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電影票貴一些(那些年的電影票)
2023-07-11 06:38:17
看電影已然成為
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活動,
可那些年的電影票,
你還留著嗎?
《趣味電影票》
電影票的故事
此次為大家帶來的是由李冠宇、宿景州編著的《趣味電影票》,兩位作者將自己的收藏品及收藏感悟整理成書,為大家呈現出一副中國電影事業的美麗畫卷。
收藏世界異彩紛呈,無奇不有。任何藏品都有其本身負載的豐富信息,包括其文化和藝術價值。作者在此書中以自己收藏的電影票藏品向我們展示了其獨特的魅力,有各種材質、各種畫面、各類時期的影票,勾畫出我國電影發展的簡要歷史。
01 多姿多彩的電影票
1-1丨亞蒙大戲院電影票
1-2丨美琪大戲院電影票
1-3丨永安大戲院電影票
1-3
1-1
1-2
1896年8月11日,西方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徐園也就成為電影在中國的起始地。1908年,西班牙商人安·雷瑪斯在上海建成了可容納250人的虹口活動影戲園,12月22日正式開業,這是中國最早放映電影的場所之一。100多年來,電影成為人們娛樂生活的夥伴,作為進入影院的憑證,各種帶有時代特色的電影票隨之產生。
1-4丨《沙家浜》電影票正、背面
從電影票的大小變化也能體現其時代特徵,新中國成立初期,絕大多數電影票的票幅很小,為的是儘量節省用紙,有的小得讓人吃驚,例如上海著名的大光明電影院,票幅僅為2.2cm*3.7cm,堪稱微型票幅之最,最大的票幅出現在「文革」時期,重慶市革委會文化局革命領導小組印製的《沙家浜》電影票(17.5cm*13cm)
1-5丨蘇聯影片展覽電影票
1-6丨各類硬卡紙電影入場券
1-7丨青年館電影部鐵質電影票
電影票一般都是以普通紙張印刷的,絕少使用其他材料製作。民國時期,灌縣(今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年館電影部曾使用一種鐵質的電影票十分罕見(2.9cm*4cm),其特別珍貴之處在於採用金屬製作電影票在全國發現僅此一例。
20世紀50年代,電影和戲劇是人民群眾的主要娛樂方式,一次電影票的製作非常認真,尤其是有關政治活動演出的影劇票,一般都用較厚的板紙印製,稱作硬卡票。
1-8丨印有電影劇照的電影票
1-9丨印有劇院特徵的電影票
有劇照的電影票,主要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這些劇照電影票,使電影票的格式煥然一新,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也有一些電影票設計印刷較為簡單,以風格各異的電影院形象簡圖坐標誌的巨多。
1-10丨某省工人俱樂部印製明星肖像電影票
1-11丨安徽省歙縣劇院印製電影演員肖像電影票
1962年4月,文化部審定出22位「新中國優秀電影演員」,俗稱「22大明星」,他們的肖像多次出現在電影票上,某省工人俱樂部印製了這種票,為深藍、綠藍兩種顏色(3cm*9cm),安徽省歙縣影劇院也印製了電影演員肖像電影票,為橘黃色豎式(3.5cm*9cm),這些電影票除了作為入場憑證之外,還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1-12丨坎城印象 · 歐洲商業公司法國電影展映(套票)
2005年4月13日-17日,坎城印象 · 歐洲商業公司法國電影展映在程度星美西南影都舉行,發行了一套別致的套票,電影的上方為海報,下方應有片名、放映時間、排號和票價。
1-13丨新穎的磁卡電影票
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電影院採用自動化電子檢控管理系統,新穎的磁卡電影票相應問世。磁卡電影票比紙質電影票質地硬朗、票面亮麗、觀賞性強、易於保存,更具有收藏價值。
1-14丨日本電影周開幕式
1-15丨美國電影周開幕式
1-16丨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電影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和世界眾多國家的電影界有多方面的合作與交流,舉辦電影節,互相展映電影。
02 民國時期的電影票
2-1
2-1丨真光電影劇場電影票(中英文對照)
2-2丨真光電影劇場電影票
2-2
北京真光電影劇場,是我國著名的電影事業家羅明佑先生開辦的,是羅明佑先生電影事業的奠基石。1921年11月5日,真光電影劇場隆重開幕,這是京城首家自稱「劇場」的演出所。它最初服務對象是以東郊民巷使館區的外國人,國外在華商人,國內高官顯貴、富商巨賈、知識階層為主。
2-3丨上海新光大戲院電影票
1931年3月15日,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明星公司出品的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次公映——中國電影也終於開始了自己的有聲片時代。
2-4丨阿房宮大戲院電影票
2-5丨阿房宮大戲院股東證
阿房宮大戲院是20世紀30年代演藝界當紅影星周伯勳先生提倡創辦的。1931年周伯勳回西安探親,深感西北文化閉塞落後,遂與戲劇界好友謀劃成立電影院事宜,後又聯絡一眾社會名流及其父周鳳崗,眾人一拍即合,經過醞釀,阿房宮大戲院採取合股經營模式,成立了限阿房宮大戲院股份有限公司。
2-6丨上海金城大戲院《漁光曲》入場券
