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防水保溫膏及其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8-12 10:22:36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防水保溫膏及其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用「Wave Scan」表面光度儀(Byk-Gardener)檢測表面結構的表面特性。檢測中測定的k參數(長波)列於下表中
衝擊強度r(反面)的測定是通過將下側有一個20mm直徑的球的2kg重的衝錘,從特定高度且下側在前,落在被塗表面的反面上進行。得到的值是衝錘的重量(kg)和測試高度(cm)的積,在該高度測試時沒有發現塗層被破壞。根據DIN 53156進行Erichsen試驗。高於約50的k值(長波)表示非常不平滑的表面(桔皮效果),因此表示其流動性能不令人滿意,而30左右的k值表示非常平滑的表面,也表示其流動性能非常良好。從該表可以看出,本發明的粉末塗料組合物PL-E1A和PL-E1B的流動性能以及用這兩種塗料組合物獲得的表面結構明顯好於用比較混合物PL-V1N、PL-V1A和PL-V1B獲得的那些性能。尤其是將粉末塗料組合物PL-E1B與塗料組合物PL-V1N進行比較,上述結論是正確的,儘管兩種塗料組合物都是基於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平均環氧官能度的環氧樹脂。本發明的粉末塗料組合物PL-E1B還表現出與比較塗料組合物PL-V1N實質上相同的機械性能。實施例2用實施例1描述的方式,將1714.1g(3.806環氧當量)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235.9g(2.069羥基當量)雙酚A和50g(0.333羥基當量)對叔丁基酚,在作為改進催化劑的0.715g於乙醇中的20%的N,N-乙基甲基哌啶鎓碘化物溶液的存在下進行反應。該樹脂(樹脂E2)的環氧當量(EEWp)為714(EEW理論為712),Mettler軟化點為86.4℃(在Mettler熱系統FP 800中測量),Hppler粘度為275mPa·s(根據DIN 53015在25℃/40%的丁基甲醇中測量),150℃時的熔體粘度(ICI Ebrecht)約為11.4泊。樹脂的平均環氧官能度f(AvaH)是1.62,理論平A.將複合填充料「I」組份和粘合劑同時倒入浸溼液中,再放入錐形反應釜中攪均,至起泡沫為宜。
B.接著將複合填充料「II」組份加入其中,並繼續攪均為止。
(3)將(1)、(2)的產物放到一起、混合攪拌均勻,備用。
(4)按配方比例計量,將複合填充料「III」組份加工處理,即在一定的溫度下乾燥備用。
(5)將(3)、(4)的產物放到一起,攪拌均勻即可。
(6)按配方比例計量,稱取添加劑,助劑,並放到(5)的產物中,攪拌均勻即為成品。
(6)每袋25公斤,密封包裝入庫。
本發明的使用過程及要求1、樓板鋪好後,先將接縫略加處理,2、接著將本產品,用瓦刀根據設計需要的厚度、直接鋪上一層,用刀抹平收光即成3、等3-4天乾燥後,再在上面做上一層水泥砂漿保護層。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防水保溫膏及其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a.物料構成及配方(重量百分比)含纖維的基礎原料2-3%,複合填充料34-35%、粘合劑34-35%、浸溼液體20-25%、添加劑7-10%、餘下助劑3-5%。b.具體物料構成及配方(重量百分比)含纖維的基礎原料3%、複合填充料34%、粘合劑33%、浸溼液體20%、添加劑7%、餘下助劑3%。
2.根據權利要求1,生產工藝特徵是a.化學處理,發泡成形。b.將「I」組份與浸溼液攪均,再與「II」組份混合攪均。c.將「III」組份加工處理,乾燥至一定程度。d.將b、c的產物放到一起,攪均。e.按配方計量,將添加劑、助劑放入d產物中,攪均即為成品。
全文摘要
一種新型防水保溫膏及其生產工藝,由纖維基料、複合填充料、粘合劑、浸溼液體、添加劑、助劑所組成、先後經浸溼發泡、攪均、乾燥、混配製成膏狀物,即為成品。本發明具有生產工藝簡單、材料節省、施工方便、使用壽命長,有極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文檔編號C09K3/18GK1195690SQ9811118
公開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1998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1998年3月14日
發明者何宗堂, 費勤慧 申請人:何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