其中古韻悠長的明清古街店頭街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明街」。長汀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集散地,被稱為「世界客家首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央蘇區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
長汀是海外聞名的客家首府,客家風情萬種,悠久的歷史給長汀留下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飾文化、客家建築文化、客家風土文化和客家飲食文化。長汀的客家美食中外聞名,是「中國客家菜之鄉」、「福建省美食名城」,素有「食在長汀」的美譽。
長汀被稱為「紅軍的故鄉、紅色土地和紅旗不倒」「三紅」土地,是全國21個革命聖地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是距長徵落腳點最遠的一個長徵出發地;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朱德總司令評價長汀時說:「長汀,果然是中國革命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長汀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一大」代表何叔衡在長汀英勇就義。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賜予了長汀許多彪炳史冊的第一筆,擁有「省蘇」舊址、「省委」舊址、辛耕別墅、福音醫院、瞿秋白紀念園、紅軍長徵第一村等數十處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點)。
汀州城牆時代:唐至民國
地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汀州鎮
汀州古城牆始建於唐大曆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牆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現在保存完好的城牆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
1996年汀州城牆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耕別墅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1929年3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裡。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裡。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中央革0據地的偉大戰略計劃。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築,坐北朝南,土木結構,佔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汀州試院汀州試院始建於宋代,庭院式結構,佔地面積萬餘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後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署址,明、清兩代闢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於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
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長汀革命歷史陳列館」。
雲驤閣雲驤閣建於唐大曆年間,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築。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梁、樓閣於一體,具有我國園林建築的鮮明特徵,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雲驤風月」。1929年3月,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央蘇區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這裡。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隆重召開,0福建省委、團省委和工農群眾團體代表100餘名代表參加了大會。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派代表任弼時出席並指導大會。張鼎丞主持大會。大會通過了《土地問題》、《實行勞動問題》等一系列重要決議和宣言,正式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選舉產生大會執委35人、候補委員13人,主席團執委9人、張鼎丞當選主席,闕繼明、張思垣為副主席,歷任主席還有鍾循仁、吳必先。「省蘇」下設土地、勞動、文化、工農檢察、糧食、裁判、內務、財政等八個部,後又增設國民經濟部、武裝動員部。「省蘇」的成立,標誌著福建蘇區的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長汀成為福建紅色區域的首府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在開展革命戰爭,建設和保衛蘇區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徵後,-36師師部駐紮這裡。中國0早期領導人之一、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瞿秋白不幸被捕後,於1935年5月9日囚禁於此,6月18日在羅漢嶺英勇就義。在長汀獄中,任憑-的百般利誘和勸降,瞿秋白堅貞不渝、毫不畏懼,充分體現了一名0員的高風亮節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同時,他用筆同-作鬥爭,寫下許多詩稿,刻了許多圖章,並寫下了解剖性的自傳性遺著《多餘的話》,體現了秋白同志勇於解剖自己的0人坦蕩胸懷。
該址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設《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歷史陳列》、《共和國閩籍將軍陳列》等基本陳列。1996年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央紅色醫院舊址1925年,「五卅」運動時,長汀福音醫院的英籍教會醫生回國後,由傅連日章接任院長。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義部隊途徑長汀,傅連日章帶領福音醫院醫務人員為部隊醫治了300多名傷病員。其中有時任起義軍營長的陳賡大將和政治部主任徐特立。1929年3月,毛澤東、-率領紅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縣城後,又為紅四軍全體指戰員接種牛痘,醫治傷病員,成為中央蘇區第一個為紅軍服務的醫院。在毛澤東的倡導下,該院附設了「中央醫務學校」、「中央看護學校」,為紅軍培養了大批醫務人員,解決了當時紅軍缺醫少藥的困難。
1932年秋,毛澤東因積勞成疾來到該院休養所療養。他一邊休養一邊深入群眾進行社會調查,根據群眾反映,幫助汀州市蘇維埃政府糾正了官僚主義作風,他把這些問題加以總結,用長汀毛邊紙撰寫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這一光輝著作,此文後來成為毛澤東在第二次全蘇大會上所作的一份重要報告。
1933年初,傅連日章把福音醫院的全部設備、藥品和自己全部財產捐贈蘇維埃中央政府,福音醫院遷往江西瑞金,正式改編為「中央紅色醫院」。傅連日章也被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稱讚為「蘇區第一模範」。1934年10月,傅連日章隨中央紅軍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徵。建國後,曾先後擔任中央衛生部副部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他是我黨我軍最早為紅軍服務的「紅色醫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我黨我軍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該址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設《醫國先驅——傅連日章》專題陳列。
福建省委舊址1932年2月,閩贛省委第二次-會在這裡隆重召開,蘇區中央局派代表任弼時出席並指導大會。大會總結了第一次代表大會以來的工作,確定了閩粵贛黨的目前工作任務,通過《目前政治形勢與閩粵贛蘇區黨的任務》、《黨的建設決議》、《白區工作決議》等決議;宣布將閩粵贛省委改成福建省委,選舉產生了新的省委領導機構。羅明、張鼎丞、譚震林、李明光等10人為省委執行委員會委員。羅明、張鼎丞等五人為省委常委,羅明任省委代書記。省委下設組織、宣傳、婦女等部。歷任福建省委書記的還有:劉曉、陳潭秋、-、萬永誠。0福建省委的成立,對統一全省革命鬥爭的領導和推動閩粵贛蘇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2年4月初,毛澤東、-等在這裡召開了攻打漳州的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有臨時中央政府和紅軍領導毛澤東、-、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及福建省委羅明、張鼎丞等,隨後毛澤東率東路軍直下龍巖、漳州指揮作戰,-留在長汀指導福建省委開展支前工作,並居住在後樓上。在-的帶領下,閩西各縣的支前工作轟轟烈烈,到處呈現一派為紅軍攻打漳州準備糧草,組織運輸隊、擔架隊上前線的繁忙景象,為取得漳州戰役的全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該址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設有輔助展覽。
長汀縣革命委員會舊址長汀革命舊址位於福建省西部長汀縣,開創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1929年初,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從井岡山轉戰到贛南、閩西,3月份,第四軍發動的長嶺寨戰役告捷,紅軍攻佔了長汀城並成立了閩西第一個紅色政權——長汀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到5月時,紅軍控制的區域達到五個縣,方圓數百裡。又經過不斷的發展,閩西、贛南革命據地逐漸連成一片,到1930年的下半年,形成了中央革命據地。長汀革命據地是閩西革命據地的一部分,後來也成為中央革命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汀革命舊址主要包括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福音醫院、雲驤閣、章耕別墅、中華基督教堂等處革命舊址。
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長汀縣城兆徵路,舊址原是歷代汀州府的府試院,1857年改建。舊址的整個建築為木質結構,佔地3000多平方米,內有朱子祠、龍山書院等建築,民國時改為福建省立第七中學校。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成立了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此後,蘇維埃政府就在此辦公。
福音醫院在長汀縣城北山的山腳下,原來是一所教會醫院,是一處轉木結構的平房建築,分前後兩院。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的部分傷員就是在此治療的。1929年,毛澤東同志也在福音醫院療養過。1931年到1933年,傅連暲在醫院開設了中央紅色護士學校和中央紅色醫務學校,並為紅軍採辦藥品、醫療器械等。1933年福音醫院更名為「中央紅色醫院」並遷往江西瑞金。
雲驤閣位於長汀縣城烏石山,原名為「清陰閣」、「集景閣」,1838年改建為中式樓閣建築,倚臨汀江。1929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首次進入福建,建立的閩西革0據地的第一個政府機關長汀革命委員會就設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