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支撐臂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08:29:56 3
專利名稱:改進的支撐臂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改進的支撐臂構造,特別是一種針對應用於顯示器的支撐臂予以改良設計,提供一種可隨使用者的需求調整任意角度,操作、調整方便,具有使用方便性與安全性的支撐臂構造。
背景技術:
如圖I、圖2所示,現有的支撐臂10包含有一主支撐臂11,主支撐臂11後端藉由ー軸梢20樞設有一固定於牆壁上的固定座12,令主支撐臂11可左、右轉動;主支撐臂11前端另藉由ー軸梢20樞接設有一可掀轉的延伸臂13,延伸臂13前端並樞接設有一可供顯示器30固定、掛置的顯示器固定座14 ;藉此,令固定掛置於固定座上的顯示器30得依使用者的需求而可任意調整其角度。但,由於該種支撐臂藉由延伸臂與主支撐臂間所設的可變關節來調整延伸臂的掀轉角度,進而調整顯示器的高度,其為提高該種支撐臂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該延伸臂的掀轉角度並不能太大,對於身高較高(或較矮)的使用者而言,實具有一定程度的不方便性;且由於該種支撐臂僅能藉由左右旋轉來水平折收,因此需ー較大的空間來收合該支撐臂,且很容易於收合時造成支撐臂周圍的人員受傷危險的事情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可隨使用者的需求調整任意角度,操作、調整方便,具有使用方便性與安安性。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的支撐臂構造,設有支撐臂,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一固定基座、主支撐臂、一樞設於主支撐臂前端的延伸臂;其中固定基座,供主支撐臂的樞接固定,固定基座底部設有ー軸梢,固定基座藉由軸梢可插置於固定於牆壁上的牆面固定座,並令該固定基座可依軸梢左右旋轉;主支撐臂,包含有一上殼體與ー下殼體,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分別藉由鎖固件鎖固於固定基座上,並令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可依後端的鎖固件為支點旋轉,該上殼體的鎖固件穿設有ー軸杆;該下殼體後端則樞接有擋片,該擋片後端設有ー缺ロ,令該擋片的缺ロ恰抵頂於固定基座上;主支撐臂前端設有ー連結座,主支撐臂的上殼體與下殼體分別藉由鎖固件銜接固定於連結座上,且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前端的鎖固件分別穿置有ー軸杆,令上殼體與下殼體可分別以鎖固件為支點旋轉;又,上殼體與下殼體間設有ー第一支撐彈簧,該第一支撐彈簧的末端連接ー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另一端則藉由一定位組件而樞設於上殼體上,該第一支撐彈簧的前端則樞接於下殼體與連結座連接的軸杆上;延伸臂,包含有一上殼體與ー下殼體,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分別藉由鎖固件鎖固於連結座上,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的鎖固件分別穿置有一軸杆,令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可依後端的鎖固件為支點旋轉,延伸臂前端則設有ー懸臂座,延伸臂的上殼體與下殼體分別以鎖固件銜接固定於懸臂座上,令上殼體及下殼體可分別依鎖固件為支點旋轉,且上殼體前端所設的鎖固件穿置有ー軸杆,藉以提高上殼體的穩定性;又,該懸臂座後側設有一勾片,勾片藉由一軸杆樞接於懸臂座上,令勾片可依軸杆為支點旋轉,該勾片上形成一凹部,當勾片旋轉向上時,該凹部則恰可頂靠於上殼體前端所設的軸杆,藉以限制上殼體的旋轉行程;再,該上殼體與下殼體間設有ー第二支撐彈簧,第二支撐彈簧的長度短於第一支撐彈簧,第二支撐彈簧的末端連接ー第二螺杆,第二螺杆另一端則藉由一定位組件而樞設於上殼體上,該第二支撐彈簧的另一端則樞接於勾片上,藉由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兩端分別樞接固定於連結座及懸臂座上,使上殼體與下殼體可同步旋轉,且上殼體與下殼體得限位滑移而不致分離散開;另,該下殼體前端並設有擋片,該擋片樞設於下殼體前端的鎖固件上,擋片前端設有ー缺ロ,該缺ロ恰靠抵於勾片的軸杆上;藉此,提供一種可隨使用者的需求調整任意角度,操作、調整方便,具有使用方便性與安全性的支撐臂構造。前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中主支撐臂的鎖固件及延伸臂的鎖固件由可自潤的粉末冶金所製成。