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遊擊隊原版李向陽劇照(電影平原遊擊隊故事)
2023-08-11 18:47:13 1
國外的戰鬥機一般來說名字都非常簡短,什麼熊貓、颱風、肥電之類的。
我國戰鬥機的名字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正常,在個別時候會出現比較特別的名字,說給外國人聽都不用怕洩密,比如「空中蔡國慶」,那是說飛機長得好看。
還有一款戰機叫「空中李向陽」,這是啥意思?
很簡單,跟李向陽一樣是遊擊專家啊。
事實上,李向陽這個名字早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正義、俠義的代名詞。
本文就聊聊「李向陽」,確切說應該是電影《平原遊擊隊》。
一、「李向陽」到底是誰?
李向陽,這個名字和這個人物到底從何而來呢?
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其原型是戰鬥英雄郭興,他曾深入虎穴炸掉敵人倉庫,在《平原遊擊隊》裡也有類似劇情。關鍵是,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時他曾和《鐵道遊擊隊》劉洪原型之一劉金山、《地雷戰》趙虎原型之一于化虎、《蘆蕩火種》阿慶嫂原型李蘭丁等人一起亮相,屬於官方認證。
不過,筆者認為如果說李向陽的原型是具體某一個人的話,顯然是不夠的。比如曾經在冀東地區威震敵膽的戰鬥英雄包森包司令,從他的遊擊戰事跡,老百姓對他的傳說,以及他的年齡等方面看,說他是李向陽原型也一點問題也沒有。關鍵是他在敵人那裡的名氣簡直跟李向陽一樣,據說偽軍都以「出門打仗碰上老包」來詛咒日軍。
李向陽名字的由來,筆者認為可能多少跟前蘇聯戰鬥英雄夏伯陽(恰巴耶夫)有關,巧合的是,李向陽和包森都曾被稱為「中國的夏伯陽」。
所以,李向陽就是當年那些在敵後戰場上威震敵膽的戰鬥英雄合體。
二、李向陽的槍
這是一張《平原遊擊隊》很著名的劇照,著名之處在於李向陽的兩把駁殼槍,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李向陽右手那把駁殼槍是沒有準星的,而左手那把是有的。
這就是敵後遊擊隊裡老遊擊隊員的標準配置,右手那把槍的準星是被磨去了,這麼做的原因是平時駁殼槍是插在腰裡,如果帶準星的話,拔槍的時候一旦準星勾住腰帶就會影響拔槍的速度,而遊擊隊經常打的是遭遇戰,拔槍速度決定了生死一瞬間,因此這是血的教訓帶來的經驗。
有網友可能問,沒準星怎麼瞄準?第一,需要用準星瞄準的時候可以用左手那把。第二,老遊擊隊員近戰從來不用準星,都是抬手就打,他們的精準度都是靠子彈餵出來的。
這張劇照也成為老電影注重細節還原歷史的象徵。
其實,在《平原遊擊隊》中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
小戰士腰裡別著的槍你沒見過吧,這是邊區土造的「單打一」,也叫「撅把子」,每次只能壓進去一顆子彈,小戰士是新兵,因此拿這種土槍也是正常的。這種槍也從側面反映了遊擊隊裝備條件之差。
老侯他們端了偽軍的炮樓,老侯一手拿槍一手舉著手榴彈俘虜了一群偽軍,注意老侯手裡的手榴彈拉弦,明顯套在了老侯手指上,這是一種快速投彈的方法,老兵都會。
俘虜了偽軍,繳獲了一堆步槍但無法帶走,老侯他們撤走時背了很多東西,仔細看,這是偽軍的槍栓,沒有了槍栓,槍就真成了燒火棍,這個細節也是當年的鬥爭經驗。
這是日軍擲彈筒發射的瞬間,這種日軍特有的武器在當年很是走紅,片中日軍的瞄準和發射動作都是標準的。
還有李向陽遊擊隊的埋伏,看看人家這「吉利服」,真正的純天然而且隱蔽程度很高,現在一些影視劇裡戰士們在頭上戴個柳枝就算偽裝,那哪兒能夠呢。
等等吧,由於《平原遊擊隊》拍攝於解放初,因此片中很多橋段都能如實反映戰爭的真實細節,這是該片值得稱道的一個地方。
至於現在的各種抗戰劇不重視細節的現象,也不能簡單歸咎於距離戰爭很遠,因為戰爭雖然沒了,但反映戰爭的影視作品還在呢,不能實地學習,難道也不能跟著《平原遊擊隊》這種老電影學嗎?