金城大戲院位於上海北京東路貴州路口,是由柳中浩、柳中亮兄弟經營的,1934年元旦開幕,擁有1800個座位。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金城大戲院首映。首映時,適逢上海60年來罕見的酷熱天氣,但該片的驚人魅力還是極大地吸引了上海觀眾,使觀眾忘卻酷暑,從而創下了連映84天的票房新紀錄,金城大戲院為此印發了說明書。
2-7丨偽滿映畫時期的電影票
這張御觀覽券和天光電影入場券反應的是由理事長甘粕正彥在經營「滿映王國」的基礎上,於1941-1943年先後建立了滿洲電影總社、新京音樂團、滿洲雜誌社等機構。
2-8丨國語「意譯風」電影票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到高檔電影院看外國影片是一種時尚。但對於大多不懂外語的中國觀眾而言,知識靠影片簡介、劇照說明書,或者在銀幕上添加中文字幕的辦法嫁接劇情,效果很不理想,後來推出一種新型的譯製方法,也就是「意譯風」(同聲傳譯)
03 新中國成立後的電影票
3-1
3-1丨黃河戲院、新中央
入場券
3-2丨津百影劇院
3-2
在祖國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中,各地所使用的電影票,都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新中國成立初期,天津各影戲院的入場券頗具特色,有的印有工農兵雕塑,有的印有敦煌飛天,一般在票上不直接印演出時間和具體排座,而另外印好在收票中臨時貼上,每張票均有稅務局印章,並註明「文化娛樂稅已交」字樣。
3-3丨文革色彩的電影票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院也同全國其他行業一樣有所變化。
3-4丨蘇聯影片展覽
3-5丨蘇聯展覽館和上海友誼電影院
新中國誕生初期,「向蘇聯老大哥學習」的口號深入到各行各業,中國老百姓了解蘇聯是從看電影開始的。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文化部門和中蘇友好協會幾乎每年都要舉行蘇聯影片展映活動。
1954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在北京舉行了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同時,在上海建立友誼電影院,武漢建立友好電影院。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革命影片大大豐富了中國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留存下來的這一張張凝結著中蘇友誼的電影票,已深深融入了我們的記憶之中,久久不能忘懷。
3-6丨《白毛女》電影票
1950年電影《白毛女》在全國放映,立即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電影運用蒙太奇特技手法,堅持民族化、群眾化的原則,以及演員真摯樸素的表演,使這部影片深入人心。
3-7丨露天電影票
露天電影,是不少上了年紀的人消失在記憶深處的往事。那時候露天電影在農村是全年性的,很多地方沒有電影院,只有走鄉串村的流動放映隊,有的地方用的還是年票。
3-8丨《歡呼我國三次核試驗成功》紀錄片電影票
1966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了記錄我國三次核試驗成功的彩色紀錄片《歡呼我國三次核試驗成功》,於當年11月1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上映。這枚意義非凡的重慶東方紅電影院的電影票,真實地記錄了紀錄片放映的狀況。
04 新中國成立後的電影票
4-1丨廬山戀電影院入場券
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廬山戀》,作為一部表現愛情的電影作品,放映之後,兩位主角一下子成為當時年輕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廬山戀》問世後,廬山風景區管理部門在山上修建了一個小型電影院,每天只放映這部影片。
4-2丨五月春蘭'94最新外國影片展映月
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譯製片天空裡群星閃爍,雖然這些配音演員沒有說過一句「外國話」,但他們卻用標準的普通話描繪了整個西方世界,講述了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他們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明星人物,這是一枚有獎觀片卡,上面印有春蘭集團和上海電影譯製廠主辦的「五月春蘭'94最新外國影片展映月」活動,評選觀眾最喜愛的男女配音演員。
電影是一種年輕的藝術,
也是一種成長的最馴熟的藝術,
用電影票反應電影的百年歷史
是一個視角新穎、見微知著的側面。
以上羅列的電影票只是極少一部分,
更多豐富的作者藏品
大家可以閱覽《趣味電影票》
可能會有更深刻的體驗。
參考書目:
1.趣味電影票 : 承載歷史記憶的中國電影票(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0)
2.電影票之謎 專著(東方出版社 2015)
資料庫推薦:
1.申報資料庫
使用方法:楊浦區圖書館-二樓參考諮詢-諮詢工作人員使用
2.晚清、民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使用方法:楊浦區圖書館-二樓參考諮詢-諮詢工作人員使用
資料:楊浦區圖書館
編輯:奚宇軒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