前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中主支撐臂的上殼體後端設有鏤空孔,令第一螺杆後端所設定位組件的兩端伸置於該鏤空孔中定位固定。前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中主支撐臂所設定位組件的後側設有一與第一螺杆樞接的調整螺帽,藉以調整第一支撐彈簧的支撐力。前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中延伸臂的上殼體後端設有鏤空孔,令第二螺杆後端所設定位組件的兩端伸置於該鏤空孔中定位固定。前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中延伸臂中所設定位組件的後側設有一與第二螺杆樞接的調整螺帽,藉以調整第二支撐彈簧的支撐力。前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中主支撐臂後端所設的擋片與下殼體間設有止滑墊片。前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中懸臂座前端樞接有一固定架,該固定架可提供顯示器的鎖設固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隨使用者的需求調整任意角度,操作、調整方便,具有使用方便性與安全性。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ー步說明。圖I是現有支撐臂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現有支撐臂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及主支撐臂、延伸臂收合貼附牆壁的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的I-I局部剖視圖。圖7是圖5所示的II-II局部剖視圖。[0027]圖中標號說明10顯示器支撐臂11主支撐臂12延伸臂13固定座14顯示器固定座20軸梢30顯示器40固定基座41軸梢50主支撐臂51A上殼體51B下殼體52A、52B鎖固件 521軸杆522擋片523缺ロ53連結座54A、54B 鎖固件541 軸杆542軸杆55第一支撐彈簧551第一螺杆552定位組件553調整螺帽56鏤空孔57止滑墊片60延伸臂6IA上殼體6IB下殼體62A、62B 鎖固件621 軸杆622軸杆63懸臂座64A、64B 鎖固件641 軸杆65勾片651軸杆652凹部66第二支撐彈簧661第二螺杆662定位組件663調整螺帽67擋片671缺ロ68鏤空孔70牆面固定座80顯示器固定架81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不,實施例中的支撐臂,包含有一固定基座40、主支撐臂50、一樞設於主支撐臂50前端的延伸臂60 ;其中固定基座40(請同時參閱圖4、圖5所示),提供主支撐臂50的樞接固定,固定基座40底部設有ー軸梢41,固定基座41藉由軸梢41可插置於固定於牆壁上的牆面固定座70,並令該固定基座40可依軸梢41左右旋轉。主支撐臂50 (請同時參閱圖4、圖5、圖6所不),包含有一上殼體51A與一下殼體51B,該上殼體51A與下殼體51B後端分別藉由鎖固件52A、52B鎖固於固定基座40上,並令該上殼體51A與下殼體51B可依後端的鎖固件52A、52B為支點旋轉,該上殼體51A的鎖固件52A穿設有ー軸杆521,藉以提高上殼體51A旋轉的穩定性;該下殼體51B後端則設有擋片522,該擋片522後端設有ー缺ロ 523,令該擋片522的缺ロ 523恰抵頂於固定基座40上,藉以提高下殼體51B的穩定性;主支撐臂50前端並設有一連結座53,主支撐臂50的上殼體5IA與下殼體5IB分別藉由鎖固件54A、54B銜接固定於連結座53上,且該鎖固件54A、54B分別穿置有ー軸杆541、542,令上殼體5IA與下殼體5IB可分別以鎖固件54A、54B為支點旋轉,且可提高上殼體51A與下殼體51B的穩定性;又,上殼體51A與下殼體51B間設有一第一支撐彈簧55,該第一支撐彈簧55的末端連接丨第一螺杆551,第一螺杆551另一端則藉由一定位組件552而樞設於上殼體51A上,該第一支撐彈簧55的前端則樞接於下殼體51B與連結座53連接的軸杆542上,而藉由上殼體51A與下殼體51B的兩端分別樞接固定於固定基座40及連結座53上,使上殼體5IA與下殼體5IB可同步旋轉,且上殼體5IA與下殼體51B得限位滑移而不致分離散開。