關於李向陽的槍還有個有意思的事情,郭振清拍攝該片時有一個小問題,他每次打槍的時候都會閉眼,在銀幕上一放大真成了「瞎打」。
導演蘇裡就讓郭振清去打機槍,連續射擊不許閉眼睛,經過幾天的訓練,郭振清還真改好了這個毛病。
三、松井的眼睛
有李向陽,就有松井。
片中松井是一個很狡猾的日軍軍官,李向陽連續調了三次才把他從李莊調出去,狡猾的松井也成了該片的經典形象。
飾演松井的方化老師一生演了很多日本軍官,他也被稱為「鬼子王」,他不僅動作和表情非常貼近日本人,日語也非常標準。原因是他從小生活在日佔區,上學時的老師就是日本人,日本老師對待中國學生極其兇狠,方化的腦海裡留下了很多日本人的印跡,因此他演繹的日本軍官在國內無人可匹敵。於是在二十年後重拍《平原遊擊隊》時,其他所有演員都換了,但松井沒法換,沒人能頂替他。
在《平原遊擊隊》中,松井的眼神戲是最足的,為了研究眼神,他在家裡養了一隻猴子和一隻貓頭鷹,他跟著猴子和貓頭鷹學習狡猾和陰翳的眼神。所以,在片中你看松井的眼睛,還確實有貓頭鷹的感覺。
筆者列舉幾個松井的眼神戲,有躊躇滿志的。
有看到偽軍的狼狽樣表示出鄙夷的。
有偽善的。
有得意的。
也有絕望的。
看《平原遊擊隊》,松井絕對是一大看點。
不過,雖然方化老師演了半輩子日本軍官,由於太過於出色,導致他演過的正面角色都被淹沒了,到了晚年他拒絕再演反派,一心想演一個正面角色,為此甚至不惜整容。
在方化老師去世前,他終於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飾演了一位我軍將領,了無遺憾。
據說,郭振清和方化二人雖然都擅長說相聲,郭振清的相聲水平甚至相當專業,但在劇組中兩人不僅從沒合作過,二人關係甚至達到「形同水火」的地步,郭振清始終無法和方化正常交流,原因無他,入戲了。
四、群星璀璨的配角
說到《平原遊擊隊》裡的演員,我們還要關注一下該片中的配角們,他們每個人的演技都非常了得,有些人在日後還成為大明星。
先看八路軍方面:
飾演分區司令的是張瑩,《董存瑞》裡的連長,後來《小兵張嘎》裡的羅金寶。
飾演李向陽戰友的梁音,《冰山上的來客》裡的楊排長。
還有一位名氣不大但職位很高的,拍攝該片時已經是長影演員劇團領導的徐連凱,他只有一場戲幾句臺詞,但那一聲清脆的吆喝讓人印象很深。
李向陽的搭檔老侯,飾演者杜德夫,本片裡的開心果,尤其是給漢奸上國際形勢課一節令人捧腹。
飾演老勤爺的張巨光,也就是《劉三姐》裡的阿牛爹,你能想像他拍攝此片時只有26歲嗎?這位出身書香門第的文化人,塑造了一個很真實的農村老大爺,面對鬼子和漢奸是他那幾句臺詞非常精彩,尤其是懟漢奸的「我把我祖宗三代都忘了(拉長音)」。
飾演翠屏的是柏瑞桐,她這場被松井拉住頭髮的戲是真哭,因為方化太投入了手勁特別大,柏瑞桐是真疼,等到導演一喊停,她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方化叔叔, 你手勁兒太大了。」
飾演李向陽母親的是我國著名媽媽和奶奶演員凌元,她拍攝該片時只有38歲,比郭振清才大十歲,但她演的狀態非常真實。郭振清為了幫她找感覺,日常生活裡一直堅持叫凌大姐為「媽」。
再看日軍和偽軍這邊,也是著名反派雲集:
和張巨光一樣,飾演漢奸老財主的安震江也很年輕,當時才27歲,將一個糟老頭子演得惟妙惟肖。
比安震江小一歲的葛存壯演他的兒子,漢奸楊守業。這個漢奸在片中的形象很有那股子勁兒,葛存壯後來說,他之前演戲真的是在演,直到《平原遊擊隊》,他才找到了和角色融為一體的感覺,才覺得自己真正成為一名演員。
片中還有一個龍套漢奸,就是被老侯當面上國際形勢課的周文彬,他點頭哈腰接的幾句臺詞「要垮臺,要垮臺,長不了,長不了」,堪稱非常出色的捧哏。後來他塑造了一系列的著名反派如方伯謙,當然還有正面角色王成父親王復標。
此外飾演鬼子翻譯官的周克,名氣不大,但筆者認為他在片中表現不輸葛存壯,尤其是他和老勤爺的對手戲,漢奸被激怒時的那兩句臺詞和狀態真的非常到位。
不得不說,《平原遊擊隊》成為不朽經典,和這些配角的出色表演是分不開的。筆者一向的觀點就是,主角的表現保證了一部影視作品的水平下限,配角的表現則決定了這部影視作品的上限。
結語:《平原遊擊隊》雖然是半個多世紀前的作品,但其劇情放在現在看也非常精彩,原因是該片在歌頌遊擊英雄的同時也沒有貶低敵人的智商,松井在該片中絕大部分時間都表現出了一個優秀軍官的冷靜和多謀。
最優秀的李向陽和最狡猾的松井,這樣的對決才是真的好看。
,