延伸臂60 (請同時參閱圖4、圖5、圖6所不),包含有一上殼體61A與一下殼體61B,該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後 端分別藉由鎖固件62A、62B鎖固於連結座63上,該鎖固件62A、62B分別穿置有一軸杆621、622,令該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可依後端的鎖固件62A、62B為支點旋轉,並可提高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的穩定性,延伸臂61前端設有ー懸臂座63,延伸臂60的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分別以鎖固件64A、64B銜接固定於懸臂座63上,令上殼體61A及下殼體61B可分別依鎖固件64A、64B為支點旋轉;該上殼體61A的鎖固件64A穿置有ー軸杆641,以提高上殼體61A的穩定性;又,該懸臂座63後側設有一勾片65,勾片65藉由軸杆651樞接於懸臂座63上,令勾片65可依軸杆651為支點旋轉,該勾片65上形成一凹部652,當勾片65旋轉向上時,該凹部652則恰可頂靠於上殼體61A前端所設的軸杆641,藉以限制上殼體61A的旋轉行程;再,該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間設有一第二支撐彈簧66,第二支撐彈簧66的長度短於主支撐臂50所設的第一彈簧55,藉以提高支撐臂的負載能力,該第二支撐彈簧66的末端連接ー第二螺杆661,第二螺杆661另ー端則藉由一定位組件662而樞設於上殼體61A上,該第二支撐彈簧66的另一端則樞接於勾片65上,藉由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的兩端分別樞接固定於連結座53及懸臂座63上,使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可同步旋轉,且上殼體61A與下殼體61B得限位滑移而不致分離散開;另,該下殼體61B前端並設有擋片67,該擋片67樞設於下殼體61B前端的鎖固件63B上,擋片67前端設有ー缺ロ 671,該缺ロ 671恰靠抵於勾片65的軸杆651上。承上述,如圖6所示,該主支撐臂50的上殼體51A後端設有鏤空孔56,令第一螺杆521後端所設定位組件552的兩端伸置於該鏤空孔56中,且該定位組件552並靠抵於鏤空孔56的側壁,藉以提供第一支撐彈簧55的定位固定。承上述,該定位組件522後側設有一與第一螺杆551樞接的調整螺帽553,藉以調整第一支撐彈簧55的支撐力。承上述,該延伸臂60的上殼體61A後端設有鏤空孔68,令第二螺杆661後端所設定位組件662的兩端伸置於該鏤空孔68中,且該定位組件662並靠抵於鏤空孔68的側壁,藉以提供第二支撐彈簧66的定位固定。承上述,該定位組件662後側設有一與第二螺杆661樞接的調整螺帽663,藉以調整第二支撐彈簧66的支撐力。承上述,該懸臂座63前端樞接有一固定架80,該固定架80可提供顯示器81的鎖設固定。承上述,較佳的實施例是,該主支撐臂40的鎖固件52A、52B、54A、54B及延伸臂60的鎖固件62A、62B、64A、64B由可自潤的粉末冶金所製成,可提高主支撐臂50、延伸臂60旋轉時的順暢性,並可降低旋轉時所產生的磨擦異音。承上述,較佳的實施例是,如圖7所示,該主支撐臂50後端所設的擋片512與下殼體5IB間設有止滑墊片57,該止滑墊片以玻璃纖維(PCB)所製成,提供下殼體5IB旋轉時的止滑煞車效果。藉由上述構造,主支撐臂50可依鎖固件52A、52B為支點向下旋轉,延伸臂60則可依鎖固件62A、62B向上旋轉,而可任意調整顯示器81的使用高度,或將主支撐臂50及延伸臂60旋轉成水平狀以供高度較低的使用(如圖4所示),同時藉由第一撐彈簧55及第ニ支撐彈簧66的拉伸支撐,令主支撐臂50與延伸臂60得準確、穩固定位其高度,而不致有移位的事情發生;而當欲收合支撐臂時,則將主支撐臂50依鎖固件52A、52B為支點向上旋轉形成直立狀,延伸臂60則依鎖固件62A、62B向下旋轉形成直立狀,且令延伸臂60向主支撐臂50靠合,即可將該支撐臂直向收合貼附於牆壁,且藉由延伸臂60所設勾片65的凹部652頂靠於上殼體61A前端所設的軸杆641,以使延伸臂60定位成直立狀,因此,相較於現有顯示器支撐臂需水平收合,實具有使用方便性與安全性。 由是,從以上所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臂確可改善現有支撐臂所具有的缺失,提供一種可隨使用者的需求調整任意角度,操作、調整方便,具有使用方便性與安全性的支撐臂構造。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掲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新型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提起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支撐臂構造,設有支撐臂,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一固定基座、主支撐臂、一樞設於主支撐臂前端的延伸臂;其中 固定基座,供主支撐臂的樞接固定,固定基座底部設有ー軸梢,固定基座藉由軸梢可插置於固定於牆壁上的牆面固定座,並令該固定基座可依軸梢左右旋轉; 主支撐臂,包含有一上殼體與ー下殼體,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分別藉由鎖固件鎖固於固定基座上,並令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可依後端的鎖固件為支點旋轉,該上殼體的鎖固件芽設有一軸杆;該下殼體後端則樞接有擋片,該擋片後端設有一缺ロ,令該擋片的缺ロ恰抵頂於固定基座上;主支撐臂前端設有ー連結座,主支撐臂的上殼體與下殼體分別藉由鎖固件銜接固定於連結座上,且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前端的鎖固件分別穿置有ー軸杆,令上殼體與下殼體可分別以鎖固件為支點旋轉;又,上殼體與下殼體間設有ー第一支撐彈簧,該第一支撐彈簧的末端連接ー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另一端則藉由一定位組件而樞設於上殼體上,該第一支撐彈簧的前端則樞接於下殼體與連結座連接的軸杆上; 延伸臂,包含有一上殼體與ー下殼體,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分別藉由鎖固件鎖固於連結座上,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的鎖固件分別穿置有一軸杆,令該上殼體與下殼體可依後端的鎖固件為支點旋轉,延伸臂前端則設有ー懸臂座,延伸臂的上殼體與下殼體分別以鎖固件銜接固定於懸臂座上,令上殼體及下殼體可分別依鎖固件為支點旋轉,且上殼體前端所設的鎖固件穿置有一軸杆;又,該懸臂座後側設有ー勾片,勾片藉由一軸杆樞接於懸臂座上,令勾片可依軸杆為支點旋轉,該勾片上形成一凹部,當勾片旋轉向上時,該凹部則恰可頂靠於上殼體前端所設的軸杆,藉以限制上殼體的旋轉行程;再,該上殼體與下殼體間設有一第二支撐彈簧,第二支撐彈簧的長度短於第一支撐彈簧,第二支撐彈簧的末端連接ー第二螺杆,第二螺杆另一端則藉由一定位組件而樞設於上殼體上,該第二支撐彈簧的另ー端則樞接於勾片上,藉由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兩端分別樞接固定於連結座及懸臂座上,使上殼體與下殼體可同步旋轉,且上殼體與下殼體得限位滑移而不致分離散開;另,該下殼體前端並設有擋片,該擋片樞設於下殼體前端的鎖固件上,擋片前端設有ー缺ロ,該缺ロ恰靠抵於勾片的軸杆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支撐臂的鎖固件及延伸臂的鎖固件由可自潤的粉末冶金所製成。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支撐臂的上殼體後端設有鏤空孔,令第一螺杆後端所設定位組件的兩端伸置於該鏤空孔中定位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支撐臂所設定位組件的後側設有一與第一螺杆樞接的調整螺帽,藉以調整第一支撐彈簧的支撐力。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延伸臂的上殼體後端設有鏤空孔,令第二螺杆後端所設定位組件的兩端伸置於該鏤空孔中定位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延伸臂中所設定位組件的後側設有一與第二螺杆樞接的調整螺帽,藉以調整第二支撐彈簧的支撐力。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支撐臂後端所設的擋片與下殼體間設有止滑墊片。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支撐臂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懸臂座前端樞接有一固定架,該固定架可供顯示器的鎖設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支撐臂構造,設有支撐臂,包含一固定基座、主支撐臂、一樞設於主支撐臂前端的延伸臂;其中固定基座,供主支撐臂的樞接固定;主支撐臂,包含有一上殼體與一下殼體,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分別藉由鎖固件鎖固於固定基座上,並令上殼體與下殼體可依後端的鎖固件為支點旋轉;延伸臂,包含有一上殼體與一下殼體,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分別藉由鎖固件鎖固於連結座上,上殼體與下殼體後端的鎖固件分別穿置有一軸杆,令上殼體與下殼體可依後端的鎖固件為支點旋轉,延伸臂前端則設有一懸臂座,延伸臂的上殼體與下殼體分別以鎖固件銜接固定於懸臂座上。本實用新型可隨使用者的需求調整任意角度,操作、調整方便,具有使用方便性與安全性。
文檔編號F16M13/02GK202432208SQ20112054926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黃明華 申請人:黃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